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中國古代文學要籍簡介(三):詞曲別集

詞別集

1、《握蘭集》《金荃集》

  晚唐溫庭筠著。溫庭筠介紹見中國古代文學要籍簡介(二)詩文別集《溫庭筠詩集》。

  溫庭筠是第一個專力于“倚聲填詞”的詩人,其詞多寫花間月下、閨情綺怨,色彩濃艷,情思婉約,形成了以綺艷香軟為特征的花間詞風,表現出與詩歌不同的藝術特色,又為五代西蜀花間詞派所推崇,因而被稱為“花間鼻祖”。對五代以后詞的大發展起了很強的推動作用。惟題材偏窄,被人譏為“男子而作閨音”。詞作以《夢江南·梳洗罷》和《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為最著名。《夢江南·梳洗罷》是溫詞中別具一格的清新自然之作,以白描手法刻畫一位思婦在江樓期盼丈夫歸來的圖景,“過盡千帆皆不是”,“腸斷白頻洲”,可謂風格清雅,語短情長。明顯受到民間曲子詞的影響。《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寫一個閨中貴婦的苦悶心情,色彩濃艷,意境含蓄。不僅稱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約,其詞微”的特點,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產生種種聯想。

  溫庭筠是第一位專力填詞的詩人。詞這種文學形式,到了溫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們重視起來,隨后五代與宋代的詞人競相為之,終于使詞在中國古代文壇上成蔚為大觀,至現在仍然有著極廣泛的影響。溫庭筠對詞的貢獻,永遠受到后人的尊敬。

  著有《握蘭》3卷、《金荃》10卷,今俱已已亡佚。唯《花間集》還存錄66首,后人收輯共得76首,為唐人詞作傳世最多者。

2、《浣花詞》

  晚唐詩人韋莊著。韋莊介紹見中國古代文學要籍簡介(二)詩文別集《浣花集》。

  韋莊詞作與溫庭筠并稱“溫韋”。兩人詞作在內容上多寫男女相識、相思、相戀、杯酒光景。但溫詞注重客觀細膩描繪,色彩濃艷華美,意境含蓄蘊藉;韋詞卻善于用清新流暢的白描筆調,直接抒發漂泊之感、離亂之痛和思鄉懷舊之情,詞風清麗,如《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殘》《女冠子·四月十七》等。他有些詞還接受了民間詞的影響,用直截決絕之語,或寫一往情深,或寫一腔愁緒。如《思帝鄉·春日游》:“春日游,杏花插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大膽、率直又內含擔憂和郁結。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說“韋端己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郁,最為詞中勝境”,許昂霄《詞綜偶評》評韋詞“語淡而悲,不堪多讀”,都指明這一特點。王國維《人間詞話》認為韋詞高于溫詞,指出“端己詞情深語秀”,“要在飛卿之上”;“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

  韋莊詞作近人王國維、劉毓盤輯為1卷,凡54首;夏承燾《韋端己年譜》,見夏承燾《唐宋詞人年譜》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5年版,1979年新一版。

3、《南唐二主詞》

  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的合集。

  李璟(916~961),字伯玉,原名李景通,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烈祖李昪的長子。升元七年(943年)李昪過世,李璟繼位,改元保大。李璟即位后,改變父親李昪保守的政策,開始大規模對外用兵,滅馬楚及閩國。他在位時,南唐疆土最大。不過李璟奢侈無度,導致政治腐敗,百姓民不聊生,怨聲載道。957年后周派兵侵入南唐,占領了南唐淮南大片土地,并長驅直入到長江一帶,李璟只好派人向后周世宗柴榮稱臣,去帝號,自稱唐國主,使用后周年號。又為避后周信祖(郭璟)諱而改名李璟景。廟號元宗。葬順陵(今南京市江寧區)為人好讀書,多才藝。“時時作為歌詩,皆出入風騷”,書法也很不錯,具有較高的文學藝術修養。經常與其寵臣如韓熙載、馮延已等飲宴賦詩。作詞與馮延巳一樣皆注重外屋觸發下的切身感受。與李煜一樣同歸感傷,但不追憶“車如流水馬如龍”的當年逸樂,也沒有“一夢浮生”的沒落情緒,總是在嘆惋衰敗中潛含無限哀痛。在即景興懷抒寫中,體物傳情無不自然精細,善于用精湛的筆墨狀難狀之景,傳難言之情。如《浣溪沙》(二):“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詞人刻意描繪的西風殘荷、細雨夢回、小樓寒笙,使人聯想到詞人身世,南唐國運。王國維說:此詞“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人間詞話》)

