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兩漢時期的代表琴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結束了列國紛爭的局面,在我國遼闊的國土上,首次建立起統一的封建帝國。接著,漢代又繼承了秦代的制度,繼續為鞏固中央集權的國家而努力。漢高祖劉邦為此轉戰南北,在征途中路過故鄉沛地,見到了昔日的鄉親父老。這時,他得意地創作了著名的《大風歌》。歌中唱道:“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首歌運用當地的楚聲,唱出了叱咤風云的戰斗風格,唱出了對統一大業的關切。當時,由劉邦“擊筑自歌”來領唱,有一百二十人跟著唱和。以后這首歌被列入宮廷音樂,并編為琴歌。武帝時,漢代處于鼎盛時期,他擴大了樂府的編制,派人到各地采集民歌,其范圍遍及黃河、長江兩大流域。《漢書·藝文志》中寫道:“自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于是有趙、代之謳,秦、楚之風,皆感于哀樂,緣事而發,亦可以觀風俗知厚薄云。”統治階級通過民歌了解下情,主觀上是為了鞏固其統治地位,但客觀上對集中和推廣民間音樂,起到積極作用。所收集的不少民歌,作為相和歌曲,豐富了琴曲曲目。

  司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字長卿,蜀郡成都人,以辭賦見稱。他是為漢武帝的樂府作歌的著名作者。早年他“家徒四壁”,比較貧困。有一次,他在富豪卓王孫家作客,即席彈奏琴曲,引起卓王孫的女兒文君的愛慕。卓文君不顧父親的反對,毅然和司馬相如私奔(《史記·司馬相如傳》)。琴界根據這段故事,創作了《文君曲》、《鳳求凰》等作品,來贊揚他們的愛情。傳說司馬相如富貴之后,又打算“聘茂陵女為妾”。卓文君非常氣債,演唱了琴曲《白頭吟》來表示決絕和抗議,從而制止了司馬相如娶妾的企圖(《西京雜記》)。這些愛情歌曲和傳說,多出現在封建社會初期。防著地主階級地位的轉化和儒家思想控制的加強,這類題材在琴曲中就較少見到了。

  司馬相如因為彈琴,博得卓文君的愛情,說明他的琴聲是很有魅力的。在他的《美人賦》中,就提到《幽蘭》、《白雪》這些琴曲。在《長門賦》中,更進一步描繪了古琴演奏時的具體情況:“授雅琴以變調兮,奏愁思之不可長;案流徵以卻轉兮,聲幼妙而復揚。貫歷覽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運用左手的“案”(按)指和右手“卻轉”的指法,奏出樂音“流徽”,音樂由弱變強,從“奏愁思”到“意慷溉”,情緒逐步發展變化。陳皇后被漢武帝冷落之后,獨處在長門宮內,求司馬相如作《長門賦》來感動漢武帝,這就是《長門賦》的來歷。后人運用這一題材創作了琴曲《長門怨》。司馬相如是漢代最早對琴界產生影響的文人之一,他所用的一張琴名叫“綠綺”,也因此而出名。

  師中、趙定、龍德,他們是西漢中葉宮廷中的鼓琴待詔。當時的統治者在征集民歌的同時,也從各地選拔一些民間的優秀藝人,這些人來自民間,和人民有著廣泛的聯系,他們的演奏在群眾中有深遠的影響。師中是漢武帝時期,東海下邳(今江蘇宿遷)地方的名琴手。在他的影響下,當地有不少人喜好彈琴,過了一百多年以后,劉向還在他的《別錄》中寫道:“至今邳俗猶多好琴”。趙定是渤海人,龍德是梁國人。漢宣帝年間,皇帝“欲興協律之事”,由丞相把他們從民間選拔出來,待詔于宮廷。據記載:趙定這人不大愛講話,是個很安靜的人,可是奏起琴來,卻能使聽眾“多為之涕泣”(《后漢書·劉昆傳注》)。聽琴而被感動得“涕泣”,可見演奏者水平之高。同時,也說明聽者是有相應的鑒賞能力的。師中、趙定和龍德都有著述、作品,以龍德的最多?!稘h書·藝文志》中寫道:“師氏七篇、趙氏十篇、龍氏九十九篇。,沒有記載篇名,但由于劉向說過:“雅琴之事皆出龍德《諸琴雜事》中?!辈胖例埵现髦杏小吨T琴雜事》這樣一個名稱。這個《諸琴雜事》很可能是集大成的巨著,可惜原書早已不存,連轉述的片斷也難以見到了。

