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中國古代文學要籍簡介(五):通俗小說集

11、《平妖傳》

  明代神魔小說,題作“東原羅貫中編次”。羅貫中介紹見《三國演義》。《平妖傳》講述的中心事件是宋代的王則起義,最初只有二十回,是羅貫中根據民間傳說以及市井流傳的話本進行整理,編成《三遂平妖傳》(因為書中三位平定王則叛亂的將領馬遂、諸葛遂和李遂名子中都有一個“遂”字)。到了萬歷年間,馮夢龍從長安城購得羅貫中的二十回本,親自改編增補,廣泛吸收民間的妖異故事,以豐富小說的內容,編成《新平妖傳》,即今通行的40回本。書中多寫人間妖異事件,少談方外神仙鬼怪。我們在書中看到的不是天宮地府,而是活生生的社會,所以,我們可以了解到許多元明時代的風俗人情。流傳了二三百年后,又經過了馮夢龍增補改編,成為自明末以來通行的四十回本。

  《新平妖傳》以王則、永兒夫婦帥農民起義為背景,以狐精學道經歷逐步展開。王則的兒童玩伴馬遂混在身邊,伺機刺殺王則,未成功,反被擒殺。后諸葛遂(蛋子和尚)以正法壓邪術戰敗王則,但王則躲入城中死守不出,李遂帥手下掘地道進城,里應外合,終得攻破城池。本書雖以歷史史實為基礎但并非歷史傳記,作者是藉助小說來傳達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學觀念。除開擷取了王則起義這點史實外,小說的人物、故事大都出于虛構和創造。比如,眾多人物中只有文彥博、宗鎬和王則歷史上實有其人,其它大小人物都屬子虛烏有。王則政權實際上只存在了六十六日,小說卻寫成了五年零六個月。同時,作者把這段起義與鎮壓的歷史,描寫成為妖與非妖之間的爭斗,全書從始至終籠罩在一派非現實的迷霧中,就像后來的《西游記》一樣,雖以歷史上發生過的玄奘西天取經為背景,但卻是一部神魔小說。

  《平妖傳》是中國小說史上第一部長篇神魔小說,可謂神魔小說這一影響巨大的小說流派的先聲。作為較早的一部神魔小說,《平妖傳》在由文言神怪小說到長篇白話神魔小說的轉變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錢鐘書甚至贊其為明代最好的一部小說。但在整個20世紀,它在中國早期小說研究中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與作者、成書時間以及版本等考證性研究相比,文本研究更顯薄弱。

  《平妖傳》最早的版本是明代泰昌元年(1620)“天許齋批點北宋三遂平妖傳”刊本;另一種題“墨憨齋手校《新平妖傳》”,署“宋東原羅貫中編,明東吳龍子猶據補”,為明代崇禎年間金閶嘉會堂刻本,是前一種毀版后的重刻本。這兩種本子均藏于日本國會圖書館。

  今有:《平妖傳》中華書局1987年版,此本是根據天許齋本影印;《平妖傳》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此本是根據嘉會堂刻本影印。

12、《西游記》

  明代神魔小說,吳承恩撰。吳承恩(約1500—約1582),字汝忠,號射陽山人,祖籍江蘇漣水,后遷于山陽(今江蘇淮安)。吳承恩的曾祖、祖父都曾任縣學教官,父親卻因家貧而入贅商人家。吳承恩雖然出生于由書香門第淪落為小商人的家庭,但他自幼聰穎,博涉群籍,天啟間的《淮安府志》稱他“為詩文下筆立成,清雅流麗,有秦少游之風,復善諧劇,所著雜記幾種,名震一時”。可是吳承恩多次參加鄉試均落第而歸,直到嘉靖二十三年(1544)約四十三歲時方中歲貢。此后十幾年間又參加了三、四次考試都遭挫折,不得拔擢。后來吳承恩肄業于南京國子監,約在六十多歲時進北京候選,被任為浙江長興縣縣丞,但他任職僅一年多,就因征糧事得罪長興的大地主,被誣為貪贓,撤職罷官。從此以后,吳承恩放浪詩酒,以賣文、經商為生,終老于林下,大約活了82歲。吳承恩自幼喜歡讀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科場的失意,生活的困頓,使他加深了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的認識,促使他運用神魔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懣。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鑒戒寓焉。”吳承恩早年曾撰有志怪小說集《禹鼎志》,這部作品今已失傳。現在學術界一般認為吳承恩是神魔小說《西游記》的作者,但萬歷二十年(1592)世德堂刊印《西游記》時曾說明該書“不知其何人所為”,明清兩代的《西游記》刊本或署朱鼎臣編輯,或只署華陽洞天主人校而不署作者姓名,或署丘處機撰,直到上世紀二十年代,根據魯迅、胡適兩先生的考證,新出的鉛印本《西游記》才署吳承恩著。但由于考證的依據天啟《淮安府志》沒有說明吳承恩的《西游記》是什么性質的著作,在清初黃虞稷的《千頃堂書目》中,吳承恩的《西游記》被著錄在卷八史部地理類,故而近年來有的學者認為《淮安府志》所云的吳承恩《西游記》乃是與小說《西游記》同名的游記,并非小說《西游記》的作者。