  存詞五首,其中《南唐二主詞》收四首,《草堂詩余》收一首。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鐘隱、蓮峰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后主。開寶八年,國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后為宋太宗毒死,年僅四十二歲。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流傳下來的詞作不多,但多是名篇。前期的作品多寫宮廷生活,如《一斛珠·曉妝初過》、《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菩薩蠻》二首等,以白描手法、淺易精煉的語言,從欣賞的角度來刻畫人物形象,表達人物的內心生活;后期的作品則感慨極深,亡國之思,去國懷鄉之念在他的詞中極深刻地表達出來,哀婉凄絕,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詞中以今昔對比、極為貼切的比喻、直接抒懷的方式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傾吐著出永遠失去生活美好的深沉悲哀和絕望,從而引起古往今來不知多少讀者的共鳴。相傳七夕之夜中李煜命歌伎唱此詞,傳到宋太宗那里,遂賜酒將他毒死。類似還有《浪淘沙·簾外雨潺潺》、《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等,均為曠世佳作。王國維先生《人間詞話》稱:“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譚獻《復堂詞話》:“后主之詞,足當太白詩篇,高奇無匹”。李煜在中國詞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稱為“千古詞帝”,對后世影響甚大,“宋初諸家靡不祖述二主”(馮煦《六十一家詞選例言》)在語言、意境、手法諸方面,晏殊、晏幾道、秦觀、李清照等宋代名家無不受其影響,也影響了蘇軾、辛棄疾這類豪放派詞人。

  其詞主要收集在宋無名氏輯《南唐二主詞》,今有楊敏如《南唐二主詞新釋輯校》,中國書店2003年版;王仲聞校訂《南唐二主詞校訂》中華書局2007年版;夏承燾《南唐二主年譜》,見夏承燾《唐宋詞人年譜》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5年版,1979年新一版。

4、《陽春集》

  南唐馮延巳著。馮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人。南唐開國時,因為多才藝,先主李昪任命他為秘書郎,讓他與太子李璟交游。后來李璟為元帥,馮延巳在元帥府掌書記。李璟登基的第二年,即保大二年(944),就任命馮延巳為翰林學士承旨。到保大四年(946),馮延巳終于登上了宰相的寶座。第二年,陳覺、馮延魯舉兵進攻福州,結果死亡數萬人,損失慘重。李璟大怒,準備將陳覺、馮延魯軍法處死。馮延巳為救兩人性命,引咎辭職,改任太子太傅。保大六年(948),出任撫州節度使。在撫州呆了幾年,也沒有做出什么政績。到了保大十年(952),他再次榮登相位。保大十六年(958),因朝廷里黨爭被迫再次罷相。罷相兩年后以太子太傅病死金陵,終年五十八歲。

  馮延巳在南唐做過宰相,生活過得很優裕、舒適。其詞寫男女之情近半數,由于缺乏具體的社會內容和對女性遭遇的深切同情,顯得很平庸。詞作中最具個性的是那些借男女相似相別來抒發士大夫官僚在衰世逆境下的危苦和隱憂,每在秋風的肅殺和笙歌散盡的寂寥中,傳達出令人難耐的孤獨冷落,吐露出不為人知也無處訴說的凄苦。如《謁金門》:“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閑引鴛鴦香徑里,手捋紅杏蕊。 斗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類似的還有《鵲踏枝·梅花繁枝》、《采桑子·昭陽記得》、鵲踏枝·幾日行云》等。馮延巳詞風深婉蘊藉。感情誠摯、意念執著,旨隱詞微,情調抑郁,因怨而不怒而顯得溫厚和平。以曲達封建士大夫的深憂,并致力于表現藝術的開拓,提高了詞的表現力,豐富了婉約詞風。他上承晚唐溫、韋,下啟北宋歐、晏,在五代詞的發展中,起著“正變之樞紐”(成肇麏《唐五代詞選序》)的關鍵作用。

