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研究與現代文學史書寫”會議在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隆重召開
2021年4月18日下午,“魯迅研究與現代文學史書寫——張恩和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暨北京師范大學魯迅研究中心掛牌儀式”在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隆重舉行。
在“‘北京師范大學魯迅研究中心’掛牌儀式”上,北京師范大學社科處副處長周曉旭、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王立軍、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吳曉東、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魯迅研究中心主任劉勇先后致辭。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李浴洋老師主持了掛牌儀式。
會上宣讀并展示了北京大學嚴家炎先生、中國人民大學孫郁教授、吉林大學張富貴教授、陜西師范大學李繼凱教授、清華大學解志熙教授、紹興文理學院曹禧修教授發來的題詞與賀詞。隨后,周曉旭副處長、王立軍院長、吳曉東教授與劉勇教授共同為中心掛牌。
掛牌儀式結束以后,劉勇教授與沈慶利教授共同主持了“魯迅研究與現代文學史書寫——張恩和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與會專家學者從三個方面集中探討了張恩和先生的學術思想。
首先,專家學者圍繞張恩和先生的魯迅研究闡發了張先生堅定的學術立場和敏銳的學術眼光。四川大學教授李怡、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錢振綱、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孟慶澍、中國社會科學院郭沫若紀念館研究員李斌、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員王秀濤、《文藝研究》編輯部主任李松睿、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莉共同探討了張先生對狂人形象的獨特認識及對魯迅反封建思想的深刻闡釋,高度肯定了張先生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第二代學人所奠定的深厚的學術傳統。
其次,針對張恩和先生嚴謹求實、深廣大氣的學術精神和學術品格,清華大學教授解志熙、北京大學教授吳曉東、北京魯迅博物館研究員黃喬生、姜異新、紹興文理學院教授曹禧修、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鄒紅、《新華文摘》編審陳漢萍、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陳暉認為張先生在《魯迅與郭沫若比較論》中所提出的“作為巨大文化現象的魯迅和郭沫若”這一觀點,彰顯了他開闊的學術視野,張先生在人格境界與治學境界的高度統一中,實現了與魯迅精神的接續與貫通。
最后,結合張恩和先生的書法與其《魯迅舊詩集解》,陜西師范大學教授李繼凱、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張中良、《新文學史料》主編郭娟表示,魯迅舊詩作為張先生書法藝術與學術研究的雙重底蘊,體現了張先生廣大的精神氣象。
本次會議特邀嘉賓、張恩和先生的女兒、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潔宇與大家分享了寶貴的史料,其中包括唐弢先生致張先生的四封書信及《魯迅傳》寫作計劃的油印稿。張潔宇教授深情回憶了父親對自己的學術影響,認為作為方法的魯迅,其精神價值將在當下不斷煥發新的生機,提出今天的魯迅研究還應堅守老一輩學者的初心與使命。
劉勇教授對于會議進行了學術總結。在與會代表以外,還有來自校內外的數十位學者與研究生旁聽了會議。(撰稿:王運澤 解楚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