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雞文化之類同——中西文化中對雞所賦予的神圣意義及崇拜
一、雞的神圣意義
在中國創日神話中, 雞有幸充當創日第一日所造之物?!啊短接[》卷三十引《談藪》注云: 一說, 天地初開, 以一日作雞, 七日做人?!?br />
為何雞會成為創日神話第一日所造之物呢? 這必與雞的神圣意義有關。葉舒憲先生在其《原型數字“七”之謎》中有過一段描寫雞的話, 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人日創日神話中第一日所造之雞, 表面看是一種動物, 在神話思維中卻是某一特定的空間方位———東方的象征。神話學家們認為, 創日神話表達的從混沌到有序, 從黑暗到光明的主題, 是以初民日常經驗中的東方日出, 白晝取代黑夜的自然現象為藍本的, 是對日復一日的自然變化的一種抽象。因此, 神話中宇宙時空的開辟從東方和光明起始, 就決非偶然了。而雞在中國文化中被稱為‘陽鳥’, 并同東方和日出聯系在一起, 證據多不勝舉。神話中的東海桃都山上有扶桑樹, 上有天雞:‘日初出照此木, 天雞即鳴, 天下雞皆隨之?!袊怨胚€有將東南西北四方同春夏秋冬四時、晨午暮夜四辰相認同的神話思維傳統, 可知東方亦是春天、光明、生命的方位。這樣看來, 古代民俗中正月一日‘貼畫雞’‘插桃符’之類的行為, 背后均有神話信仰作為支持, 對于趨走鬼魅, 告別混沌的舊世界, 都是不可少的禮儀程式。由此可見, 雞作為象征性的物候, 是同東方日初、光明取代黑暗、陽氣戰勝陰邪、新春脫胎于寒冬等現象相聯系的。雞有幸充當創日第一日所造之生物, 固其宜也。”
由此可見, 在中國, 從創日神話開始, 雞就被賦予了神圣的象征意義。
中國如此, 那么在西方呢?
在西方, 同樣有許多把雄雞作為象征物并賦予其神圣意義的國家。而最早把雄雞作為象征物來使用的,是中世紀法國的教會。在早期天主教教堂的屋頂上一般都立有雄雞的塑像。
眾所周知, 宗教在西方人心目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將雄雞立在教堂的屋頂上, 對其膜拜之情不言而喻。那么雄雞被立在教堂屋頂上有什么樣的象征意義呢? 首先, 它象征希望, 象征著光明與復活。一日之計在于晨, 公雞司晨, 迎來嶄新的一天。尤其是雄雞一唱天下百, 迎來太陽, 告別黑暗, 不覺讓人感到新生的力量; 其次, 公雞還是神賜的智慧的象征。在《舊約?約伯記》里有這樣一句話:“誰把耶和華的聰明給了雄雞? ”可見, 雄雞立在教堂尖頂上, 是要讓人想到精神在人世生活中居高臨下的絕對地位, 想到神的啟示來源于上天, 想到送走黑暗, 等待著精神之光噴薄而出的靈魂。
可見, 在西方, 雞同樣具有“希望、光明、生命”等的神圣的象征意義。在雞的象征意義的溯源中, 我們在中西找到了類似的現象。
二、世界的起源與“雞子”的關系
世界各地的創世神話中有許多關于“天地混沌如雞子”的傳說, 認為由雞子中誕生世界。
在中國, 有這樣的說法:
“天地混沌如雞子, 盤古生其中, 萬八千歲; 天地開辟, 陽清為天, 陰濁為地; 盤古在其中, 一日九變, 神于天, 勝于地。天日高一丈, 地日后一丈, 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 天數極高, 地數極深, 盤古極長, 后乃有三皇。( 徐整《三五歷紀》, 王函本輯自《藝文類聚》) ”陽清乃蛋白, 陰濁為蛋黃, 是由卵對宇宙的聯想?!白钪奶斓鼗煦缛珉u子的故事乃出于芬蘭, 他們以為從這雞子里就生出一切物。
