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中國古代文學要籍簡介(四):文言小說集

61、《梅妃傳》

  北宋中期傳奇小說,作者不詳。收入此書《說郛》本和《顧氏文房小說》本,均不題撰者姓名。傳前有跋,云“此傳得自萬卷朱遵度家,(唐宣宗)大中二年(848)七月所書”,跋未署名,只說是“葉少蘊與予得之”,這個“予”大概就是小說作者?!吧偬N”是北宋末年詩論家葉夢得字,估計作者也是北宋末、南宋初年人。清代陳蓮塘《唐人說薈》題曹鄴作,似即根據傳文跋語所而有此說,魯迅認為那是明人“妄增”(《中國小說史略》)。《稗邊小綴》則認為傳后無名氏跋文“亦偽”,故仍“次之宋人著作中”,選入《唐宋傳奇集》

  小說寫梅妃姓江,名采蘋,開元中被選入后宮。妃淡妝明秀,慧敏能文,又性喜梅,所以唐玄宗賜名梅妃,寵愛在后宮四萬人之上。但梅妃遭到楊太真妒嫉,被遷居上陽東宮。玄宗思念梅妃,在夜里滅燭召見,被楊妃發覺,引起風波。玄宗曾將外國所貢珍珠一斛密賜妃,妃不受,寫詩回答:“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濕紅綃。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焙髞戆驳撋狡鸨?,玄宗西逃,太真亦縊死于馬嵬坡,等到玄宗東歸,在梅樹旁掘得梅妃尸首,脅下尚有刀痕,玄宗甚為悲慟,以妃禮改葬。小說描寫玄宗沉溺聲色,荒淫失政,及兩妃之間爭寵互嫉,都具有一定揭露和批判意義。文末“贊語”指出玄宗“窮極奢侈”,“其閱萬方美色眾矣。晚得楊氏。變易王綱,濁亂四海,身廢國辱,思之不少悔”,更“耄而忮忍,至一日殺三子,如輕斷螻蟻之命”。

  從認識價值來說,《梅妃傳》娛樂性增強而勸誡性明顯減弱,比不上樂史的《楊太真外傳》。但藝術上較《楊太真外傳》則有明顯的發展:傳奇性明顯增強;緊緊圍繞中心人物展開故事,結構上也比《楊太真外傳》緊湊;娛樂性增強而勸誡性明顯減弱的趨時趨俗傾向,也為下層民眾喜聞樂道。作品文筆細膩,楊妃和梅妃也寫得各具個性,這比同期同題材的《驪山記》和《溫泉記》也顯得出色。

  《梅妃傳》一卷,收入陶宗儀《說郛》卷三十八,亦見顧元慶《顧氏文房小說》,前本較后本為詳。

  今有:李劍國《宋代傳奇集》中華書局2001年版;《中國文言小說百部經典》,史仲文編撰,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張友鶴《唐宋傳奇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64年版1979年新一版;魯迅校錄《唐宋傳奇集》文學古籍刊行社1958年版,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筆記小說大觀》,江蘇廣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

62、《綠窗新話》

  宋代傳奇小說集。編者皇都風月主人,生平不詳。共2卷,154篇。羅燁《醉翁談錄·小說開辟》曾提到這本書,且其中又無宋以后作品,可據以確定它為宋人所編。

  《綠窗新話》多系節錄或改寫前人志怪、傳奇、野史筆記而成,目的在于提示故事情節,供說話人作為臨場敷演的藍本,是傳奇與市人化小說的相互滲透和融合,如《劉阮遇天臺仙女》原出《幽明錄》,《玉簫再生為韋妾》原出《云溪友議》,《崔生遇玉卮娘子》原出《玄怪錄》,《星女配姚御史兒》原出《異聞集》,《陶奉使犯驛卒女》原出《玉壺清話》,《王軒苧羅逢西子》原出《翰府名談》,《崔護覓水逢女子》原出《本事詩》,《趙象慕非煙揠秦》原出《麗情集》,《楊生私通孫玉娘》原出《聞見錄》等。而出于《青瑣高議》的尤多,如《任生娶天上書仙》、《錢忠娶吳江仙女》、《張浩私通李鶯鶯》、《張俞驪山遇太真》、《楊貴妃私通安祿山》、《周簿切脈娶孫氏》等。這些作品,大多描寫男女神鬼的愛情和文人才女的軼事,又時以艷詞褻語點染其間。有的作品對后世戲曲、小說影響頗大,如《王尹判道士犯奸》即《拍案驚奇》中《西山觀設篆度亡魂,開封府備棺追活命》本事,《蘇守判和尚犯奸》即《歡喜冤家》中《一宵緣約赴兩情人》本事,《王子高遇芙蓉仙》即宋元戲文《王子高》本事。而注出《剡玉小說》的《金彥游春遇會娘》,亦即《醉翁談錄》所載宋人話本名目中《錦莊春游》之所本。由此可見文人創作與民間說話相互影響之關系。