  《西游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品共一百回,六十萬余字。故事敘述唐三藏與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經過九九八十一次磨難,到西天取經的過程。第一部分(一到七回):孫悟空出世,學藝得道,大鬧天宮,被鎮壓于五行山下;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敘三藏取經的緣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書故事的主體,寫悟空等降伏妖魔,保護師傅,最終到達西天取回真經。書中巧妙地融合了儒釋道三教脫離苦、心性修持的真言,通過取經,將心路歷程形象化。

  《西游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而作者對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態度也頗可玩味,在《西游記》中,簡直找不出一個稱職的皇帝:從昏聵無能的玉皇大帝、寵信妖怪的車遲國國王,到要將小兒心肝當藥引子的比丘國國王,不是昏君就是暴君。玉皇大帝手下十萬天兵天將,竟然抵不過孫猴子一條金箍棒,卻讓真正的賢才去當不入流的弼馬溫;如來佛祖所創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以錢財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許手下人收取賄賂,而《西游記》一路上妖魔鬼怪,多與神佛有瓜葛,如青牛精是太上老君坐騎,金銀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子,獅駝嶺三魔王均與文殊,普賢菩薩甚至如來佛祖有關系,這反映封建社會官官相護的黑暗情景。

  《西游記》不僅有較深刻的思想內容,藝術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藝術想象豐富奇特,故事情節生動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語言幽默詼諧。而藝術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創造了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孫悟空是《西游記》中第一主人公,他有著人性,神性和猴性三重特點。大英雄的不凡氣度,對師父師弟有情有義,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是為人性,毛臉雷公嘴,山大王則是猴性,而七十二變,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則是神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斗。敢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斗,敢與各類妖魔鬼怪斗。在得知妖怪是觀世音菩薩所派,咒她“活該一世無夫”,對如來佛祖更是以“妖精的外甥稱呼”,孫悟空,就是這么一個不“聽話”,不為強勢屈服的硬漢子。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斗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著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實在多,這正是小私有者的惡習。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畢竟他在西天一路上披荊斬棘,當開路先鋒,不辭辛苦污臭,所以他并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并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特別是他的很多小聰明比孫行者強,呆子居然是這么一個“陰險”“狡詐”的家伙,這是孫行者做夢也想不到的。行者化緣得來的齋飯,八戒吃的最多;行者打敗妖怪,八戒撿便宜;沒事挑撥唐僧念緊箍咒“制裁”一下行者,可是在唐僧眼中,他還是一個老實人,是個好徒弟,這也是行者的聰明不如豬八戒的地方。

  今有:《西游記》人民文學出版社1952年版;岳麓書社1987年版,時代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

13、《西游補》

  明代章回體長篇白話神魔小說,《西游記》三大續書之一(另兩種為《續西游記》、《后西游記》),董說著。董說(1620—1686),字若雨,號西庵、鷓鴣子、靜嘯齋主人。出身于世代顯貴之家,但八歲喪父,又無兄弟。幼年曾受業于復社領袖張溥,后參加復社。明亡后改姓林,名蹇,字遠游,號南村,又名林胡子,并自稱槁木林。順治十三年(1656),出家蘇州靈巖寺為僧,法名南潛,字月涵。南岳和尚去世后,繼之主持靈巖寺。烏程(今浙江湖州)人。明末小說家。一生著作很多,據《南潯志》載共有100多種,但傳世較少。今存有《補樵書》、《七國考》和《西游補》等。明亡后,董說改姓林,名騫,字遠游,號南村,又名林胡子,自稱槁木林,與具有民族意識的南岳和尚友善。董說于蘇州靈巖寺出家為僧,董說一生著述甚豐,據記載有一百余種,但大多并未傳世。

