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深切懷念周叔迦先生

  周叔迦先生是現代中國著名的佛學家、佛教教育家、佛教文化學家。先生原于同濟大學學工科,后潛心佛乘,深入教海,學識淹博,著作宏富,既學貫古今,更會通華梵,對中國佛學研究、佛教教育,以及佛教文化的積累、整理和建設,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值此先生一百周年誕辰之際,緬懷先生的風范,總結先生的業績,弘揚先生的精神,對推進佛教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建設是有意義的。

  周叔迦先生是我的恩師。先生和我的師生關系,可謂因緣殊勝。1961年我從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分配到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史教研室工作。中國哲學史作為一門學科,從先秦到當代,古今數千年,哲學家數以百計,哲學史籍汗牛充棟,難以全部究其原委,探其底蘊,這樣,就我的工作安排來說,必須是在通史教學的同時,確定以某一歷史階段作為研究重點。在一次教研室討論研究重點分工的會議上,我確定了以魏晉南北朝隋唐時代的哲學為自己的研究重點。這一段長達700年歷史的哲學史,包含了儒、道、佛三教的豐富內容,研究難度很大。更大的困難是,我在大學畢業時佛學基礎知識貧乏。在北大學習時,馮友蘭先生講授中國哲學史,還沒有講到魏晉時代就被迫停止了,我只是從他寫的講義中學了一點佛教知識。記得任繼愈先生為我們講過隋唐佛學,但時間很短。我曾從圖書館借湯用彤先生的《兩漢魏晉南北朝佛教史》來啃,看后也是似懂非懂。現在要獨立開展佛教研究,就必須補課,學習佛教的基礎知識。于是我就到處打聽講授佛教課程的單位,結果了解到偌大的北京城,只有中國佛教協會主辦的中國佛學院設有這方面的課程。中國佛學院設在宣武區名剎法源寺內,是專門培養出家僧人的高等學府。我悄悄地去實地轉了一圈,感覺這是人間的另一世界——廟宇莊嚴,環境幽靜,教室整潔,藏書豐富,學員學習刻苦,修持嚴謹。我回校后向系里領導作了匯報,系里同意我去旁聽。大約在1961年10月間,我持介紹信到了中國佛學院,受到周叔迦副院長、教務主任正果法師和干事一如法師、友嵐法師的熱情歡迎。周先生身材魁悟,儀表堂堂,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他說話簡要明快,及時吩咐有關人員為我安排課程、座位,發給講義。我的旁聽生活就這樣開始了。聯系當時的政治氣氛、社會輿論,對我來說,決定到佛學院聽課確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與周先生確有一種緣分。

  起初,有課時我要一早從海淀乘車到法源寺,課后返校。后來周先生和院方其他負責人見我往返耗時費力,天氣也轉冷,就主動建議我住校進修,對食宿也都作了妥善處理。周先生的慈悲心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田,我永遠感激先生對我的關懷。近年我有時去中國佛學院講課,每次總要到我住過的小屋看看,觸景生情,見到房子,就想起周先生對我的恩情,對周先生的感激之情也就涌上心頭。

  更令我永志不忘的是,一天傍晚先生約我到他的學院住處,遞給我一張書單,是建議我閱讀的。先生希望我直接向他報告閱讀心得,并鼓勵我對佛教史和佛學中有爭議分歧的問題,提出看法,寫成文章。先生對我的親切開導、言傳身教,充分體現了佛教大德對教外后學的熱情關心和真誠期待。

  應我的要求,周先生還邀我到他府上做客,擺滿書箱、約有上百米的寬敞書房給我留下難忘的印象。先生還為我安排會晤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院長、藏傳佛教格西喜饒加措大師。我向大師請教了一些佛教哲學的重大問題,大師都一一作了回答。大概是交流十分契合,我臨走時,大師特意給我留下他的住宅電話,并說可以隨時與他聯系。大師的學識、人格和真情,令我萬分敬佩。遺憾的是,大師過早往生,我失去了一位尊敬的、博學的導師。

