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要籍簡介(八):歷代文史工具書
七、域外漢籍及研究書目
596、《日本藏漢籍善本書志書目集成》(十冊),北京圖書館2003年版。本書共收錄清末民初著名藏書家、學者和日本漢學家編撰的日藏漢籍善本書志、書目計八種:《經籍訪古志》六卷,補遺一卷,日本澁江全善、森立之撰;《日本訪書志》十六卷,補遺一卷,楊守敬撰;《日本訪書志補》一卷,楊守敬撰,王重民輯;《書舶庸譚》,九卷,董康撰;《古文舊書考》四卷,附錄一卷,日本島田翰撰;《靜嘉堂秘籍志》,五十卷,日本何田羆撰;《日本國見在書目錄》(原名《本國見在書目錄》),日本藤原佐世撰。“集成”詳細介紹了上述各書的刊刻墨印、行款卷數、名家題校及著者藏書者等相關內容,全面反映了一千多年來我國古籍流傳日本列島的總體情況,為今人了解和研究國內失傳的珍稀古籍版本提供了相關資料。
597、《日本所藏稀見中國戲曲文獻叢刊》,黃仕忠、(日)金文京、喬秀巖主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06年版。,全書共十八冊,收錄了四十多個劇本。全書采取影印原版,每種戲曲前均有提要,介紹了該種戲曲在日本的收藏地點,在中國的原來收藏者,及其版本格式以及各種書目的著錄概況。叢刊前有的目錄,后有作者和引書索引。
598、《內閣文庫漢籍分類目錄》,福井保編纂,內閣文庫1956編印。此為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內閣文庫藏書中的漢籍目錄。該書在經史子集四部之外,又收錄字書、韻書、目錄、類書、叢書,別立第五門。此目錄與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漢籍分類目錄》一起,成為日本漢籍目錄編纂的樣本。
599、《帝室和漢圖書目錄》、《增加帝室和漢圖書目錄》、《圖書寮漢籍善本目錄》,神田喜一郎整理編目,宮內廳書陵部編印。此為日本宮內廳書陵部圖書館藏書中的漢籍目錄。
600、《國立國會圖書館漢籍目錄》,國立國會圖書館1987年出版,1995年刊行其索引。此為日本中央圖書館“國立國會圖書館”藏書中的漢籍目錄。
601、《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漢籍分類目錄》(1964、1965)《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漢籍目錄》(1979、1980)。此為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圖書館收藏的漢籍目錄。日本大學中收藏中文古籍最多的要數京都大學和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圖書館收藏的收藏漢籍珍本、善本極為豐富,僅甲骨文片就達3600多片,龍門、云岡石窟資料5600多件。該館《目錄》與內閣文庫之漢籍目錄《內閣文庫圖書第二部漢書目錄》一起,成為日本漢籍目錄編纂的樣本。京都大學除人文科學研究所之外,其附屬圖書館以及京都大學各部圖書館內也存有漢籍。如文學部的《鈴木文庫》、《狩野文庫》、《今西文庫》等個人文庫內的漢籍都相當豐富。但遺憾的是:自1959年編成的《京都大學文學部漢籍分類目錄第一》以來,反映新增漢籍的新書目一直沒有公開刊行。
602、《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漢籍分類目錄》,《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漢籍目錄》,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圖書館編輯出版,前書為1973-1975出版,后者為新增,1995年出版。皆為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收藏的漢籍目錄。東洋文化研究所藏書約三十五萬冊,以中國研究的藏書為主,其中漢籍古籍約一萬種。東洋文化研究所藏書內容及搜書原則是以對科學研究有實用價值的圖書資料為重點,如分藏于世界各處的中國繪畫的圖片資料,以及(明清時期中國社會的各種文書資料,包括北京、上海、蘇州、嘉興、武進等處之地主、當鋪、商店資料一千余種。宋元版之類的珍本版本并不受重視。
