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雅韻“彌漫”網絡 網友感嘆小清新生活
據河南日報報道:4月25日下午,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四樓會議室的一場古琴雅樂會,引爆了微博網友對于古琴的關注,在新浪微博上,輸入“古琴”,能找到 650639 條結果。
網友“@吳村人2345”說,“古琴雅樂讓心靈凈化,可以聽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感知自己的存在。在浮躁的環境下,她是一方凈土,讓生命如此安靜和喜悅。琴聲低低,日子慢慢。”
網友“@君之和”對此賦詩道:“冬郎古韻弦上音,琴軒水墨慧潔吟。生簫伯鴻靈空處,無山無水亦無琴。”
網友在關注的同時,也有不少人提出疑問,“在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努力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的今天,如此多網友關注古琴文化,這對當下有何意義?”4月26日上午,焦點網談記者采訪了鄭州萬琴堂的負責人王偉。
“北宋文化是中原漢文化的頂峰,是琴學的巔峰和界碑,并直接催生了后世中原地區的琴學中州派,”王偉說,“八九百年后的今天,在中原琴學衰退的時候我們努力重振古琴文化,就是為了華夏文明的傳承創新貢獻自己的力量。”
王偉表示,琴學是華夏文明中耀眼的一顆明珠,流傳下來許多優美的琴曲,但現在許多人開始覺得琴曲難學、易忘。這就使得我們要對琴曲重新審視,對過于冗長的曲子進行裁剪,賦予其適當的新意,讓更多的人愛聽、想聽。
【擴展閱讀】
什么是古琴
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有四千余年歷史。唐宋以來歷代都有古琴精品傳世,清末與民國年間由于戰亂和社會變遷,特別是古琴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古琴音樂瀕于絕滅。新中國成立后,古琴音樂得到重視和搶救,調查、收集、整理了流失于民間的各種傳譜,發掘了一批失傳的琴曲,為今后古琴音樂的研究、發展開辟了新的前景。
(記者 范娟華 張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