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琴史話(八):元
由宋入元,文人的地位一落千丈。科舉的廢除,更是對漢族文人的心靈、思想和精神追求產生極大的傷害。元代隱逸風氣的熾盛,造就了雅潔淡逸、蒼茫沉郁的元人山水,而古琴音樂則成為這些文人心靈的慰籍。元四家中的黃公望、王蒙、倪云林、吳鎮都愛好古琴。如倪云林藏琴極豐,他隱居于太湖邊,日以琴、書、畫自娛,他的畫風天真幽淡,蕭殺寂寞,自有一種荒涼空寂、疏簡消沉的趣味。
元代非漢族文人中,精于琴者當推耶律楚材(1190—1244年)。耶律楚材字晉卿,號湛然居士,為遼東丹王突欲八世孫,仕元至中書令。耶律楚材學琴于弭大用、苗秀實、萬松老人等,彈奏過不少琴曲,尤長于《水仙操》、《廣陵散》。他的詩文中有許多關于琴人、琴曲的論述。他每得新譜,都要找苗秀實“商確妙意,然后彈之”。苗秀實是金元時期的著名琴家,曾被薦為琴待詔,頗得金章宗完顏璟的欣賞。由于苗在京師的聲譽很高,“朝廷王公大人邀請棲巖者無虛日”,致使耶律楚材不能經常和他“對指傳聲”,因此“每以為恨”。耶律楚材仕元后,竭力向元世祖推薦苗秀實。苗秀實之子苗蘭,把父親的遺譜40多首拿出來,請耶律楚材作序。耶律楚材在序中說:“予按之,果為絕聲,大率署令衛仲儒之所傳也。”耶律楚材因扈從羽獵腳部負傷,借休養的機會,和苗蘭對彈操弄五十多曲,“于是棲巖妙旨盡得之”。他認為苗的演奏“如蜀聲之峻急,快人耳目!”
元代斫琴名家有朱致遠等,目前在博物館和民間尚有朱致遠所制琴存世。湖北省博物館所藏元代 “玉泉”琴,仲尼式,全長120.5、肩寬20.0厘米。桐木髹黑漆,呈蛇腹斷紋。琴面外側有純金徽13顆。“玉泉”琴曾為明代徐文溥所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