  《西游補》共16回,約作于崇禎十三年(1640)前后,是一部具有現實主義精神的神話小說。敘述孫悟空“三調芭蕉扇”之后,化齋時為鯖魚精所迷,漸入夢境,所見所聞,變化莫測,后被虛空尊者喚醒,始離夢境。作者托筆幻想,抨擊明末的腐敗政治和浮薄士風,刻畫種種社會世相,對于權奸譴責尤烈。作品情節荒誕,文筆詼諧,對晚明社會的世情世相作了深刻的批判和諷刺,在《西游記》的續書中最有特色。魯迅于《中國小說史略》中對其贊賞有佳,稱其“其造事遣辭,則豐贍多姿,恍忽善幻,奇突之處,時足驚人,間以徘諧,亦常俊絕,殊非同時作手所敢也。”近來有學者認為《西游補》有西方意識流小說的風格。

  有明崇禎間刊本、空青室刊大字本。

  今有:《西游補》文學古籍刊行社1955年本。該本據影印明崇禎刻本為工作本,參校了1927年的劉復校點版本和1937年的汪原放校點版本;《西游補》,汪原放校點,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西游補》羊隼點校,廣東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西游補》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新一版。?

14、《四游記》

  《四游記》是明代萬歷年間出現的四種神魔小說的合稱,包括《東游記》《西游記》《南游記》《北游記》。書中大都是道、佛兩教一類的神仙故事。

  《東游記》,又名《上洞八仙傳》,二卷五十八回,題“蘭江吳文泰著”。吳文泰(1340-1413),明初詩人。字文度,號康能,吳縣堯峰山人。愛好詩詞文章,清才逸思,雖憂困而不廢吟詠。常作幕僚,洪武年間以才被薦為涿州同知,后坐事丟官,被謫云中卒。有《愚庵集》。《明詩綜》與《明詩別裁》均收其詩。《東游記》前三十一回及第四十五回分述八仙修真得道經過;第三十二回至至第四十四回寫頗有點“叛逆”氣質的呂洞賓,為了煞煞仙界的“華夷定分,勝負氣數”論(其實也是儒家的理論),助遼國蕭太后大擺天門陣以敗宋朝兵馬。第四十六回起寫八仙在蟠桃會后各顯神通遨游東海。小說結構極為粗疏,各回長短不齊,短的不足五百字,長的如第二回“老君道教源流”約有三千來字。

  《南游記》亦名《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四卷十八回,題“三臺山人仰止余象斗編”。余象斗,又名世騰、象烏,字仰止,一字文臺、子高、元素,號仰止子、三臺山人、三臺館主人,明隆慶、萬歷時福建建陽人。余象斗出身于刻書世家,他的父親余孟和號雙峰,刻書多題雙峰堂。萬歷十九年(1591),余象斗因屢試不第而放棄舉業,專事刻書,他繼承父業后,刻書多題三臺館。萬歷二十六年(1598),余象斗編撰了小說《皇明諸司廉明奇判公案傳》,嗣后又編撰了《皇明諸司公案傳》、《列國前編十二朝傳》、《北方真武師祖玄天上帝出身志傳》與《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等多部小說,編輯了小說合刻集《萬錦情林》。他還評點了《三國志演義》與《水滸傳》,并冠以“志傳評林”的標題出版。此外,余象斗還刊刻了其他通俗小說約二十種。在明代通俗小說即將步入繁榮之際,余象斗的編撰、評點與刊行在其間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南游記》記述華光天王為救母親大鬧地獄,后來玉皇大帝看他是位將才,封他為真武大帝部將,護法天界。《華光大帝又稱靈官馬元帥、三眼靈光、華光天王、馬天君等,系道教護法四圣之一。相傳他姓馬名靈耀,因生有三只眼,故民間又稱“馬王爺三只眼。”《南游記》結構文筆都很拙劣,連余象斗本人也不滿意。

  《北游記》又名《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傳》,四卷二十四回,亦余象斗所編。《北游記》講述真武大帝如何降妖除怪、修成正果的故事,情節多采自民間傳說和佛典。書后附有對真武大帝崇拜的儀式。此書前六則內容與佛教《本生經》故事雷同。全書所介紹的三十六員玄帝部將,大多是民間信仰的神靈,而且不屬于同一時代,是經過作者改編和加工了的。在結構上,全書不分章回,除最后二則外,各則結尾皆用“不知后來如何,且聽下回費分解”的套語。末卷最后有“壬寅歲季春日書林熊仰臺梓”字樣。壬寅歲當為明萬歷三十年(1602)。

  今有:《四游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四游記》,明清善本小說叢刊,臺北:天一出版社1986年版。此書明刻本藏于北京大學圖書館、大連圖書館和倫敦大英圖書館。?

