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墨子

墨子

姓名:姓墨,名翟,后世尊稱為墨子
生卒:約公元前468年~前376年
朝代:春秋
籍貫:邾國(今山東滕州)
評價: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墨子故事

一 目夷后裔

  目夷國原為商王朝建立的同姓方國,位于滕州市木石一帶。入周之后,目夷國變成小邾國,先后曾為宋、邾、魯、齊等國的附庸。隨著歷史的變遷,目夷氏從貴族降為平民。(目夷即墨夷,后省為墨姓)。約在春秋末年(公元前480年),墨氏喜添貴子,墨子應運而生。

二 母夢赤烏

  據《瑯繯記》與滕州民間傳說,墨子出生前,“其母夢日中赤烏飛入室中,光輝照耀,目不能正,驚覺生烏”。烏即翟,是鳳凰的別名,因而取名墨翟。“子”是后人對墨翟的尊稱。今滕州市木石村有目夷亭,村西為狐駘(即目夷)山、目夷河;村西是落鳳山,傳說墨子出生時,鳳凰落于此山,因而得名。

三 學工學文

  墨子的家鄉是古代文化科技最先進的地區,他的父親是位能工巧匠,母親非常賢惠。先進文化環境的影響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上他的勤奮、純樸與靈敏,很快學會了木、車、皮革、制陶、冶金等手工藝。同時,他拜師求教,學習文化科學知識,逐漸成長為一位深沉、博大、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杰出人才。

四 鳶飛戾天

  墨子的木工技術很高,可與魯班媲美。有一天墨子看到鳶(鷹)在空中翱翔,就用木片等材料精心制作了一只木鳶(即風箏)。木鳶在空中飛翔,三天不落,受到人們的贊揚。這次試驗的成功,為墨子以后進行科學技術研究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五 力學原理

  墨子從生產和生活實踐中概括出力學原理,并做出“力,形之所奮也”的力學定義和彈性力學、杠桿平衡力學、滑輪受力、斜面受力、物體平衡受力等方面的定義。他利用杠桿原理研制了桔槔,用于提水。他還制造了轆轤、滑車和車梯等簡單機械,用于生產和軍事,受到人們的稱贊。

六 小孔成像

  墨子對光學很有研究,對于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和若干物影成像,進行了精彩的描述:有一次,墨子進行光學試驗,他在堂屋朝陽的墻上開了一個小孔,讓一個人對著小孔站在屋外,在陽光照射下,屋內相對的墻上出現倒立的人影。墨子通過小孔成像的光學實驗,闡述了光的直線傳播原理:即光從上下直射,人的頭部與足部成影在下邊和上邊,構成倒影,成為后代攝影技術的先聲。

七 規矩方圓

  經過學習與實踐,墨子提出了正確的客觀標準:“天下從事者,不可無法儀”。不同的手工業匠各有特殊的技巧,但都要遵守共同的標準法則,制方要用矩尺,制圓要用圓規,取直要繃緊墨線,取平要用水平儀,這五種標準,是各類工匠準從的普遍法則。

八 好學而博

  墨子不僅重視實踐,而且重視理論。他好學深思,苦讀博覽,最初學習古代傳統文化和當時有影響的儒學,曾跟周朝禮儀史角的后代學習周禮,“修先圣之術,通六藝之論”,遍讀百國《春秋》。墨子平日言談、講學、辯論,經常引用《詩經》、《書經》和周、燕、宋、齊等國的《春秋》,對中國傳統文化典籍非常嫻熟。

九 背周崇夏

  墨子在學儒的同時,發現了儒家缺點,“以為其禮傾憂而不憂,厚葬靡財而貧民,久服傷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故”。孔子推崇周公,墨子效法夏禹。他稱頌夏禹親自拿著木锨疏通江河,治理洪水,奔波勞累的股上沒有肉,腿上沒有毛,是為天下利益艱苦奮斗的圣人。