  劉向(公元前79—前8)字子政,他在元帝、成帝時代,多次上書彈劾宦官、外戚,被兩度下到獄中。他是一個博覽群書的學者。從漢武帝發動民間獻書,到了成帝時“百年之間,書集如山?!眲⑾蜇撠熜嗄?,他對琴也頗多論述。明代《琴書大全》中載有他的《琴說》,原文是:“凡鼓琴,有七例:一曰明道德,二曰感鬼神,三曰美風俗,四曰妙心察,五曰制聲調,六曰流文雅,七曰善傳授?!睋斫猓叭龡l講琴的作用:第一是思想內容,第二是藝術感染力,第三是移風易俗的社會效果。后四條講創作過程:首先以“妙心”體察客觀情狀,其次創造聲調加以反映,接著對它加工潤色,最后通過完善的演奏表達出來。這七例扼要地概括出琴曲的演奏目的和創作方法。由于沒有釋文,對上述原文,在理解上還可以進一步探討??傊瑢τ诋a生于兩千年前的琴論,我們是應該重視的。

  王政君、趙飛燕她倆是漢代會彈琴的皇后。王政君(公元前71—前13)是漢元帝的皇后。他的父親王禁,為實現其女兒“當大貴”的預言,從小就教她“學鼓琴”,使之適應貴族的條件。十八歲把她獻入宮廷,后來,果然當上了皇后。她是王莽的姑母,歷經四代皇帝,直至王莽篡位,對政局頗有影響(《漢書·元后傳》)。趙飛燕是漢成帝(公元前32—前7)的皇后。她出身“微賤”,原是樂工的女兒,因長于歌舞,被皇帝看中。她善奏《歸風送遠之操》。她和皇帝還寵幸一個十五歲名為慶安世的侍郎,此人善奏《雙鳳離鸞之曲》,這一記載見于《西京雜記》。該書還載有齊人劉道強演奏《單鵠寡鳧之曲》,很能感動人。這三首琴曲屬于同一類型,看來都是表現愛情或離別而具有一定藝術水平。

  元帝和成帝處于西漢末期。當時漢代的統治已走向衰退,各種矛盾進一步激化。統治者廢棄了“王霸雜用”的治國之道,專用“純儒”。在音樂方面則宜揚所謂“先王雅樂”,排斥民間的“鄭衛之聲”,漢哀帝還對樂府大加砍削。在這種形勢下,民間音樂固然受到了打擊,統治階層中主張“新樂”的人,也同樣受到了打擊。音樂家桓譚就是首當其沖的一個。

  桓譚(約公元前23年—公元后50年)他父親是成帝時的太樂令。他從小就受到音樂教育,他自己也做過掌樂大夫,對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曾說:“我志樂聽音終日而心不足?!币惶斓酵砺犚魳愤€嫌不足,可見其對音樂之酷愛。他對音樂是內行,因而對于那些徒具形式的“雅樂”很不滿意,主張在音樂中有新的創造。他公開承認:“余頗離雅操而更為新弄嘆《新論》)。這在當時的保守勢力看來,顯然是大逆不道的行為。特別是他的演奏竟然取得了光武帝的欣賞,這就更加激起了他們的不滿和攻擊。大司空宋弘憑著他的權勢,把桓譚叫到自己的官邸,也不請他坐下,就板起面孔嚴加訓斥:“讓你做官是‘輔國家以道德’,而你卻‘數進鄭聲以亂雅頌’,這還了得,你是否想要受懲辦?”受到了這樣的高壓和威脅,桓譚的處境非常困難。光武帝再一次請他彈琴時,他顯得很不自然,連光武帝也感到他頗失常態。于是宋弘乘機大講了一通雅頌之道,并取消了桓譚在宮中“給事中”的官職(《藝文類聚》引《東觀漢記》)?;缸T在哲學思想上能堅持唯物主義,敢于反對皇帝所熱衷的讖綽神學,因而被加上“非圣無法”的罪名,貶官流放,死于途中。