15、《封神演義》

  明代神魔小說,俗稱《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紂外史》、《封神傳》,明代許仲琳著。許仲琳,號鐘山逸叟,應天府(今江蘇南京市)人,明朝小說家活動于明隆慶、萬歷年間(1567—1620),生平事跡不詳。由于僅明金閶舒載陽刊本之卷二有許仲琳的題署,故而不少學者對此說表示懷疑。有些學者、專家以為許仲琳僅是別人托名,《封神演義》可能另有他人所著。又因作品前李云翔序稱,舒載陽所購的《封神演義》稿本“尚未竟其業,乃托余終其事”,因此有的學者認為李云翔即本書作者。這些說法均因缺少可靠證據而未能成為確論。?

  《封神演義》約成書于隆慶、萬歷年間。全書共一百回。《封神演義》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紂白話文》,可能還參考了《商周演義》、《昆侖八仙東游記》等歷史神話小說。全書以姜子牙輔佐周室討伐商紂的歷史為背景,描寫了闡教、截教諸仙斗智斗勇、破陣斬將封神的故事。它一方面通過設炮烙、造蠆盆、剖孕婦、敲骨髓等情節,描寫紂王的殘暴不仁,從而揭示了反商斗爭的基礎。書中對紂王沉湎酒色久不設朝,以及任意誅殺大臣等描寫,與明代后期朝政腐敗的一些事實有相合之處,而它表現出來的那些新觀念也顯然與當時出現的社會思潮有著密切的聯系。但另一方面,書中又充滿著“成湯氣數已盡,周室當興”的天命觀,每個參加商周之爭的人不過是“完天地之劫數,成氣運之遷移”,陣亡后也無一例外地“一道靈魂進封神臺去了”,這就模糊了正義與非正義的界限,籠罩著濃重的宿命觀念和神秘色彩。此外,作者還一再宣揚“儒道釋”三教合一的觀點和“青竹蛇兒口,黃蜂尾上針,兩般由自可,最毒婦人心”的“女禍”思想

  《封神演義》以宋元講史話本《武王伐紂平話》為基礎,博采民間傳說,發揮神話傳說善于想象夸張的特長,賦予各類人物以奇特的形貌,以至楊任剜目后可在手掌內生出神奇的眼睛,雷震子脅下長有可以飛翔的肉翅,哪吒則能化為三頭八臂。仙術道法也神奇莫測,如土行孫等的土遁、水遁之法,陸壓的躬身殺人之術等,都給讀者以較深印象。小說在人物描繪上有一定成就,如妲己的陰險殘忍,楊戩的機謀果敢,聞仲的耿直愚忠,申公豹的惡意挑撥等等,都寫出了一定的性格。有些情節也相當曲折生動,如“哪吒鬧海”一節。但總的來看,《封神演義》偏于敘事而忽略揭示人物的內心活動,因而多數人物性格并不鮮明,鋪敘故事則有重復雷同之處,尤其是數次設陣破陣,更有千篇一律之感,情節發展也有不夠嚴謹的地方。

  《封神演義》的最早版本是明代萬歷年間金閶舒載陽刊本,藏于日本內閣文庫。書中卷二題作“鐘山逸叟許仲琳編輯”,所以很多學者認為《封神演義》的作者即為許仲琳。

  今有:《封神演義》人民文學出版社1952年版,即以明代萬歷年間金閶舒載陽刊本為底本重新點校排印;《封神演義》華夏出版社2008年版;《封神演義》上海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封神演義》時代文藝出版社2009年版。?

16、《三寶太監下西洋記通俗演義》

  明代神魔小說,羅懋登著。羅懋登(公元1596年前后在世),明代小說家,字登之,號二南里人,生卒年、籍貫不詳,約明神宗萬歷年間(1596年前后在世),主要活動在萬歷年間。生平不甚可考。《詩經?國風》有“二南”,地域相當于今陜西、河南之間。有的研究者據此以為羅懋登是陜西南部人。善寫戲曲與通俗小說,著有《三寶太監下西洋記通俗演義》二十卷一百回。又曾為《琵琶記》作音釋,又為邱浚的《投筆》作注,均刊刻行世。所撰傳奇《香山記》,今存于世。

  《三寶太監下西洋記通俗演義》鄭和七次奉使“西洋”(指今加里曼丹至非洲之間的海域)的史實為依據,敷衍成一部神魔小說。小說中描寫明代永樂年間太監鄭和掛印,招兵西征,王景宏為其副手,共平服39國。希望藉此激勵明代君臣勇于抗擊倭寇,重振國威。此書多述降妖伏魔之事。同《西游記》類似,小說第14回前描寫碧峰長老降生、出家和降魔,并寫他同張天師斗法。14回后才寫鄭和在碧峰長老和張天師協助下,出兵西征,一路除敵斬妖,懾服諸國。其間寫爪哇國和金眼國故事似本于《瀛洲勝覽》;描寫戰爭場面有襲取《西游記》和《封神演義》的痕跡。思想藝術固不可與《西游記》同日而語,描寫手法也遜于《封神演義》。