  北宋陳世修輯其詞為《陽春集》,一卷共119首。清末王鵬運刻本,附有《補遺》一卷,補輯7首。

  今有《陽春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黃畬校注《陽春集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夏承燾《馮正中年譜》,見夏承燾《唐宋詞人年譜》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5年版,1979年新一版。

5、《張子野詞》

  北宋張先著。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進士。歷任宿州掾、吳江知縣、嘉禾(今浙江嘉興)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興軍(今陜西西安),辟為通判。后以屯田員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嘗知安陸,故人稱張安陸。治平元年(1064)以尚書都官郎中致仕,元豐元年卒,年八十九。張先一生安享富貴,詩酒風流,頗多佳話。好友蘇軾贈詩“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為其生活寫照。據傳張先在八十歲時仍娶十八歲的女子為妾。一次家宴上,蘇軾再度賦詩調侃:“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里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而且此小妾八年為他生了兩男兩女,其中一個兒子就是宋朝著名的宰相張升。張先一生共有十子兩女,年紀最大的大兒子和年紀最小的小女兒相差六十歲。《宋史》無傳,《宋史翼》卷二六載其事。

  張先是北宋詞壇上承上啟下的過渡人物,陳廷焯對此評價說:“張子野詞,古今一大轉移也。前此則為晏、歐、為溫、韋,體段雖具,聲色未開。后此則為秦、柳,為蘇、辛,為美成、白石,發揚蹈厲,氣局一新,而古意漸失。子野適得其中,有含蓄處,亦有發越處。但含蓄不似溫、韋,發越亦不似豪蘇膩柳。規模雖隘,氣格卻近古。自子野后一千年來、溫、韋之風不作矣。亦令我思子野不置。”(《白雨齋詞話》)為人“能詩及樂府,至老不衰”(《石林詩話》卷下)。張先一生詩酒風流,詞作內容大多為男歡女愛、相思離別,或湖山游賞、都市風光、唱和寄贈等士大夫的閑適生活。如《天仙子·觀舞》、《一叢花令·傷高懷遠》、《何滿子·陪杭守泛湖夜歸》等。由于長期外任和久佐幕僚,仕途奔波、聚散無常,因而抒發離愁別緒、羈旅鄉思也成為張先詞作的重要內容,如《臨江仙·自古傷心唯遠別》、《慶春澤·飛閣危橋相依》、《御街行·送蜀客》等。

  張先的詞作,反映了北宋詞壇的嬗替變化。他既有與歐晏相近婉約優雅的小寧,又開柳永、周邦彥鋪陳細膩的慢詞先聲。在他的手中,詞由單純的應歌向側重抒寫個人情志傾向發展。在他運用的93個詞調中,自創新調占一半,其中相當一部分是慢詞。其詞含蓄工巧,情韻濃郁,以善于寫影著稱。在描描景狀物、抒寫情感中,深得以影藏形的余韻遠致之妙。張先詞中寫“影”有二十多處,自稱平生最得意有三影:“云破月來花弄影”(《天仙子》);“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歸朝歡》);“柔柳搖搖,墜輕絮無影”(《剪牡丹》),世稱“張三影”。因其《行香子》詞有“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之句,人又稱為“張三中”。如《一叢花令》:“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后,又還是,斜月簾櫳。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詞中寫閨中人的相思之苦,題材平平,但最后三句想象奇特,將其怨望極深的心理活動表現得極為細膩生動,確實難得佳句。賀裳在《皺水軒詞話》中評此詞尤為“無理而妙”。 

  有《張子野詞》2卷、補遺2卷。存詞180多首。有《四部備要》,上海中華書局民國版;另有《安陸集》詩詞集,清代葛鳴陽輯刻,僅收詞68首。較《張子野詞》遺漏很多。

  今有:《張子野集》,吳熊和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夏承燾《張子野年譜》,見夏承燾《唐宋詞人年譜》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5年版,1979年新一版。

6、《樂章集》

  北宋柳永著。柳永(約987~約1053),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代表作《雨霖鈴》。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

