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中國古代文學要籍簡介(五):通俗小說集

21、《喻世明言》

  原名《古今小說》,又稱《全像古今小說》,白話短篇小說集。明末馮夢龍纂輯。馮夢龍(1574一1646),字猶龍,又字公魚、子猶、耳猶,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姑蘇詞奴、顧曲散人、詹詹外史、茂苑野史、平平閣主人、吳下詞奴、前周柱史等,明末長洲(今江蘇蘇州)人。馮夢龍出生于書香門第,少年即有文名,與文震孟、錢謙益諸名士結社切磋時藝,曾得到過江南提學熊廷弼的賞識,也曾被湖北麻城邀去講學,可在科舉方面卻一直不順利。崇禎三年(1630)馮夢龍五十七歲時,因對科舉已經絕望,遂選歲貢,于崇禎五年(1632)任丹徒縣訓導,兩年后升任福建壽寧縣知縣。在任期間,他采取一系列措施革除弊政陋習,后于崇禎十一年(1638)卸職歸鄉。明末社會大動蕩時,馮夢龍既仇視李自成義軍,也強烈反對滿清貴族入主中原,曾積極參與抗清活動。最后眼見復國無望,馮夢龍滿懷悲憤而去世,時年七十三歲。馮夢龍是明代杰出的俗文學泰斗、我國古代白話小說的集大成者、市民文學的先驅。馮夢龍以其對小說、戲曲、民歌、笑話等通俗文學的創作、搜集、整理、編輯,為我國文學做出了獨異的貢獻。他曾以“龍子猶”、“墨憨齋主人”、“吳下詞奴”等十四個筆名,整理、編纂、創作、出版了近三千萬字的話本小說、歷史小說、筆記小說、民歌、散曲、戲劇等作品。直至當今,在架的《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新列國志》、《新平妖傳》、《古今概談》、《笑府》、《智囊補》、《情史》、《山歌》、《掛枝兒》等各類圖書,超過一千五百萬字,為歷代文人所遺存的文字數量之最。其作品流布地區極廣。各類譯文遍及五洲,改編成電影、電視十多部,故有“海水流到哪里,哪里就有馮氏之作”之譽。卒于南明唐王隆武二年,也就是清順治三年,終年七十三歲。

  《喻世明言》與馮氏的另外兩部話本小說集《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合稱“三言”,其中《喻世明言》成書最早。《喻世明言》共有40卷,每卷為一個短篇小說,故事產生的時代包括宋、元、明三代,其中多數為宋元舊作話本,例如“史弘肇龍虎君臣會”、“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少數為明朝擬話本,例如“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沈小霞相會出師表”。另外有些是明人對宋元舊作的改編加工,例如“新橋市韓五賣春情”、“鬧陰司司馬貌斷獄”等。由于產生年代不同,因此在內容、手法、語言、風格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但又因為屬于同一個小說發展系統,其題材也都和城市生活聯系密切,所以各篇之間還有很多共通之處。《喻世明言》各篇小說多取材于現實生活,主題涵蓋愛情、婚姻、朋友情義等。其中“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譴責了負心男子對愛情的不忠;“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描寫了對失身妻子舊情難忘而破鏡重圓;“羊角哀舍命全交”、“吳保安棄家贖友”、“范巨卿雞黍死生交”等則歌頌了不計生死利害而忠于友情的精神;而“楊思溫燕山逢故人”、“木綿庵鄭虎臣報冤”、“楊八老越國奇逢”則觸及了異族入侵、權臣誤國等現實政治題材。《喻世明言》還收錄和改編了一些歷史傳奇故事,例如“晏平仲二桃殺三士”。?

