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中國古代文學要籍簡介(五):通俗小說集

31、《東西晉演義》

  明代歷史演義小說。作者不詳,卷首有雉衡山人序。雉衡山人即楊爾曾。楊爾曾,字圣魯,號雉衡山人、夷白主人、臥游道人,明萬歷時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明代小說家,著有小說《韓湘子全傳》、《東西兩晉演義》,還著有《圖繪宗彝》與《海內奇觀》。他的朋友陳邦瞻為《海內奇觀》作序時寫道:“武林楊子,博雅多奇,神情散逸,雖生長湖山之會,而尤抗志天游之表,妙抒心靈,先窮目界,寄興盤礴,假技丹青。首標華夷之巨畛,指掌五岳之真形。靈山異境,略存仿佛;福地洞天,盡入形容。”由此可知,楊爾曾還以丹青妙手而著名于當時。

  《東西兩晉演義》共12卷。其中《西晉》4卷,116則,起自晉武帝太康元年王濬王渾爭降吳之功,終于大興元年晉王司馬睿即帝位建立東晉。其中敘述司馬炎代魏稱帝,定都洛陽,死后惠帝登位。由于惠帝懦弱,大權旁落賈后,諸王不滿,引起歷時十六年的“八王之亂”。北方五胡趁機而起,懷王、愍王先后于長安、洛陽被俘。西晉歷四帝而亡,共五十二年?!稏|晉》8卷,231則,起自建武元年司馬睿即位后大赦天下,終于宋武帝永初元年劉裕受晉恭帝辭讓即位,東晉滅亡。本書用文言記述東西晉的歷史發展,以編年體敘述史事為主,缺乏鮮明具體的人物性格刻畫,文學成就不高。

  《東西兩晉演義》最早刻本為明成化刻本,三函二十四冊。

  今有:《東西晉演義》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東西晉演義》群眾出版社1997年版;《東西晉演義》昆侖出版社2001年版。?

32、“說唐“三種

  明代關于唐朝的三種歷史演義小說,包括《大唐秦王詞話》、《隋唐兩朝志傳》和《唐書志傳通俗演義》。皆是以李世民為中心展開故事,寫出眾多在唐朝建國奠基過程中眾多英雄人物。三書都比較簡單粗糙,藝術水平不高。

  《大唐秦王詞話》八卷,六十四回,題“澹園主人編次”。大約刊于明萬歷、天啟年間。澹園主人是褚圣鄰的別號。卷首有四明陸世科的序。陸世科是萬歷三十五年進士,褚圣鄰生活的時代大體可見。序云:“吾友褚圣鄰,以風流命世,狎劍術縱橫,雅意投戈,游情講藝。羨秦封之雄烈,揮霍遺編,匯成巨麗”??梢婑沂ム徥且粋€具有多種才能的沒落文人,他以民間說唱鼓詞為底本,“揮霍遺編,匯成巨麗”。所以全書目錄標明是“重訂唐秦王詞話”??梢娫隈沂ム徶赜啽局?,還有一個舊本。但孫楷第先生將舊本定為羅貫中所作,似證據不足。

  《大唐秦王詞話》從隋煬帝大業十三年頒詔李淵為太原留守寫起,以隋末群雄并起為背景,李世民反隋統一天下為主線展開故事,一直寫到李世民登極,與突厥訂立渭水之盟。全書敘述故事大部分用散文體,唱詞只做提綱挈領和鋪敘場面之用,雖未完全脫離說唱文學形式,但已不是說唱文學底本,而是接近散文體的小說了。

  《隋唐兩朝志傳》十二卷一百二十回,題為“東原羅貫中編輯”,“西蜀升庵楊慎批評”。有楊慎、林瀚序。其中林瀚序曰:“羅貫中所編《三國演義》一書,行于世久矣,逸士無不觀之。而隋唐獨未有傳志,予每憾矣。前寓京師,訪有此書,求而閱之。知實亦羅氏原本,第其間尚多闕略,因于退食之遐,遍閱隋唐諸書所載英君名將,忠臣義士,凡有關于風化者,悉為編入,名曰《隋唐志傳通俗演義》。從此序得知,現存的《隋唐兩朝志傳》是林瀚根據羅貫中的原本改編的,羅氏原本今已不存。林瀚(1434—1519),字亨大,號泉山,閩縣(今福建省福州市)人,成化年間進士,授翰林編修,官至吏部尚書。