  《綠窗新話》(宋)皇都風月主人編,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校補本李劍國《宋代傳奇集》中華書局2001年版;《中國文言小說百部經典》,史仲文編撰,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筆記小說大觀》,江蘇廣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中國筆記小說文庫》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年影印。

63、《醉翁談錄》

  南宋末年傳奇小說,羅燁撰。羅燁,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生平不詳。此書國內久佚,藏于日本觀瀾閣。1941年在日本影印,稱“觀瀾閣藏孤本宋槧”。實際上可能是宋末元初作品。宋代還有一種《醉翁談錄》,宋人金盈之著,記唐代遺事﹑宋人詩文和宋代京城風俗等,和此書有很小的一部分相同。古典文學出版社于1958年排印出版。遼寧教育出版社將宋代這兩種《醉翁談錄》合集于1998年出版,周曉薇點校。

  《醉翁談錄》書分10集,每集2卷。該書在中國俗文學史上極有價值。

  首先,在中國小說發展史上,它是傳奇與市人化小說相互滲透和融合的開端標志。南宋以后,由于城市經濟的發達和市民隊伍的擴大,市人小說出現空前的繁榮,對文人創作的傳奇小說影響日益增大,所以南宋后期出現開始出現模仿市人小說體制而創作的新型傳奇小說,其體制雖與市人小說相同,但完全是書面語言,雖可改編供說書人做為底本,但仍是供案頭清賞為主,屬于傳奇小說的范疇。羅燁的《醉翁談錄》則是其代表。書中的一些宋代傳奇,如《王魁負約桂英死報》、《蘇小卿》、《紅綃密約張生負李氏娘》等,無論從審美觀還是表現手法,都具有市人小說的特征,都被改編為市人小說而收入《古今小說》?;蚓帪閼蛭摹㈦s劇。

  其次,其中保存了大量關于古代(主要是宋代)的小說﹑戲曲和其他通俗文學的研究資料。它轉述了《太平廣記》和唐宋其他傳奇小說書籍里面的故事,另外還采錄了一些詩詞雜俎之類。有許多故事可資考證宋元的話本﹑戲曲。書中甲集卷一“舌耕敘引”尤為小說史研究者所注意。其中“小說開辟”里,分話本小說為靈怪﹑煙粉﹑傳奇﹑公案﹑兼樸刀﹑桿棒﹑妖術﹑神仙8種。每種列舉若干種小說名目,如《紅蜘蛛》﹑《三現身》﹑《十條龍》﹑《攔路虎》﹑《石頭孫立》﹑《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共計107種。這些資料都很珍貴。除此之外,它還提出“夫小說者,雖為末學,尤務多聞。非庸常淺識之流,有博覽該通之理”,在同一卷的“小說引子”里,稱小說“言非無根,聽之有益”,充分肯定了小說家的才學和小說在社會生活中所能起的作用。這些在當時是罕見的有關小說的理論。

  《醉翁談錄》1941年在日本影印,稱“觀瀾閣藏孤本宋槧”,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據此出版排印本。李劍國《宋代傳奇集》中華書局2001年版?!吨袊难孕≌f百部經典》,史仲文編撰,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中國筆記小說文庫》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年影印。

64、《嬌紅記》

  元代傳奇小說,作者有宋梅洞、虞伯生盧伯生、李詡四種說法。《嬌紅記雜劇序》中有“元清江宋梅洞嘗著《嬌紅記》一編,事俱而文深?!币痪洌浦獣髡邽樗蚊范纯赡苄暂^大。宋梅洞,祖籍江蘇丹陽,占籍江西新淦,宋末元初名儒。據日人伊藤漱平考證,宋梅洞約生于十三世紀中期,卒于十四世紀初。據有關資料,元太祖至元年間(1290—1294),梅洞在家鄉新淦閑居,教授縣令何源之子何體仁。大約在仁宗延佑年間(1314—1320)流寓北京,結識翰林直學士龔奎。著有《宋梅洞稿》,中有《賦燕山八景》六首。《嬌紅記》約成書于元成宗大德年間(1299前后)