  《喻世明言》版本最早為天許齋刻本,該本并無注明作者,僅署“綠天館主人評次”。

  今存版本:藏于日本尊經閣的天許齋《古今小說》原刻本,藏于日本內閣文庫的天許齋《古今小說》復刻本,但都殘缺。另有藏大連圖書館的衍慶堂本。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王古魯將藏于日本的兩個版本攝成膠卷,互相補充,拼成較完整的版本,1947年由商務印書館涵芬樓根據膠卷排印成鉛印版,1955年文學古籍刊行社重印。1958年許政揚以重印本為底本,參考《清平山堂話本》和《今古奇觀》加以修訂,并刪節了其所謂的“庸俗”和“低級趣味”的內容,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新本。這個版本又被香港中華書局及臺北里仁書局翻印。1955年,李田意赴日本將《三言二拍》拍攝成膠卷,1958年臺灣世界書局將《三言》的膠卷直接影印出版,臺北三民書局據此出版鉛印本,其中所謂的“庸俗”和“低級趣味”的內容悉數保留,沒有刪節。?

22、《警世通言》

  馮夢龍纂輯的“三言“中第二部小說集。刻于天啟四年(1624)。此本不著撰人,僅題“可一主人評,無礙居士較(校)”。據凌濛初《拍案驚奇序》,得知編纂者為馮夢龍。

  《警世通言》亦收40篇短篇通俗小說,宋元舊作占了將近一半,如《陳可常端陽仙化》、《崔待詔生死冤家》、《白娘子永鎮雷峰塔》、《王安石三難蘇學士》等。在明代擬話本中當有不少就是馮夢龍本人所撰寫。確知的有《老門生三世報恩》一篇為馮夢龍所作。其余《宋小官團圓破氈笠》、《玉堂春落難逢夫》、《唐解元一笑姻緣》、《趙春兒重旺曹家莊》、《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王嬌鸞百年長恨》等篇。

  《警世通言》中的優秀作品,描寫了市民生活,表現了他們在封建黑暗勢力統治下所遭受的迫害以及他們的反抗斗爭。愛情描寫在《警世通言》作品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一般都能反映當時較為普遍的社會問題,特別是婦女的不幸遭遇,如《小夫人金錢贈年少》、《白娘子永鎮雷峰塔》、《崔待詔生死冤家》、《玉堂春落難逢夫》等。其中《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在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都代表了明代擬話本的最高成就。

  《警世通言》的最初版本是明天啟甲子(1624年)金陵兼善堂刊本,藏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另有三桂堂王振華覆明刊本,藏北京圖書館。《警世通言》三種傳世本為:金陵兼善堂本40卷,三桂堂王振華36卷本和大連圖書館藏抄衍慶堂二刻增補本。

  今有:《警世通言》人民文學出版社1956年版,1981年再版;作家出版社1957年校注本;華夏出版社2006年版。?

23、《醒世恒言》

  醒世恒言,刻印于天啟七年(1627),在“三言”之中問世最晚。全書收錄宋、元以來話本、擬話本40篇。所收宋、元舊作比前“二言”少,約占六分之一左右,確認為宋元舊作的有《小水灣天狐貽書》、《勘皮靴單證二郎神》、《鬧樊樓多情周勝仙》、《金海陵縱欲亡身》、《鄭節使立功神臂弓》、《十五貫戲言成巧禍》等篇。其中《鬧樊樓多情周勝仙》、《十五貫戲言成巧禍》這兩篇作品在整個宋元話本中都是上乘之作。其余絕大部分是明人話本和擬話本。其題材或來自民間傳說,或來自史傳和唐、宋小說,編撰者創作的篇目較多,如《徐老仆義憤成家》、《施潤澤灘闕遇友》《白玉娘忍苦成夫》、《灌園叟晚逢仙女》等。明人擬作較有價值的多取材于現實生活或民間傳說故事,其中有反映封建社會司法制度黑暗的《十五貫戲言成巧禍》,有反映愛情生活,表現市民愛情觀念的《賣油郎獨占花魁》,生動地反映了明后期城市手工業者的生活與思想狀況的《一文錢小隙造奇冤》等。特別是《賣油郎獨占花魁》反映了市民在兩性關系上不同于封建統治階級的思想和態度,成就最為杰出。這一類作品在結構的完整、情節的生動、形象的鮮明、描寫的細膩、語言的流暢、詞匯的豐富等方面都超過了宋元舊作。但是在矛盾斗爭的尖銳性與人物性格的充滿鋒芒、語言描寫的具有濃烈生活氣息等方面,它們又不及宋元舊作,而且往往插入過多的抽象說教、刻意追求情節的曲折離奇,過多的因果報應和色情渲染,都有損于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版本有明天啟丁卯(1627年)的金閶葉敬池刊本,藏日本內閣文庫;大連圖書館亦有此藏本。又有衍慶堂本,藏北京圖書館。通行的衍慶堂翻刻本有兩種:一為40篇足本;一為39篇本,即刪去《金海陵縱欲亡身》,而析《張廷秀逃生救父》為上下兩篇,湊成40篇之數。