603、《東洋文庫漢籍分類目錄》,東洋文庫編印。此為東洋文庫所收藏的漢籍目錄。東洋文庫是日本最大(也是全球第五大)的亞洲研究圖書館,也是日本三大漢學研究重鎮之一。實際上是一個把中國與中國文化作為主要對象的專門性的圖書館兼研究所。所藏中國珍籍有:中國方志和叢書約4000部、中國方言辭典500多冊、中國家譜、清版滿蒙文書籍、中國探險隊報告、中國考古學資料、《順天時報》、《華北正報》、各種版本的大藏經和其他西藏文獻3100件等。藏書的來源,在戰前主要是依靠以日本對中國和東亞、南亞的武裝侵略為后盾,在中國、朝鮮、印度支那等地進行的掠奪。另一部分是井上準之助1917年從英人莫里遜手中購買的“莫里遜文庫”。
604、《靜嘉堂文庫漢籍分類目錄、《靜嘉堂文庫漢籍分類目錄續篇》、《靜嘉堂文庫宋元版圖錄》,由靜嘉堂文庫分別于1930年、1951年、1992年編印。此為巖崎家族私人藏書的編目。靜嘉堂文庫由巖崎彌之助在明治二十五年(1892)創立,明治四十年(1907年)購得其湖州陸氏皕宋樓所藏宋元版刻本和名人手抄本4146部43218冊,成為靜嘉堂文庫的基本藏書。該文庫收藏漢籍12萬冊,另有6000多件中國、日本的古代美術作品。但全部藏書的新目錄仍待編輯。
605、《尊經閣文庫漢籍分類目錄》、《尊經閣文庫國書分類目錄》、《尊經閣文庫加越能文獻書目》及索引,由尊經閣文庫1998前后編印。尊經閣文庫與靜嘉堂文庫一樣,皆是日本以收藏漢籍著名的私人圖書館,屬于加賀前田家族。收藏漢籍1.7萬種,其他檔案文書等文獻5600種,且多絕版之書及珍稀之本。漢籍以明代圖書居多,亦不乏宋元善本。
606、《早稻田大學圖書館所藏漢籍分類目錄》和索引,早稻田大學圖書館編,“目錄”1991出版,“索引”1996出版。此為早稻田大學圖書館所藏漢籍編制。
早稻田大學是亞洲最為國際化的大學之一,擁有日本最先進的圖書館,留學生數也位居日本大學第一(2008年),早稻田大學圖書館以中央圖書館為核心,共有30座,藏書總數約427萬冊。其中收藏的漢籍有四庫系列叢書、敦煌系列叢書、地方志系列等,還從韓國以及中國大陸、臺灣地區購買了大量漢文古籍珍本,如《禮記義疏》和被視為日本國寶級的《玉篇》。
607、《大倉文化財團漢籍善本目錄》大倉文化財團編印,1964年,東京。
608、《中國正史研究文獻目錄》,一冊,日本東京圖書刊行會編,昭和五十二年(1977)年印行。該書收錄日本明治初年至昭和五十二年,以中文、日文、韓文撰寫的研究中國二十四史之論著目錄。以二十四史年代為序,共收論著1523種,后附作者索引。
609、《日本研究經學論著目錄》,林慶彰主編,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3年版。參與者有馮曉庭、許維萍、大藪久枝、橋本秀美。該書為日本的經學研究論著目錄,收錄對象是:日本人在日本出版的論著;日本人在外國發表的論文;外國人在日本發表的論文;外國人對日本經學研究成果的評介,日本人翻譯的中國經學著作。目錄分為群經總論,周易,尚書三禮,春秋三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爾雅,孝經、石經、讖緯十四類,共7263條,后附:所收期刊、論文一覽表,引用工具書目錄,作者索引。
610、《日本儒學研究書目》,林慶彰主編,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8年版。
611、《有關東南亞的漢籍史料》(日)小川博撰、曲翰章譯,見北京《國外社會科學》1988年一期。