  《三寶太監下西洋記通俗演義》的最早版本是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戊戍年三山道人刻本。為廿卷一百回。

  今有:《三寶太監下西洋記通俗演義》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即以明萬歷三山道人刻本為底本;明清善本小說叢刊,臺北:天一出版社1986年版。《中國古典小說名著百部》華夏出版社1998年出版;《話本小說》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6年版;《古本小說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影印。?

17、《南海觀音全傳》

  明代神話小說,一名《觀音出身南游記傳》、《南海觀音菩薩出身修行傳》、《觀音傳》、《南海觀世音菩薩出身香山修行》。四卷二十五回(或四卷二十六回)題“南州西大午辰走人訂著、羊城沖懷朱鼎臣編輯”。朱鼎臣,字沖懷,羊城(今廣州)人,庠生。關于他的活動年代,目前學術界有明嘉靖、隆慶朝以及明萬歷朝兩種說法。朱鼎臣輯有小說《西游釋厄傳》、《南海觀世音菩薩出身修行傳》、《新刻音釋旁訓評林演義三國志史傳》,以及戲曲、小說、俚語雜選集《鼎鐫徽池雅調南北宮腔樂府吳板曲響大明春》。

  《南海觀音全傳》前半部敘述觀音堅心修道,矢志不移的故事;后半部敘述觀音及善才、龍女收伏青獅白象的故事。文字簡略粗疏,但在民間頗有影響。

  關于觀音故事的源頭,在四川遂寧和陜西耀州地區廣為流傳的妙善公主成道故事,其源頭卻在河南省汝州寶豐縣香山寺。宋人朱弁《曲洧舊聞》載: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翰林學士侍讀蔣之奇被貶官汝州守。十一月底,應汝州寶豐縣大普門禪寺(俗稱香山寺)主持沙門懷晝之請,蔣在香山見到一卷《香山大悲菩薩傳》。懷晝稱此卷發現于長安終南山一比丘南山靈感寺古屋經堆中,為唐南山道宣律師問天神后所得。第二年,由蔣之奇撰文、著名書法家蔡京書寫的“香山大悲菩薩傳碑”,刻石問世于香山寺,證言觀音菩薩乃莊王之三公主妙善修道而成。在中國佛教史上,“香山大悲菩薩傳碑”占有重要地位。由于這塊碑文,觀音菩薩的形象、身世均被賦予濃烈的中國色彩,成為土生土長的中國菩薩,成為觀音乃中國妙善公主說的佐證。1104年,杭州天竺寺僧人道育,將“香山大悲菩薩傳碑”改名為《香山大悲成道傳》,刻石立碑于上天竺。于是,此傳說便廣泛傳播江南和全國各地,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宋末元初管道升的《觀世音菩薩傳略》,為完整的觀音傳記;明代,出現了《香山寶卷》、《南海觀音全傳》、《觀音得道》等一大批很有影響的觀音故事書籍。只是《南海觀音全傳》的作者,將香山考證為普陀山,順利完成了觀音道場南移的任務。

  《南海觀音菩薩出身修行傳》最早版本為,明煥文堂刊本,四卷二十五回,現藏于大英博物院;《南海觀音全傳》嘉慶十年(1805)大經堂刻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南海觀音全傳》嘉慶二十四年(1819)維新書局本。

  今有:張穎陳述徐靜波《觀音菩薩全書南海觀音全傳觀音得道觀音菩薩考述》春風文藝出版社1987年版;《南海觀世音菩薩出身修行傳》,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8、《鐘馗斬鬼傳》

  明末清初神魔小說,煙霞散人劉璋著。劉璋(約1666—1733),字于堂,號介符、樵云山人、煙霞散人,清康熙、雍正時太原陽曲人,康熙三十五年(1696)參加鄉試中舉,但一直到雍正元年(1723)近六十歲時才做了一任深澤(今屬河北)縣令。在四年任期內,劉璋廢除了一些累民的雜政,治縣嚴而不猛,發現自己判錯了案件,也能自我檢舉,加以糾正。后來,劉璋因前任虧空米谷事而被罷官,但他又在深澤住了五年才返回故鄉。