十 非儒立墨

  墨子對儒家“親親有術,尊賢有等,強執有命,繁飾禮樂”等內容進行批駁,與儒學分道揚鑣,提出自己獨特的學術觀點和系統的學說——墨學。墨學的主要內容有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非命、天志、明鬼等十大主張;此外還有自然科學、文化教育、邏輯學、軍事防守、工程技術等,內容非常豐富。

十一 駁巫馬子

  墨子多次與儒家弟子巫馬子辯論。一天,巫馬子對墨子說:“你行義,沒見有人幫助人,也沒見鬼神賜福給你。但是你還在做,你有瘋病?”墨子回答:“假若你有兩個家臣,一個表里不一,一個表里如一,你看重哪個?”巫馬子說:“我看重后者。”墨子說:“既然這樣,你也看重有瘋病的人。”

十二 答公孟子

  公孟子多次與墨子討論學術、人生等問題。一次,公孟子頭戴禮帽,腰間插笏,穿著儒者服飾來見墨子,問服飾與行為有何聯系。墨子說:“從前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越王勾踐四位國君,服飾好孬貴賤不同,但作為都一樣。我以為有作為不在于服飾。”用事實折服了公孟子。

十三 與程子辯

  墨子對程子說,儒家學說有四個方面足以喪亡天下。程子說墨子詆毀儒家。墨子說此為告聞絕非詆毀。數日后,墨子又與程子辯論,稱贊孔子。程子問:“您一向攻擊儒家,為什么又稱贊孔子?”墨子答道:“孔子也有合理而不可改變的地方,應予區別對待。”墨子一生堅持對事不對人,真正做到了“不以言度人”。

十四 言行之論

  魯南的南部有一個叫吳慮的人,冬天利陶,夏天耕作,自比堯舜,墨子聽說后就去見他,吳慮對墨子說:“義,貴在切實可行,何必到處宣傳!”墨子說:“你親自陶稼,分之于民,獲利太小,我宣傳義,可以救天下,獲利巨大,怎能不去宣傳呢?”

十五 聚徒講學

  墨子以“興天下之利,除萬民之害”為己任,到處奔走,宣傳行義。經過幾年的實踐,他深感靠一個人的力量不夠,必須組織更多的人為義獻身。約在三十歲之前,他創辦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設有文、理、軍、工等科的綜合性平民學校,培養了大批人才。史稱:“弟子彌豐,充滿天下”,其學說成為“言盈天下”的顯學。

十六 組織團體

  墨子知道,僅靠說教不行,還必須有堅強的實力做后盾才能成功。于是,他組建了有綱領、有組織和嚴密紀律的墨家團體。其綱領是實現義,其領袖為巨子。墨子要求成員身穿粗布衣,腳登木屐子,以自苦為榮;不僅要有知識和專業技能,多數成員還要接受軍事訓練,并隨時準備打仗,為實行義的事業獻身。墨家學派是中國最早的民間武裝團體。

十七 周游列國

  墨子除聚徒講學、組織團體之外,還周游列國。弟子魏越說:“先生見到各國之君說什么呢?”墨子答道:“每到一國必須選擇那些急需的事先講。國家混亂則語之尚賢、尚同,國家貧窮則語之節用、節葬,國家喜好聲樂沉迷于酒則語之非樂、非命,國家淫僻無禮則語之尊天事鬼,國家搶奪侵凌則語之兼愛非攻”。他四處奔走,“上說諸侯,下教民眾”,“迎眾人而說之”。席不吸暖,棲棲皇皇,以自苦為極,以吃苦為高尚,北游齊,西游衛、鄭,南游宋、蔡、楚、越等國。

十八 載書游衛

  有一次,墨子率弟子到衛國游說,車中“載書甚多”,他的弟子弦唐子感到奇怪,問墨子帶書何用。墨子說:“過去周公每天早上要讀一百篇書,晚上還要接見七十個讀書人,所以他知識淵博,政績顯著,我上沒有治理國家的責任,下沒有耕種土地的任務,怎么敢不讀書呢?”