  柳永的父親柳宜、叔叔、哥哥三接、三復都是進士,連兒子、侄子都是。他本人少年時在家鄉勤學苦讀,希望能官至公卿。學成后到汴京應試,準備大展鴻圖,卻被青樓歌館里的歌妓吸引,整日依紅偎翠、低斟淺唱,放榜時名落孫山。沮喪憤激之余,寫下了傳誦一時的名作《鶴沖天·黃金榜上》,宣稱“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仁宗初年再試時,考試成績本已過關,但由于《鶴沖天》詞傳到禁中,臨軒放榜時,仁宗以《鶴沖天》詞為口實,批示:“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六)。從此他打著“奉旨填詞”的招牌流落江湖,與青樓歌女為伍。官場上的不幸,反倒成全了才子詞人柳永,使他的藝術天賦在詞的創作領域得到充分的發揮。當時教坊樂工和歌姬每得新腔新調,都請求柳永為之填詞,然后才能傳世,得到聽眾的認同。直到景祐元年(1034)柳永51歲時,才終于及第,授睦州(今浙江建德)團練推官,后改昌國州曉峰鹽場監官。留有《煮海歌》,對當時煮鹽為生的民眾給予了深切的同情。短短兩年仕途,他的名姓就載入了《海內名宦錄》中,足可見其在經綸事物上的天賦。又因得罪宰相晏殊,多年不得改官。經過一番努力后,方為著作佐郎,遠授靈臺令(今屬甘肅)晚年才逐次升遷為著作郎、太常博士,最后官至屯田員外郎。柳永晚年窮愁潦倒,死時一貧如洗,謝玉英,陳師師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學和癡情,湊錢替其安葬。出殯時,東京滿城名妓云集,半城縞素,一片哀聲。謝玉英為他披麻戴重孝,兩月后因痛思柳永而去世。死后亦無親族祭奠,每年清明節,歌妓都相約赴其墳地祭掃,并相沿成習,稱之“吊柳七”或“吊柳會”。

  柳永是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也是宋詞發展的關鍵人物,影響極大,“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葉夢得《避暑錄話》)。蘇軾門下的秦觀、黃庭堅等都深受其影響。詞作內容一是敘寫都市繁華,這類詞作約占全部詞作五分之一,代表作如《望海潮·東南形勝》,以及汴京元宵之夜的《迎新春》和清明踏青的《木蘭花慢》等。反映青樓調笑和市民愛情生活是柳詞更為主要的內容。柳詞在當時產生如此巨大影響力,主要得力于這方面的題材,代表作有《雨霖鈴·寒蟬凄切》等;抒發飄轉四方的羈旅行役、思親懷鄉之情。后人稱贊柳永“尤工羈旅行役”就是指這方面內容,代表作有《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等。其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創作了大量慢詞,擴大了詞體,也豐富了詞的表現力。柳永現存詞212首,其中慢詞180多首,其中有很多是自制新調,如《望海潮》、《黃鶯兒》、《合歡帶》等;善于鋪敘,讓情事發展過程依次展現,而且前點后染,烘托對照,使得情景交融,如著名的《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此是柳永失意離開京都告別妓女時所作。詞人由外到內,由近及遠,刻畫離人的愁苦。由外界景物,刻畫到內心世界;由當前處境,推想到分別后的處境。情景交融,虛實相間,把離情別緒表現得特別充分、細膩,體現了作者駕馭長調及善于鋪敘的藝術才能。此種采用“點染”之法:“多情自古傷別”是“點”,“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則就此染之,成為千古名句。鋪敘情景,不用典故,不堆砌辭藻,能做到語意清新,情致纏綿;音韻優美。此詞用入聲韻,加重離別時凄慘悲切的感情的表現。柳詞的最大特色是“俗”一是內容上的世俗,多反映市井生活,市民尤其是歌女情調,如“彩線閑拈傍伊坐”之類。為此受到士大夫多方指責,也是他仕途屢挫的主要原因。據說柳永因多年不得升遷,去質問宰相晏殊說,相公不也寫詞嗎?晏殊回答說:我是寫詞,但我不寫“彩線閑拈傍伊坐”。其實,柳永也能作雅詞,而且格調很高,他的六十多首羈旅行役詞大多如此,也曾受到士大夫交口稱贊,如其代表作《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蘇門四學士之一晁無咎就稱贊說:“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聲甘州》云:‘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此真唐人語,不減唐人高處矣。”(吳曾《能改齋漫錄》)。