  今有:《警世通言》人民文學出版社出1958年版,根據衍慶堂39篇本重加訂正增補出版。1987年出新一版;《警世通言》,鐘仁,校注陜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警世通言》,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警世通言》,華夏出版社1998年版;《警世通言》,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年版。?

24、《今古奇觀》

  明代擬話本選集,是一部從“三言”“二拍”里選出來的話本集。編選者姑蘇抱甕老人,其真實姓名不詳,成書于明末。

  《今古奇觀》這部選集,從“三言”“二拍”共選出四十篇。其中選自馮夢龍編纂的《喻世明言》八篇,即《滕大尹鬼斷家私》、《裴晉公義還原配》、《吳保安棄家贖友》、《羊角哀舍命全交》、《沈小霞相會出師表》、《蔣興哥重會珍珠衫》、《陳御史巧勘金釵鈿》、《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警世通言》中的共十篇,即:《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李謫仙醉草嚇蠻書》、《宋金郎團圓破氈笠》、《俞伯牙摔琴謝知音》、《莊子休鼓盆成大道》、《老門生三世報恩》、《鈍秀才一朝交泰》、《呂大郎還金完骨肉》、《唐解元玩世出奇》、《玉嬌鸞百年長恨》;《醒世恒言》中的共十一篇,即:《三孝廉讓產立高名》、《兩縣令竟義婚孤女》、《賣油郎獨占花魁》、《灌園叟晚逢仙女》、《盧太學詩酒傲公侯》、《李汧公窮邸遇俠客》、《蘇小妹三難新郎》、《徐老仆義憤成家》、《蔡小姐忍辱報仇》、《錢秀才錯占鳳凰儔》、《喬太守亂點鴛鴦譜》。選自凌蒙初編著的《拍案驚奇初刻》中的共八篇,即:《轉運漢巧遇洞庭紅》、《看財奴刁買冤家主》、《劉元普雙生貴子》、《懷私怨狠仆告主》、《念親恩孝女藏兒》、《崔俊臣巧會芙蓉屏》、《夸妙術丹客提金》、《逞多才白丁橫帶》;《二刻拍案驚奇》中的共三篇,即:《女秀才移花接木》、《十三郎五歲朝天》、《趙縣君喬送黃柑子》。這四十篇,大體上體現了“三言”“二拍”的主要精神,包括了其中許多較優秀的作品。

  《今古奇觀》的選者有自己的選取標準,所選中者大多是以市民階層生活為題材,從不同角度直接或間接地,廣泛而深入地反映了當時市民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以市民的眼光去看待、思考和理解問題。由此可見編選的總的標準是迎合廣大市民的欣賞口味,使讀者感到親切有味。具體的編選標準有三:一是著重選因果報應的故事,進行封建道德的宣傳;二是情節新奇曲折,富有故事性。編選者“拔其尤”,專挑內容豐富,情節曲折,構思巧妙的作品,以奇制勝,具有很強的可讀性,能夠很好地吸引讀者;三是突出“新”,專選明代人編寫的作品,原本中的宋元舊篇無一入選。選本立足于當代社會,表現明代的思潮和人們的生存狀態,貼近生活,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抱甕老人除了精心選擇以外,對于文字內容,也分別作了一些必要的增刪、潤飾。