十九 勸衛養士

  墨子到衛國后,對公良桓子說:“衛國是小國,處在齊、晉兩國之間,就像窮家處在富家之間一樣。窮家如果學富家那樣花費,那么窮家很快就破敗。現在看看您的家族,好車好馬數百,穿文繡的婦人數百,如果國家有難,用這些婦女抵抗,還是用士人?”公良桓子不知所云。墨子又說:“如把這些錢財用來養士,可養一千多人。一旦遇到危難,士可保護您的安全。”公良桓子點頭稱是。

二十 為義背祿

  墨子離開衛國后到齊國游說。不久,派管黔到衛國推薦弟子高石子仕衛。衛君給予高石子優厚的俸祿,安排在卿的爵位上。高石子三次朝見衛君,每次都詳細講述墨子的治國方略,衛君只是點頭稱好,卻不采納實行。因此,高石子辭官回去,向墨子匯報。

二十一 贊高石子

  高石子向墨子匯報說:“以前先生講過,天下無道,仁義之士不該處在厚祿之位,現在衛君無道,我不愿在那里貪圖俸祿和爵位。”墨子聽了很高興,把禽滑厘召來說道:“你聽聽高石子的話吧!背義而向往俸祿的人很多,拒絕俸祿而向往義的人很少。高石子就是為義背祿之人。”

二十二 故人相會

  墨子在齊國見到老朋友非常高興。老朋友說:“現在天下沒有人行義,你何必獨自吃苦行義,不如就此停止。”墨子說:“有個人生養了十個兒子,只有一個耕種,其他九個閑著,這一個耕種的不能不更加緊張啊。為什么呢?因為吃飯的人多而耕種的人少。現在天下沒人行義,您應該勉勵我行義,為什么還勸阻我?”

二十三 日者占卦

  有一次,墨子離家往北到齊國去,途中遇到日者(算卦先生)。算卦先生看了看墨子說:“歷史上的今天,黃帝在北方殺死了黑龍,你的臉色黑,不能向北去。”墨子不聽,繼續向北走,到淄水邊沒能渡河返了回來,算卦先生說:“我對你說過不能向北走。墨子說:”人的臉色有黑有白,假如實行你的辦法,人們就不能往來。這是困蔽人心,你的言論不能用。”

二十四 義利統一

  一天,墨子對弟子講解義與利的關系。他說:“萬事莫背于義。”為義就是要“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把“國家百姓人民之利”作為衡量價值高低的標準。要“兼相愛、交相利”,做到“兼而愛之,從而利之”。他用利來規定義的內涵,把仁、義和愛的道德觀念同利益、功利直接聯系起來,表現了義利統一和重視功利的思想。

二十五 止齊伐魯

  齊國將要攻打魯國,墨子聽到消息后急忙勸阻。墨子對大將項子牛說:“攻打魯國,是齊國的大錯。以前吳王矢笠先后攻打越國、楚國、齊國,獲得勝利。后來諸侯報仇,吳王大敗,所以大國攻打小國,是互相殘害,災禍必定反及于本國。”項子牛遂罷兵。

二十六 召回勝綽

  此事之后,墨子讓弟子勝綽去項子牛那里做官,以便于行義。后來,項子牛三次入侵魯國的土地,勝綽三次都跟從了。墨子聽到這件事非常生氣,派高孫子請項子牛辭退勝綽。高孫子轉告墨子的話說:“我派勝綽,將以他阻止驕氣,糾正邪僻。現在勝綽得了厚祿,卻欺騙您,三次跟隨侵魯,勝綽明知故犯,把俸祿看得比仁義還重。”

二十七 薦曹仕宋

  墨氏為宋國的宗族,墨子與宋國保持著較為密切的聯系。墨子聚徒講學后,極力幫助宋國,推薦弟子到宋國參與政事,曹公子就是其中一個。三年之后,曹公子從宋國回到墨子身邊,向墨子匯報在宋國的情況。