  《隋唐兩朝志傳》刊于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此書從隋末寫到唐末唐僖宗。前面九十一回寫隋亡唐興歷史,后面二十多回敘述唐太宗貞觀以后至唐末二百多年歷史,虎頭蛇尾,十分草率。

  《唐書志傳通俗演義》八卷、八十九節,題“金陵薛居士的本,鰲峰熊鐘谷編輯”,卷首有李大年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序。薛居士不詳,鰲峰熊鐘谷為明代嘉靖、萬歷年間著名的歷史演義小說的編著者與刊行者熊大木。熊大木,福建省建陽人,自稱“鰲峰后人”,自號鐘谷子,嘉靖年間在世,生卒年約為1506——1579。從熊大木曾祖父熊宗立開始,從事刻書業,其書坊名“種德堂”(又稱“中和堂”)。熊宗立一生刻書三十多種。熊大木編有大量通俗小說,也是英雄傳奇較早的作者。其書坊名為“忠正堂”。主要作品有《楊家將演義》、《北宋志傳》、《唐書志傳通俗演義》、《大宋中興通俗演義》、《宋代君臣演義》、《岳家將》、《全漢志傳》、《宋傳續集》等,在明清小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詠史詩別具一格,頗有新意。

  《唐書志傳通俗演義》亦從隋煬帝大業十三年寫起,至唐太宗貞觀十九年止。主要演述隋朝滅亡和唐王朝建立過程。末尾敘述唐太宗征高麗,加入薛仁貴征東事跡。

  《隋唐兩朝志傳通俗演義》現存最早刊本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龔紹山刊本,現藏于日本尊經閣藏;永壽堂重印本藏于日本橫山弘教授;另有上海圖書館藏覆刻本。

  《唐書志傳通俗演義》現存的最早刻本為明嘉靖三十二年楊氏清江堂刊本。

  《大唐秦王詞話》現存的最早刻本為明萬歷20年(1592)金陵世德堂刻本。

  今有:《大唐秦王詞話》:文學古籍刊行社1956年版;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中華書局1975年版。《隋唐兩朝志傳》齊魯書社1980年版;中華書局1994年版據楊氏清江堂本影印。《唐書志傳通俗演義》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

33、《楊家府演義》

  全稱《新繡全像楊家府世代忠勇演義志傳》,明代關于宋代楊家將的長篇英雄傳奇小說。卷首題為“秦淮墨客校閱,煙波釣叟參訂”。秦淮墨客為紀振倫,字春華,生平不詳,確認他為本書作者尚嫌證據不足。與《楊家府演義》題材相同的還有《北宋志傳》,但兩者故事情節差別很大:《楊家府演義》中沒有呼延贊故事,《北宋志傳》則無楊文廣征南蠻和十二寡婦征西。學術界多認為《楊家府演義》產生在前,《北宋志傳》則在其后。

  《楊家府演義》八卷五十八則,從宋太祖趙匡胤登極寫起,直至神宗趙頊止,約一百年歷史。主要講述楊繼業、楊景、楊宗保、楊文廣、楊懷玉祖孫五代對遼和西夏作戰的故事,最后以楊懷玉率全家赴太行山隱居作結。小說中的人物和故事只有少量于史有據,如楊繼業與妻子折氏(小說、戲曲中作佘太君),兒子楊延昭(小說、戲曲中作楊景或楊六郎),孫子楊文廣(小說戲曲中化成楊宗保、楊文廣兩代),部將焦贊、王貴等。但大部分人物和故事,特別是楊門女將,都屬子虛烏有,整部小說“七虛三實”,因此屬于英雄傳奇而不是歷史演義。

