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年與雞聯
在十二生肖中,有關雞的對聯腑拾即是。如“吹牛拍馬,是真類狗;攀龍附鳳,不如養雞”,“籠雞有食湯鍋近,野鳥無糧天地寬”,“雞隨犬行,遍地梅花竹葉;羊跟馬走,連路松子核桃”,“屋北鹿獨宿;溪西雞齊鳴”等等,都不失為聯中佳作。
清代文學家法式善,是蒙古族正黃旗人,七歲時即能作詩連句。有一年的中秋節,父親照例宴請塾師,席間,請先生出聯試子,先生隨口說道:
馬齒菜;
法式善向花園一看,對道:
雞冠花。
聯語對仗工整,父親自是喜不自禁。
舊時有個叫方苞的桐城派首領,四歲時即可對對子。一天,父親出一上聯有意考他:
雞聲隔霧;
方苞思索片刻,應聲對道:
龍氣成云。
古今神童不少,但四歲稚童應對如此,尚未見第二人。
說甚神仙,看千年石洞開時,城郭人民還是耕田鑿井;
閱成今古,聽半夜金雞叫醒,興亡秦漢都歸流水桃花。
聯語針對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桃花園記》所撰,上聯寫實,下聯寫虛,有城郭依舊,江山已非之感。
劉戡戡內亂,內亂未戡戡身死;
徐保保寶雞,寶雞不保保成仁。
“戡亂”即“平定內亂”,乃蔣介石發動內戰的借口。劉戡為國民黨二十九軍軍長,徐保為國民黨整編師師長,二人均在替蔣介石打內戰中被我人民解放軍擊斃,有人在胡宗南為他倆開追悼會時戲題了這副對聯。
黃酒白酒都不論;
公雞母雞只要肥。
此為四川一鄉村土地廟聯。此聯之土地,公然勒索鄉民,公雞母雞都要,雞則不得寧矣;雞不寧必驚飛惡啼;聞啼聲,犬復得寧乎?雞犬不寧,一方人民尚得寧乎?
謀生夢好雞常破;
索債人多犬不閑。
此為清末四川江津鐘云舫所撰春聯。聯語揭露了世途昏暗,民生艱難。年關索債,雞犬不寧,不正是廣大民眾苦況的寫照嗎?
古時,有個自恃才華不凡的秀才,要和解縉對對子,便出一上聯:
馬過木橋蹄打鼓;
話音剛落,解縉不假思索吟出下聯:
雞啄銅盆嘴敲鑼。
解縉對得不露斧鑿之痕,堪稱妙對。
從前,幾個秀才外出踏青賞景,偶見一片泥路上有雞犬足跡,其中一個秀才不禁吟出一上聯:
雞隨犬行,遍地梅花竹葉;
但眾秀才思索良久,仍無言以對。此時,路旁一牧童脫口續了下聯:
羊跟馬走,連路松子核桃。
眾秀才一聽,擊掌贊嘆。
清末政治家林則徐少時聰明伶俐,一天放學回家,路過一池塘,但見眾鄉人對著池塘里游來游去的鴨子,欲作對取樂。其中一人吟出上聯:
母鴨無鞋空洗腳;
眾鄉人卻對不出下聯。此時,在旁的林則徐思索了一會,對道:
公雞有髻不梳頭。
眾人皆嘖嘖稱奇。
明代,戶部尚書年富,幼時在家讀書。一天夜里,門前大樹上的鳥巢和幾只小鳥,一起被大風吹落在地。他的老師見此,出上聯說:
風墜雀巢,二三子連窠及地;
恰巧,當時月色明亮,破雞屋里的公雞正在啼鳴。聰明的年富隨即對道:
月穿雞屋,四五聲金膀啼鳴。
老師上聯中的“連窠及地”諧音“連科及第”,一語雙關;年富下聯中的“金膀啼鳴”,諧音“金榜題名”,亦一語雙關,可謂珠聯璧合。
舊時,一秀才于中午時路過江蘇泰縣一個名叫“白石”的小鎮,但見一只白色大雄雞在戶外引頸啼喔,隨即吟出一上聯:
白石白雞啼白晝;
但苦思不得下聯。時隔數年,秀才又經過一個名叫“黃村”的村莊,時已黃昏,一只黃狗正在街頭汪汪大叫,此時,秀才觸景生情,終于續了下聯:
黃村黃犬吠黃昏。
聯語對仗工整,珠聯璧合。
這里還有一副“雞”聯,精巧有趣:
驢系梨樹下,驢挨梨落梨打驢;
雞站箕沿上,雞飛箕翻箕撲雞。
上聯通過三個“驢”字和三個“梨”字的出現,把一頭驢子系在梨樹下,樹上落下的梨子打在驢子身上這一事件記述得十分具體。下聯通過三個“雞”字和三個“箕”的出現,把一只雞站在筲箕(淘米洗菜用的竹器)的邊沿上,雞飛起,筲箕立即翻落在地下,把雞撲住這一事件記述得十分清楚。
舊時一地方官做五十壽慶,到處要人送禮。慶賀之時,忽見有人捧著一個匾額而來。主人連忙上前去迎接,卻見匾額上是一副對聯:
黃酒白酒都不論;
公雞母雞只要肥。
心里立刻不是滋味。可喜慶之日,來了客人,又怎能發火呢!況且,這又是個圖吉利的時候呀。于是,他只好啞巴吃黃連——有苦不能說,乖乖地讓客人吃了酒席走路。
著名藝術家阿甲,一次在中國京劇院舉辦的書畫展覽會上題書一聯,聯云:
過火運作灑狗血;
繁瑣唱腔炒雞毛。
聯語巧嵌戲曲界流行的行話“灑狗血”、“炒雞毛”,可謂構思巧妙,匠心獨運。“灑狗血”指演員在舞臺上賣弄技巧,“炒雞毛”指戲曲中重復堆砌的唱腔道白。作者以戲曲表演之兩大禁忌告誡年青演員,語重心長,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