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缸杯
明成化斗彩雞缸杯(臺北故宮藏)
說到“雞”題材的官窯瓷器,就不能不提鼎鼎大名的明成化斗彩雞缸杯了。成化元年正好是雞年,相傳設計制作斗彩雞缸杯也正是為了討個“大吉大利”的好彩頭。成化斗彩雞缸杯為作為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燒造時因帝王之家的高要求,成品率不高,上品供奉宮廷,次品則被銷毀,因而流傳到民間的數量極少。在古代瓷器收藏家之中就已經流傳這樣一句話:“寧存成窯,不茍富貴。”另在《萬歷野獲篇》中則有“成窯酒杯,沒對至博銀百金。”成化官窯瓷器受人追捧程度可見一斑。
自明代以來,雞缸杯便被視為千金難買。成化雞缸杯曾于1980及1999年拍賣,均刷新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類似在1999年在香港蘇富比上拍出2917萬港元,刷新了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雞缸杯,即飾子母雞圖之盛酒小杯,環繪公雞偕母雞領幼雛覓食。子母雞圖,早興于宋朝,然畫于瓷上,則從成化開始。由于雞缸杯色彩繽紛鮮明,繪畫率真可人,被業內稱為神品。
康熙仿成化斗彩雞缸杯(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雞缸杯從誕生之日起就成為了中國古代瓷器中的王者,歷代皇帝也為之迷戀,不斷仿燒,足見其神奇的藝術魅力。后世仿制品種中,又以康熙、雍正兩窯之作品最為出色。清代康熙時期,成化斗彩雞缸杯就極受重視,于當時程哲所著《蓉槎蠡說》、劉廷幾《在園雜記》、孫承澤《硯山齋雜記》、高士其《高江村集》等筆記內皆有記述,其中高士其更作《成窯雞缸歌》贊詠。在此社會風氣影響下,以景德鎮御窯廠督窯官郎廷極督燒的郎窯雞缸杯名重一時,劉廷璣評論云:“瓷器之在國朝洵足凌駕成、宣”。此臥足雞缸杯,胎質細膩,白釉溫潤,色彩雅麗,紋飾、造型純仿成窯雞缸杯,落成化寄托款,青花淡雅,敷彩清麗,筆繪拙稚,頗有成化遺風,神型具肖,為清代同類題材中的上品,不為多見。
清乾隆御題詩雞缸杯(上海博物館藏)
存世乾隆御題詩雞缸杯又名“賈昌斗雞”杯。有大小兩種尺寸,大者直徑8cm(同成化大小),小者直徑6.5cm,所見十之八九為尺寸較大者,而此對則為其中較小者,更顯精巧可愛,并且成對保存,保存良好,流傳有緒,尤為珍罕。 其“大清乾隆仿古”之篆款為乾隆官窯之中最為獨特之款式,其開宗明義地點破制作之意旨,然而細細審視,未能找到任何摹古之處,不由予人深思弘歷詩中之所想。杯壁所繪戲雞童子,即為“賈昌”,是盛唐時期的斗雞神童,他十三歲入宮,以馴雞得寵于唐明皇四十年,雞天性怕狐貍,賈昌的斗雞在頭上抹貍膏(狐貍油),爪戴鐵爪,斗之必勝。李白詩句諷刺賈昌恃寵傲世,鼻孔朝天的神態,詩云:“君不能貍膏金矩學斗雞,坐令鼻息吹虹霓。”故其仿古之心實為借古喻今,時時自警,告誡世人,不可沈溺于玩物之中,長耽于安樂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