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中國古代文學(xué)要籍簡介(四):文言小說集

31、《紀(jì)聞》

  唐初傳奇小說集。牛肅撰。牛肅,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人,約生于武后時,卒于代宗朝,做過岳州刺史。事跡不詳。據(jù)本書中“牛肅女”、“晉陽妾”等條記載,牛肅舅舅曾為晉陽尉,其女名應(yīng)貞,適弘農(nóng)楊唐源。從此書所載的內(nèi)容和時間來看,可推之《紀(jì)聞》的寫作與結(jié)集,當(dāng)在玄宗末年或肅宗年間,最遲在代宗初年。

  《紀(jì)聞》是唐初第一部傳奇小說集。之所以命名《紀(jì)聞》,乃因所記皆他本人所聞,為“紀(jì)實”之作。上自武后朝,下至肅宗乾元年間,其中以玄宗開元年間事為多。盡管內(nèi)容仍以神怪異聞及宣揚佛法因果報應(yīng)為主,但其中一些篇目,如“吳保安”、“范季輔”、“牛成”、“裴伷先”、“蘇無名”等人和事,都和牛肅同時代,發(fā)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牛肅女”、“晉陽妾”更是牛肅親人和身邊之事,更是如實記錄。這些直接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故事,表明《紀(jì)聞》正是一部由志怪向現(xiàn)實生活過渡代表之作。其中的“吳保安”記載吳保安毀家救友,就是當(dāng)時盛傳的故事,基本上是“實錄”,《新唐書》曾將此篇采入《忠義傳》。小說以生動的筆觸,跌宕有致情節(jié),歌頌了吳保安、郭仲翔之間真摯友誼和相互信任。其中吳保安求薦、棄家、營救;郭仲翔感恩、葬吳、讓官都十分真摯感人。對后代影響很大:馮夢龍的擬話本《吳保安棄家贖友》(《古今小說》),明代沈璟傳奇戲曲《埋劍記》,故事俱采自《紀(jì)聞》。

  《紀(jì)聞》是“紀(jì)實”之作,不等于說它不是傳奇小說。從小說角度看,書中大部分作品情節(jié)比較豐富曲折,故事性強,語言也比較生動,有的人物形象也較完整,如“蘇無名”,描述武后時期一位捕盜能手蘇無名偵破太平公主細(xì)器寶物被盜案,曲折而離奇,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裴伷先”記述武后時代直吏裴伷先,抗言犯上,九死一生的經(jīng)過,讓人屏息驚嘆!但總的來看,似嫌簡率,《紀(jì)聞》還算不上傳奇中一流作品。

  《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牛肅《紀(jì)聞》10卷,《宋史?藝文志》并著錄有崔造注本。原書已佚。《太平廣記》采錄《紀(jì)聞》121條。南京圖書館藏鈔本《牛肅紀(jì)聞》10卷,即從《太平廣記》輯出。今有:張友鶴《唐宋傳奇選》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4年版1979年新一版;《筆記小說大觀》,江蘇廣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魯迅校錄《唐宋傳奇集》文學(xué)古籍刊行社1958年版,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9年版;汪辟疆校錄《唐人小說》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中國文言小說百部經(jīng)典》,史仲文編撰,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32、《枕中記》

  唐代中期傳奇小說,沈既濟撰。沈既濟(約750—800)字不詳,兩唐書曰德清(今屬浙江)人,《元和姓纂》作吳興武康人。為人“經(jīng)學(xué)該明”,《舊唐書》本傳稱他“博通群籍,史筆尤工”。宰相楊炎薦其有良史才,召拜左拾遺、史館修撰。嘗請省天后紀(jì),合中宗紀(jì),議不行。唐德宗立,銳于治,詔兩省分置待詔官,權(quán)公錢收子贍用,沈既濟諫止。后楊炎得罪,沈既濟坐貶處州司戶參軍。復(fù)入朝,位禮部員外郎,卒。著有《建中實錄》十卷及傳奇文《枕中記》、《任氏傳》,《全唐文》錄其文6篇,并行于世。《舊唐書》有傳。