  《嬌紅記》上、下二卷。寫聰明卓異卻科第磳蹬的汴州人申純在成都與舅舅王通判家表妹嬌娘一見傾心,二人常以詩詞往來,傳情達意,最終剪發為誓?;丶液笙嗨汲刹?,借求醫之由,又來到舅舅家,與嬌娘相會于臥室,終成姻緣。申純派人上門求親,舅舅卻以朝廷規定內親不得通婚為由,不答應此樁婚事,并將嬌娘許配給府尹之子。嬌娘郁郁而病,終與申純訣別,不久去世。申純聞訊,亦一病而亡。兩家合葬于濯錦江邊,有一對鴛鴦嬉戲于墳前,后人名之為“鴛鴦冢”。

  小說的布局、筆法繼承了唐人傳奇,但情節更加曲折,文筆更加纏綿細膩,心理刻畫深微;技術上也多承襲前人,更進一步。如男女幽會、詩帕傳情等情節,與唐元稹《會真記》傳奇有明顯模仿痕跡,其中又有王實甫《西廂記》套路。書的最后一節,寫申、王二位情人化作鴛鴦,翩翩冢上,又無疑受到《搜神記·韓憑夫婦》乃至《孔雀東南飛》的影響。

  《嬌紅記》在文學史上最大的價值,是打破了中國歷史上文言小說篇幅簡短的格局,標志著文言小說已從短篇向中、長篇過渡?!秼杉t記》在敘事格局,敘事技法和篇章結構上已具備中篇小說的三大特征:1、以才子佳人的愛情、婚姻、家庭為創作視野的言情審美趣味,2、以散為主、韻散相間的詩文化敘事語言體制,3、近一、二萬字的宏大敘事篇幅。在中國小說史上,從元初宋梅洞的《嬌紅記》到元代中期的《龍會蘭池錄》,再到明初的《柔柔傳》和永樂年間的《賈云華還魂記》,中國小說史上一類新型的、中篇格局的傳奇小說敘事體制逐漸完備成立。

  《嬌紅記》對后世影響十分廣泛,明清兩代寫男女之情的小說,大多數可見到本書的印記。明初的文言小說集《剪燈新話》及稍后的《剪燈余話》,無論從遣詞謀篇到內容風格,都以《嬌紅記》為規范,《剪燈余話》中的《賈云華還魂記》即為《嬌紅記》的翻案作品。《嬌紅記》中寫才子佳子互相傾慕、詩詞往來、吟詠唱和、私訂終身、中遭小人播弄的情節,更為無數文人模仿,其影響遠及《金瓶梅》、《紅樓夢》,甚至后世此類小說人物取名也多沿此風,如《玉嬌梨》、《平山冷燕》、《吳江雪》、《引風簫》、《群英杰》、《雪月梅》等不可勝數,如明初劉東生根據它改編成雜劇《金童玉女嬌紅記》,明末孟行舜有傳奇《節義鴛鴦冢嬌紅記》,明初的湯舜民、明中葉的沈壽卿都以此題材寫過戲曲,清代僅京劇就達十幾種之多。《嬌紅記》中雖然沒有十分露骨的淫穢內容,但因其文筆香艷,提倡男女相悅、無媒而合,贊成為情殉身,在清代被當作淫書禁毀,亦可反證其影響巨大。

  《嬌紅記》的版本今存有明建安書林鄭云竹刊本,書名作《申琦建擁爐嬌紅記》;明代小說總集亦多收錄此篇,如:《艷異編》、《國色天香》、《繡谷春客》、《情史類略》、《風流十使》、《燕居筆記》等。

  今有:《嬌紅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華夏出版社2000年版,陜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出版英漢對照版;《中國文言小說百部經典》,史仲文編撰,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筆記小說大觀》,江蘇廣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中國筆記小說文庫》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年影印。