  《今古奇觀》早期刊本有:1、吳郡寶翰樓刊本,藏于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該本題“抱甕老人訂定”,序中“皇明”二字另行抬頭,每篇有眉批,可斷是為明末刊本,刊刻在崇禎五年(1632)《二刻拍案驚奇》刊行后至崇禎十七年(1644)之間;2、上海圖書館藏本,內封已佚,不知刊刻堂名,題“姑蘇抱甕老人輯,笑花主人閱”,序中“皇明”二字也另行頂格,由此可見此本也刊行于明末或明刊清初印。書前有署“姑蘇笑花主人題”的序。其中有插圖八十幅,為上下兩截板;3、同文堂刻本,清光緒十二年(1886)聚元堂刻本,均為四十卷;4、清同治六年(1867)刻本,為十卷四十回;5、上海廣雅書局石印全圖足本;6、上海亞東圖書館民國三十八年鉛印本;7、上海尚古山房鉛印本;8、上海六達圖書供應社鉛印本等。

  今有:顧學頡校《今古奇觀》,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1979年新一版;《今古奇觀》,齊魯書社1985年版;《今古奇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今古奇觀》,中國盲文出版社2002年版;《今古奇觀》,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5、《初刻拍案驚奇》

  《初刻拍案驚奇》,明末擬話本小說集,凌濛初編著。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號初成,亦名凌波,一字波厈,號即空觀主人,明末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出身于官僚家庭,祖父官至南京刑部員外郎,父親曾任常州府同知。可是凌濛初在科舉方面卻很不順利,他多次參加鄉試,都未能中舉。大約在四十歲前后,凌濛初產生了斷絕功名的念頭,并寫了《絕交舉子書》,打算歸山隱居。后來他眼見世事艱難,在朋友勸說下決心做一番“匡濟時艱“的事業,并于天啟三年(1623)入京謁選。崇禎七年(1634),凌濛初被任命為上海縣丞,分管海防與鹽場。崇禎十五年(1642),升任徐州通判,分署房村,負責治理黃河河道。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農民起義軍的一部包圍了房村,凌濛初與之激戰數日,拒絕投降,最后嘔血而死。凌濛初是明末重要的文學家,除著有小說《拍案驚奇》與《二刻拍案驚奇》外,還精通曲學,著有雜劇九種。此外,他又有詩文集《國門集》等傳世,其中以“二拍”影響最大。

  《初刻拍案驚奇》中具有認識價值和積極意義的作品主要是以下二類:其一是描寫商人思想行徑、命運遭際的作品。《轉運漢遇巧洞庭紅,波斯胡指破鼉龍殼》首次描寫海外貿易的內容,通過文若虛經商的命運和致富過程的描寫,對商人發財欲望加以肯定。《李公佐巧解夢中言,謝小娥智擒船上盜》,描寫了申蘭、申春伙同盜賊打劫暴富的現象。這類作品客觀上反映了明代中葉后由于資本主義萌芽所帶來的經商熱和當時商業活動的一些特點,也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商人看法的變化,說明商人和商業在小說中進一步被關注和肯定。其二是描寫婚戀的作品。在這類作品中,凌氏表現了較為進步的婦女觀和婚姻觀。《張溜兒巧布迷魂陣,陸蕙娘立決到頭緣》,表現女主人公陸蕙娘具有“能從萍水識檀郎”的慧眼,贊揚她“巧機反借機來用”的勇敢機智,肯定她逃脫拐子丈夫張溜兒糾纏與情投意合的情人私奔的行為,表現出一種新的道德觀念。《酒下酒趙尼媼迷花,機中機賈秀才報怨》寫巫娘子受騙失身后,賈秀才不但能理解她,還與她一起報仇,也體現了新的觀念。《通閨闥堅心燈火,鬧囹圄捷報旗鈴》寫羅惜惜對父母包辦婚姻的反抗;《宣徽院仕女秋千會,清安寺夫婦笑啼緣》寫少女速歌失里與父母悔盟迫嫁行為的斗爭。這類作品表現了倡真情、反禮教的思想,反映了市民的思想趣味。