  這部小說以表彰楊繼業等祖孫五代為保衛邊疆,前赴后繼、英勇殺敵的愛國精神,特別是比較突出地描繪了楊門女將佘太君、穆桂英等英雄群像,在中國古代小說中是不多見的。小說在結構上以表彰楊家將抵御外寇、保衛邊疆為主線,以朝廷內部中奸斗爭為副線,交叉進行。小說的思想內容較為復雜:“華尊夷卑”的大漢族主義,忠君思想與愛國主義“奸權禍國”等交錯在一起。藝術上也是一樣:整體水平不高,但個別人物和故事如包括楊令公撞死李陵碑,楊六郎鎮守三關,楊宗保大破天門陣,十二寡婦征西等則比較精彩;整部小說比較粗糙,但它的人物故事都是較好的毛坯,為進一步加工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因而形成了小說水平不高但影響卻十分深遠這一矛盾現象。

  《楊家府演義》最早刊本為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刊本,為八卷五十八則。

  今有:《楊家府演義》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珠海出版社1990年版。?

34、《大宋演義英烈傳》

  又稱《大宋中興通俗演義》、《岳武穆精忠傳》,明代關于岳飛的歷史演義小說,熊大木撰。熊大木簡介見《唐書志傳通俗演義》。

  《大宋演義英烈傳》八卷、八十則,附李春芳編《精忠錄》后集三卷,刊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它是中國古代史上第一部以岳飛故事為主要題材的長篇小說。小說的得失如下:

  第一,為了強調小說的歷史真實性,采用史書式的編年體結構方式,并主要取材于史書記載。因此演繹歷史和把歷史通俗化傾向十分明顯,而作為小說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則較弱;第二,寫岳飛一生,卻以《大宋中興通俗演義》作為書名,意在通過岳飛一生事跡的描述,來反映南宋中興的歷史面貌,因此小說用三分之二篇幅來寫“朝廷綱紀故事”,這樣“事關他人者不免錄出”,結果小說結構松散,枝蔓蕪雜,中心不夠突出。三是作品吸收了許多野史、戲曲和民間傳說中岳飛故事,可以說是當時岳飛故事最完備的綜合記錄,為后人的再創作,如錢彩的《說岳全傳》提供了豐富的資料;第四是多側面地刻畫了岳飛忠、孝、勇、義的性格特征,把岳飛塑造成一個完備的封建儒將。并出現“刺背”的情節:為了表示對宋室的忠誠,岳飛讓人在后背刺上“盡忠報國”四字,到錢彩打倒《說岳全傳》,則改為岳母刺字。

  《大宋演義英烈傳》刊出后,社會上產生很大反響,但也有些人對熊大木打倒以史為綱、兼容野史、傳說打倒寫法不以為然,隨即出現了一些刪節改編本。比較重要的有于玉華《岳武穆精忠報國傳》,余應鰲編次的《大宋中興岳王傳》,鄒元標編訂的《岳武穆精忠傳》等,但其藝術成就皆在熊大木之下。直到清代錢彩的《說岳全傳》出現,才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大宋演義英烈傳》的最早刊本是明嘉靖三十一年清江堂楊涌泉刊本,八卷、八十則?,F藏日本內閣文庫。

  今有:“古小說叢書集成”《大宋演義英烈傳》,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大宋演義英烈傳》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大宋演義英烈傳》,臺北:天一出版社1986年版,據日本內閣文庫所藏明嘉靖三十一年清江堂楊涌泉刊本影印。?