65、《剪燈新話》

  明代傳奇小說集,瞿佑撰。瞿佑(1347—1433),字宗吉,號存齋,明初時浙江錢塘人。一說山陽(今江蘇淮安)人,元末明初生于明經世家,年少時即能詩,頗有詩名,諳熟典故,曾得到著名文學家楊維楨的賞識。洪武十年(1377),三十一歲的瞿佑由貢士薦授仁和訓導,歷任浙江臨安教諭、河南宜陽訓導,約于明成祖永樂初升任周王府長史。永樂年間,因作詩獲罪,謫戍保安(今河北懷柔一帶)十年。直至仁宗洪熙元年(1425),英國公張輔奏請赦還,其時年已七十有九。先在英國公家主持家塾三年,后官復原職,內閣辦事,后歸居故里,以著述度過余年。宣德八年(1433)卒。著作有《存齋詩集》、《聞史管見》《香臺集》、《詠物詩》、《存齋遺稿》、《樂府遺音》、《歸田詩話》、《剪燈新話》等20余種。

  《剪燈新話》四卷二十篇,附錄一篇。開明代文言傳奇小說創作之新風。中國傳奇小說的創作始于初唐,盛于中唐,宋元低潮。瞿佑以《剪燈新話》打破了僵局,帶來了明傳奇小說的興盛。它繼承了六朝志怪和唐傳奇的傳統,描寫鬼魂追求愛情以表現青年男女對愛情的執著追求;從宋元話本中汲取營養,選取題材、情節及塑造人物,表現市井生活觀念,如《金鳳釵記》借鑒宋元話本《碾玉觀音》中秀秀的形象,《牡丹燈記》和《清平山堂話本》中《洛陽三怪記》等情節結構類似等等。

  瞿佑一生坎坷。元統治者的殘酷,社會的動亂他都親身經歷,而對明太祖朱元璋企圖杜絕文人批評時政而興起的文禁他更有直接的感受?!都魺粜略挕穼懗芍蟆安刂畷印?,遲遲不敢發表,刊刻時還用“誨淫”“語怪”之類的話加以掩飾,這些都為他的創作奠定了生活基礎,也決定了其思想傾向和表達方式。在明初嚴峻刑法而前,文人為避免與統治者直接齟牾而招來殺身之禍,便追慕唐人,借寫閨情艷遇、鬼怪神仙的傳奇小說來曲折表達自己的思想?!都魺粜略挕分杏邢喈斠徊糠肿髌肥敲鑼懟橐鰫矍榈??;蚴侨伺c人的婚姻,或寫人與鬼的愛情,都突出強調一個“情”字。對愛情和美好婚姻的渴望,是廣大婦女的共同要求,但她們的要求被扼殺了。《綠衣人傳》《滕穆醉游聚景園記》另有一些作品如《水慶余宮》《令狐生冥夢錄》等,則是借鬼神世界反映人們心態,影射社會現實。

  《剪燈新話》在洪武十一年就已編訂成帙,以抄本流行。永樂十五年,瞿佑以七十五歲高齡在流放地保安重新校訂《剪燈新話》。據明高儒《百川書志》卷六記載,《剪燈新話》共四卷二十一段(即21篇),與今天我們所見的《剪燈新話》卷數篇數相同。本書有成化丁亥(1467)刻本,明末刻本,清乾隆辛亥(1791)刻本,同治辛未(1871)本,均二卷。1917年董康據日本藏本翻刻,《剪燈新話》足本始重歸我國。并成為以后《三言》、《二拍》創作的重要參考題材。

  今有:《剪燈新話》周楞伽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臺北:天一出版社,;《筆記小說大觀》,江蘇廣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中國筆記小說文庫》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年影印。

66、《覓燈因話》

  明代傳奇小說集,邵景瞻撰,邵景詹,生卒生平事跡不詳,只知道他號自好子,齋名“遙青閣”,明代萬歷年間人作品前有作者小引言其創作緣由云:“萬歷壬辰(1592),自好子讀書遙青閣,案有《剪燈新話》一編,客過見之,不忍釋手,閱至夜分始罷。已抵足矣??鸵驗榈蓝勀慷霉沤衿婷?,累累數千言,非幽冥果報之事,則至道明理之談”作者深有動于其衷,“呼童舉火,與客擇而錄之,凡二卷,各以己意附贊于末??驮弧蔷幙衫m《新話》矣?!弧兑挓粢蛟挕贰!?/p>