希臘也有天地混沌如雞子之說, 并且更完全, 更美麗。希臘神話說: 最初, 宇宙是混沌狀態, 天地不分, 陸地、水、空氣三者混在一處; 此時有主宰者, 名混沌, 妻為奴克司(夜之神) , 二人生子為愛萊蒲司(黑暗) , 愛萊蒲司逐父而以母為妻, 代為主宰。二人產一極大雞子,厄洛斯(愛神) 由此卵出, 乃創造地; 但此時, 地上尚無草木、鳥獸, 厄洛斯以生命箭射入地的冷胸, 地遂生草木白花與鳥獸?!?br />
在以上這幾個國家的創世神話中, 我們不難發現,都認為世界起源于雞子。由雞子中生出一切的物( 如芬蘭) , 或先卵出一神人( 如中國的盤古, 希臘的厄洛斯) ,后由此神人開創萬物。中西出現了如此相似的神話思維, 都將雞子作為孵生萬物的原生物。這仍與雞的象征意義有關。在沒有鐘表的古代, 雞的鳴叫, 給人們帶來新的一天, 因此雞就成了關明與黑暗的分界物。而在創世神話中就出現了這種萬物孵于雞子的思維, 昭示著世界從此告別混沌, 進入生機盎然的新生階段。也正是從中西創世神話的這種類同思維中, 我們發現了中西雞文化的又一類同。
三、中西對雞的崇拜
在中國的十二生肖中, 雞是唯一被納入生肖屬相的家禽類動物??梢婋u對人們的特殊貢獻及人們對雞的感激之情。其實“中國歷史上曾把雞抬得很高, 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把雞視為世俗的太陽鳥, 對雞崇敬有加,稱雞為德禽?!俄n詩外傳》中概括:‘雞有五德: 首戴冠者, 文也; 足博距者, 武也; 敵前敢斗者, 勇也; 得食相告者, 仁也; 鳴不實時者, 信也。’”出于對雞的敬愛, 人們賦予雞文、武、勇、仁、信的美德, 這已經近乎完美無缺,超凡入勝了??梢姽湃藢﹄u的崇拜非同一般也。
不但古人, 至今民間還流傳著許多關于雞的傳說,在這些傳說中不難發現人們對雞的崇拜心理。
許多地方將雞和太陽放到一起, 說他們本來是親兄弟, 或親姐妹, 或者是夫妻, 而且各方都有雞的屬性?;蛘咧苯诱f雞是由太陽變來的。
“在嵊泗縣流傳的《月亮和太陽》的傳說中講, 太陽和月亮是兩夫妻, 一天, 太陽和月亮化成兩只天雞在天桌上玩, 母雞被開天辟地的盤古打下來, 不能上天桌, 成了月亮。雄雞趕不下來, 但面孔打得血淋淋, 留下了許多血點子,‘這雄雞就是太陽’。因此, 民間干脆將雞與太陽合為一體, 稱雞本來就是太陽變形而來的。流傳于浙江麗水山區畬族民眾中的一則古老傳說《金雞與太陽》云:雞是由后羿射下的九個太陽中的一個變成。它與剩下的太陽聯合起來, 雞鳴日升, 以防后羿再射日?!?br />
因為金雞啼叫后太陽才出來, 所以, 畬組人民稱它為“神雞”和“報曉吉祥雞”。而且還愛把雄雞化成圖像, 祭祖時掛在大門的左側。雞是落地的太陽變成的, 人們從它原是太陽的特征, 遂尊其為“金雞”。所以, 雞或金雞, 實際上就是遠古先民所信奉的太陽鳥在現實中的偶像。
中國對雞如此崇拜有加, 那么西方又是怎樣一種情形呢? 舉首西望, 法國, 一只碩大的雄雞躍入眼簾。雄雞是法國的象征。法國人亦稱高盧人。提起高盧人, 人們馬上會想到“高盧雄雞”。
把高盧人與雄雞聯系起來的是語言, 在羅馬人使用的拉丁文里, 高盧與雄雞是一個詞, 即“GALLUS”, 羅馬人說:“你們那些高盧人哪??”, 誤聽便成為“你們那些雄雞哪??”, 這樣一來, 雄雞便于高盧有了聯系。
高盧亦雄雞, 雄雞亦高盧。高盧雄雞便由此得名。
法國人對雄雞是鐘愛有加的。巴黎的大街小巷里,到處都可以看到雄雞的雕塑。外省的鄉鎮中, 那些低矮的建筑物, 尤其是鄉村教堂, 屋脊上一定有個風信雞,一般是用鐵皮打制的, 昂首挺胸, 尾巴高翹。在一些歷盡滄桑的古堡, 破舊的大門上依稀可看見當年貴族的紋章, 上面往往繪有雄雞圖案。