35、《英烈傳》《續英烈傳》

  《英烈傳》又稱《皇明英烈傳》、《皇明開運英武傳》,明代歷史演義小說,另有《云合奇蹤》,是在《英烈傳》基礎上適當擴充而成。關于作者,舊有郭勛(郭英的后裔)和徐渭兩種說法,但據趙景深等學者考證,此兩種說法都屬假托,因此暫只能稱作者為明代無名氏。郭勛,明開國功臣郭英之后裔,蔭襲武定侯。在嘉靖初年的“議大禮”事件中,郭勛百般迎合明世宗,因而驟得帝寵。郭勛是個政客,但卻又“頗涉書史”,曾經主持刻印過《三國志演義》與《水滸傳》,對這兩部小說擺脫主要靠抄本流傳的狀態起了積極的作用。郭勛為圖謀進爵上公,編撰了(或授意門客編撰)《皇明開運英武傳》(后被改編為《英烈傳》),書中稱其始祖郭英在明王朝的立國過程中立下巨大功勞。郭勛又買通宮廷內專說平話的太監,讓他每天在明世宗前講述《皇明開運英武傳》中的故事,并介紹說,這是代代相傳下來的舊故事。明世宗聽后感到郭英功大賞薄,便下旨改封郭英為翊國公,配享太廟,于是郭勛不僅世襲翊國公的爵位,而且還官拜太師??墒沁^了沒幾年,郭勛因“挾恩寵、擅朝權、恣為奸慝”而被捕入獄,最后死于獄中。

  《英烈傳》共十卷、八十回,該書系由明代民間流傳故事改編而成,敘元朝末年順帝失政,朱元璋與其他“開明英烈”率兵起義最終推翻元朝統治、建立明政權的經過。其中一些小故事至今仍在民間流傳。如販烏梅、取襄陽、戰滁州等。至于那些英雄似的人物如常遇春、胡大海、花云、徐達、李文忠、沐英、朱文正、鄧愈、湯和、郭英、朱亮祖等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今天流行的評書《明英烈傳》、《朱元璋演義》等曲藝作品就是據此而加工所成。但從整部小說來看,還是過于受史實束縛,人物形象不夠鮮明,可讀性較差。小說雖以朱元璋為中心,寫法卻不全是英雄傳奇小說的路子,沒有集中于人物命運的描寫,而側重于歷史事件的敘述。另外《英烈傳》和明代的《三國志演義》、《水滸全傳》等書有的內容乃至寫作手法都很類似,因而有的學者認為系抄襲而致,如五十五回所述““常遇春轅門三射戟”顯然抄襲《三國演義》中中呂布的轅門射戟;第一回元順帝荒淫失國政中的無道,其宮殿大震,地陷一角,下出一穴,里面黑氣沖天,中有一石碑,上寫幾句偈言。這個情節又與《水滸全傳》中洪太尉上山進香相似。書中描述朱元璋和陳友諒、張士誠等開戰場情景亦頗似《三國志演義》的戰爭場面,連曹操敗逃華容道時的幾笑也被移用。而幾次斗陣和使妖法,又有點像《水滸傳》和《封神演義》,另外文辭也很俚俗,除了抄襲來的幾首套詞外,很少描述性語言,恐與其流傳于民間相關。但《英烈傳》雖藝術成就不高,但對戲曲、曲藝創作卻有較大影響:評書中有專說《英烈傳》的;京劇和地方戲曲取材于《英烈傳》的有二、三十種之多。經過戲曲藝術家的再創造,常遇春、胡大海、花云、徐達等人物形象血肉豐滿地活躍在戲曲舞臺上。

  《英烈傳》在清代遭到全禁,理由是“系傳奇小說、語句混雜,又多邪說,應銷毀”,其實真正的原因是他謳歌大明英烈,會勾惹起人們對大明政權的懷念。但現存《英烈傳》版本很多,看來清廷嚴禁的效果不大。

