1939年生,湖南岳陽人,歷史學家,少年喪父,小學輟學后因家貧為人牧牛,自學歷史地理、古典文學及古文字學等多種學科。1956年調任岳陽縣農業技術員,1958年發明雙季晚稻“倒種春”,升農技站長。1970年調岳陽市北區秘書。1977年任市文化館干事。1978年調湖南省歷史研究所古代史研究人員。1979年任全國青年常委。1985年獲全國總工會自學成才金牌獎。1986年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987年獲“湖南省先進科技工作者”銅牌獎,1998年獲“湖南省優秀社會科學專家”稱號,任副所長、副研究員。現任炎黃文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及湖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湖南中國古代史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漢民族學會副會長。
已出版《炎黃源流史》、《商源流史》、《秦趙源流史》、《夏源流史》、《南蠻源流史》、《東夷源流史》、《百越源流史》、《楚源流史》、《中原古國源流史》、《周源流史》、《漢源流史》、《楚滅國考》等。合著《岳陽樓志》,主編《中國帝王大全》、《中華姓氏通書》。自著出版21部學術專著,發表論文350篇,達一千萬字。1993年傅朗云、楊陽等30我位教授在長春成立“東北何光岳研究會(籌)”,并寫有《農民史學家何光岳》一書。1998年11月2日梁文忠、羅石賢、余三定、柳仁祥等260多人獲批準成立“湖南省何光岳研究會”,并出版《史學奇才何光岳》一書。
報紙上對何光岳先生的相關報道:
愛恨交織,史學狂人唱響“鐵漢柔情”!
傳記還是神話——評傅朗云《史壇怪杰何光岳》
探尋氐羌族的歷史軌——讀《氐羌源流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