  仿《剪燈新話》之作,到萬歷時仍不間斷,《覓燈因話》就是其中較有名的一部。覓燈因話》二卷,八篇,記有遺聞瑣事,與《剪燈新話》、《剪燈馀話》之著重鬼神怪異有所不同。如《桂遷夢感錄》記桂遷忘恩負義,夜夢化為犬,醒后悔過事。楊瑀《山居新話》載其事,當為實錄。另外,瞿佑、李昌祺等似乎樂于矜才炫怪,而邵景詹則意在勸戒,旨趣自有不同。其篇幅較短,文筆質樸無華,缺少辭藻點染,但順暢自然,亦而無堆砌詩詞之病,此其一得;但卻也因之而更少傳奇味道,這與瞿佑等所追蹤的唐人傳奇相距就更遠。因此思想和藝術皆未超越《剪燈新話》和《剪燈余話》。但總的來說,仍屬唐宋至清初的承上啟下之作,因此能與“兩話”并傳于世?!段淖謽銓崯o華,了,此又是一失。

  今有:《剪燈新話》(內有《剪燈新話》、《覓燈因話》)周楞伽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臺北:天一出版社1985年版;《中國文言小說百部經典》,史仲文編撰,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筆記小說大觀》,江蘇廣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

67、《聊齋志異》

  清初志怪文言小說集,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蒲松齡撰。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淄川(今山東淄博)人。蒲松齡自幼攻讀經史,清順治十五年(1658),他十九歲時參加科舉考試,在縣、府、道三次考試中均名列第一,考取秀才,并得到當時主持山東學政的著名詩人施閏章的賞識。但此后蒲松齡在科舉考試中均不順利,直到康熙四十九年(1710)七十一歲高齡時才援例成為貢生。為維持家庭生計,蒲松齡曾于康熙九年(1670)應友人江蘇寶應縣知縣孫惠的邀請去當幕僚,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遠游,對其創作具有重要意義。南方的自然山水、風俗民情、官場的腐敗、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體驗,還結交了一些南方下層歌女。北歸后,以到縉紳家設館為生,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61歲撤帳歸家,過了一段飲酒作詩、閑暇自娛的生活。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71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在這期間,任刑部尚書的著名詩人王士禎曾多次邀請他去當部屬,但他都托病推辭。蒲松齡從年輕時即開始創作文言小說集《聊齋志異》,大約在四十歲已大體寫成,此后又不斷地修改與增補,晚年才最后成書,可是由于家貧無力付印,書稿在蒲松齡死后的五十年里一直擱在家里,直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才出現刻本傳世。除《聊齋志異》外,還有文集4卷,詩集6卷;雜著《省身語錄》、《懷刑錄》等多種;戲曲3種,通俗俚曲14種。經人搜集編定為《蒲松齡集》。

  《聊齋志異》共有短篇小說491篇,主要是“神仙狐鬼精魅故事”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一是才子佳人式的愛情故事;二是人與人或非人之間的友情故事;三是不滿黑暗社會現實的反抗故事;四是諷刺不良品行的道德訓誡故事。多數小說是通過幻想的形式談狐說鬼,但內容卻深深地扎根于現實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齡所生活的時代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鑄進了作家對生活的獨特的感受和認識。蒲松齡在《聊齋自志》中說:“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在這部小說集中,作者是寄托了他從現實生活中產生的深沉和孤憤。

  《聊齋志異》是中國古代一部優秀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之巔峰。據說作者蒲松齡在寫這部《聊齋志異》時,專門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茶館。請喝茶的人給他講故事,講過后可不付茶錢,聽完之后再作修改寫到書里面去,寫成此書。

  《聊齋志異》在蒲松齡生前即以抄本流傳,乾隆十六年(1752),歷城張希杰(別號練塘)根據濟南朱氏殿春亭抄本過錄了一個本子,是為鑄雪齋抄本《聊齋志異》。此本共12卷,存目488篇,附有王士禎評語。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第一次由趙起杲在浙江嚴州刻印。乾隆三十二年(1767),又有王金范刻本刊行。這是一個“冊繁就簡,分門別類”的選輯本,共18卷,分26門,收文270余篇。此外,尚有同文書局繪圖本,其特點是在趙本附錄之外,又加了一些有關附錄。至于別種版本,如乾隆三十二年福建李時憲刻本、光緒七年(1881)邵州經畬書屋刻本以及小藝山樵精選本等,其文字大同小異。