二十八 耕柱仕楚

  墨子為了行義,推薦耕柱子到楚國做官。不久,有幾個弟子去探訪耕柱子。耕柱子請他們吃飯,招待并不優厚。這幾個人回來告訴墨子,耕柱子在楚國沒有什么好處。墨子答道:“這還未可知。”沒有多久,耕柱子送給墨子200兩黃金,說:“弟子不敢貪圖財利違章犯法,這200兩黃金請老師使用。”

二十九 自魯奔楚

  公元前440年前后,楚國準備攻打宋國,事先請魯國著名工匠魯班制造攻城的云梯等器械。墨子正在魯國講學,聽到消息后非常著急;一面安排大弟子禽滑厘帶領三百名精壯徒弟,幫助宋國守城;一面親自出馬勸阻楚王發兵。墨子急急忙忙,日夜兼行,鞋破腳爛,毫不在意,十天后到達楚的國都郢都(今湖北宣城)。

三十 面諫楚王

  到郢都后,墨子先找到魯班,說服他停止進行攻宋的準備工作,請他引薦去見楚王。墨子見到楚王說:“現在有一個人,丟掉自己的彩飾馬車,卻想偷鄰居的破車;丟掉自己的華麗衣裳,卻想偷鄰居的粗布衣,這是個什么人呢?”楚王不假思索地答道:“這個人一定有偷竊病吧!”

三十一 理屈詞窮

  墨子趁機對楚王說:“楚國方圓五千里,土地富饒,物產豐富,而宋國疆域狹窄,資源貧困,兩相對比,正如彩車與破車、錦繡與破衣。大王攻打宋國,這不正同偷竊癖者一樣?這樣大王一定會喪失道義,并且一定會失敗。”楚王理屈詞窮,但借魯班已造好攻城器械為由,拒絕放棄攻宋的主張。

三十二 墨魯論戰

  墨子見此便對楚王說:“魯班準備的攻城器械也不是取勝的法寶。大王如果不信,就讓我與他當眾演習一下攻與守的戰陣,看我如何破解它!”楚王答應后,墨子就用腰帶模擬城墻,以木片表示各種器械,同魯班反復演示各種攻守戰陣。魯班組織了九次進攻,結果九次被墨子擊破。魯班攻城器械用盡,墨子守城器械還有剩余。

三十三 放棄攻宋

  魯班無計可施,只好認輸,但靈機一動說:“我知道怎么贏你,可我不說。”墨子答道:“我知道你想如何贏我,我也不說。”楚王莫名其妙,問:“你們說的是什么?”墨子義正辭嚴地說:“魯班以為殺了我,宋國就守不住。但是,我早已布置好,禽滑厘代表我指揮守城,同宋國軍民一起嚴陣以待!即使殺了我,也無法取勝!”楚王知道取勝無望,被迫放棄了攻打宋國的計劃。

三十四 閭中避雨

  墨子完成止楚攻宋的壯舉后,由楚國返回魯國。途徑宋國時,天下大雨,城門緊閉。墨子想到閭中(里巷大門內)避雨,守門者竟不讓墨子進去。墨子不愿譽于世人,所以也不想說明真相,遂揚長而去。

三十五 獻書楚王

  在墨子止楚攻宋取得成功的第二年,恰值楚惠王當政五十年,墨子為宣傳“義”,專程到楚國獻上自己的著作。楚惠王讀了此書后,對墨子說:“您的大作很好。請您留在楚國,做我的顧問。每年俸祿一百鐘,委屈您這位賢人了。”墨子看出惠王不準備實行自己的學說,于是決意辭行回家。

三十六 封地五百

  臨行之前,墨子想再見一次惠王,惠王說自己老了,派大臣穆賀為墨子送行。墨子利用這個機會,又向穆賀陳述自己的學說,但沒成功。魯陽文君聽說此事,認為不妥,于是對楚王說:“墨子是有名的北方賢圣人,您不給予禮遇,豈不是叫天下士人寒心嗎?”楚王覺得魯陽文君說得有理,許諾以方圓五百里的土地封給墨子。

