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的傳說:身世不凡的靈禽
古人和文人對雞極為推崇。在優美的中外神話故事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甚至是“創世神話”中的主角。
傳說女媧造萬物,先造六畜,后造人。“初時,天為一團混沌,地為一堆泥巴。女媧摻水盤泥,首日摔出一雞,雞叫天門開,日月星辰齊出來;次日摔出一狗,狗奔地門啟,乃別東南西北四方;三日摔出一豬,豬為家中寶,無豕不成家;四日摔出一羊,以羊祭天,天神賜福;五日摔出一牛,六日摔出一馬。雞犬豕羊牛馬,合為六畜。
三國時期吳國人徐整在《三五歷記》中描述:“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后乃有三皇。”這則神話說盤古生于雞卵中,并借助雞無窮的神力開天辟地,建造人世萬物。實際上寓意雞是萬物之源,具有極強的生殖力和超自然的神力。
又有傳說雞為日中之烏,神話中的三足鳥、火鳥、鳳凰,都是雞的先祖。大陽的別名叫“金烏”。雞鳴日出,帶來光明,能夠驅逐妖魔鬼怪。雞作為人類的保護神,可見于正旦“畫雞戶上”,即門上張貼雞畫,百鬼不敢上門。魏晉時期,雞成了門畫中辟邪鎮妖之物。過去在桃花塢年畫中也有“雞王鎮宅”的年畫,圖案上是一只大公雞口銜毒蟲。
古人認為雞是神物,雞和雞血具有驅鬼邪、去災禍、破妖法的作用,魑魅妖怪望而卻步。故古人祭祀多用雞,祭儀中約定俗成采用雄雞。在民間的傳說中,鬼最怕聽到雞聲,因為鬼只能在黑夜里活動,而雞啼叫,代表天快亮了,天一亮,鬼便無法可施了。曾經的大人們還經常告訴孩子們說:晚上倘若遇見了鬼,只要學叫雞啼就可以把鬼嚇跑。可見雞的神通!這樣雞形象逐步被神化,雞文化也一步步地走向神壇!
在《西游記》中,唐僧師徒于毒敵山琵琶洞被蝎子精圍困,多虧“昂日星官”下界捉妖。那“昂日星官”住在上天的光明宮,是二十八宿之一,本相是“六七尺高的大公雞”。它長叫一聲,妖現原形,再叫一聲,蝎子精渾身酥軟,死于面前。另外,孫悟空打不過百眼魔,也是求助于紫云山千花洞的毗藍婆婆(母雞神),最后才制服了這個巨大的蜈蚣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