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天祥
生年:1948年
籍貫:河南
職務:武漢大學哲學、宗教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專長:中國學術思想史
一、專著:
- 《晚清佛學與近代社會思潮》,54萬字,臺灣文津出版社,1992年,繁體版;河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簡體版。被評為《中國學術年鑒》2005年優(yōu)秀著作、首屆“三個一百”原創(chuàng)出版工程圖書(新聞出版總署),獲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獎。
- 《佛學與人生》,27.1萬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
- 《湯用彤評傳》,27.8萬字,江西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3年。
- 《反觀人生的玄覽之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18萬字。
- 《歐陽竟無》,12萬字,臺灣商務出版社,1997年。
- 《中國禪宗思想發(fā)展史》,51萬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修訂版,54.3萬字,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
- 《佛門舊蹤》,17萬字,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
- 《中國近代學術史》,62.8萬字,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
- 《20世紀中國佛學問題》,33萬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修訂版,34.7萬字。
- 《陜西通史》(思想卷·宋元部分),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3月。
- 《中國佛教百科全書·歷史卷·近代部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月
- 《境外談佛》,21萬字,花山文藝出版社,2004年3月。
- 《中國宗教哲學史》,31.2萬字,人民出版社(北京) 2006年7月、8月。
- 《梁啟超說佛》,25.6萬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
- 《中國禪宗思想史略》,29.4萬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三寶齋學術著作四種》“名家學術”,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4月。
- 《禪宗文化大學講稿》(文理通識大課堂),19.6萬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
- 《如是我聞——麻天祥佛學與宗教哲學研究》,35萬字,中華書局,2010年1月。
- 《指月——麻天祥隨筆初集》,20萬字,河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實際時間2010年2月)。
- 《攬月——麻天祥隨筆二集》,19.4萬字,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實際時間2010年2月)。
二、主編
- 《民國學案》,六卷,350萬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
- 《光山凈居寺與天臺宗研究》,香港天馬有限公司,2001年7月。
- 《黃梅四祖寺與中國禪宗》,30萬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
- 《佛學百年》,81.4萬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6月。
- 《20世紀佛學經(jīng)典文庫》,2008年出版6種:《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隋唐佛教史稿》、《印度哲學史略》、《胡適卷》、《歐陽竟無卷》、《楊仁山卷》。
- 《國學常識》,56萬字,長江文藝出版社,2010年9月。
三、論文:
- 《紅樓夢兼包并容的文化思想》,《紅樓夢學刊》1988年2期。
- 《五臺山佛教東傳及傳播者慈藏》,《五臺山研究》1989年1期。
- 《梁啟超人生哲學初探》,《鄭州大學學報》1989年3期。
- 《譚嗣同經(jīng)世佛學的邏輯結構》,《中州學刊》1989年4期。
- 《楊仁山諸宗同歸三教一體的凈土思想》,《河南教育學院學報》1989年2期。
- 《楊度學佛的思想考察及其新佛教論的特征》,《天津社會科學》1990年5期。
- 《梁啟超佛學思想概述》,《學術研究》1990年5期。
- 《龔自珍佛教文化研究特征》,《晉陽學刊》1991年2期。
- 《熊十力的本心本體論》,《西北大學學報》1991年3期。
- 《清末民初佛教文化勃興的原因》,《哲學與文化》(臺灣)1991年10期。
- 《近代思想家的宗教向度》,《天津社會科學》1991年3期。
- 《讀書札記五則》,《西北大學學報》1991年2期
- 《龔自珍學佛的思想基礎與社會基礎》,《鄭州大學學報》1991年4期。
- 《近代佛教哲學研究》,《河北學刊》1992年1期
- 《丘處機二入關中及全真道的發(fā)展》,《人文雜志》1992年4期。
- 《湯用彤比較宗教學研究》,《西北大學學報》1992年2期。
- 《章太炎的法相唯識哲學》,《哲學與文化》(臺灣)1992年6期。
- 《儒家文化的變異與轉向》,《孔子研究》1992年4期。
- 《湯用彤文化觀念的形成及對其學術思想的導引》,《哲學雜志》1993年1期。
- 《吳宓的新人文主義》,《鄭州大學學報》1993年2 期。
- 《中體西用與傳統(tǒng)文化的近代轉化》,《天津社會科學》1993年3期。
- 《梁啟超的佛教史研究》,《學術研究》1993年2 期。
- 《近代經(jīng)學的思想特征》,《傳統(tǒng)文化與近代化》1993年4期。
- 《任是無情也動人——紅樓夢人生哲學》,《海南大學學報》1993年4 期。
- 《胡適、鈴木大拙、印順禪宗史研究中之具體問題之比較》,《佛學研究》1994年3期。
- 《中西文化論爭的文化哲學》,《湖南師大學報》1994年6期。
- 《近代經(jīng)學的形式和內容》,《孔子研究》1994年4 期。
- 《湯用彤學術思想概說》,《甘肅社會科學》1995年1期。
- 《晚清佛學與近代社會思潮》,《學術研究》1995年1期。
- 《湯用彤先生的漢唐佛教史研究》,《中西哲學與文化》第二輯,1995年。
- 《挑戰(zhàn)與回應的百年學術》,《天津社會科學》1995年3期
- 《佛教與二十一世紀》,《佛學研究》1995年2期。
- 《清代學者對鬼谷子研究的貢獻》,《文獻》1996年3期。
- 《理學與禪學》,《湖南師大學報》1996年3期。
- 《永明延壽與宋代禪宗的綜合》,《世界宗教研究》1996年4期。
- 《傳統(tǒng)學術的遞嬗與近代湖湘文化的崛起》,《益陽師專學報》1997年3期;《高等文科學報文摘》,1997年6月。