  《聊齋志異》的注解本,通行的有呂湛恩、何垠兩家。呂注原為單刻,有道光五年(1825)刻本。道光二十年(1843)廣東五云樓刻本始將呂注與《志異》原文合刻,后又有廣百宋齋和同文書局繪圖本。何注有道光十九年(1839)花木長榮之館刻本,又有光緒七年(1881)邵州經畬書屋評注合刊本。1962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出版了輯校的《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編定為12卷,合共491篇(其中“又”篇和附則,均屬正文,不作一篇計),連同附錄9篇,較通行本增補近70篇,采錄宏富,是目前較為完備的一個本子;張弦生校點本《聊齋志異》,齊魯書社1994年版。

68、《虞初新志》

  清代短篇文言小說集,張潮撰。張潮(1650–?)字山來,一字心齋,安徽歙縣人,小說家??滴醭鯕q貢,入貲授翰林院孔目。編有《虞初新志》20卷,《心齋詩抄》4卷,另著有《花鳥春秋》、《花影詞》、《幽夢影》、《友聲集》等。其中影響較大的是小說《虞初新志》。小說以“虞初”命名,始見于班固《漢書·藝文志》,舊說將“虞初”解釋為人名。但明人搜集《續齊諧記》和唐人小說八篇刻為一集,命名為《虞初志》,繼而有湯顯祖的《續虞初志》四卷,鄧喬林《廣虞初志》四卷。漲潮在《虞初新志》序中說,自己打算繼《虞初志》和湯顯祖的《續虞初志》,編寫《虞初后志》,現將已搜集的一部分刻印出來,定名為《虞初新志》。搜集的是明末清初的文章,“其事多近代也,其文多時賢也。事奇而覈,文雋而工,寫照傳神,模仿畢肖”(《虞初新志》序)。

  《虞初新志》的內容異常豐富,相當一部分是真人真事,而且是名家名篇,如魏禧《姜貞毅先生傳》、《大鐵椎傳》,吳偉業的《柳敬亭傳》,王思任的《徐霞客傳》,侯方域《郭老仆墓志銘》等,反映明末社會動蕩和士大夫操守,很有史料價值。如魏禧的《大鐵椎傳》傳,記一明末奇人,“夾一大鐵椎,重四五十斤”,來去無蹤,擊殺賊人無數。魏禧在文中感嘆張良曾用錐擊秦始皇而誤中副車,當時要有大鐵椎就好了。魏禧在明亡之際記其人、論其事,其意圖是非常明顯的。吳偉業的《柳敬亭傳》通過一江湖奇人柳敬亭的經歷,再現了南明王朝一段史實,其中江山易代的感慨亦很明顯。《虞初新志》另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此書最有特色的部分,是用小品文的筆調寫傳奇故事,如侯方域的《馬伶傳》,王士禎的《劍俠傳》,彭士望《九牛壩觀觝戲記》,張明弼《冒姬董小宛傳》,王猷定《義虎記》等。《九牛壩觀觝戲記》描繪一個雜技之家在壩上的精彩演出,作者以傳奇之筆寫出頂竿、蹬方桌走軟索等絕技。然后交代這些絕技如何練就,以及藝人四海為家的漂泊生活:“男女五六歲即授技,老而休焉。皆有以自給,以道路為家,以戲為田,傳授為世業”。侯方域的《馬伶傳》寫藝人為了演好《鳴鳳記》中奸相嚴嵩,化名到當今權相家中當了三年仆人。在生活中感受權相的為人、舉止言行,從而一舉擊敗原比他勝過一籌的李伶。這個傳奇故事不僅闡明了藝術來源于生活,要想有杰出的藝術表演就必須深入生活這個文學藝術原理,在當今權相家中當了三年仆人就演活了嚴嵩,其中的諷刺也是相當辛辣的。

