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識古琴之相談
據古代琴著的記載,其創始初,古琴同瑟與玉磬被列為堂上之樂,可禁心載道宣德,地位較高。受其影響,琴樂被譽為文人音樂,但不等于說彈琴者都是文人。古代文人雖是琴文化人群的主力軍,但琴文化的參與者并非全是文人。除文人外,佛道兩教、王室宗親、山林隱士等許多人群,都為琴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形成“士無故不徹琴瑟”,連孔子亦向師襄學《文王操》,并自作《龜山操》、《將歸操》等古琴曲。莊子在夫人去世后,亦彈古琴悼念亡妻。春秋時期,琴已成為文人的必修樂器。“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書”,“君子以琴書自娛”。孔子、司馬相如、蔡邕、蔡文姬、嵇康、歐陽修、蘇軾等都以彈琴著稱。文人彈琴,既為修身養德,亦為經世濟用。兩漢時期及其以后,琴藝術一直穩步發展,直至三國時達到成熟,宋元時期得到進一步發展。古琴現存的七百余首古琴曲譜,大多數也是出自文人之手。文人們除了留下大量的古琴曲之外,他們還聽琴賦詩,以琴會友。李白為世人留下了“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鐘。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的詩句。還有白居易的《聽彈古綠水》、韓愈的《聽穎師彈琴》、賈島的《聽樂山彈易水》等大量琴詩。
時至今日,古琴仍在人們的文化活動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江、浙、鄂、川、陜、滬、京等地,均擁有一批執著的古琴研究者和愛好者,亦有一些民間演奏團體。2006年6月25日,由北京文博交流館和《神州》雜志社聯合組織的“宣傳古琴文化、守望精神家園”古琴雅集活動在北京東城區智化寺內舉行,也說明我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高度重視。活動中,國內一些著名的古琴演奏家、琴學家、斫琴家匯聚一堂,共話琴藝。在考古發掘的文物中,湖北隨州市戰國初期曾侯乙墓、湖北荊門郭店戰國中期墓和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墓均出土過古琴實物,而今人收藏的藏品中,更有唐、宋、元、明、清歷代古琴傳世精品。
收藏和辨識古琴主要依據以下五個方面:
一、材質宋、元、明時期,古琴通常以杉木、代杉木等為材質,而目前做琴的材料很多。常見以梧桐為面、梓木為底較多;上好杉木為面的古琴也比較常見,比如赫赫有名的唐代雷琴就選用的杉木。現在白花梧桐已十分稀少,目前的桐木基本以泡桐、川桐為主。泡桐因為木質問題,“壽命”較短,故常為中低檔琴選用。現代斫琴師的上品大多為老杉木做的琴材。
二、漆灰漆即生漆,灰乃指漆下的灰胎。唐琴表面之漆,以黑色和栗色為常見,灰均用鹿角碎磨所成的純鹿角灰。灰胎下,則用葛布自下包裹,以防面底粘合之處開裂。宋代以后,灰胎下裹以葛布者已不多見。北宋末出現了鹿角灰中混以黃金、白銀、珍珠、玉石、瑪瑙、珊瑚、貝殼等碎屑的八寶灰。琴體如滿天繁星(此琴已非常少見)。明清以后,除黑色及栗色以外,朱漆琴也已較為常見。除鹿角灰、八寶灰外,也使用瓦灰,另有由中草藥等合成的雜類灰。然而質量仍以鹿角灰為最好。古琴灰胎,以唐、宋之琴相對較薄。現在低檔市場大量充斥著瓦灰加鹿角霜或純瓦灰或者根本沒有灰胎的古琴,此種古琴價格低廉,但為琴人不喜。目前低檔古琴還有合成大漆和純化學漆存在,購買古琴時需認真觀察。
三、斷紋如收藏老舊古琴,斷紋便是一個重要的參數。所謂斷紋,是琴面因長年的自然風化和演奏活動的人為震動所形成的。斷紋是判斷古琴古老程度的主要依據之一。如《琴箋》所說:“古琴以斷紋為證,不歷數百年不斷。有梅花斷,其紋如梅花,此為最古。有牛毛斷,其紋如發,千百條者。有蛇腹斷,其紋橫截琴面,相去一寸或半寸許。有龍紋斷,其紋圓大。有龜紋、冰裂紋者,未及見之”。還有冰紋斷、流水斷、龍鱗斷、龜紋斷等等。最古的梅花斷、牛毛斷,非常罕見。而唐、宋之琴一般以蛇腹斷為主,雜有流水斷、冰紋斷等斷紋。而明朝以后的琴,由于漆灰工藝的變化,漆層較薄,斷紋種類較古時反而更多。
四、音色收藏古琴時需要辨識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便是音色,否則,藏亦徒有其表,降低收藏意義。古琴制作因工藝的優劣而音色不盡相同,如木質的選擇,音箱的大小,漆灰的薄厚等等。優良的漆層既堅固又有微小的空隙,可護琴器,同時增加共振,使音色更美。琴上有好的斷紋,不僅是古代文物的佐證,也使古琴更加美觀,聲音更加古雅悠遠,音色更妙。好的古琴,其散音、按音和泛音的音色和音量必須要統一。古琴聲音要有下沉感,聲音不散而韻味悠長者為佳。音色好的古琴必須要求琴為純手工制作,純手工和琴內部的構造是有必然聯系的。這就要了解斫琴師的制琴特點,不可忽略。
五、樣式古琴樣式繁多。有伏羲、靈機、神農、響泉、鳳式、連珠、仲尼、列子、伶官、師曠、亞額、落霞等等,收藏者必須要選擇個人鐘愛的古琴樣式,以免日后觀之不悅。
老舊古琴稀有,從文化角度上講,除了收藏老舊古琴以外,收藏愛好者投資新仿古琴也是不錯的行為,值得提倡。剛入門的收藏者不必一上來就求貴、求舊。古琴收藏的同時也必須注意和學會保養,不可將其放在日光直接照射處、暖氣邊、潮濕屋,琴面污漬可用柔軟濕布輕輕擦去,琴弦如長期不奏,可涂一層薄的凡士林油膏等等,日常最好將古琴琴尾朝上掛于干爽墻體。收藏和演奏古琴,可修身養性、陶冶情操,集奏、賞、藏、玩于一身,比起單純的文物收藏當別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