柳永詞作,陳振孫《直齋書錄題解》云有《樂章集》九卷,但宋本已佚。今見最早版本為明毛晉《宋六十名家詞》刻本;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金陵吳重熹《山左人詞》刻本第一冊《樂章集》;民國三年(1914)朱祖謀《疆村叢書》本,三卷,續添曲子一卷,收詞206首。

  今有:唐圭璋《全宋詞》,用《疆村叢書》本,刪去誤入5首,增補4首,共212首;薛瑞生《樂章集校注》,即以朱祖謀《疆村叢書》本為底本,以吳重熹《山左人詞》刻本、唐圭璋《全宋詞》等參校,中華書局1994年版。

7、《珠玉詞》

  北宋晏殊著。晏殊(991~1055),字同叔,撫州臨川文港鄉人。從小聰明好學,5歲能詩,有“神童”之稱。十四歲時就因才華洋溢而被朝廷賜為進士。參加考試,從容應試,援筆立成,受到真宗的嘉賞,賜同進士出身,授秘書省做正字,留秘閣讀書深造。仁宗即位之后,集賢殿學士。后歷任左正言、直史館、王府記室參軍、尚書戶部員外郎、太子舍人,權知制誥,判集賢殿。天禧四年(1020),為翰林學士、左庶子。其學識淵博,辦事干練,真宗每遇疑難事,常以方寸小紙細書向其咨詢。他也將自己的答奏慎密封呈,多獲真宗采納,被倚為股肱。乾興元年(1022),年僅10歲的仁宗繼位,劉太后聽政。晏殊提出“垂簾聽政”,為此遷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加給事中,后任禮部侍郎知審官院、郊禮儀仗使、遷樞密副使。后因違劉太后旨意,以刑部侍郎貶知宣州,后改知應天府。大力扶持應天府書院,開創大辦教育之先河。明道元年(1032),晏殊升任參知政事(副宰相)加尚書左丞。第二年因諫阻太后“服袞冕以謁太廟”,貶知亳州、陳州。五年后召任刑部尚書兼御史中丞,復為三司使。慶歷二年(1042),晏殊官拜宰相,以樞密使加平章事。慶歷四年,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遭彈劾,貶為工部尚書知穎州,后又以禮部、刑部尚書知陳州、許州。60歲時以戶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今陜西西安)。63歲知河南,遷兵部尚書,封臨淄公。64歲因病回京就醫,并留任侍經筵,為皇帝講授經史,其禮儀、隨從均與宰相待遇相同。至和二年(1055)病卒京都開封。仁宗親往祭奠,追贈為司空兼侍中,謚“元獻”,并親篆其碑曰:“舊學之碑”。晏殊雖多年身居要位,卻平易近人。他唯賢是舉。一代名臣范仲淹、孔道輔、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門下;韓琦、富弼、歐陽修等經他栽培、薦引,都得到重用。為人性剛簡,自奉清儉。,及刪次梁陳以下名臣述作為《集選》一百卷,

  晏殊在文學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貢獻,計有文集一百四十卷。他能詩、善詞,文章典麗,四六、書法皆工,而以詞最為突出,有“宰相詞人”之稱。他的詞,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開創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他一生寫了一萬多首詞,大部分已散失,僅存《珠玉詞》136首。晏殊長期身居高位,一生悠游富貴,又性“喜賓客,未嘗一日不燕飲”寄情歌酒,流連光景,是晏詞的主要內容。在這類詞作中,聽歌賞舞的歡愉,往往拌和著嘆時嗟老、好景難再的傷感,交織著人生有限、世事無常的虛幻。因為他詠嘆的是人類共同的憂患意識,所以往往能打動有著類似處境的讀者,如《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抒寫閑雅的情趣,內中夾有寂寞孤獨的淡淡輕愁,是晏詞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如《浣溪沙》:“小閣重簾有燕過,晚花紅片落庭莎。曲欄干影入涼波。 一霎好風生翠幕,幾回疏雨滴圓荷。酒醒人散得愁多。”小閣燕過、花落庭莎,欄影入波,這是詞中主人公眼中所見,不僅看出視線自上而下、由內向外的空間移動,而且從重簾小閣中的燕子穿飛、綠色庭莎上飛紅的片片墜落,赤水清波中欄桿倒影的蕩漾這一系列物象的變換推進中,暗示出需要多少時間去注視、去遲留。暗度翠幕的好風微涼,散滴新荷的疏雨細聲,又需要何等神凝氣靜的心境。筵罷后的岑寂氣氛并不難有,難在有這份雍容閑暇的氣度和冷靜體察的優雅情致。晏殊的這類詩作很多,如《清平樂·金風細細》、《踏莎行·小徑紅稀》、《蝶戀花·玉椀冰寒》等俱是佳品。晏殊詞的過人之處還在于他描繪富貴氣象,卻無雕繢滿眼之跡。詞中從不出現金玉錦繡等字眼,而作者閑暇自在的神情,從容不迫的氣度,大家的高華氣象,自然而又委婉地流露了出來。吳處厚曾評曰:滿紙金玉錦繡,這是貧兒乍富。晏元獻的“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臺”這才是真正的富貴。(《青葙雜志》)。