1998年世界杯足球賽在法國舉行, 吉祥物就是一只大公雞。其時法國滿街貼著雄雞招貼, 大小商店都在賣充氣雄雞和絨布雄雞, 各種商店都貼著帶雄雞圖案的商標, 甚至大人小孩臉上身上也畫著、紋著雄雞, 滿目所見, 皆是雄雞。以至于有人嘆曰: 巴黎是花都, 法國是雞棚。試想, 若不是對雞的崇拜, 又焉會出現這滿目雄雞? 而且前面已經提到過, 在中世紀法國教會, 就已把雄雞作為象征物來使用。
在文藝復興時期, 雄雞與法蘭西民族有了聯系, 開始與國王的側面像一起出現在版畫和硬幣上。
在法國大革命時期, 雄雞的意義得到升華, 成了博愛的象征。當時的一幅招貼畫上有一根拐杖, 上面立著一只氣宇軒昂的大雄雞, 表示博愛。
在大革命的暴風驟雨剛剛停歇的執政府時期, 有人開始把雄雞拿來象征法國。當時有一幅漫畫, 一只樸實平和的雄雞, 戴一頂十分普通的弗里吉亞軟帽, 自信而堅定地在一片廣闊的原野上邁著大步。前面, 旭日東升, 紅霞似燒, 后面, 黑夜褪盡, 雨過天晴。
1803年7月, 法國新王路易?菲利普頒布法令, 要在軍旗上繡上和軍服鈕扣上打上雄雞圖案。從此, 雄雞正式成為法國的象征?!?br />
法國人對雞如此崇拜愛戴, 比中國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僅法國, 美國等其他西方國家對雞也有極深的崇拜心理。雞在許多國家里被稱為“預言的動物”。古希臘神話中也提到它能感應天上人間之事, 一些人類不知的事, 它能事先知曉。
“在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心中, 火雞應該作為美國的象征, 而不是鷹。”可見火雞在美國人心目中的地位。
由以上這不盡的例子可以充分證明, 西方同樣對雞具有很深的崇拜心理, 在中西對雞的崇拜中我們找到了中西雞文化的又一類同點。
四、與雞有關的節日
中西與雞有關的節日很多, 如中國的春節、清明節、端午節, 西方的圣誕節、感恩節、復活節等等。但是跟雞有什么類同關系呢? 我們不妨看一下。
在中國春節的除夕夜中, 年夜飯一定不能缺少的一道主菜便是雞。雞———吉也,“萬事吉當頭”, 而年夜飯中的這道主菜———雞, 便象征著新的一年大吉大利。與此相類同, 西方的圣誕節、感恩節的宴席上, 主菜也是雞的一種———火雞。感恩節食火雞, 當然與感恩有關系。這與當時英國一批流亡的清教徒有關, 在缺衣少食,只有火雞等野生動物的惡劣環境中, 他們被逼得走投無路, 幸虧當地印第安人給他們送去了食物、生活用品、生產工具, 并幫他們建立新家園。這些英國人在安頓好新家以后, 為感謝在危難之時幫助、支援過他們的印第安人, 同時也感謝上帝對他們的“恩賜”, 是年11月第四周星期四, 將獵獲的火雞制成美味佳肴, 盛情款待印第安人。感恩節是每年11月第四周的星期四, 已經非常接近圣誕節這個一年中的大節日, 而圣誕節正是感恩耶穌降臨的日子。因此, 象征感恩的火雞大餐便延伸到了圣誕節。而火雞便有了象征豐收團結與感恩的意義。
另外, 關于雞蛋方面, 中西節日也有很大的類同。中國的清明節有吃雞蛋的習俗, 往往都是清明節早晨煮一大鍋雞蛋, 全家大人小孩圍到一起吃。清明節的雞蛋在許多地方被賦予不同意義, 如有的地方說:“清明不吃蛋, 窮的亂戰戰”; 有的地方清明吃雞蛋象征圓圓滿滿;而有的地方早晨吃雞蛋曰眼明等等。但不管哪種意義,都對雞蛋賦予美好的涵義。而且各地流傳有關于雞蛋的有趣活動。如互贈雞蛋和碰雞蛋。大家, 尤其是小孩子口袋里揣著雞蛋, 互相贈送, 然后對碰雞蛋, 誰的蛋殼未破則為最后的勝者。而與此極類同的是西方的復活節, 復活節中很有名的便是“Easter eggs”(復活蛋)。