612、《外國古書目錄》,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制,2002年版。此為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收藏的漢籍文史類圖書目錄。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于1945年創立。據該館《外國古書目錄》,所藏中國本古籍為1930種。其中經部261種、史部769種、子部652種、集部248種。四部之中,史、子二部的數且占70%以上。就版本形式而言,所藏中國本以木版本為主,共有1328種。其次是新活字本217種、石印本137種、影印本115種。此外,尚有少數寫本、木活字本等。就出版年代而言.清刊本(尤其是光緒刊本)與民國刊本較多,明刊本也為數不少。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中國本古籍中,有許多藏書印,其中有朝鮮時代名臣和學者4O人,如陰維、金命喜、李錫卿等。這些藏書印在我們查考該館所藏中國本古籍如何流人朝鮮時可提供一個線索。1970至1976年間.該館還出版了《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解題》4冊,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為漢籍。但是,4冊所收錄的只是全部館藏古籍的一部分,故該館計劃于2003至2008年間再出版其它古籍的善本解題,第5冊于2003年12月出版。
613、《奎章閣圖書中國本綜合目錄》,此為收藏的漢籍文史類圖書目錄。奎章閣原為收藏歷代皇家文獻之所。據該目錄,收藏中國古籍共有7530種87963冊。奎章閣所藏,不乏很有價值的中國古籍,如《夾注名賢十抄詩》,此書是高麗時期韓國人所編的一部唐詩選集,共收作品300首。其中未見于《全唐詩》者達183首之多。此書不僅有功于輯佚,且能使學者了解唐人文集流傳和散佚情形,以及中國和高麗文化交流的狀況。又如《型世言》11冊,四十五回正文,乃海內外孤本。奎章閣已于1997年完成所藏圖書目錄的電子數據庫,可檢索所藏17.5萬余種資料的目錄、部分書籍的解題以及韓國學參考資料等。網站(httP://kuujanggak.cn`snu.ac.kr)。
614、《藏書閣圖書中國本總目錄》、《藏書閣圖書中國本綜合目錄》,韓國學中央研究院藏書閣分別于1972、1982年編印,后者是前書的補正。此為藏書閣收藏的漢籍文史類圖書目錄。韓國學中央研究院于1978年成立,當時稱為“韓國精神文化研究院”,2005年2月改今名。藏書閣韓國學中央研究院圖書館,為韓國東亞學術資料中心。據《藏書閣圖書中國版總目錄》,藏書閣共收錄1200種25839冊中國本古籍,主要是元明清刊本。所藏漢籍有七種被指定為韓國寶物,包括在11世紀末依據宋板而刊印的《大方廣佛華嚴經疏》殘本、高麗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愿功德經》、高麗后期刊《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殘本、高麗末刊《大佛頂陀羅尼》等。此外,有關皇室的資料、繪畫相關資料、拓本以及從文化財管理局遞藏的古文書,藏書閣都收藏豐富。藏書閣電子圖書館的網站(http://www.aks.ac.kr/aks.ac.kr),內容包含藏書閣簡介、所藏資料現況、組織介紹、相關規定、全文數據庫等內容。
615、《古書目錄·第一輯》(1979)、《第二輯》(1981)、《第三輯》(2002),成均館大學校東亞學術院尊經閣編。此為東亞學術院尊經閣收藏的漢籍文史類圖書目錄。成均館于朝鮮太宗七年(1398)由皇室設立,為當時的最高國家教育機構,至19世紀末期發展成一所現代大學。而尊經閣則于朝鮮成宗六年(1475)在成均館設置,是朝鮮半島最早的圖書館。2000年,該校成立東亞學術院,其專門資料情報中心合并了大學中央圖書館古書室和大東文化研究院資料室的藏書,仍以尊經閣命名。尊經閣藏書如今已達到25萬余冊,其中古籍資料大約有7萬冊,主要是漢籍,其中不乏珍本秘籍,如朝鮮刊本(五臣注文選》,與我國李善注本及六臣注本有很大不同。尊經閣網站http://www.eagt.skku.ac.kr可搜尋尊經閣所藏圖書l萬余條的目錄及41萬余葉的一般古書與古文書的原文資料。
