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讀書眾叛親離 放牛娃自學成才
湖南省岳陽縣平河橋是一個風景秀美的地方,何光岳的高祖錦云公曾在這里創下了宏大的基業。遠近聞名的何家,屋宇毗連,朱漆門楣,惟有何光岳一家是何家僅有的4戶貧農之一。1946年父親辭世時,何光岳只有7歲,從此成了替地主看牛的放牛娃。
何光岳自小愛書如命。但家里人始終反對何光岳讀書,因為他只愛讀書,刻薄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對于兄弟姐妹的堅決反對,何光岳依然癡心不改,因此總是說不上幾句就要吵架,鬧得不歡而散。后來,到廣東工作的哥哥、姐姐把母親接去,又把兩個妹妹接去,岳陽就只留下了何光岳一個“孤家寡人”。何光岳就更放肆地把所有的錢都花在讀書上了。
1978年,只讀過5年小學的何光岳自學成才,在史學上有所建樹,被湖南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看中。從此何光岳發誓要當一個大史學家。
女追男癡心不改 結婚如襲珍珠港
1970年,何光岳在渭洞山區的一個農技站工作,當時他已經30歲了。一心撲在讀書上的他整日蓬頭垢面,不修邊幅,根本就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婚姻大事。然而,一個美麗聰穎的當地看山人的女兒卻突然闖入了他平靜的生活,讓他著實慌了手腳。姑娘名叫李黃金,長得苗條秀麗。何光岳下隊蹲點時,就住在李黃金家附近。雖說何光岳其貌不揚,家境清貧,可他的博學多才及為人正直的品質還是打動了李黃金的芳心。只要有機會,李黃金就跑到何光岳那里幫他收拾家務,把他照顧得無微不至。這讓獨自在外漂泊多年的何光岳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可他始終也不敢想像一個如花似玉且比他小十幾歲的姑娘會看上他,所以只把她當妹妹看待。等他回到農技站以后,李黃金仍熱情不減,找著各種借口來看望“何站長”。一來二去,在旁人眼里,他倆儼然一對戀人。何光岳只會讀書,哪懂怎么談戀愛,還渾然不覺,直到后來姑娘家的父母托人來做媒,要把女兒嫁給他,他才恍然大悟。
不久李黃金來看他,何光岳才正式地“談”了一回“愛”。不過,他這“戀愛”可是不同常人,為了節省時間,他直截了當地問道“小李,你年輕又漂亮,我又黑又瘦,都30出頭的人了,你為什么會看上我呢?”李黃金回答得也很直率
“你心腸好人品好又愛讀書……”何光岳沒轍了,也就同意交往。
一回到家,何光岳就有點后悔了,自己是六月的杉木定了性,一輩子買書、讀書、做學問,再也改不了,這明明是看著人家姑娘往火坑里跳,連累她一輩子嘛!他的心一下子冷靜了。沒幾天,他接到了調到縣城關鎮的消息,于是他選擇了悄悄地離開。他想,就讓這場“初戀”冷下來成為歷史吧!
