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詞壇泰斗”莊奴在廈門彈古琴(圖)
莊奴 圖片來源:東南網(wǎng)
受本屆海峽論壇兩岸婚姻家庭論壇的邀請,今年已90歲高齡的臺灣著名流行歌詞作者莊奴來到了廈門。昨日,莊奴老先生參與了在文化藝術中心龍人古琴坊舉辦的一場古琴雅集,在廈演奏家、書法家、文藝愛好者齊聚一堂,與莊奴老先生一起度過了一場古色古香的約會。
據(jù)導報記者了解,廈門龍人琴坊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聯(lián)合兩岸古琴藝術家,傳承和發(fā)揚古琴文化。而昨日在雅集現(xiàn)場,龍人琴坊向莊奴老先生介紹了位于長泰的龍人古琴文化村,并熱忱地邀請莊奴老先生參與即將在今年9月份舉辦的兩岸古琴文化節(jié)。
龍人古琴坊還向莊奴老先生贈送了一尊古琴,這尊古琴的背面有由知名書法家朱保華題錄的莊奴老先生的作品“行云流水六十年,吟風弄月歌三千,伯牙子期今已逝,留得佳話在人間”字樣。此外,朱保華還在現(xiàn)場贈予莊奴老先生長達四米的書法歌詞卷軸。
在一曲《流水》之后,演奏家張錦冰耐心地向莊奴老先生介紹古琴的構造,老先生對龍池、鳳沼這些詞匯非常感興趣。而后在眾人的鼓勵下,莊奴老先生試著學習勾抹琴弦。當清澈的琴音響起時,全場都鼓起掌來。他說,這是自己“九十年來頭一遭”,能夠見到這么多廈門的文藝愛好者,他非常的開心。
花絮
昔日好友傳遞祝福
昨日導報記者對莊奴老先生的報道見報后,就收到金姓先生的致電詢問。金先生表示自己與莊奴老先生在臺灣是舊相識,后來二人失聯(lián),至今已經(jīng)有40余年沒有見面。因而希望能夠通過導報記者與老先生取得聯(lián)系。昨日導報記者將金先生的聯(lián)系方式和問候轉達給老先生,盡管老先生已經(jīng)年邁,卻仍一下子就記起自己這位老朋友。正應了老先生愛說的那句話,“有緣廈門來相會”。
出口成章的老先生
耄耋之年的莊奴老先生有些耳背,大多數(shù)對話需要經(jīng)由夫人傳遞,不過老先生依舊十分健談,幽默風趣且腦筋靈活。幾乎每說一句話就要帶上一句詩,一句詞,或是幾個成語。例如他見到廈門的文藝愛好者覺得“相見恨晚”,稱龍人古琴文化村“美不勝收”。甚至在演奏者彈奏琴曲后,還夸贊“此曲只因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在座大多是聽著老先生作詞的歌長大的,老先生卻是一個十分謙虛的人?!敖窈笪揖褪悄牡茏恿??!彼麑ρ葑嗉艺f。
對話
談鄧麗君: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人們常常說,“沒有莊奴,就沒有鄧麗君”,因為《甜蜜蜜》、《又見炊煙》、《小城故事》這些“鄧麗君歌曲”,詞作均出自莊奴之手。昨日,90歲高齡、在臺灣有“詞壇泰斗”之稱的莊奴先生在廈門接受了導報記者專訪。
導報記者(以下簡稱“記”):您多次來到廈門,對廈門的印象如何?
莊奴(以下簡稱“莊”):我對廈門的第一個感覺,就是“美不勝收”,這個都市太美了,我都陶醉了。我回去一定會想辦法寫一首關于廈門的歌曲。
記:一般而言,流行歌是“年輕人的歌”,但您雖然高齡,創(chuàng)作出來的歌曲卻被年輕人喜歡,您有什么秘訣?
莊:流行歌是最難寫的,因為這是層層關聯(lián)的。第一,我寫了詞給作曲的人一看,這是什么詞,他不譜了;有詞有曲了,歌手她不唱,也不行;好詞好曲好歌手,聽眾是不是接受呢?此外,流行歌詞要怎么寫出情感也不容易,寫得不好就變得肉麻了。現(xiàn)代許多人寫情歌,就是曇花一現(xiàn)——— 等了半天,謝了!
記:那么您認為什么樣的流行歌才能歷久彌新呢?
莊:唐朝詩人王維說,什么是好詞、好歌?意境!就是好詞、好歌!什么是意境呢?表面上是看不出來的。比如現(xiàn)在的情歌,很多里面都有“我好想你,我好愛你”,這樣感覺就很俗氣?!疤鹈勖?,你笑得甜蜜蜜”(唱),這里面沒有說我愛你啊,可是它為什么流行?就是意境在里面。
記:那您認為您的哪首歌最有意境。
莊:媒體常問我,你最喜歡哪首歌?手心手背都是肉,我都喜歡,因為它們是不一樣的類型。
記:這么多年來,您一直在大陸舉辦跟鄧麗君有關的活動,許多媒體認為您在尋找第二個鄧麗君,是這樣嗎?
莊:在大陸,像鄧麗君的聲音太多了,但聲帶只有近似值,沒有絕對值。我只能說,她們很像鄧麗君,但絕不能百分之百地說她就是鄧麗君,她是 “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而且,當時我們在臺灣,是一個小組:作詞莊奴、作曲古月、演唱鄧麗君。那個時代、那個時空已經(jīng)過去了,你就再也找不到那個莊奴、那個古月、那個鄧麗君,要想再塑造出那樣的曲子,很難。
莊奴簡介
莊奴,著名詞作家。原名王景羲,1922年出生于北京,1949年到臺灣。鄧麗君演唱的《小城故事》、《壟上行》、《甜蜜蜜》、《又見炊煙》等歌的歌詞就是出自莊奴之手;費翔演唱的《冬天里的一把火》也由莊奴作詞。莊奴寫詞五十余載,至今筆耕不輟,被稱為“與時間賽跑的老人”。 (記者 許巧娜 林靜嫻/文 黃少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