  《英烈傳》問世后,又出現了《續英烈傳》。該書五卷、三十四回,題為“空谷老人編次”,篇首有紀振倫序,署“秦淮墨客”,孫楷第認為作者可能就是紀振倫。

  《續英烈傳》以燕王靖難為題材,描述從皇太孫朱允炆即位,燕王朱棣發難奪取政權,登帝位改元永樂,朱允炆流亡這段歷史。該書雖過于拘泥史實,想象虛構不夠,但藝術上卻取得了相當的成功,特別是建文帝和燕王兩個人物形象。前者長在深宮,缺乏才智,仁柔懦弱;燕王則是久經沙場、老謀深算,智勇兼備。作者通過眾多的場面對比,寫出了兩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如第一回《明太祖面試皇孫》,朱元璋出對子上聯:“風吹馬尾千條線”,建文帝馬上對上一句“雨灑羊毛一片氈”,而燕王對的則是“日照龍鱗萬點金”,從而顯現出兩人的不同氣度。另外,《續英烈傳》對戰爭的描寫,也繼承了《三國演義》的優良傳統,比較細致地描述了雙方統帥的決策過程,以及雙方斗智,較好地展示了雙方統帥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續英烈傳》對戲曲的影響也很大,昆曲和地方戲都有與《續英烈傳》有關的劇目,如《千鐘祿》、《方孝孺》、《碧血十族恨》等。

  《英烈傳》最早的刊本是明萬歷十九年(1591)書林楊明峰刊本,題為《新刻皇明開運輯略武功名世英烈傳》。

  今有:《英烈傳》,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華夏出版社2008年版。《續英烈傳》書海出版社1999年版;寶文堂書店2001?!队⒘覀鳌贰ⅰ独m英烈傳》,黃山書社1988年版;岳麓書社1997年版。?

36、《型世言》

  全稱《崢霄館評定通俗演義型世言》,明代世情長篇小說,陸人龍著,陸云龍評點。陸人龍,字君翼,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崇禎時著名的明清小說撰寫者、評點者、刊刻者。書中題名有“錢塘陸人龍君翼甫”、“錢塘君翼陸人龍”、“錢塘陸人龍”、“錢塘陸君翼”等。其兄陸云龍(1587~1644),號翠閣主人,和陸人龍一樣,也是熊大木、余象斗一類的人物。陸人龍與其兄編撰的作品主要有:《型世言》、《魏忠賢小說斥奸書》、《遼海丹忠錄》。陸人龍還刊刻了《禪真后史》、《清夜鐘》、《翠娛閣評選皇明十六名家小品》等作品。

  《型世言》是一部明代崇禎年間刊行的擬話本小說集。它以明代現實社會為背景,通過對市井細民生活百態的描寫與刻畫,全面、真實地反映了明代社會的現實狀況。

  《型世言》的主題可以概括為:表彰忠孝節義,批判奸兇貪淫。其結構方式是每一回圍繞一個主題,先用一首詩詞作引,然后切近題旨展開議論,最后舉一個本朝的實例加以證明。如第一回宣揚烈士之忠,貞女之節,才子之義;第二回、第三回說孝;第四回說孝兼及貞淫;第五回說義,就像是在寫八股文。而且為了證明題旨,所舉事例有時也很牽強附會,人物言行也覺生硬。此書雖被稱為“三刻拍案驚奇”,填補了中國小說史上的一個空白,然而故事情節頗為平淡,說教味過重,質量委實不佳,無法與“三言二拍”并列。

  該書自明末清初以來,湮沒已久,不為人知。1987年,臺灣東吳大學吳國良教授、法國國家科研中心陳慶浩先生在韓國漢城大學奎章閣發現《型世言》存本。以前流傳的諸多《三刻拍案驚奇》版本均來源于此書。一時,此書引發轟動,大有“洛陽紙貴”之勢。與薈萃古今故事“三言二拍”相比,型世言最大的特點就是完全寫明朝故事。由于作者所敘事件是同代甚至同時人,所收小說明顯反映市井百姓的心理,充滿生活氣息,因此,它對于今人研究明代社會的政治、經濟、社會風俗、語言文學等,都有特殊的意義,具有很高的認識價值和史料價值。

  今有:韓國漢城大學奎章閣發現《型世言》存本,臺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1992年11月據此出版影印本;江蘇人民出版社于1993年4月出版排印本;中華書局于1993年7月出版排印本。?