616、《漢籍目錄綜合索引》,高麗大學校圖書館編印。該圖書館自1966年開始,陸續出版了高麗大學校圖書館藏書目錄《石州文庫目錄》、《庵文庫漢籍目錄》、《景和堂文庫目錄》、《華山文庫漢籍錄》、《晚松文庫目錄》、《貴重圖書目錄》、《公亮文庫錄》、《癡庵文庫漢籍目錄》、《漢籍目錄(舊藏)》、《漢籍錄綜合索引》等。《漢籍目錄綜合索引》為高麗大學校藏書錄第19輯。為上述目錄的綜合索引。至2003年3月,高麗大學校圖書館所藏漢籍共有98978冊,其中貴重書籍有5268冊。其中有三種中國古籍被韓國政府列為國寶與寶物,為:(I〕《龍龕手鏡》,遼·釋行均撰。殘本l冊,存卷第至四。高麗羅州牧刊本。《龍龕手鏡》國所存最早版本為南宋浙刊本,現藏中國臺灣地區。但此本并非遼本的原貌,惟高麗刊本可窺見遼版面貌.而且在勘質量方面優于南宋浙刊本;(2)《洪武正韻譯訓》,〔明〕宋濂等奉救撰,朝鮮世宗命譯訓,朝鮮端宗三年(1455)活字本。此書乃成三問、申淑舟等于鮮世宗廿七年(1445)奉救撰,以韓文來音解《洪武正韻》。就當時漢字音的研究而言,此書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中庸朱子或問》,[元」倪士毅輯釋、朱平仲校,1冊。高麗恭憨王20年(1371)晉州牧刊本。此本為覆元本,從中可窺見元刊本的特色。
該圖書館網站為:httP://163.152.81.89/arbook
617、《韓國延世大學中央圖書館所藏中文善本書目》(上、下)、《延世大學校中央圖書館古書目錄·第一集》、《延世大學校中央圖書館古書目錄·第二集》。此為延世大學校中央圖書館收藏了的漢籍目錄。《韓國延世大學中央圖書館所藏中文善本書目》為延世大學校許璧教授編撰,1986年編印。收錄古籍422種,但并不完備。后兩種為延世大學中央圖書館分別于1977和1987編印,后者是前書的訂補。延世大學校為韓國著名的私立大學,其中央圖書館所藏漢籍達到8763種65400冊。其中不乏各種古活字本、珍本以及貴重寫本,其中許多本及檔案等貴重資料,往往為其它重要圖書館所無。據《延世大學校中央圖書館書目錄》第二集,所收錄貴重古籍共949種。該館所藏漢籍以朝鮮本為最多,如甲寅字金屬活字本(1440年刊印)《唐柳先生集》(殘)、明正統戊辰(1448)年端陽伊府刊本《釋邇如來十地修行記》、1455年間甲寅字金屬活字本《洪武正韻》、1516年丙子字本《文苑英華》、嘉靖甲寅(1554)清州牧刊本《延平李先生師弟子答問》、隆慶二年(1568)平安道順安法興寺刊本《景德傳燈錄》等,皆為朝鮮善本。然中國本方面,也有如親筆手寫本《翁方綱書帖》。若欲查詢該館的歷史沿革、所藏資料現況等資料,可瀏覽該館網站httP:library.yonsei.ac.kr。
618、《藏書目錄(漢古籍篇)》、《藏書目錄(續編·漢古書篇)》(1980)、《味山文庫古書目錄》、《嶺南大學校圖書館所藏古書目錄·南齋文庫第一輯》、《嶺南大學校圖書館所藏古文書目錄·南齋文庫第二輯》,嶺南大學校圖書館分別于1973、1980、2000、2002、2003編印,皆為嶺南大學校圖書館所藏古籍目錄,其中大多為漢籍。嶺南大學校是位于韓國中部重鎮大邱市的一所著名私立學府。該館所藏“一般漢籍”共有25000冊,其中中國本古籍的數量甚少,而清代以前刊本尤少,但亦有宋本、元本、明本等善本,如明刊本《新編古今事文類聚》,每卷首有明神宗寶印,可見此本為明神宗的御藏本;明刊本《論語》,其中有“徽王之寶”,可見此本曾是明徽王的藏本。嶺南大學圖書館的網站(http://slima.yu.ac.kr/slimaDL)檢索該圖書館所藏古書的內容。
619、《古書目錄》,韓國國會圖書館收藏的古籍目錄,韓國國會圖書館1983編印。韓國國會圖書館成立于1952年,目前藏書量已達150萬卷。《古書目錄》,共收錄4175種19569冊:古書2134種12989冊。其中古籍影印本299種902冊、影寫本234種905冊。網站(httP://kuksa.nhcc.go.kr)可檢索相關內容。
620、《越南所存漢文經學古籍》王小盾、王福利編,見《經學研究論叢》,臺北·學生書局1999年版。
621、《越南文獻》李文雄編撰,西貢·堤岸新華書局1972年版。