  《鐘馗斬鬼傳》的內容為:鐘馗因相貌丑陋,應試不中,碰死金殿,冤魂蒙玉帝之命委查冥司,遍歷九大地獄,會見十殿閻王,誅戮山魁,收捉騙幅等。后又被閻君封為“平鬼大元帥”,赴萬人縣平除陰間眾鬼,大獲全勝后班師歸地府,被玉帝冊封為神。小說繼承發展了傳統的諷刺藝術,對眾鬼形象的塑造更獨具匠心。所謂搗大鬼、齷齪鬼、誆騙鬼、糟腐鬼等,實際是市井中腐敗現象的化身。但作者并未深入揭發產生這些“惡鬼”的社會現實,書中多無意義的插科打諢和作者本人的借鬼說法,甚至連鐘馗也被描寫得相當輕狂,與民間傳說中的正義凜然,詼諧憨直的形象很不相似。

  鐘馗的故事源遠流長,據沈括《補筆談》卷三所記,唐開元時即已濫筋。宋元時已被搬上舞臺,有《鐘馗囊》、《鐘馗小妹》等等。明代有戲劇《慶豐年五鬼鬧鐘馗》、小說《唐鐘馗全傳》。明末清初劇壇上又出現了阮大械《獅子賺》,張大復《天下樂》傳奇沈玉亮的戲文《鐘馗嚇鬼》和蒲松齡的戲文《鐘馗慶壽》。明清之際以鐘馗事跡為素材的小說,今天尚存三部,分別是《唐鐘馗全傳》、《鐘馗斬鬼傳》和《平鬼傳》,其中劉璋的《鐘馗斬鬼傳》最具特色。

  《鐘馗斬鬼傳》的最早版本為明安正堂刻本,四卷、三十五回,不題撰人,現藏日本內閣文庫。

  今有:路工編《古本平話小說集》,內中收有《鐘馗斬鬼傳》、《鐘馗平鬼傳》,以日本內閣文庫收藏的明安正堂刻本為底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版;《印度文學研究集刊》第六輯,內有煙霞散人所著《鐘馗斬鬼傳》和云中道人著《鐘馗平鬼傳》,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年版。?

19、《金瓶梅詞話》

  明代長篇白話小說,蘭陵笑笑生著。蘭陵笑笑生,明嘉靖、萬歷時人。古稱“蘭陵”的有兩處:一在今山東嶧縣,一在今江蘇武進縣,以何者為是,尚無定論。這位“笑笑生”究為何人,也至今無法確認。沈德符在《萬歷野獲編》中說作者是“嘉靖間大名士”,袁中道在《游居柿錄》中說作者是“紹興老儒”,謝肇淛《金瓶梅跋》說作者是“金吾戚里”的門客,皆語焉不詳。后世人們對此提出種種猜測和推考,先后有王世貞、李開先、屠隆、徐渭、湯顯祖、李漁等十幾種不同的意見,但尚沒有一種意見能成定論。

  《金瓶梅詞話》是我國第一部以家庭日常生活為素材的長篇小說。它的開頭據《水滸傳》中西門慶與潘金蓮的故事改編,寫潘金蓮未被武松殺死,嫁給西門慶為妾,由此轉入小說的主體部分,描寫西門慶家庭內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以及西門慶與社會中各色人物的交往,直到他縱欲身亡,其家庭破敗,眾妾風云流散。書名由小說中三個主要女性(潘金蓮、李瓶兒、春梅)的名字合成。