- 《胡適、鈴木大拙、印順禪宗研究方法之比較》,《求索》1997年6期。
- 《禪考及禪的現(xiàn)代詮釋》,《禪考》文史第四十五,1998年9月。
- 《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乞食效貧兒——中國現(xiàn)代化困境中的非文化因素》,《中國改革報》1998年7月1日。
- 《云門改屬的道統(tǒng)之爭》,《禪學研究》第三集,1998年11月
- 《變徽協(xié)奏曲——近代學術統(tǒng)論》,《浙江學刊》2000年第3期;《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近代史》2000年第6期。
- 《歐陽法相唯識宗詮》, 《中國佛學》第二卷第一期,1999年。
- 《太虛科學唯識宗說》,《中國佛學》第三卷第一期,2000年。
- 《光山凈居寺考》,《光明日報》2000年10月13日;《五臺山研究》2000年第2期
- 《宗教道德與醫(yī)學倫理》,載《世紀之交的宗教與宗教學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637頁。
- 《中西文化的互補與趨同》,中央黨校《學習時報》2000年8月14日;《新華文摘》2000年11月。
- 《佛教與二十一世紀》,載《佛教與歷史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1月,第557頁。
- 《創(chuàng)變中的民國學術》,《浙江學刊》2001年第2期。
- 《禪空與上帝——關于基督教與禪宗的對話》,《文化中國》(加拿大)27、28期,2001年3月。
- 《闡釋與哲學的語言學轉向》,中央黨校《學習時報》2001年4月2日。
- 《中國佛學非本體的本體詮釋》,《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第6期。
- 《孔門大乘陽明禪》,《禪學研究》第四集,2002。
- 《宗教與宗教學新論》,《云夢學刊》2003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宗教》2003年第3期。
- 《印順禪宗思想解讀》,《曹溪禪研究》第三輯,第344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0月。
- 《禪與基督教本體論的對話——道、言與空、心》,《人文雜志》2004年第1期;《中國文化研究》2004年春之卷
- 《中英文〈圣經(jīng)〉翻譯中本體論和人性論的文化差異》,《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第1期。
- 《中國近代佛教的再思考》,《云夢學刊》2004年第5期,第26-29頁。
- 《尢智表的佛學科學分析》,《武漢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
- 《佛教的科學分析及佛學、科學的比較研究》,《普門學報》總27期,2005年5月。
- 《向來枉費推移力,今朝水中自在行——宋詩中禪的理趣》,《鄭州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 《哲學與醫(yī)學的交融性思維》,《科學時報》2005年7月4日B4版。
- 《天人合一、心統(tǒng)萬物的儒教哲學》,《云夢學刊》2005年第6期。
- 《拓進中的回望:美學本體論的發(fā)展歷程與終極形式》,《吉首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美學》2005年第11期;《中國學術年鑒》2005年優(yōu)秀論文。
- 《宋代新儒教哲學述論》,《湖南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
- “Scientific analysis of Buddhism and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uddhism and science”, P.594-629,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Vol.1,No.4, October 2006.
- 《印順佛學思想解讀》,《閩南佛學》第4輯,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10月。
- 《概論宋代混融三教的文字禪》,《武漢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
- 《宗教哲學方法論的理論探索》,《中國宗教》06年10期。
- 《宋代士大夫禪學》,《禪學研究》第6輯,2006年10月。
- 《星云對臨濟禪的詮釋》,《普門學報》總40期,2007年7月;《禪與人間佛教》,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臺灣),2007年4月。
- 《宗教制度化及宗教哲學的二律悖反》,《哲學門》第14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4月。
- 《雍正與清初禪學之興衰》,人大復印資料《明清史》2008年第2期。
- 《中國宗教哲學思維模式的理論探索》,《中國宗教》2007年第10期。
- 《中國近代化與民族佛教之發(fā)顯》,《佛教學報》(韓)第47輯,2007年2月,中、韓文。
- 《船山先生的佛學現(xiàn)量觀》,《當代中國宗教研究精選叢書(佛教卷)》,民族出版社,2008年1月,原載《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2期。
- 《中國近代文化的哲學解讀》,《河南社會科學》2008年第2期。
- 《科學與理性的佛學百年》,《佛學百年》,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6月。
- 《舍利的歷史與象征》,《佛學研究》總17期,2008年。
- 《宗教的象征與無限》,《中國宗教》2009年第9期。
- 《慧皎與早期佛教哲學的綜合》,《禪學研究》第八輯,2010年。
- 《雪峰義存對心性哲學的解讀》,選自《雪峰義存與中國禪宗文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2月。
- 《法顯對佛教中國化的貢獻》,選自《東晉求法高僧法顯和〈佛國記〉》,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4月。
- 《慧遠法性無性的體極論及果報哲學》,《普門學報》(臺)57期,2010年5月。
- 《禪的現(xiàn)代詮釋》(演講),《在少林寺聽講座》上,465-488頁,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年7月。
- 《僧肇與玄學化的中國佛學》,《首屆長安佛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卷,325-338頁,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8月。
- 《學術商品化批判》,《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月11日。
文章分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