三十七 拒封返魯

  楚惠王封地五百里的厚祿,沒有動搖墨子堅持自己學說的決心,毫不猶豫地拒絕封地,他對魯陽文君說:”我聽說賢人進諫,君王不聽,不接受賞賜;仁義學說不被采用,不滯留于朝廷。現在我的觀點未被應用,所以我決定回魯國去,請你向楚王轉達我的謝意。”

三十八 越王迎墨

  與拒楚分封相似,墨子還推辭了越王的分封。有一次,墨子派弟子公尚過前往越國做官。公尚過向越王介紹墨子,越王很高興,對公尚過說:“先生如能請墨子到越國教導我,我愿意分出過去吳國的地方五百里封給墨子。”公尚過答應了,于是給公尚過套了五十輛車,到魯國迎接墨子。

三十九 只求行義

  公尚過見到墨子,說明越王的意圖。墨子問:“你看越王能聽我的話嗎?”公尚過說:“恐怕不一定。”墨子說:“如果越王能聽我的話,用我的道理,只要有飯吃,有衣穿,跟其他大臣一樣待遇就行,何必要分封的特殊待遇呢?越王不聽我的話,而只要我接受分封,這不是讓我出賣義嗎?同樣出賣義,在中原國家好了,何必跑到越國?”于是,拒絕了越國的分封。

四十 文君尊墨

  魯陽文君非常欽佩墨子道德學問,經常請墨子到其封地講學。墨子曾對魯陽文君講,世俗的君子知道小事卻不知道大事。他們也曾討論風俗與仁義的關系,討論何為忠臣。文君認為,忠臣應該絕對服從,讓怎樣就怎樣。墨子指出,你說的忠臣不過是個影子而已。所謂忠臣應能為國君的偏邪,崇尚同一,實行兼愛,不結黨營私等等。

四十一 墨子救鄭

  魯陽文君準備攻打鄭國,墨子聽到消息立即勸阻。文君說:“先生為什么阻止我進攻鄭國呢?我這是順應上天的意志。”墨子說:“鄭國人殘殺其君主,上天已經給了懲罰,使它三年不順利。而你又要進攻鄭國,說是順天之意,這好比鄰人懲罰他的懷兒子,你也舉棍跟著打,說是順其父之意,這不是十分荒謬嗎?”魯陽文君遂停止侵鄭。

四十二 鉤鑲與義

  楚、越兩國經常在長江上進行船戰,越國憑著水勢,屢次打敗楚國。魯班南游到楚國之后,幫助制造船戰用的鉤鑲等先進武器,楚國因此戰勝了越國。魯班向墨子夸贊鉤鑲,墨子說:“我義的鉤鑲,勝過你船戰的鉤鑲。因為講義可以互敬互愛互利,講戰造成互相殘殺。

四十三 魯墨論義

  楚、越兩國經常在長江上進行船戰,越國憑著水勢,屢次打敗楚國。魯班南游到楚國之后,幫助制造船戰用的鉤鑲等先進武器,楚國因此戰勝了越國。魯班向墨子夸贊鉤鑲,墨子說:“我義的鉤鑲,勝過你船戰的鉤鑲。因為講義可以互敬互愛互利,講戰造成互相殘殺。

四十四 魯君問政

  魯國國君請教墨子:“我害怕齊國攻打我國,可以解救嗎?”墨子答道:“可以。我希望君主您對上尊天,敬事鬼神,對下愛護百姓;準備豐厚的皮毛、錢幣,辭令要謙恭,趕快禮交四鄰的諸侯,驅使一國的人民,抵御齊國的侵略。這樣,禍患就可以解救。不這樣,就毫無根據其他辦法了。”

四十五 志功為辯

  魯國國君對墨子說:“我有兩個兒子,一個愛學習,一個喜好將財物分給人家,誰可以作為太子?”墨子答道:“這還不能知道,二子也許是為著賞賜和名譽而這樣做的。釣魚的人躬著身子,并不是對魚表示恭敬。我希望主君能以志功為辯,把他們的動機和效果結合起來進行考察,然后決定誰為太子。”