  《初刻拍案驚奇》題材內容方面存在的問題亦有兩點。其一是露骨的色情描寫。許多作品,如《西山觀設度亡魂,開封府備棺追活命》、《喬兌換胡子宣淫,顯報施臥師入定》、《奪風情村婦捐軀,假天語幕僚斷獄》等都有猥褻描寫。這類作品表現出市民的庸俗情趣。其二是濃厚的宗教迷信、因果報應、宿命論思想。《王大使威行部下,李參軍冤報生前》、《酒謀財于郊肆惡,鬼對案楊化借尸》、《李克讓竟達空函,劉元普雙生貴子》、《感神媒張德容遇虎,湊吉日裴越客乘龍》等

  《初刻拍案驚奇》中的優秀作品與馮夢龍的“三言”相比,在藝術技巧上有所發展,敘事更加統一,完整,寫奇事,敘奇遇,情節更有“拍案驚奇”的藝術效果。模擬遵循話本小說的體制,并加以完善,題目用兩句相對偶的句子組成,入話詩、入話、頭回、正回、篇尾詩相互配合,意圖明確,脈絡貫通。語言既繼承了話本敘事的生動活潑的傳統,又保持了文人創作語言簡潔優美的長處。在寫法上,既保持了話本小說道德訓誡的傳統,又更強烈地表現了作者的主觀意識和個性特征,使話本小說成為更成熟的文人創作。但總體說來,《初刻拍案驚奇》中的作品,偏重模擬而缺乏新意,對話本小說體裁沒有更多的突破和發展,沒能創造出更多的生動的人物形象和健康生動的故事情節,沒能表現出更深刻的思想主題,其藝術成新在總體上比不上馮夢龍的“三言”。

  《初刻拍案驚奇》成書于明朝天啟七年(1627),第二年崇楨元年(1628年)由尚友堂書坊刊行問世,共四十卷。現藏于日本日光輪王寺慈眼堂法庫。其后凌濛初又編著《二刻拍案驚奇》,于明朝崇禎五年(1632)刊行。二書合稱“二拍”。

  今有:《初刻拍案驚奇》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初刻拍案驚奇》卜鍵等校注,百花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初刻拍案驚奇》河北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初刻拍案驚奇(插圖本)》秦旭卿標點岳麓書社2003年版;《初刻拍案驚奇(插圖本)》時代文藝出版社2006年版;《初刻拍案驚奇》華夏出版社2008年版;《初刻拍案驚奇》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初刻拍案驚奇》珠海出版社2008年版;《初刻拍案驚奇》西泠印社2009年版;岳麓書社2003年版;《初刻拍案驚奇(插圖本)》時代文藝出版社2006年版。?

26、《二刻拍案驚奇》

  明代凌蒙初編著的擬話本小說集,它同《初刻拍案驚奇》一起,合稱“二拍”,是我國古代短篇小說的寶庫之一。《二刻拍案》共有作品40篇,但卷二十三《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續前緣》與《初刻拍案驚奇》同卷篇目相同,卷四十《宋公明鬧元宵雜劇》系雜劇,故實有小說38篇

  “二拍“的部分作品具有積極意義。首先是有些作品反映了明代市民生活和他們的思想意識,如《轉運漢遇巧洞庭紅》寫商人敢于泛海經商而獲其厚利;《疊居奇程客得助》寫徽州商人程宰因經商失敗,”怕歸來受人笑話”而流落關外,后來為海神所垂愛,得其指點,先后通過囤積藥材、絲綢和粗布發了橫財。海神的”人棄我堪取,奇贏自可居”的指點,表現了商人的精神世界和經營準則。在《烏將軍一飯必酬》中,王生兩次販物被劫,使他對出外經商,失去信心,他的嬸母一再鼓勵他:”不可因此兩番,墜了家傳行業。”這些十分重視商業的描寫,在以往作品中實屬少見,這是明中葉后商品經濟活躍,市民意識進一步發展的反映。“二拍“還有一中部分描寫愛情和婚姻的作品,如《宣徽院仕女秋千會》、《錯調情賈母詈女》《滿少卿饑附飽飏》實際上提出了在愛情婚姻生活中要求男女平等的觀點。還有一類作品,暴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貪婪兇殘、荒淫好色,如《青樓市探人蹤》、《進香客莽看金剛經》、《王漁翁舍鏡崇三寶》等。