  在揭示政治腐敗、社會黑暗方面,《金瓶梅詞話》所涉及的不僅僅是官商勾結、錢權交易,而是十分廣泛而又非常深刻的。盡管過去的小說在這方面也曾作出努力,但正如王國維在《紅樓夢評論》中說,我國戲曲、小說的特質之一,是“往往說詩歌的正義,善人必有其終,而惡人必罹其罰”。即使歌頌民間反抗斗爭的《水滸傳》,也還是讓正義得到不同形式的伸張(包括死后成神這一類給讀者以精神安慰的形式),這多少給那種黑暗的社會抹上了一層理想色彩。而在《金瓶梅詞話》中,我們卻看到許多無告的沉冤,難雪的不平:西門慶毒死武大,娶了潘金蓮,逍遙法外,即使英雄武松也對他莫可奈何;苗員外慘遭殺害,主犯苗青卻因此成了富豪;宋蕙蓮被害死后,她父親想給女兒報仇,結果也被迫害而死……,這種無辜者受盡煎熬、悲慘而死、毫無抵償的故事在小說中比比皆是。而那個作惡多端的西門慶,卻享受了一輩子的富貴榮華。他最后的縱欲而死,即使有教人自我檢束的意味,也算不上“惡有惡報”;甚至他轉世投胎,也仍舊是做富戶。現實的沉重和陰暗,使讀者感受到巨大的壓抑,從而更有可能認識到封建社會的本質。這種描寫,一方面是因為封建末世的政治確實格外地混亂無序,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作者對傳統道德已徹底失去信心,不再相信它能夠有效地約制社會的統治階層,提供正義的理想。與上述內容相關聯,《金瓶梅詞話》不僅反映了社會政治的黑暗,還大量描寫了那種時代中人性的普遍弱點和丑惡,尤其是金錢對人性的扭曲。在這部一百回的長篇小說中,幾乎沒有一個通常意義上的“正面人物”,人人在那里勾心斗角,相互壓迫。西門慶家中妻妾成群,花團錦簇,但眾妻妾乃至奴婢之間的爭寵奪利,無所不用其極,顯示出在多妻制婚姻關系中女性心理的陰寒。小說有很多地方寫到西門慶在占有各色女子時,一面尋歡作樂,一面商談著財物的施予,兩性關系在這里成為赤裸裸的金錢交易。還有,像五十六回寫幫閑角色常時節因無錢養家,被妻子肆口辱罵,及至得了西門慶周濟的十幾兩銀子,歸來便傲氣十足,他的妻也立即變得低聲下氣。這些描寫,都尖銳地反映出人性在金錢的驅使下是何等的可悲與可憐。《金瓶梅詞話》以其對社會現實的冷靜而深刻的揭露,對人性(尤其是人性的弱點)清醒而深入的描繪,以其在凡庸的日常生活中表現人性之困境的視角,以其塑造生動而復雜的人物形象的藝術力量,把注重傳奇性的中國古典小說引入到注重寫實性的新境界,為之開辟了一個新的方向。《儒林外史》、《紅樓夢》就是沿著這一方向繼續發展的。《石頭記》的脂評說《石頭記》(即《紅樓夢》)“深得《金瓶》壺奧”,不為無見。所以說,《金瓶梅詞話》盡管有種種不足,它在小說史上的地位,實不可低估。

  《金瓶梅詞話》在中國小說史上具有多方面的開創意義,標志了中國古典小說發展的一個新階段的開始。過去的長篇通俗小說,主要是以歷史故事、民間傳說為素材,在民間的“說話”藝術中經過長期的醞釀、改造而形成的,注重傳奇色彩、故事情節,在人物的善惡分判上簡單而分明,構成這些小說的共同特點。而《金瓶梅詞話》作為文人的獨立創作,明顯突破了以上這些范式。它問世不久,就傳抄于袁宏道、袁中道、董其昌、沈德符等當代最著名的文人之手,也說明了它在小說史上的特殊性從取材來說,在這以前成就最高的三部長篇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分別以歷史上的顯赫人物、民間英雄好漢、神話人物為中心,歸納起來,可以說它們都是寫非凡人物的非凡經歷和非凡故事,是傳奇性的小說。《金瓶梅詞話》則是以一個富商家庭的日常生活為中心,并以這個家庭的廣泛社會聯系來反映社會的各個方面。它的人物是凡瑣的,沒有什么超常的本領和業績;它的故事也是凡瑣的,沒有什么驚心動魄的地方。但正因如此,它表現了小說創作對于人的真實平常的生活狀態的深入關注與考察,從而成為我國古代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小說,或如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所說的“世情書”。

  《金瓶梅詞話》受后人批評最多的,是小說中存在大量的性行為的描寫。這種描寫又很粗鄙,幾乎完全未曾從美感上考慮,所以格外顯得不堪,使小說的藝術價值受到一定的削弱。一般認為,當時社會中從最高統治階層到士大夫和普通市民都不以談房闈之事為恥,小說中的這種描寫,是當時社會風氣的產物。不過,同時還應該注意到,這和晚明社會肯定“好色”的思潮有很大關聯,它是這一思潮的一種粗鄙而庸俗的表現形態。

  《金瓶梅》的版本主要有兩個系統:一為現存最早的有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東吳弄珠客及欣欣子序的《金瓶梅詞話》,一百回。所謂“詞話”是指書中插有大量的詩詞曲賦和韻文,這個本子及其傳刻本,統稱詞話本。另一為崇禎年間刊行的《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又稱《原本金瓶梅》,故一般稱這個本子及其傳刻本為崇禎本。清康熙年間張竹坡對崇禎本加以評點,推出《第一奇書金瓶梅》。這就是張竹坡的批評本。流行非常廣。清同治年間,蔣敦復刪削《第一奇書金瓶梅》不潔文字而成的《繪圖真本金瓶梅》,民國五年由存寶齋印行,成為《金瓶梅》的第一部刪節本。