一晃兩個月過去,到了1971年春節前夕。其他的工作人員都忙著辦年貨,回家準備過年,只剩下何光岳一個“無家可歸”的人守著冷冷清清的辦事處舊樓。正當他自得其樂地清理書目時,外面響起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他拉開門,頓時吃了一驚,門外竟站著李黃金和她的哥哥。李哥還挑著一擔油漆一新的提桶、腳盆,外加八把杉木矮椅。這可是山里人嫁女兒必備的嫁妝!何光岳被這架勢給嚇壞了,竟忘了招呼兄妹倆往屋里坐。倒是李哥很大方,熱乎乎地把嫁妝挑了進來,而李黃金站在門外,既含羞且含笑,好像還有點不好意思。“進來吧,進來吧!”李哥連聲說。她便走進了屋。還沒等何光岳反應過來,李哥不自然地笑了幾聲,便從棉衣的口袋里掏出一張皺巴巴的紙,在手里揚了揚說:“這是在鄉里開的結婚證明,我是特地送她來跟你結婚的……”
“結婚?誰說結婚?”何光岳莫名其妙,一時目瞪口呆,“你們怎么不先給個信,和我商量商量?”他把目光轉向李黃金,卻見她的臉也紅了。何光岳只好反復搓著手,在屋子里兜著圈子,自言自語地說:“這,這……什么都沒有,什么都沒準備,怎么說結婚就結婚呢……”李黃金一看何光岳不肯結婚,心里一沉,委屈得一屁股坐在木板床上低低地哭泣起來。
就在這樁婚姻進退維谷之際,區委萬書記來了。萬書記進門一看這陣勢,就明白了幾分,于是笑著說:“喲,要吃喜糖了,恭喜恭喜呀!”何光岳急得把書記拖到門外,如此這般解釋了一通,哭笑不得地說:“你看你看,這不是搞突然襲擊,比二次世界大戰日本突襲珍珠港還突然?我什么準備都沒做,叫我怎么結婚?!”書記的態度突然嚴肅起來,大罵何光岳是個書呆子,還說要新事新辦,明天就舉行婚禮,其他一切都包在他身上……
愛書如命遭妻嫌 人生無處不風波
1978年7月,何光岳告別了妻女,獨自一人挑著一擔行李,走進了湖南省社科院的大門。他被安排在歷史所,成為了這個高貴的學術殿堂中的一員。因為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農民,因為他是一個只有小學文化的“野草”,因為他屢次大膽直言指出學術權威的錯誤,因為他的成就讓人投來不信任的目光,他很快在這里感覺到自己已置身于波濤洶涌中了。甚至有一次,他還被人誣陷,蒙受“偷書”的不白之冤。正當這時,從岳陽又傳來噩訊:妻子要離婚,大女兒跌脫了手,小女兒被狗咬傷。真是禍不單行!
何光岳從心底里呼喊:這就是命運的安排嗎?!他真的不敢相信。他想起妻子第一次到長沙探親,借不到大床就兩人擠在三尺寬的單人床上的情形,妻子毫無怨言;他想起陪妻子去商店、公園,卻沒有多余的錢給妻子買點什么,妻子也沒有表現出失望;他又想起他將妻子辛辛苦苦喂豬的錢都拿去買了書,妻子還是原諒了他……公平地說,妻子跟著他,是受苦了。因為他嗜書,造成家庭經濟異常拮據;因為他沉醉于史學研究,他很少給過妻子作為女人應該得到的那份溫情。而她沒有得到,只有付出,對他,對女兒……
想到這里,他飽含著淚水與辛酸用十分懇切的言辭給妻子寫了一封信,信中回憶了妻子為撫養兩個女兒做出的犧牲和多年來忍受的貧困和辛勞,特別是他調到長沙后兩地分居的凄苦,她所承受的巨大壓力。他還說到自己將調回岳陽,或盡快把她調去長沙,一切都為了兩個孩子……信寄走后,天也黑了,何光岳孤零零地在瀏陽河邊走。他坐在了黑乎乎不見人影的大堤上,思緒成了鎖不住的游絲:家庭、事業都讓他絕望了。
“死!”就這么赤條條來,赤條條去…… 他呆望著河水,忘記了時間。
“不,不能死!……”
他倏地站起來,他還有他幾十年來節衣縮食搜尋求購的兩萬冊藏書,還有他辛辛苦苦整理的史料和筆記,還有他尚未完成的上千萬字的《中國源流史》……他怎么能一死了之呢?他踏著泥濘,又向社科院走去。