  《虞初新志》在藝術表達上也有許多可取之處:首先,作者選取的一些篇目往往有深刻的內涵和弦外之音,或是表彰一種民族氣節,如《柳敬亭傳》、《大鐵椎傳》,或是內蘊治學、為人之道,如《馬伶傳》、《劍俠傳》、《冒姬董小宛傳》,從中還有旁敲側擊的弦外之音,如上面提及的《馬伶傳》,還有《義虎記》?!读x虎記》寫一個老虎為報獵人喂養虎子之恩,為獵人約現身于鬧市。這個故事看似荒誕,實際上作者是在告訴我們:一些背約忘恩之人,還不如吃人的老虎。其次,本書的一些人物傳記和傳奇故事,其場面描寫和人物描寫非常動人,而這又往往是通過一些典型細節來完成的。如《柳敬亭傳》中表演家莫后光教導柳敬亭說書藝術有三種境界完全通過觀眾莫后光的語言和表情,從側面加以表現:先是批評柳:“予之說未也聞”,因為“子說者,讙咍嗢噱,是得子之易也”;柳又努力揣摩一個月,莫的評價是“子之說,幾矣”;再過一個月,莫見柳的表情是“驚起”,評價是“子得之矣”!這三種境界,從“讙咍嗢噱”到“危坐變色,毛發盡悚,舌憍然不能下”,再到“目之所視,手之所倚,足之所躋,言未發而哀樂具乎其前”,可謂神奇又形象。其中敘述語言大量省去,如第二個、第三個月的學習過程以及見莫后光時情形,皆略去,完全通過對方的語言和表情的描繪來突現。又如《劍俠傳》描繪崔懋在旅店前遇一女俠,作者以及其夸張和浪漫的筆意來極寫其神奇:

 ?。ù揄┬碌暧鲆环蛉?,可三十余,高髻如宮妝,髻上加氈笠,錦衣弓鞋,結束為急裝,腰劍,騎黑衛,極神駿。婦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馳。試問何人?停騎漫應曰“不知何許人”,“何往”?又漫應曰“去處去”。頃刻東逝,疾若飛隼。

  肖像行為描述,尤其是對話,寫得撲朔迷離,更增添一種神秘色彩。清代文康的小說《兒女英雄傳》也許正受此啟發。

  《虞初新志》最早有康熙年間刻本,后代有重刻;日本文政六年(1823)京師植邑右衛門刻本。

  今有:《虞初新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虞初新志》,黃山書社1994年版;《清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69、《子不語》

  清朝中葉志怪小說集,袁枚撰。袁枚介紹見中國古代文學要籍簡介(二)詩文別集“小倉山房集”。

  清代文言小說,除了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外,《子不語》和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最負盛名。《子不語》共二十四卷,又有續集十卷,共約一千則。取意于《論語》所謂“子不語怪、力、亂、神”,表明所記正是孔子所“不語”者。其中多記述奇聞異事、奇人鬼怪,全篇行文流暢 如袁氏自序所言,這是他從事文史之余,“廣采游心駭耳之事,妄言妄聽,記而存之”的自娛之作。全書并無明確的思想傾向,只是記錄了許多奇特怪異的傳聞故事,但作者詼諧而放達的性格和反對舊傳統的思想,仍時時有所流露,如嘲諷假道學和腐儒、主張人欲合理等,對官吏的貪暴也多有譏刺。如《全姑》一則,系據當時實際發生的事件改寫而成,述貌美的全姑與陳生私通,受到“自負理學名”的某縣令的殘暴凌辱。故事中有一“俠士”劉孝廉與縣令為此發生爭執,縣令稱:“全姑美,不加杖,人道我好色;陳某富,不加杖,人道我得錢?!眲⒊庵唬骸盀楦改腹?,以他人皮肉,博自己聲名,可乎?”寫得相當尖銳。結尾虛構該縣令受報應而死,更表現了作者對這種心理陰暗的偽道學的極度厭惡。《蔣廚》一則,寫城隍廟中黑面皂隸借口一廚子“沖犯城隍儀仗”,偷偷將他拿去,敲詐了一筆“孝敬之禮”,十足是人世間這一類角色的慣常行徑。另外有許多并無深意卻寫得滑稽幽默的小故事,也很有趣?!蹲硬徽Z》的文字也有一定特色,魯迅謂“屏去雕飾,反近自然”(《中國小說史略》)。不過,全書的面目有些蕪雜,有些故事記男女之事過于隨便,是其不足。

  今有:《子不語》見《袁枚全集》第四冊,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子不語》重慶出版社2005年版,楊名標點;《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臺北:天一出版社1985年版;《中國文言小說百部經典》,史仲文編撰,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清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筆記小說大觀》,江蘇廣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