四十六 祭祀必誠

  魯國的司祭用一頭小豬祭祀,向鬼神求百福。墨子聽到后說:“這不行。現在施給的人少,希望的人多,那么,別人就只怕你有東西賜給他們了。現在用一頭小豬祭祀,向鬼神求百福,鬼神就只怕你用牛養祭祀了。從前圣王侍奉鬼神,祭祀罷了。現在祭祀鬼神,與其祭品豐富,還不如貧乏的好。”

四十七 為義而死

  魯國有一個人與墨子的關系較好,因而叫兒子向墨子求教,他兒子為義戰死了,父親責備墨子。墨子說:“你要讓我教你的兒子,現在學成了,為義戰而死,你卻怨恨我;這就像賣出買進糧食,糧食賣出去了卻怨恨一樣,難道不荒謬嗎?”

四十八 宋之大夫

  墨子與宋國之君同宗,由平民成為“北方圣賢之人”后,各國諸侯對墨子評價很高,紛紛請他為官,博取愛士的美名。宋昭公時,派人請墨子到宋國參政,墨子欣然前往,希望能在宋國實踐自己的學說。宋昭公認為墨子的學說很有道理,就拜墨子為宋大夫,參與管理朝政。

四十九 宋囚墨子

  宋昭公末年,戴歡為宋太宰,司城皇專政。二人爭權奪利,互相殘殺,子罕擊敗戴歡后,又追逐宋昭公,篡奪了政權。墨子仗義執言,極力以兼愛相利勸阻,竟被囚禁。

五十 化險為夷

  墨子被囚之后,引起各界人士的震驚。墨家弟子義憤填膺,積極營救墨子,采取各種措施:一是當面論理,要求放人;二是大造輿論;三是組織武裝力量,萬不得已采取相應措施,于此同時,各國紛紛派人勸說釋放墨子。迫于內外壓力,宋不得已放出墨子。

五十一 諫齊太公

  墨子聽說齊國想攻打魯國,不顧高齡,親自勸說齊太公田和。墨子先是以刀砍人,人頭猝然落地算刀鋒利作為比喻,進而問誰承擔殺人責任。齊太公說,殺人的責任不在刀鋒利,而在于執刀的人。墨子說:“兼并傾覆弱小的國家,無辜屠殺百姓,誰應該承擔這無道不義的責任呢?”齊太公想了好久不得不承認:“我應當承擔責任。”

五十二 精思善辯

  墨子在幾十年的教學、游說活動中,很重視辯論技藝和言詞交際。他對弟子說:“辯學的目的是搞清楚是非的界限、國家治亂的規律、同異的所在、名實的道理、利害的分別和疑難的問題,歸結起來就是要反映世界的本來面目。”他創立了名、辯、類、故、沽等邏輯范疇及主要論式,成為人類三大邏輯學中最早的一個。

五十三 禽子求教

  墨子反對侵略戰爭,但主張積極防御,講求戰爭器械與技術的運用,論兵法攻守都很精到。他的大弟子禽滑厘曾經多次向墨子請教防御之道。墨子說:“你問哪種防御方式?”禽滑厘回答說:“現在攻城常用的進攻方法有臨、鉤、沖、梯、埋、水、穴、空洞、蟻附、輘辒、軒車等十三種,請問先生應該怎樣防守?”

五十四 守城之法

  墨子回答了如何防守十二種進攻之后又說:“城墻厚而高,壕溝深而寬,修好望敵之樓,防守器械齊備,糧食材草充足,防守人員精干。官民和睦,全民皆兵,國君講信義,大臣爭立功,賞罰嚴明。具備這些條件,城池就可以守住。”