  晏殊的著作,歐陽修《晏殊公神道碑》云有240卷,今已不傳。清胡亦堂輯有《晏元獻遺文》,四庫全書收錄;清人勞格輯有《元獻遺文》,南京圖書館有藏本;李之鼎輯有《晏元獻遺文》,收入他所刻的《宋人四集》中。

  詞作《珠玉詞》有明人吳訥《唐宋名賢百家詞》本;明毛晉汲古閣刊印《宋六十名家詞》本;許宗彥鑒止水齋《宋十六家詞》明抄本,現藏南京圖書館;清晏端書晏氏家刻本。

今有:唐圭璋《全宋詞》,內輯晏殊詞136首;胡思明點校《珠玉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8、《六一詞》

  北宋歐陽修著。歐陽修介紹見中國古代文學要籍簡介(二)詩文別集《歐陽文忠集》。

  歐陽修今存詞230多首。其小令與晏殊其名,號稱“晏歐”。詞風受花間尤其是南唐馮延巳影響,內容有自抒懷抱、描繪自然景色的小詞,也有流行歌場的艷詞,其中有不少風格清雋的佳作。歐詞在創作上可分為前后兩期前期,特別是24歲中進士之后,一度過著“游飲無節”的生活寫下不少艷詞。以《踏莎行·候館梅殘》為代表。景祐三年(1036)以后,由于直言遭忌,屢受誣陷打擊處境和人生態度都發生很大變化,詞風也有所改變。后期詞或傷時念遠,或放浪形骸,或徜徉山水。其中以詠歌潁州西湖的十首《采桑子》為代表。歐詞最大的特色是在和婉含蓄中時帶清麗疏放,多一唱三嘆之致,如《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抒寫離愁別恨這個傳統主題,卻格外搖弋多姿,委婉多情,“平蕪”二句語淡情深,正體現了歐詞深婉的風格。與此相類的還有《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歐詞除“深婉”這個主調外,有時還可以學習民歌,呈現一種直白的風格,如為人廣為傳誦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歐陽修詞是北宋婉約派走向豪放派的橋梁,直接影響了同時代的張先和稍后的秦觀,馮煦說他是“疏雋開子野,開少游深婉”(《宋六十家詞選》例言)。羅大經說他“無愧唐人《花間集》”

?  歐陽修的詞集,今傳有:《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一百余首,是刪節本有宋慶元吉州本,吳昌綬雙照樓影印本;《醉翁琴趣外編》六卷,二百余首,有南宋蜀刻本;《六一詞》,明毛晉汲古閣本。

  今有:黃畬《歐陽修詞箋注》,中華書局1986年版。即以吳昌綬雙照樓影印《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本為底本;《六一詞》,李偉國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9、《小山詞》

  北宋晏幾道著。晏幾道(1030~1106,一說1038~1110),字叔原,號小山。晏殊第七子,時稱晏殊為大晏,稱晏幾道為小晏。自幼潛心六藝,旁及百家,尤喜樂府,文才出眾,深得其父同僚之喜愛。為人不受世俗約束,生性高傲,不慕勢利,從不利用父勢或借助其父門生故吏滿天下的有利條件謀取功名,因而仕途很不得意,一生只做過穎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推官等小吏。與黃庭堅相處甚厚,兩人常在一起飲酒唱和,有時醉倒在酒家壚邊,有時同榻夜話,縱論時事,暢談抱負。蘇軾從黃庭堅聽說此人后也想見他,當時蘇軾正受帝、后賞識,身為中書舍人這樣要員。但晏幾道卻推卻說:“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舊客,亦未暇見也”。晚年家境中落,日趨困窘,很是凄涼。