37、《隋煬帝艷史》

  明代歷史演義小說,題為“齊東野人編演”,“不經先生批評”。齊東野人,明末時人,真實姓名與生平事跡均不詳。小說前面有委蛇居士“題辭”,介紹齊東野人及其創作目的:“余友東方裔也,素饒俠烈,復富才藝,托姓借字,構《艷史》一編,……暗傷隋祀之絕,還以明彰世人之鑒見。樂不可極,用不可縱,言不可盈,父子兄弟之倫,尤不可滅裂如斯也?!庇械膶W者認為作者是袁于今,遼寧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隋煬帝艷史》署名為褚盛鄰,但大多學者存疑。不過從這部小說的文筆清新典雅,學識淵博來看,可能是出自一位明末著名文人之手。

  《隋煬帝艷史》大約成書于崇禎初年,凡四十回。小說依據宋人所撰的《迷樓記》、《海山記》和《開河記》等小說,并參照正史和其他史料編輯而成。是一部敷演史實而又富有文學色彩比較成功的歷史演義小說。小說“始于煬帝生而終于煬帝死”,在“巍煥無非民怨結,輝煌都是血模糊”的基調中,淋漓盡致地展示了隋煬帝楊廣荒淫驕奢、縱欲無度,終至亡國覆朝、身敗名裂的一生。小說以正史和宋人的筆記小說為基本素材,加以組織和敷衍,既不違背史實,以不拘史實,脈絡清晰,描寫細膩,文筆清新自然;有話本小說的暢達而無其鄙俗,有文人散文的典雅而無其晦澀,達到了比較高的藝術成就。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心理描繪比較細致?!都t樓夢》之前的中國古代小說,心理描繪一般都比較薄弱,而《隋煬帝艷史》卻較為成功,如對宣華夫人在煬帝即位后的一段心理描繪;第二,把古代帝王的奢侈生活,以及宏麗的皇宮氣派都生動逼真地表現出來;第三,作品中的重大事件,史書均有記載,主要人物性格亦與歷史人物原型相符。作者依傍史料,又不為史料所束縛,富有文學想象和細致描繪;第四,作者語言功底好,敘事狀物逼真生動,寫情寫景清新典雅,當時流行的通俗小說無可望其項背者。

  《隋煬帝艷史》在隋唐系列小說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后隋唐演義系列小說凡寫到煬帝都不能脫其巢臼。清代褚人獲著名的《隋唐演義》中有二十多回幾乎全抄《隋煬帝艷史》。

  今有:《隋煬帝艷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遼寧古籍出版社出版社1996年版,“古小說叢書集成”《隋煬帝艷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明清善本小說叢刊”《隋煬帝艷史》,臺北:天一出版社1986年版。?

38、《西湖二集》

  明代短篇平話小說集,題“武林濟川子清原甫纂”。其刊行時代,據鄭振鐸先生考證,大概是在明崇禎年間。編纂者周楫,字清原。關于他的情況,現在我們只能從《西湖二集》前湖海士“序”中得知一二。序中稱周楫“曠世逸才,胸懷慷慨,朗朗如百間屋”,卻“懷才不遇,蹭蹬厄窮,而至愿為優伶,手琵琶以求知于世,且愿生生世世為一目不識丁之人”,生活艱難也很憤憤不平:““敗壁頹垣,星月穿漏,雪霰紛飛,幾案為濕。蓋原憲之桑樞,范丹之塵釜,交集于一身。余亦甘之。而所最不甘者,則司命之厄我過甚,而狐鼠之侮我無端,余是以望蒼天而興嘆,撫龍泉而狂叫者也?!彼闹鳌A鱾飨聛淼模挥羞@一部《西湖二集》,且是很少見。據卷十七《劉伯溫薦賢平浙中》,他還著有《西湖一集》,可惜已經失傳了。

  《西湖二集》共三十四卷,據田汝成《西湖游覽志》及《西湖游覽志余》等書編成,敘述與西湖有關的傳說故事。《西湖二集》廣泛地反映了明末社會政治上的窳敗,官吏的貪污作惡,民不聊生情形。“也反映一些當時的風俗習慣,和一部分知識分子對當前的現狀,抱著怎樣的態度”“因此,《西湖二集》在平話小說中,雖不是怎樣特好的著作,但他所具有的時代意義、社會性是極強的,諷刺的辛辣得體,文章的流利,自也是此書最大的特長”(阿英:《“西湖二集”所反映的明代社會)?!段骱返牡诙€特點是對西湖景致、杭州風俗多有描述,如《宋高宗偏安耽逸豫》中寫西湖繁盛,景致美妙;《月下老錯配屬前緣》中對杭州元旦、正月的風俗敘述的相當細致誘人。