  在中國佛學院,我還虛心地向法尊法師、明真法師、正果法師、觀空法師、虞愚教授學習,或直接聽課,或當面請教,使我對佛教的歷史、理論和典籍的知識都有顯著的提高。因為工作需要,我大約在佛學院里住了八個月就返回中國人民大學了。我在佛學院進修時間雖然不長,但是收獲不少,主要是兩條:一是初步地掌握了佛教的基本歷史和基本原理,對佛教有一個輪廓性的概略性的了解;二是對佛教的宗教生活實踐有了直接、真切的感受。八個月的實際體察,使我認識到,僧人過的是一種獨特的精神生活,僅以不結婚、不吃肉兩項來說,就是千千萬萬一般人所難以做到的,至于佛門的去惡從善、慈悲平等、自度度他的基本行為準則,可以說為人類社會的和諧共處與人類人文素質的提高,提供了另一種方案。八個月的佛學院生活,使我懂得,對待僧人的信仰,只有尊重的理由,沒有蔑視的權利。

  我從中國佛學院回到中國人民大學以后,從事了一段教學與研究工作,寫了四篇關于道安、慧遠、僧肇的文章,就下鄉搞“四清”去了,“四清”沒搞完又被指令回校參加“文化大革命”,1969年被下放到江西余江縣中國人民大學“五七干校”,勞動鍛煉,改造世界觀。1970年一天我在瀏覽《人民日報》時,突然從一個角落里發現了短短一則訃告,我的恩師周叔迦先生逝世了,記得在先生的名字前寫有“中尼友好協會副會長”的頭銜。放下報紙,踏上出工的紅土地,遙望北天,無限悵惆。

  值此紀念周叔迦先生誕辰百年之日,有必要總結先生對佛教的貢獻。我以為周先生對佛教的貢獻主要有三項:

  一、佛教的研究與著述。周先生治學嚴謹,勤于著述。他撰寫有中國佛教史、印度佛教史、八宗概要、佛典研究、佛教制度儀軌、佛教事跡考證、佛教藝術以及佛經研究方法論等領域廣泛的學術著作。其中如《中國佛教史》系作者通覽佛教史籍,二十四史和史家隨筆后撰成,資料翔實,立論新穎,邏輯嚴謹,別具一格,自成一家之言。周先生的著述中,還重視佛教典制的整理、研究,諸如寺廟的規章制度、法事儀式、僧服色彩乃至佛菩薩形象的繪制,都有文章問世。對佛教的廣泛研究和大量著作,奠定了周先生在現代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佛教的教育與普及。周先生自1930年遷居北平以后,先后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大學、中法大學和輔仁大學等高等院校執教,曾講授佛教史、唯識、因明、三論等課程。我多次聽石峻教授講起,周先生在北京大學哲學系講授佛教課程,并陪同湯用彤先生和聽課學生騎毛驢上潭柘寺參訪游歷的情景。五十年代以來,周先生實際主持中國佛學院的工作,全力投入佛教教育事業,為培養僧才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三、佛教文化的整理與建樹。周先生的高足蘇晉仁先生在《周叔迦佛學論著集·序言》中說得好:“先生于敦煌寫卷、房山石經二大文化瑰寶,也是至所關心。四十年代,曾協助陳援庵先生整理敦煌卷子,于殘篇斷簡之中,確定經名多種。校核細致,功力深邃,可見先生于三藏的研究淵博弘深。至所撰敦煌逸經的跋文,表彰古人隱沒不顯的著作,誠可謂‘發潛德之幽光’了。六十年代,先生又對房山石經進行調查、發掘、整理、拓印,不辭勞瘁,跋涉登臨,使封錮數百年的珍貴文物,終于出現于世。這是繼敦煌石窟之后又一石刻寶藏,二者對于我國文化貢獻之大,是堪以并稱的。”(中華書局1991年1月版)聯系周先生對佛教諸多具體文化形態都有專文闡發,他作為佛教文化學家是當之無愧的。

  周先生信仰虔誠,品行高超。他畢生勤于創作,講說不輟,弘法利生,貢獻良多。可以預言,周先生作為現代中國佛教的重要人物,不僅在教內享有崇高的聲譽,而且必將引起學界的重視與研究興趣。

  周叔迦先生對佛學、佛教教育和佛教文化的貢獻,永垂不朽!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梨树县| 镇康县| 米林县| 定南县| 合阳县| 呼玛县| 荆门市| 施甸县| 台安县| 景宁| 斗六市| 杂多县| 阳新县| 镇巴县| 樟树市| 吉木萨尔县| 新丰县| 江永县| 古丈县| 祁东县| 吴桥县| 米泉市| 巍山| 灵川县| 镇平县| 库伦旗| 沧源| 沅江市| 崇信县| 武穴市| 鄂伦春自治旗| 探索| 西乌| 庆安县| 漳平市| 中山市| 安仁县| 扎鲁特旗| 永城市| 前郭尔| 观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