  《小山詞》的主要內容是追憶往昔的戀情,感傷人生的虛幻。這是小山詞中最動人的部分,其名作《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阮郎歸·舊香殘粉似當初》都屬于此類。這類這類詞作中多有夢境描寫,以此反襯人生虛幻。在其二百多首詞作中,寫道夢境的有四十多首。如《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鷓鴣天》:“從別后,憶相逢,幾回夢魂與君同。今宵剩把銀缸照,猶恐相逢是夢中”等。另外,真實地反映下層女子不幸遭遇,也是小山詞的一個重要內容,如《菩薩蠻·哀箏一曲湘江弄》、《浣溪沙·日日雙眉斗畫長》等。第三類就是抒發羈旅漂泊之孤獨凄涼。

  晏幾道存詩只數首,以詞著稱。不善鋪敘而長于抒情。260首詞中長調僅3首,其余均為小令。他的小令是北宋中期一個高峰。揉合了晏殊詞典雅富貴與柳永詞旖旎流俗特性,濃摯深婉,工于言情。詞風哀感纏綿、清壯頓挫。他工于言情,但很少盡情直抒,多出之以婉曲之筆,較之晏殊的詞沉郁頓挫。在小令的技法上也有所發展,日臻純熟。多懷往事,抒寫哀愁,筆調飽含感傷,傷情深沉真摯,情景融合,造語工麗,“能動搖人心”。如《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通過個人遭遇的昨夢前塵,融進落花微雨等等凄清環境氛圍,再用雙燕和人獨立相比襯,抒寫人世的悲歡離合,筆調感傷,凄婉動人。其中新辭麗句,深為論者所嘆賞。如《臨江仙》中的“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復堂詞話》贊是“千古不能有二”;《鷓鴣天》中的“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苕溪漁隱叢話》評為“詞情婉麗”;至于《鷓鴣天》“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連道學家程頤也不得不佩服,贊道:“真鬼語也!”

  關于小山詞的文學地位,后世論者都給予很高評價,清代詞論家陳廷焯甚至認為超過了晏殊和歐陽修:。“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獻(晏殊)、文忠(歐陽修)之右……措辭婉妙,一時獨步。”(《白雨齋詞話》)

  著有《小山詞》一卷。有趙氏星鳳閣藏明抄本,吳訥《唐宋名賢百家詞》本;毛晉汲古閣《六十一家詞》本。朱孝臧《疆村叢書》本。今有:唐圭璋《全宋詞》收其詞260首;王雙啟《晏幾道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7年版。

10、《東坡樂府》

  北宋蘇軾著。蘇軾介紹見中國古代文學要籍簡介(二)詩文別集《東坡全集》。

  蘇軾詞作現存三百余首,在我國詞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蘇軾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沖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開創了與婉約派并立的豪放詞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和表現手法,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與另一位豪放詞人辛棄疾并稱“蘇辛”。劉辰翁在《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具體貢獻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蘇詞堂廡特大。在題材上沖破傳統的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范圍,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舉凡送別、閑適、壯志、旅懷、風景、農村、懷古、詠物、賀壽、悼亡、嘲謔等皆可入詞,達到得心應手、無適不可境地。蘇詞不僅內容豐富,表現重點也有所轉移。如果說以前詞體多寫歌樓酒館的旖旎風情,在蘇軾手中則逐漸轉化為文人言志抒懷的工具。表現對象由代女性立言到更多地表現自我,深層次地坦露封建士大夫的性格與志趣,如《念奴嬌·大江東去》所表現的傾慕功業、不甘寂寞的苦悶以及“人生如夢”的浩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闡釋的“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的人生哲理;《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中“一蓑風雨任平生”和《江城子·密州出獵》“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邁自白等皆是如此。