  桓譚著有《新論》一書,針對儒家的天命觀進行了批駁。其中有《琴道篇》,是專門寫琴的。原書已不存,從后人輯錄的不完全材料看來,《琴道篇》包括有琴論、琴史和琴曲介紹幾個方面。據《后漢書》說:桓譚的《琴道篇》沒有寫完,是后來肅宗命班固續成的。從現存的材料來看,很多地方反映了儒家的音樂思想,和歷史記載中桓譚的觀點頗有抵觸。特別是在琴論方面,基本上是復述《樂記》中的有關言論,如說:琴可以通萬物,可以禁止邪心,因而它是“八音”之首等等。文中“大聲不振華而流漫,細聲不湮滅而不聞”兩句的意思是說琴聲強弱都不要過分,由于頗有道理,因而常為人所引用。琴史方面介紹了師曠和雍門周等琴人的傳說、事跡。在探討琴的首創者時,認為:是神農還是伏羲“諸家所說,莫能詳定?!痹诮榻B“文王、武王各加一弦,以為少宮、少商”的說法時,指出:“說有不同”。對于上述向題的論述和介紹,采取了客觀的態度。

  值得注意的是《琴道篇》中的琴曲介紹,一共講了七首作品:《堯暢》、《舜操》、《禹操》、《文主操》、《微子操》、《箕子操》、《伯夷操》。從題目看,很清楚,都是以周代以前的人物為題材的。為什么沒有晚近一些的題材?很可能和班固續成、班固崇尚“先王雅樂”的思想有關。這些琴曲曲目仍可見于后代的著作中,如:《箕子操》可見于《琴操》,《微子操》又見于嵇康《琴賦》等等。在《琴道篇》中;每首作品除介紹其主題思想之外,還分別指出了它們在音樂上的特點,如:《文王操》中表現封主無道,“其聲紛以擾,駭角震商”;又如《禹操》中,贊揚禹治洪水,“其聲清以溢,潺潺志在深河?!庇捎诒憩F正、反兩種不同的人物,于是琴曲采用了不同的表現手法,一個是“紛以擾”,一個是“清以溢”。在《微子操》中表現微子的心情是:“傷殷將亡,終不奈何,見鴻鵠高飛”“操似鴻雁之聲”。鴻鵠與微子,本來并沒有什么必然的聯系,這里是借用鴻鵠的遠走高飛,來象征微子的離開殷紂。“鴻雁之聲”是微子心情的寫照,借雁聲來抒發作者的感情。這和《禹操》中借助于“潺潺”的流水抒情一樣。后世琴曲中有許多雁聲、流水聲的描寫,這種借景抒情的音樂表現手法,不能不說是有著極為悠久的淵源。

  到了東漢末年,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統治階層內部的矛盾更趨尖銳。著名琴家蔡邕,就是生活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中。

  蔡邕(公元132—192)字伯喈,陳留圉(今河南祀縣)人,年輕時就以善彈琴而知名。朝中權貴向桓帝推薦他出來做官,并通過陳留太守把他調赴京都洛陽。但蔡邕不滿宦官專權,從家鄉出發,走到半路就稱病返回故鄉?;貋頃r,寫了一首《述行賦》,通過沿途所見,諷刺當局的荒淫奢侈。通過對于“人徒凍餓,不得其命者甚眾”的凄涼景象的描寫,表達他“心憤此事”的感情。以后,他雖做了郎中、議郎一類官,也因為彈劾宦官權貴,被流放到朔方。遇赦歸來時,又對當地宦官勢力五原太守很不客氣,因而再度受到迫害。從此他“亡命江海,遠跡吳會”,流亡避禍達十二年之久。在此期間,他創作了著名琴曲《蔡氏五弄》。

  《蔡氏五弄》包括五首作品,即:《游春》、《淥水》、《幽居》、《坐愁》、《秋思》。據說這五首琴曲是他去山中訪問鬼谷先生后,用了三年時間寫成的。這五首作品在當時就受到人們的重視,歷經各代,一直到唐代都享有盛名。嵇康在《琴賦》中,把它列為當時流行的“謠俗”作品一類。隋代的《琴歷》,唐代的文字譜《幽蘭》卷子中,都列有這五首曲目。詩人李白、李賀、王維等都曾借這些題目作詩。宋人朱長文說:“伯喈所以寓其哀思者,蓋在此五曲,特假物以名之耳。” 認為是借寫景來寄托他的哀思,這是很有道理的?,F存明代琴譜中的《蔡氏五弄》,并非當時的原作,其歌詞都是出自《樂府詩集》,曲調也平庸,是后人的擬作,沒有什么研究價值。