  《西湖二集》的缺點,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謂其“好頌帝德,垂教訓,又多憤言”。由于作者怨憤太深,以至于故事敘述間經常冒出大段議論,發泄憤怒,諄諄教誨,特別是愛把洪武帝拉進來,寫上一大段令人頭痛的文章。論因果報應之篇,更十占七八。另外就是“入話”較多,有時在正式故事之前,往往用三個或四個,不像其他至多只有一則,或者不用。

  《西湖二集》最早刊本是明崇禎年間云林聚錦堂精刻繡像繪圖本,清代又有復印本。

  今有:“中國文學珍本叢書”《西湖二集》上海雜志公司1936年據明刊本排?。弧段骱氛憬嗣癯霭嫔?981年版;《西湖二集》,周楞伽點校,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1版,2006年新一版;《西湖二集》,臺灣三民書局1988年版。?

39、《樵史通俗演義》

  又稱《樵史》、《樵史演義》,共八卷、四十回,是清初出現的一部講史小說。卷端原題“江左樵子編輯,錢江拗生批點”,序僅署“樵子”。今人研究“樵子”乃江左松江府青浦縣人陸應暘。陸應暘(約1572——約1658),字伯生。少補縣學生,已而被斥,遂絕意仕進,不應征辟,時論益以為高。詩宗唐代大歷詩風,王世貞常譽之,其作詩喜用鴻雁字,人常呼之陸鴻雁。卒年八十六。尚有著作《笏溪草堂集》,另編著《太平山房詩選》、《唐詩選》。光緒本《青浦縣志?人物三?文苑》有傳。

  《樵史》反映的是明代天啟年間至南明弘光政權滅亡這二十五年間的史實。當時社會矛盾紛繁復雜,明王朝與遼東滿族政權之間的對抗,明王朝內部魏黨與東林、復社之間的黨爭,明朝朝廷與農民起義軍之間的斗爭交織在一起。著者能把握時局全貌,以遼事、閹禍、李自成逐鹿中原三事為中心,將三大矛盾盤錯于一帙,歷敘明王朝社稷滅亡的因由。書由天啟即位起筆,至清兵攻占南京,南明弘光朝臣或逃或降止筆,圍繞三大矛盾,間雜朝政軼聞,世態風俗,其涉獵之廣,組合事態之眾,在當時寫史小說中絕無僅有,在同時期寫史小說中可謂獨樹一幟。

  然而作為小說,從藝術角度而言,本書并不屬成熟之作。在處理寫小說與寫筆記,史實與虛構,記敘與議論一系列問題上,著者都未能解決好。文中多記述軼聞,塑造人物形象尚欠功力,粗糙者多,精雕細琢者少,與其視之為通俗小說,毋寧視之為文獻參考,其所錄詔諭、章奏、公牘等官私文書,頗受史學家青睞。著者謂其所記為“實錄”,此話頗不足信,其地處江南,望中原兵革如隔岸觀火,或但憑邸抄,或但憑街頭巷議,對于農民起義,尤其是農民軍內部事務,鮮知其詳。故而在實錄之外,亦不離想象與虛構,因此,其對李自成起義及吳三桂叛明降清始末描寫,不僅簡陋,亦多妄語。如記李自成掠明朝宮女竇氏為皇后,敗走羅公山,終以淫亂猝死一節尤為失實。

  本書作于明清小說成熟的初期,雖有瑕疵卻不失其價值,尤以史料價值為高。因此,本書問世后,即為各界關注。稍其后編著《明季北略》、《平寇志》、《小腆紀年》等,均從中采摘資料,康熙時所編《杞縣志》中《李公子辨》即依據本書,孔尚任作《桃花扇》傳奇所附征引書目亦有本書。由此觀之,本書作為“補正史之闕”亦可,“稗官野史”亦可,其價值均為后世認可。

  《樵史》的清初寫刻本。書扉頁題“繡像通俗樵史演義”,現藏于上海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

  今有《海內孤本樵史演義》北京大學1937年排印本;《樵史通俗演義》欒星校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樵史通俗演義》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版;《樵史通俗演義》時代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痛史?樵史演義》華夏出版社1995年版。?