  第二,表現手法多樣。他發展了柳詞的鋪敘手法,多用直陳敘事抒懷,而且避免柳詞中敘事的平直,變得更為紛繁多樣:有時場面闊大、人物非凡,如《念奴嬌·大江東去》和《江城子·密州出獵》,前者分別以萬里長江和三國英豪作為地理和歷史背景,后者則以傾城而出的軍民和西北戰事作為陪襯,皆有飛動和豪雄的氣勢;有時又截取日常生活小鏡頭來寄情于景,如《臨江仙·夜飲東坡醉復醒》中醉后聽江濤的感受;《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寫道上遭雨淋時的坦然從容,皆是皆生活小鏡頭來坦露胸懷和處世態度;有時又化用神話故事,借用虛幻情節來表現對現實政治的感慨,如《滿庭芳·歸去來兮》幻寫自己在銀河渡頭天女對自己的詢問:“天女停梭,問何事人間,久戲風波”從中透露出詞人對仕途生涯的反省和宦海險惡的余悸。

  不用景語,不假敘事而直抒胸臆這也是蘇詞常用的抒情手法,如《滿江紅·天豈無情》、《滿庭芳·蝸角虛名》等。這類詞作雖出語爽利,但多筆到意盡,拙直有余而韻味不足。相對而言,那些運用比興、寄托、比擬等婉曲手法的辭章更有魅力,且多有創新,如著名的《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借楊花來寫佳人的一種特定性靈和心態,極盡婉曲纏綿之能事,被王士禎譽為“壓倒古今”的“神品”。又如《賀新郎·乳燕飛華屋》,以榴花對應佳人,以佳人失時暗示詞人政治上的失意,一派幽怨之情注于筆端,與杜甫的《佳人》有異曲同工之妙!《卜算子·缺月掛疏桐》中的“揀盡寒枝不肯棲”,《蝶戀花·花褪殘紅》中的“天涯何處無芳草”都是別有懷抱,也都是傳誦不衰的名句。

  第三,風格的多樣性。蘇軾開豪放詞派的先河,這是蘇軾刻意追求的理想風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帶悲涼的感情融入詞中,寫人狀物以慷慨豪邁的形象和闊大雄壯的場面取勝。但是蘇詞中真正屬于豪放風格的作品并不多,據朱靖華先生的統計這類作品僅占蘇軾全部詞作的十分之一左右,而且大多集中在任密州、徐州知州時期。婉約詞則占有絕對多的比例。一些名作如《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賀新郎·乳燕飛華屋》都屬此類這類詞感情純正深婉,格調健康高遠,也是對傳統婉約詞的一種繼承和發展。除此之外,還有抒發“逸懷浩氣”的清曠之作,如《水調歌頭·明月何時有》、《卜算子·缺月掛疏桐》等;體現“仙才靈氣”的幽雋之作,如《滿庭芳·歸去來兮》;描寫農村風物的韶秀之作,如《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等。

  宋徽宗崇寧二年,《東坡樂府》同蘇軾其他著作一道被禁毀。東坡樂府今存最早的版本是元代延佑年間葉曾的南阜書堂刻本;毛晉汲古閣《六十一家詞》本;清代朱孝臧《疆村叢書》中的編年校注《東坡樂府》。

  今有:朱孝臧編年校注《東坡樂府》,1959年古典文學出版社曾影印出版;龍榆生《東坡樂府箋》,以朱孝臧編年校注《東坡樂府》為底本,加以箋注,并匯集《東坡先生墓志銘》、東坡詞評等蘇軾研究相關材料。商務印書館1958年排印版;陳允吉點校本《東坡樂府》,以元代延佑本為底本,明汲古閣《六十一家詞》本、清朱孝臧本等參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鄒同慶、王宗堂《蘇軾詞編年校注》,中華書局2007年版。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星座| 万年县| 乌鲁木齐市| 额济纳旗| 高唐县| 湄潭县| 岳西县| 府谷县| 龙江县| 顺昌县| 南涧| 合山市| 孝义市| 什邡市| 滦南县| 蓬溪县| 赤壁市| 盐池县| 襄汾县| 淮阳县| 菏泽市| 巧家县| 东乡族自治县| 平塘县| 盈江县| 类乌齐县| 嫩江县| 新宁县| 洞口县| 彰化市| 常州市| 丰城市| 磴口县| 临夏县| 汶上县| 建始县| 大宁县| 彭山县| 年辖:市辖区| 高碑店市| 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