五十五 墨守成規

  禽子聽后起身再拜,說:“先生講得很好,請先生講講戰爭防御問題。”墨子說:“我一貫反對侵略戰爭,支持被侵略國家抵抗自衛。關于防御,最重要的是戰前做好物資和精神兩方面的準備。我在備城門、備高臨、備梯、備水、備突、備戰傅、迎敵祠、旗幟、號令、殺守等篇中講得比較具體,有戰役指揮、戰前動員、全民參戰、兵器機械、糧食柴草、兵役制度、軍事訓練、組織紀律、賞罰獎懲等內容,你可以學習研究”

五十六 辯論鬼神

  墨子的學生多次就鬼神問題向老師提出質疑問難。一次,墨子生病在床,弟子跌鼻去看他,十分納悶地問墨子:“先生平時告訴我們鬼神無所不知,行善事的人得好報,行惡事的人受懲罰。先生是天下有名的圣人,怎么也會得病呢?這是您的話不對,還是由于鬼神并不是什么都知道?”墨子說:“不能得出這個結論,因為人得病原因很多。”

五十七 祭祀祖先

  墨子晚年回到家鄉不久,即與家人一齊去祭祀祖先。他先到殷微子墓前,緬懷先賢業績。接著,他又到目夷君墓前祭祀。目夷君的墳墓高大,蒼松翠柏環抱。墨子肅立墓前,追思先祖治國有方,使宋國得顯于諸侯的豐功偉績;敬仰先祖目夷的讓國之風,只為義而不慕榮利的高尚人格。

五十八 染山觀染

  墨子祭祖之后,又與幾位弟子漫游染山。他看到染絲的情景感慨萬千,嘆息道:“白絲染于青色的染水就變成青色,染于黃色的染水就變成黃色。染水一變,被染的絲的顏色隨即改變。”他又從染絲想到環境對人的影響,指出每個人不論職位高低,都必須慎重選擇與自己相處的人,并希望創建優美的文化環境,以促進社會的進步。

五十九 著書立說

  年事已高的墨子,已無力再出游各國行義。他回憶數十年來為了宣傳自己的主張,創辦私學、招收弟子、組織團體、研制器械、周游列國、制止戰爭等一系列重大的活動,既問心無愧,又憂慮重重。為了讓后來者繼續實踐墨學,兼愛天下,他與弟子整理其言與行,編寫出《墨子》一書。

六十 世之顯學

  墨子創立的墨學,當時被世人稱為顯學。《墨子》七十一篇,是他一生言行的忠實寫照,內容豐富深邃、博大精深,其中有智德并修、兼愛救世的思想,創造發明、邏輯辯論的倡導,知行并用、利人犧牲的見解,刻苦實踐強力而為、自苦為極的主張,尚賢尚同、民主政治的作風,生產節約、消費分配的理論,防御非攻、抵抗侵略的精神等,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不朽之作,因此被人稱為人類文化的瑰寶。

六十一 魂歸故里

  公元前390年前后,墨子帶著他所描繪的社會藍圖,離開了這個戰亂動蕩的人間。據傳弟子們遵照他生前節葬的主張,將他的遺體從簡安葬了狐駘山下的蒼松翠柏之中。他的陪葬品極其簡單,最有價值的是一部《墨子》的手稿。墨子死后,其弟子分為三大派別,為弘揚墨學而繼續努力。

六十二 光照千秋

  墨子生前對自己為之奮斗終生的事業、自己的學說非常自信,曾經慨然而呼:“天下無人,則墨子之言猶在!”歷史發展到今天,充分證明了墨子的論斷很有道理,就像夜明珠出世那樣,墨學在近百年來獲得新生,重放異彩。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原县| 中宁县| 疏附县| 固镇县| 赤水市| 安远县| 江西省| 淮滨县| 平江县| 丽水市| 同德县| 札达县| 合阳县| 淮安市| 余庆县| 汪清县| 雅江县| 山东省| 贺兰县| 台湾省| 平和县| 玉环县| 宽城| 梁山县| 毕节市| 三台县| 惠安县| 绵竹市| 左贡县| 隆尧县| 通道| 阳山县| 石台县| 北海市| 永安市| 西藏| 永平县| 增城市| 酉阳| 辽源市| 铁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