  《枕中記》和沈既濟另一篇唐代傳奇《任氏傳》均是中唐傳奇中創(chuàng)作年代較早的名篇,唐傳奇創(chuàng)作進(jìn)入全盛時期的標(biāo)志。小說描述唐開元年間士子盧生,一心追求“建功樹名,出將入相”,卻功名不就,垂頭喪氣。落第歸來途經(jīng)過邯鄲客店,遇見道士呂翁,盧生自嘆貧困,呂翁便拿出一個瓷枕頭讓他倚枕入夢。夢中娶清河大族崔氏女為妻,中了進(jìn)士,升為陜州牧、京兆尹,最后榮升為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中書令,封為燕國公。他的5個孩子也高官厚祿,嫁娶高門。盧生兒孫滿堂,壽終八十,享盡榮華富貴。醒來一切如故,不過邯鄲一夢,店主人蒸的黃粱飯還沒熟。盧生因此感悟,覺得人生如夢,富貴無常。

  這類題材,首見于劉義慶《幽明錄》中的“焦湖廟祝”。沈既濟發(fā)展了這個題材,并賦予時代特色:商人變成了士大夫,祈求神靈變成邯鄲路上的忙碌奔波主動謀求。小說中對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勾心斗角的描繪和腐朽糜爛生活的揭露,更是再現(xiàn)了中唐社會的政治生態(tài)。盧生夢醒后的感悟,既有諷喻勸誡之意,也宣揚了道家的虛無主義和出世思想,是作者人生觀的展露。

  小說在不長的篇幅中,寫一個人波瀾起伏的一生,繪聲繪色,概括力極強。在描繪盧生火箭式升官圖中,又頗具諷刺意味。作者成功地運用了烘托對比手法。作者著意夸張和渲染盧生追求榮華富貴和顯赫聲威,最后歸結(jié)為只是一場白日夢。盧生現(xiàn)實生活中的困窘和夢中的富貴,不僅形成強烈的對比度,更是一種辛辣的諷刺!從此“黃粱美夢”、“邯鄲夢”、“白日夢”成為無人不知的文學(xué)典故。宋人說話中有《黃粱夢》,元人雜劇中有馬致遠(yuǎn)、李時中等合作的《開壇闡教黃粱夢》,明代湯顯祖有《邯鄲夢》傳奇,可見其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巨大影響。

  《枕中記》收入《太平廣記》、《文苑英華》833卷,魯迅校輯《唐宋傳奇集》。

  今有:張友鶴《唐宋傳奇選》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4年版1979年新一版;《筆記小說大觀》,江蘇廣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魯迅校錄《唐宋傳奇集》文學(xué)古籍刊行社1958年版,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9年版;汪辟疆校錄《唐人小說》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中國文言小說百部經(jīng)典》,史仲文編撰,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33、《離魂記》

  唐代中期傳奇小說,陳玄佑撰。陳玄佑,生平事跡不詳。《離魂記》篇末云:“大歷末,遇萊蕪縣令張仲峴,因備述其本末”,可知陳為代宗、德宗年間人,此篇大約寫于大歷末年(777—779)。

  《離魂記》寫張倩娘與表兄王宙從小相愛,倩娘父張鎰也常說將來當(dāng)以倩娘嫁王宙。但二人成年后,張鎰竟以倩娘另許他人。倩娘因此抑郁成病,王宙也托故赴長安,與倩娘訣別。不料倩娘半夜追來船上,乃一起出走蜀地,同居五年,生有二子。后倩娘思念父母,與王宙回家探望。王宙一人先至張鎰家說明倩娘私奔事,始知倩娘一直臥病在家,出奔的是倩娘離魂。兩個倩娘相會,即合為一體。

