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關于孔子“和而不同”的再思考

  筆者發表了小文《“和而不同”辨析》(載《人民日報》2012年7月5日第7版)之后,引發了一些讀者的興趣及討論,這里就相關問題略作進一步說明與闡發,不當之處尚請批評指正。

  一、“和而不同”的“和”與“和實生物”的“和”不是一回事。

  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的“和”字,應當說與《論語·學而》篇中“禮之用,和為貴”的“和”涵義相同,在周代有基于禮的原則的“和順”、“協和”、“和睦”的意思。翻檢相關經學文獻,“和而不同”的“和”作“和睦”講沒有多少異議,朱熹《論語集注》謂“和者,無乖戾之心”,把“和”與“乖戾”對舉,也能說明這一點。至于《國語·鄭語》中史伯講的“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的“和”,則是指自然事物諸元素之間的“調和”,與“和而不同”、“和為貴”的“和”不是一回事兒。孔子說的“君子和而不同”與史伯說的“和實生物,同則不繼”是兩個不同的命題,適用的領域也不一樣——前者適用于社會領域,主要是講人際關系的;后者適用于自然領域,主要是講不同物質的配合或共同作用的。因此,作為概念而不是語詞,這兩個“和”是不能等同的,也是不能互換的。另外,《中庸》里有“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的說法,然而子思之學已開始向心性之學轉化,因此對“和”字的理解還當“以孔解孔”。

  二、“和”與“同”及“不同”之關系。

  先秦文獻中講的“同”,很多情況下可以理解為“共同點”或“相同的目標”。就人際關系而言,“同”與“和”不是對立關系,并且常常是有著正向聯系的,孔子本人就說過“道不同,不相為謀”的話(《論語·衛靈公》),他所反對的“同而不和”的“同”,只是指那種無原則的、不辨是非曲直的“茍同”,這一點是應當明確的。“和而不同”的“不同”,仔細分析起來,應該包括“非原則性的不同”與“原則性的不同”。對于非原則性的不同,容易通過“求同存異”而達到“和”;而對于原則性的不同,則不易做到“求同存異”,要達到“和”就比較困難。孔子曾指出:“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里仁》),意思是說,只有“仁者”才能夠公正地喜愛應當喜愛的人,厭惡應當厭惡的人。由此可知,孔子心目中的仁者不會以求“和”為由回避矛盾。從孔子一生的言行看來,如果出現了原則性的“不同”的情況,他不會以虛假的、表面的平衡來掩蓋矛盾,更不會“委曲求和”。

  三、闡釋“和而不同”不宜用“賦詩言志”的方法。

  有人提出,孔子的“和而不同”包含著微言大義,也應當能夠像《詩經》那樣被用于“賦詩言志”,雖可能存在紕漏曲解,卻也有助于傳統文化的豐富與發展。此說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是從語言表達的角度說,涉及到比較關鍵的問題的時候,還是應當把具體涵義說清楚為好,不是表述什么內容都適合用這種賦詩言志的方式的。大概正是因為人們解讀經典時濫用了這種賦詩言志、類比推理的方式,一些人對“和而不同”涵義的闡發脫離了孔子的整體思想,似乎沒有善惡美丑,沒有“對”與“不對”,只有“同”與“不同”,這種缺乏聯系與整體認識的觀點,顯然沒有把握孔子學說的精義。

  正確的理解孔子講的“和而不同”,提倡在不違背正義原則的前提下的協和與團結,應當說還是有其積極意義的。

(作者為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壤塘县| 无为县| 万安县| 榆社县| 大埔县| 黄龙县| 曲水县| 竹北市| 兴隆县| 偏关县| 青河县| 遂宁市| 农安县| 新泰市| 高州市| 阳高县| 青河县| 临泉县| 北票市| 泰和县| 东港市| 余江县| 广河县| 三门峡市| 凤冈县| 苍梧县| 南靖县| 保定市| 博湖县| 青阳县| 兴隆县| 霍山县| 仁怀市| 盱眙县| 聂荣县| 潮州市| 乐业县| 株洲县| 桂平市| 习水县| 淮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