  今有:《金瓶梅詞話》文學古籍刊行社1955年版,以北京圖書館“古佚小說刊行會”1932年縮小影印本為底本翻印,內部發行;《金瓶梅詞話》臺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8年版,據1963年日本大安株式會社影印本翻印;《金瓶梅詞話》香港中華書局1982年以“太平書局”名義出版,據1955年文學古籍刊行社印本翻印;《金瓶梅詞話》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版,亦以北京圖書館“古佚小說刊行會”1932年縮小影印本為底本重新排印。《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齊魯書社1978年版,以崇禎刻本為底本。?

20、《續金瓶梅》

  明末長篇百話小說,丁耀亢著。丁耀亢(1599—1669)字西生,號野鶴,自稱紫陽道人,別號野航居士、華表人、木雞道人、湖上鷗吏等,明末遺民,山東諸城人。丁耀亢出身于明末官僚家庭,其父兄均為進士,兩個弟弟則為崇禎舉人。丁耀亢于明萬歷年間補博士弟子員,后屢應鄉試皆不第,僅中副榜。乾隆《諸城志》說他“少弧,負奇才,倜儻不羈。弱寇為諸生,走江南,游董其昌之門,與諸名士聯文社。既歸,郁郁不得志,作《天史》十卷,明末鄉國盜起,他曾幫助所善王遵坦募兵數千人,解安丘之圍。順治四年入京師,由順天籍拔貢,充鑲白旗教習。于華嚴寺筑室,名曰陸舫,日與當時名公卿如王鐸、傅掌雷、張坦公、劉正宗、龔鼎孳等賦詩其中,名大噪。后為容城教諭,遷惠安知縣,以母老不赴”。順治十七年(1660),丁耀亢完成了《續金瓶梅》的創作,并于次年刊印行世。康熙四年(1665),他因此書獲罪下獄,關押120天,經友人營救獲釋,但作品仍被禁毀。丁耀亢一生著述甚豐,除小說《續金瓶梅》外,尚著有戲劇傳奇四種:《西湖扇》、《化人游、《蚺蛇膽》、《赤松游》,詩文《丁野鶴詩鈔》十卷,占卜之書《天史》十卷,、《出劫紀略》等。《四庫全書存目》收存《丁野鶴詩鈔》十卷,還有《家政須知》一卷,《出劫紀略》一卷,《增刪補易》十五卷,《管見》一卷,《集古》一卷,《問天亭放言》一卷等。今人整理《丁耀亢全集》,已由中州古籍出版社于1999出版。

  《續金瓶梅》前后集,共六十四回。是《金瓶梅》的續書,主要述《金瓶梅》中主要人物托生再世、以了前世因果報應故事。全書以《太上感應篇》為說,每回前有引子,敘、意在勸善戒淫。《續金瓶梅》在思想和藝術上,雖遠比不上《金瓶梅》,但也有值得肯定之處。在思想價值上。小說以宋金征戰為歷史背景,描摹金人南下燒殺搶掠,給漢人帶來災難,因有影射明清易幟現實之嫌,丁耀亢亦因以此罹禍下獄。在人物塑造上,《續金瓶梅》在借鑒《金瓶梅》手法的同時也有自己的加工創造。

  《續金瓶梅》刊印后即遭禁。直到康熙年間,有人汰除有礙清室內容,改易人名,整合情節成四十八回,以《隔簾花影》為名面世,但因所涉床幃秘事,仍被目為“淫詞小說”而遭禁。民國初年,夢筆生參考康熙年間刊印的《隔簾花影》,恢復其刪去的違禁清室語,以《金屋夢》為名刊印,共六十回。

  今有:《丁耀亢全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金瓶梅續書三種》(《續金瓶梅》、《隔簾花影》、《金屋夢》),齊魯書社1988年版;《續金瓶梅》,陜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隔簾花影》,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金屋夢》,春風文藝出版社1987年版。?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磴口县| 灵山县| 永州市| 东源县| 萨迦县| 方正县| 盐边县| 金秀| 石景山区| 太原市| 合作市| 确山县| 绥滨县| 南召县| 那坡县| 绵阳市| 乌兰县| 金塔县| 武川县| 青阳县| 江山市| 常熟市| 东乌珠穆沁旗| 利津县| 正镶白旗| 历史| 宁夏| 永泰县| 临潭县| 崇仁县| 新乐市| 资源县| 镇康县| 江西省| 富顺县| 金溪县| 慈溪市| 平陆县| 三原县| 察隅县| 加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