  “二拍”是模擬話本小說而創作的小說集。其題材大多取自前人說部書如《太平廣記》、《夷堅志》、《剪燈新話》、《剪燈余話》等。但都經過凌濛初的再加工和再創作,融入了凌氏本人的思想個性,體現了凌氏本人的藝術構思和藝術風格。所以“二拍”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擬話本小說集而有較大的影響,在中國古代小說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凌濛初編著“二拍”的直接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是科場失意,遂“取古今所聞一二奇局可紀者”,“演而成說,聊抒胸中壘塊”;其二是受了馮夢龍編纂“三言”的影響。凌氏出身于書商之家,見馮夢龍“三言”“頗存雅道”,“一破今時陋習”,且又頗為暢銷,遂“取古今來雜碎事可新聽睹、佐談諧者,演而暢之”。凌濛初雖仿效馮夢龍編著“二拍”,但他的思想較之馮夢龍卻相對復雜保守,故“二拍”的思想內容較之“三言”也多落后保守的傾向,表現出矛盾復雜的狀況。在藝術上,凌氏卻并不步趨馮氏,而能“化神奇于臭腐”,形成“拍案驚奇”的藝術效果。

  《二刻拍案驚奇》成書于崇楨五年(1632年),仍由尚友堂刊行,版本系統有兩種:一種為日本內閣文庫藏崇禎五年尚友堂刊本,該本是尚友堂部分原版的重印本,四十卷。另一種為法國巴黎圖書館藏三十卷本。鄭振鐸民國二十年(1931)為《明清二代的平話集》所寫跋文將此本稱為“別本”,并說:“未知編者,明末清初坊本。這部書世間流傳絕少,我偶然的在巴黎國家圖書館中見到了它。”

  今有:《二刻拍案驚奇》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印行。其底本為王古魯1947年從日本手抄交商務印書館,因文字猥褻而被擱置,其中插入從日本攝回影印的圖像若干,首圖便有“內閣文庫”鈐記。《二刻拍案驚奇》青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二刻拍案驚奇》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版;《二刻拍案驚奇》王根林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二刻拍案驚奇》華夏出版社2008年版;《二刻拍案驚奇》中國盲文出版社2002年版;《二刻拍案驚奇》岳麓書社2003年版;《二刻拍案驚奇(插圖本)》時代文藝出版社2006年;《二刻拍案驚奇》張弦生校點,臺海出版社1998年版。?

27、《石點頭》

  《石點頭》,明代擬話本集,又名《醒世第二奇書》,題“天然癡叟著”。天然癡叟,即席浪仙,明末小說家,真實姓名與生平事跡均不詳。書前有“墨憨主人評”,并有龍子猶作的序言。“墨憨主人”及“龍子猶”皆是馮夢龍的號。《石點頭》的書名取自“高僧悟石”,以勸懲世事人心為目的。馮夢龍在序中對此作了解釋:“《石點頭》者,生公在虎丘說法故事也。小說家推因及果,勸人作善,開清靜方便法門,能使頑夫俗子,積迷頓悟,此與高僧悟石何異?”

  《石點頭》的題材雖仍是傳統的才子佳人,但又不落窠臼,其中抨擊了社會黑暗,諷刺了科舉制度的腐敗,對了解當時世情均有認識意義。其體制與《拍案驚奇》相近,充分利用入話及篇中穿插的說話人道白,宣傳做人的道理,為主題服務,但勸懲越多,反而越見得當時世風之開放與靈活。明末隨海禁漸開,工商業發達,人性解放的呼聲日漸高漲,此書中也有明顯流露。

  今有:《石點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新一版;《石點頭》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石點頭》張弦生校點,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28、《東周列國志》