“On Easter Sunday, people eat boiled eggs and give them as gifts to friends and children. The Romans believed that‘s life comes from an egg ’.Christians consider eggs to be‘ the seed of life’. So eggs became symbolic of the rebirth of Jesus Christ .” [在復活節的這個星期天, 人們吃煮熟的雞蛋并且將雞蛋作為禮物送給朋友和孩子們。羅馬人認為‘生命起源于雞蛋’, 基督教徒將雞蛋看作‘生命的種子’, 所以, 雞蛋成了耶穌重生的標志。(本文作者譯)]而且復活節也有關于雞蛋的活動,“Two traditional egg games are the Easter Egg Hunt and the Easter Egg Roll.” [傳統的雞蛋游戲是雞蛋獵捕和雞蛋滾球。]
在上述如此類同的關于雞和雞蛋的節日里, 我們也很容易發現其類同的原因, 那就是中西對雞及雞蛋的神圣意義的崇拜。
五、類似性背后的原因
綜合以上四大部分, 在對中西“雞文化”的溯源中, 我們發現了中西雞文化如此大程度上的類同——中西對雞所賦予的神圣意義及崇拜, 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了類似的活動。但是為何會產生如此大的類同呢?中西為何對雞情有獨鐘, 賦予它如此神圣的意義并對其這樣崇拜呢? 我認為, 這與早期人類自然崇拜的心理有很大關系。
人類誕生之初, 即處于文明史以前的階段, 對自然界中許多現象無法理解, 于是就容易產生一種原始宗教?!霸甲诮淌侨祟愇拿魇芬郧暗淖诮绦螒B, 它的主要形式有自然崇拜、動植物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圖騰崇拜、靈物崇拜、偶像崇拜等。這些原始宗教形式, 歸納起來可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對自然力和自然物的直接崇拜, 即把可以直接為感官所感覺的自然物和自然力當作崇拜對象; 另一類是對精靈和鬼魂的崇拜, 即對由幻想形成的某種神秘的自然力量的精靈、鬼魂等的崇拜。”而中西對雞的崇拜很大程度上類似于第一種崇拜。“世界上各個民族都有過自然崇拜的階段?!痹谏鲜鏊牟糠种形鲗﹄u所賦予的神圣意義以及崇拜中我們不難發現, 雞都與太陽, 與告別黑暗、迎來光明, 告別混沌及復活與新生有關。而究其深層原因, 應該是源于初民對自然現象的直接感覺, 而這種自然現象就是“雞鳴太陽升”。初民由于不知太陽升落的規律, 而把其當作一種神秘的自然力加以崇拜, 而雞與太陽關系又如此密切, 于是, 雞也成了初民崇拜的自然物。“雞——太陽——光明、新生、復活”, 雞便以太陽為媒介, 被賦予了上述各種神圣意義。常峻在其《中國生肖文化》中的“雞”這一章中, 在說及中國民俗中對雞的重視時就說過“這與遠古先民的鳥圖騰崇拜有關, 包含著崇鳥敬日的民俗信仰”, 與這是類似的道理。
也由此, 我們發現, 人類誕生之初, 整個世界文化一定程度上具有一種心理上的同質性, 這種同質性隨著“人”的共性而延續下來, 使今日的中西文化在整個人類的層面上仍然具有這種同質性, 因而文化的交流成為可能。中西雞文化的類同, 既反映了遠古先民的這種心理上的同源性, 又使中西在雞文化的交流中能找到共同的話語, 從而使中西雞文化的交流有了現實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