70、《閱微草堂筆記》

  清朝中葉文言短篇志怪小說,紀昀撰。紀昀(1724—1805),字曉嵐,一字春帆,自號觀弈道人,晚號石云,河北獻縣人。乾隆十二年(1747),二十四歲的紀昀中順天鄉試第一名舉人,乾隆十九年(1754)中進士,由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后歷任山西鄉試正考官、會試同考官、順天鄉試同考官,視學福建。乾隆二十八年(1763)升侍讀,乾隆三十三年(1768)授貴州都勻知府,但乾隆帝不令外任,命加四品銜留任,后又升翰林院侍讀學士。不久,紀昀的姻親兩淮鹽運使盧見曾獲罪被抄家,紀昀因事先透露消息,被革職逮問,遣戍烏魯木齊。兩年后放還,不久復授編修。乾隆三十八年(1773)擢侍讀,時開四庫全書館,紀昀被任命為總纂官,他還編成《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受到乾隆帝嘉獎。乾隆四十一年(1776)升侍讀學士,后擢詹事,晉內閣學士,又歷任兵部左、右侍郎、左都御史。乾隆五十一年(1786)任禮部尚書,充經筵講官。嘉慶元年(1796)任兵部尚書,嘉慶十年(1805)任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紀昀學問淵博,除《四庫全書》外,還編纂多種圖書。卒于嘉慶十年(1805)二月,歷雍正、乾隆、嘉慶三朝,享年八十二歲,謚“文達”

  《閱微草堂筆記》和《聊齋志異》是清代最富盛名的文言小說。是紀昀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慶三年(1798年)年間,任翰林院庶吉士時編寫。全書分為“灤陽消夏錄”,“如是我聞”,“槐西雜志”,“姑妄聽之”,“灤陽續錄”五書,共二十四卷,1208則,約40萬字在時間上。

  《閱微草堂筆記》的內容以鬼魂為最多,又有占算、扶乩、命數、果報、輪回、入冥、感夢、神靈、異人、道術、博物、天文輿地、醫方、獄訟、淫佚、遺事、瑣語等,上自王公貴族,下至走卒販夫、文人學士、三教九流、花妖狐魅,無所不及,從不同側面反映清中葉社會面貌。作者企圖藉由這些志怪的描寫而來折射當時官場腐朽昏暗墮落之百態,進而反對宋儒的空談性理疏于實踐之理氣哲學,并且諷刺道學家的虛偽矯作卑鄙,與旁敲側擊的揭露社會人心貪婪枉法及保守迷信。對處于社會下層的廣大人民悲慘境遇的生活,紀昀在筆調中也表達出深刻的同情與悲憫。結構上每則故事結尾處作者總是會來那么幾句短語,評斷其故事來龍去脈理事曲直,也總是耐人尋味。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對《閱微草堂筆記》有很高的評價:“惟紀昀本長文筆,多見秘書,又襟懷夷曠,故凡測鬼神之情狀,發人間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見者,雋思妙語,時足解頤;間雜考辨,亦有灼見。敘述復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來無人能奪其席,固非僅借位高望重以傳者矣。”

  《閱微草堂筆記》版本有嘉慶五年(1800年)盛時彥合刊《閱微草堂筆記五種》;道光十五年(1835年)刊本。

  今有:《閱微草堂筆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臺北:天一出版社,1985《中國文言小說百部經典》,史仲文編撰,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筆記小說大觀》,江蘇廣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另有有英文和意大利文譯本:(英)Fantastic Tales By Ji Xiao lan,紀曉嵐志怪故事選,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Sun Haichen,New World Press,ISBN: 7800053571。(意)Note scritte nello studio yuewei,Bollati Boringhieri, Torino, 1992,ISBN: 8833906655。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衢州市| 南华县| 奉节县| 阳东县| 丰台区| 基隆市| 息烽县| 维西| 邵阳市| 阳信县| 汕头市| 铜陵市| 肥东县| 二连浩特市| 周至县| 虹口区| 晴隆县| 朝阳县| 金坛市| 西乌| 浪卡子县| 苏州市| 沁阳市| 莱州市| 普兰店市| 阿拉善左旗| 那坡县| 巴马| 镇坪县| 定安县| 清原| 馆陶县| 潢川县| 米林县| 澎湖县| 阿城市| 安溪县| 固镇县| 突泉县| 小金县| 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