  歷史演義小說,明代馮夢龍著,馮夢龍介紹見《喻世明言》。關于“列國”故事的平話,最早產生在元代。明代嘉靖、隆慶年間,余邵魚(字畏齋)撰《列國志傳》,以烽火戲諸侯開篇,以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盛衰過程為線索,記敘春秋戰國歷史,以及其中涌現出大批外交家、軍事家、政治家的言行和風采。藝術上,《列國志傳》保持了初期講史小說簡樸的特點,分節不分回,每節隨事立題,偏重于將歷史通俗化,文字粗率,缺乏動人的藝術力量。有鑒于此,明末馮夢龍在此基礎上加以重新改寫,由28萬字拓展成70多萬字,108回。并對原來的情節進行刪節改寫,刪去武王伐紂到西周衰亡這段歷史,集中寫春秋戰國時代,成為名實相副的東周列國歷史演義。還刪掉了許多與歷史不符、任意虛構的情節,并對人名、地點、年代的錯誤加以訂正。清代乾隆年間,蔡元放對此書又作了修改,并加了序、讀法、詳細的評語和簡要的注釋,改名為《東周列國志》。

  《東周列國志》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歷史。也是古今中外時間跨度最長、人物最多的一部小說,《東周列國志》與其他史書一樣,以國家的興亡成敗為主題,致力探討氣運盛衰、人事成敗之間轉化變遷的因果關系。作者通過人物命運的沉浮,形象地告訴人們,能否注重道義,任用賢能是判斷一個國家前途命運的最根本的依據。得民心者得天下。道義是對天意的闡發,天意就是民心。民心存,其政舉,民心亡,其政息。這種人本主義的觀點,是有進步意義的。

  《東周列國志》的藝術成就或者說馮夢龍改寫的藝術成功之處主要在于:首先,全書脈絡清楚、重點突出,有詳有略。全書用五分之四篇幅敘述春秋時代五霸競起爭雄的局面;用五分之一篇幅寫戰國七雄此消彼長,最后為秦所吞并,作者以此為重點,再穿插一些小國的歷史和人物;其次,作者在史實和《列國志傳》基礎上,增添情節、潤色文字,使故事更生動,描寫更細致,人物形象更為鮮明,如晉楚泓之戰,對宋襄公的描敘就是典型的一例。

  《東周列國志》的不足之處仍是過于拘泥史實,采擷史料過于瑣屑。有的章節頭緒紛繁,人物典型化不夠,文學味不足而史實味過濃。

  今有:《東周列國志》人民文學出版社1952年版,1978年新一版;《東周列國志》沈陽出版社2007年版;《東周列國志》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版;《東周列國志》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29、《西漢通俗演義》

  明代歷史演義小說,甄偉撰。甄偉,號中山居士,南京人,生平事跡不詳。此書寫成于明代萬歷年間。至于創作《西漢通俗演義》的原因,他在“序”中說是由于不滿“《西漢》卷”的“牽強附會,支離鄙理”,便以司馬遷的《史記》作為典范,對“西漢卷”進行改寫和重新創作。這里所說的“《西漢》卷’,一般認為指的是熊大木所撰《全漢志傳》的西漢部分。

  《西漢通俗演義》是明代中葉幾部歷史演義小說中寫得較好的一部。它名為“西漢演義”,實際上只寫了從東周末年到西漢初年一百年左右的歷史。內容上大致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從第一到第九則,從東周末年秦昭王派皇孫異人伐趙始,到“趙高矯詔立胡亥”,主要寫秦統一六國過程和秦始皇死后國家變故;第二部分用七十則篇幅寫楚漢相爭,是全書主體;第三部分共十六則,寫劉邦滅楚后,消滅殘余勢力,呂后謀誅大臣以及書中主要人物的結局。

  《西漢通俗演義》雖吸收了一些民間故事,但主要依據是《史記》、《漢書》等史實。從第八十四則起還參考了元刊平話五種之一的《前漢書平話續集》上、中兩卷。由于有史籍和話本作參考,再加上作者文字上的功力,所以在明代歷史演義小說中成就較高。該書不僅在國內屢被翻刻,深受歡迎,并且還流傳到韓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西漢通俗演義》的藝術成就表現在:一是脈絡清初、結構緊湊,全書以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為核心,以劉、項爭霸為主線,劉邦和韓信沖突為副線來展開故事,重點突出;二是塑造了幾個性格比較鮮明的人物形象,如項羽,作者既寫出他是一世英豪,但又有政治上短視,行動上猶豫不決,性格比較暴烈等致命缺陷,因而導致悲劇結局;劉邦雖然人品不好,貪酒好色,但卻有雄才大略,善于用人,終于成了一國之君;三是作者的文字水平較高,這是《西漢通俗演義》一個重要因素。我們只要比較一下《史記》和《西漢通俗演義》對垓下之戰中“四面楚歌”的描述,就可看出作者對史籍的“敷演”、“潤色”能力。