  《神奇秘譜》中有《秋月照茅亭》和《山中思友人》兩首琴曲。據解題說是蔡邕的作品,但也另有左思所作的說法。這兩曲風格相似,它們的譜式古老,結構短小精悍,風格恬靜雋永,顯然是出于同一作者。

  蔡琶所寫的《琴賦》,頗有史料價值,特別其中這樣一段:

  “仲尼思歸,鹿鳴三章。
  梁甫悲吟,周公越賞。
  青雀西飛,別鶴東翔。
  飲馬長城,楚曲明光。
  楚姬遺嘆,雞鳴高桑。
  走獸率舞,飛鳥下翔。
  感激弦歌,一低一昂。”

  除最后四句是形容歌聲的藝術感染力之外,前十句中,每句都提出了一首琴歌的名字,其中大多是漢代流行的民間歌曲,不少是知名的相和歌曲。這些曲目,有力地證實了琴歌和民歌的密切聯系;同時也反映出蔡邕這樣一個有名的琴家,他之所以具有影響,是由于他曾經廣泛吸取了民間音樂的豐富營養。

  蔡邕在琴界的影響是很大的,漢魏之際,在他的故鄉陳留,就先后出現了阮瑀、阮籍、阮咸等以琴見稱的名士。做過吳國丞相的顧雍,也是蔡邕旅居吳地時的得意門生。蔡邕的女兒蔡琰,深受其父的教誨,以詩詞、音律馳名琴壇。民間流傳有不少關于蔡邕的故事?!恫嚏邉e傳》中說:吳人燒飯時,木材爆裂的聲音被蔡邕聽到后,立即辨認出是做琴的良材。用它來造成琴以后,果然音響極好。由于尾部已被炊火燒焦,于是有“焦尾”琴之稱。至今琴的尾部仍稱作“焦尾”,就是根據這個故事來的。又如:蔡邕彈琴,偶而斷了一根弦,他的女兒根據聲音,指出是斷了第幾根弦,父親又故意試斷其它弦,她也能辨別出來,等等。這些故事,不僅說明了蔡邕父女具有銳敏的聽音能力,更主要的是表達了對他們高超的音樂修養的敬佩。

  有一部重要的琴學文獻,名為《琴操》,據傳也是蔡邕所撰。它是現存介紹早期琴曲作品最為豐富而詳盡的專著。原書已佚,經后人輯錄成書。包括有:詩歌五首、九引、十二操和河間雜歌二十多首。書中對每首作品的有關故事內容都作了介紹,這些故事帶有濃厚的民間傳奇的色彩,往往和史書有很大的出入,所以《樂府解題》說:“《琴操》紀事好與本傳相違”。其實,不拘泥于史實,根據人們的愿望加工創造,正是民間創作的特點之一。看來,本書是匯集了民間傳說而成。全書匯集的五十多首作品,絕大多數都是先秦的題材,只有兩、三首是西漢題材,因而成書的時間應不遲于漢代。同時,書中作品大多附有歌辭,或釋之為“歌”,這也是早期作品的特點。關于這本書的作者是誰,是有分歧意見的。主要是因為《漢志》中未曾將《琴操》列入,而隋、唐的《藝文志》中記載是晉代孔衍所撰。史書記載,并不是絕對可信而沒有謬誤之處。六朝人劉昆注《后漢書》,唐人李善注《文選》時,都曾明確肯定《琴操》為蔡邕所撰。清代人馬瑞辰認為它是蔡邕的《敘樂》中的一部分,而孔衍只不過是傳述者。從該書主要采用大量漢代以前的題材看來,說是和當時琴界具有廣泛聯系的蔡邕所撰,比較可信。

文章來源:華音網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城县| 德惠市| 邮箱| 博爱县| 元江| 磐石市| 抚顺市| 鄱阳县| 茌平县| 河北区| 阳山县| 台州市| 安岳县| 瓦房店市| 江西省| 屯留县| 潮州市| 景洪市| 禹城市| 小金县| 电白县| 南靖县| 潼南县| 都匀市| 六枝特区| 鹤庆县| 卢龙县| 关岭| 延安市| 台山市| 科尔| 铁岭县| 霍林郭勒市| 车致| 拜城县| 长阳| 如东县| 娱乐| 连江县| 南乐县| 马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