40、《醉醒石》

  明末清初短篇小說集,原題“東魯古狂生編輯”,明末清初時人,真實姓名與生平事跡均不詳。作者真實姓名無考。從小說的語言及內容分析,作者似是一位在北方生活過多年的南方人。近年來,研究者有認為《醉醒石》作者是賈鳧西或丁耀亢,但尚難下定論。丁耀亢簡介見《續金瓶梅》。賈鳧西名應龐,字思退、亞藩,號鳧西、澹圃,又稱木皮散客或木皮散人,約生于明萬歷十八年(1590),卒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享年八十余歲。此人熟讀經史,擅長詩詞,性情豪放,酷愛說唱,卻為“士林”所輕蔑。明天啟年間(1621~1627),賈鳧西以恩貢生任直隸固安縣令,三年后升為部曹、刑部郎中。明亡后,他曾參加了反清復明的義軍活動,后歸隱故鄉,進入了他文學藝術創作的高峰時期。他創作的長篇鼓詞《歷史鼓詞》流傳全國,影響深遠。據今人徐復嶺教授考證,清初流傳一時的長篇小說《醒世姻緣傳》亦是賈鳧西作。

  《醉醒石》是明末清初擬話本集中較著名的一種。全書十五卷,每卷一篇,每篇一個獨立的短篇小說。除第六卷“高才生傲世失原形,義氣友孤分半俸”是根據唐代傳奇張讀《宣室志》中的《李微傳》改編,語言也文言成分較多外,都是講明朝故事的白話小說。其間明確點明在洪武年間的一篇,在成化年間的兩篇,在嘉靖年間的三篇。其它各篇均以明末時期的真實生活為背景,揭露了當時社會的腐朽與敗落。盡管作者對明朝滿懷深情,但面對誰都無力挽回的黑暗現實,他也只能醉而不醒,眼睜睜地看著這個社會徹底地崩潰。

  為了宣示自己所主張的為人處世之道,在小說中一再搬出明太祖的前述遺訓,鼓吹天命有定,告誡人們要安分守紀。為提倡婦人忠貞節烈,宣揚“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觀念,就不惜筆墨渲染美化姚指揮妻妾舍命救孤祀,而奚落改嫁婦莫氏。為戒人貪、淫,而有第七回呂主事五個兒子盡行敗落的故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醉醒石》作為明末清初白話短篇小說林中一部代表作品,不僅因為它涉及比較廣泛的社會內容,而且在寫作藝術上,也有勝處。語言簡潔明暢,較少同類作品中那種文人掉書袋的現象,也是本書的一個特色。

  《醉醒石》的早期版本,見于著錄的有明刻本和清初刻本兩種,實際二者同是一版,只是著錄不同而已。除了清初所刻十五回本《醉醒石》之外,后來又出現過一種經過修訂的十四回本,中國國家圖書館均有收藏。

  今有:《醉醒石》,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新一版;1994年7月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點校本《中國古典小說名著百部》華夏出版社1998年出版;《話本小說》(13輯)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6年版;《古本小說集成》第一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影印。?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鲁山县| 长沙市| 东光县| 宜宾县| 景德镇市| 彩票| 万安县| 乌拉特后旗| 玉树县| 中卫市| 上蔡县| 调兵山市| 林西县| 陵水| 黑山县| 福鼎市| 麻阳| 博乐市| 铜陵市| 历史| 滦平县| 青海省| 上林县| 江安县| 商水县| 泗阳县| 澳门| 龙川县| 永安市| 达日县| 土默特左旗| 宁晋县| 昌黎县| 宝山区| 三河市| 牡丹江市| 上蔡县| 龙州县| 汝阳县| 贵州省| 罗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