  《西漢通俗演義》今存最早刻本為明神宗萬歷四十年金陵周氏大業堂刊《重刻西漢通俗演義》,共8卷,101則。

  今有:《東西漢演義》華夏出版社1995年版;《新刻劍嘯閣批評東西漢演義》《明清善本小說從刊》天一出版社1985年版;《東西漢演義》臺灣三民書局2008年版。?

30、《東漢通俗演義》

  明代歷史演義小說,謝詔撰。謝詔,明末清初學者,生卒不詳,字彥實,號鳳渚,江西贛州人,明孝宗之女永淳公主夫,明萬歷二年(1574)進士,任潁川知府,五年擢為刑部員外郎,后為陜西清吏司郎中。因平息楊應龍之亂有功,圣賜緋魚二品服而不受,并連續上書要求退休。后6次起用為湖廣、四川按察使,云南布政使,順天巡撫,均不赴任。主持重修地方志,體例嚴謹,文詞簡練,當時稱為一代良史。著有《虔臺志》、《贛郡志》、《玉房山集》。

  《東漢通俗演義》起自王莽篡權建立新朝,劉秀起兵復漢,終于漢桓帝寵信宦官,李膺等罹黨錮之禍,意在表現東漢一朝史事,其中對光武中興尤多著墨。該書多取材于史書與前人同類小說,人物性格刻畫較少,藝術上不免粗糙。

  《東漢通俗演義》與《西漢通俗演義》比較,《西漢》故事雖有演義成份,但基本內容與歷史記載相合,且每一回字數較多,故事完整。《東漢》故事則多取自民間傳說,謝詔編時又加許多想象,故與史實相差甚遠,而每一回字數僅數百,故事敘述過于簡略。后來清遠道人深感《西漢》、《東漢》虛實之差,遂本史鑒之法重編了《東漢演義》。清遠道人之重編本,較之謝詔原本更符合歷史,但不足之處是缺乏演義的想象力和文學性,文字大量截取自正史。

  《東漢通俗演義》最早刊本為金陵周氏大業堂刊本,題為《重刻京本增評東漢十二帝通俗演義》,10卷,146回。而最有名的版本為明末《劍嘯閣批評東西漢通俗演義》,刪為125回。自清遠道人重編后,嘉慶同文堂本、同治善成堂本《東西漢演義》,均是將甄偉《西漢演義》與清遠道人重編《東漢演義》合刊在一起。近年來學術界整理重印時,即以清善成堂本《東西漢演義》為底本,校勘《西漢演義》時又參校了劍嘯閣本和民國時劉文英標點本,為使故事連貫,按劉文英本刪去了一些詩詞。《東漢演義》則參校了《漢書?王莽傳》及《后漢書》。善成堂本《東漢演義》刊刻錯誤頗多,均據史書一一校正。

  今有:光緒十八(1892)年上海廣百宋齋校印本,十卷,一百二十六回;《東西漢演義》華夏出版社1995年版;《新刻劍嘯閣批評東西漢演義》《明清善本小說從刊》天一出版社1985年版;《東西漢演義》臺灣三民書局2008年版。?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柏县| 射阳县| 常宁市| 邳州市| 大姚县| 丰县| 来宾市| 察雅县| 汕尾市| 蓝山县| 中宁县| 闻喜县| 东宁县| 镇康县| 麻阳| 澄城县| 永德县| 柯坪县| 白银市| 岳普湖县| 天津市| 香港| 宁远县| 城步| 馆陶县| 洮南市| 灌阳县| 广东省| 阳朔县| 招远市| 九龙城区| 巴楚县| 上饶县| 康平县| 镶黄旗| 涟水县| 靖安县| 岫岩| 徐州市| 驻马店市| 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