622、《安南書錄》,馮承鈞撰,北平圖書館館刊6卷1號1932·1、2
623、《安南書目提要》,張秀民撰,北京圖書館館刊1996·1期
624、《河內佛國極東學院所藏喃字及び安南版漢籍書目》,(日)山本達郎撰,史學16卷4號1938·12。
625、《巴黎國立圖書館所藏安南本目錄》,(日)山本達郎撰,日本·東洋學報36卷1號1953·6
626、《越南社會科學院所藏漢喃本目錄》,(日)川本邦衛撰,日本·慶應義塾大學言語文化研究所紀要2號,1971
627、《巴黎國民圖書館新收安南本目錄》,(日)藤原利一郎,史窗32期,1974·3
628、美國《國會圖書館中國善本書錄》,王重民編,袁同禮重校,臺北1972。所收之書均詳細著錄書名、卷數、行款、板框,著者、編校者、刻印者的姓名、字號和籍貫,刻工姓名、刻書地點、收藏家的印章及校語,序跋作者姓名及寫作年月,重要序跋或記全文或摘錄
629、《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匯刊總目提要》,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此為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國書館藏中文善本匯刊》的提要。哈佛燕京國書館“善本匯刊”匯集了67種珍藏于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的稀見中國古籍,共37冊。其中宋代珍本3種,元代2種,明代62種。涉及經傳、音韻、宗譜、方志、兵法、中醫、文學、佛教、戲曲等,隸屬經史子集四部。該提要介紹每種書的作者、內容、版本、源流等。
630、《普林斯頓大學葛斯德東方圖書館中文善本書志》,屈萬里撰,見臺北藝文圖書公司版1975年版《屈萬里全集》。
631、《讀史方輿紀要索引支那歷代地名要覽》,日本·青山定男編,日本東方文化學院東京研究所1933年出版,為檢索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工具書。此書于每一地名下注明原書卷數及所隸府州縣,并說明現今方位所在,名為索引,實兼辭典性質。然青山此書以《紀要》的范圍為范圍,以《紀要》的解說為解說,遺漏和舛誤實多。
632、《唐代的散文作家》,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編,1954年出版。該書是《全唐文》、《唐文拾遺》、《唐文續拾》全部作家的姓名索引,作品系于作者之后。此后,該所還出版有《唐代的散文作品》、《唐代的詩人》、《唐代的詩篇》等書,均可供查找唐代詩文之用。
633、《遼金元人傳記索引》日本梅原郁、衣川強編著,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72年版。該索引是查宋代人物工具書。作者從一三二種宋代文集中收錄三千二百人的傳記資料(包括行狀、墓志銘、神道碑傳),按筆劃順序編成。可與燕京大學引得處編、中華書局1959年影印的《四十七種宋代傳記綜合引得》、《遼金元傳記三十種綜合引得》參讀。
634、《續資治通鑒長編人名索引》,日本梅原郁編,京都同朋會1978年版,該索引是查宋代人物工具書。
635、《遼史索引》,日本若城久治郎編,東方文化學院京都研究所1937年版),該索引是查遼代人物工具書。
636、《金史語匯集成》,日本小野川秀美編,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60年版,該索引是查金代人物工具書。
637、《元史語匯集成》,日本田村實造編,京都大學人文科學部1961年版,該索引是查元代人物工具書。
資料來源:張之洞《書目答問》,范希曾《書目答問補正》,王明根等《文史工具書的源流和使用》(上海)、劉兆祐《中國目錄學》(臺北)、昌彼得、潘美月《中國目錄學》(臺北)、倉石武四郎《目錄學》(東京)、中國大百科全書、互聯網、圖書館及私人藏書等。
陳友冰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