幾日后,“偷書”的事被澄清了,真相大白。又過了一個月,他收到了妻子的來信。信中說:“我還是同意你回來工作,你回來工作的話,多問問朋友,回來與不回來有什么好處。我看回來的好處是全家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我倆照顧在一起,女兒小宜上學也可教育她。我想你如果回來了,又怕人家笑話你的話,你自己多多考慮……”看來,事情并沒有到不可回旋的地步。于是,他在去北京參加了全國青聯常委會以后就下車回岳陽探望妻子。然而一到家,就見到妻子病臥在床,兩個女兒也病懨懨的,又黃又瘦,家里雜亂無章,灰塵厚積,連做飯用的煤也沒有了。他懷著對妻女的深深愧疚和自責,用三輪車買回了250公斤煤,把家里打掃干凈后,便陪妻子去看病,服侍她吃藥,最后領著女兒上醫院做檢查……等到妻女的病情基本穩定,他又匆匆趕回了長沙。
經過這一連串的“考驗”后,何光岳的心更“鐵”了,他抱定“做史學海洋橫飛萬里的海燕,不做仰人鼻息人云亦云的鸚鵡”的志向。甚至對婚姻,他也抱著合則留,不和則去,先沉下心來搞點研究,寫點著作的態度。
三十年坎坷歲月 寬容成就了姻緣
1983年,妻子和女兒終于來到了何光岳的身邊,一家人在長沙團聚了。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家務事必不可少地要分去他的一些時間和精力,不愉快的爭吵依然存在。妻子仍舊強烈反對他著書立說,甚至到了“寫一篇論文一小吵,寫一本書一大吵”的地步。何光岳為了收藏各種各樣的民間書籍,常常中午下了班后便偷偷往舊書攤上溜,但多少次,當何光岳扛著大包書喜滋滋地回家時,久等不耐煩的妻子早已把飯吃了……還有很多很多的不快,何光岳顧不上這些了。人的生命有限。用何光岳的話說,妻子如果作為普通人的妻子,肯定是賢妻良母,也肯定會幸福得多,但她不幸是一個書癡的妻子……
由于長年勞累,超負荷地苦讀苦寫,何光岳累病了。1988年5月,他的腎結石嚴重發作,痛得他夜不能寐,食不甘味,已不能堅持正常的工作了。妻子便陪著他去上海治病。在接下來的3個多月里,夫妻倆獲得了少有的培養感情的機會。在醫院里,何光岳要忍受病痛和治療的折磨,可他閑不住還要與來自五湖四海的病友交流。妻子則盡心盡力服侍在床邊,送湯送水,為他按摩,減輕他的痛苦。何光岳因為生病而消瘦了,妻子卻因為憂心他的病情,為了服侍他而瘦了。何光岳感受到妻子的這份關懷,原來積在心中的委屈與不快也就釋然了。借這次看病的機會,他倆又一起游覽了上海的一些景點,一路上有說有笑,仿佛化解了多年現實生活的憂愁與辛苦。
人們都說,少年夫妻老來伴。何光岳真正體會到了這句話的涵義。妻子燒得一手好菜,口味清淡,極對他的胃口,因此他只吃得慣妻子做的菜,只喜歡在家吃兩個小菜,從不愛在外用餐。妻子心思細膩,很能體會他的心意,對他的生活起居照顧得無微不至,使得他更依賴她,以至于有一次妻子不在家,沒人給他換衣服,他就穿著短袖出門,而穿著毛衣的同事把他笑了個夠。妻子患有嚴重的關節炎,為了妻子的健康,何光岳自學中醫,找來了《黃帝內經》、《本草綱目》、《千金方》等醫學古籍來翻查,研制出一種藥酒,治好了妻子的病。
何光岳在學術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經濟條件隨之寬裕起來。妻子當年曾受過不少貧窮的苦,作為補償,何光岳總是鼓勵妻子花錢,不要再虧待了自己。有一次,兩人一起去逛商場,妻子看上了一件貂皮大衣,一問價格要12000元。妻子嫌貴不愿意買,可何光岳一把拉住妻子說:“別走,你在這里等等我,我去拿錢來買給你。你以后可不許說我對你不好啊!”妻子不好意思而又滿臉幸福地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