  人有靈魂,而且能與軀殼分離,這種虛幻的想象,顯然與佛教思想有關(guān)。離魂以求愛情婚姻故事,始見于南朝劉義慶《幽明錄·龐阿》。唐代亦有敷衍為傳奇作品的,如《靈怪錄》中的“鄭生”、《獨異記》中的“韋隱”,都敘述唐人離魂故事,但《離魂記》描寫更為出色:他以離奇怪誕的情節(jié),反映了當(dāng)時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由的愿望,歌頌了他們反抗封建禮教的斗爭,具有典型意義。小說中人物形象也更加鮮明,性格更加突出,尤其是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堅貞、忠誠、敢于反抗和追求的女性倩娘形象。結(jié)構(gòu)也更加巧,情節(jié)更加起伏出人意表,尤其是篇末寫到倩娘的離魂與肉體相合時,巧妙綴上“其衣裳皆重”這樣一個細(xì)節(jié),給人以似幻似真的感覺。元代鄭光祖《倩女離魂》雜劇,即根據(jù)本篇故事演繹而成。

  《離魂記》收入《太平廣記》358卷,魯迅校輯入《唐宋傳奇集》。今有:張友鶴《唐宋傳奇選》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4年版1979年新一版;《筆記小說大觀》,江蘇廣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魯迅校錄《唐宋傳奇集》文學(xué)古籍刊行社1958年版,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9年版;汪辟疆校錄《唐人小說》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中國文言小說百部經(jīng)典》,史仲文編撰,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34、《柳氏傳》

  唐代中期傳奇小說,又名《章臺柳傳》,許堯佐撰。許堯佐,生卒、字號均不詳。峽州(今屬湖北宜昌)人,禮部尚書許康佐之弟。德宗貞元三年(787)曾赴隴州觀察使邢君牙幕府,貞元六年進(jìn)士及第,貞元十六年,復(fù)舉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授太子校書郎同年曾佐征西將軍、涇原節(jié)度使劉昌幕府。憲宗元和八年(813)為吉州司戶參軍,元和十一年以左贊善大夫副使使南詔。官至諫議大夫。今存?zhèn)髌嫘≌f僅此一篇,寫于唐德宗貞元年間。

  《柳氏傳》寫柳氏與詩人韓翃的愛情故事。韓翃與富而愛才的李生為友。李有美妾柳氏,愛慕韓翊,李知其意,便將柳嫁韓。后值安史之亂,柳剪發(fā)毀形,寄身佛寺。這時韓已入平盧﹑淄青節(jié)度使侯希逸幕為書記。兩京收復(fù)后,韓翊使人潛尋柳氏,并寄以詩曰:“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yīng)攀折他人手。”柳氏感泣,答以詩,希望早日團(tuán)聚。不久,柳為京中蕃將沙吒利劫去。一日,柳偶于車中見韓緊隨其后,乃使女婢將其處境告韓。侯希逸虞候許俊,見韓在歡宴酒席上神色沮喪,便問其故,韓以實情相告,許請韓寫一親筆信,即乘馬至沙吒利宅,救出柳氏,使之團(tuán)圓。許堯佐通過這一發(fā)生在動亂歲月中的悲歡離合故事,歌頌了堅貞的愛情,并從側(cè)面透露了安史之亂及亂后蕃將跋扈給人民帶來的災(zāi)難,成功地刻畫了柳氏等人的形像。結(jié)構(gòu)完整,情節(jié)發(fā)展有波瀾,語言凝練,善作細(xì)節(jié)描寫。如寫柳氏不顧沙吒利的威勢,約會韓翊與之訣別的情景說:“乃回車,以手揮之,輕袖搖搖,香車轔轔,目斷意迷,失于驚塵”,頗能引人入勝。

  《柳氏傳》對后代文學(xué)影響很大:宋人話本有《章臺柳》;明代晁瑮《寶文堂書目》有《失記章臺柳》一種;明刊《熊龍峰四種小說》中有《蘇長公章臺柳傳》,清人通俗小說《章臺柳》十六回,亦據(jù)此敷衍而成。戲劇方面有鐘嗣成《寄情韓翃章臺柳》雜劇;明人傳奇有吳長儒《練囊記》,梅鼎祚《玉合記》,張四維《章臺柳》等。

  《全唐文》收許堯佐文六篇,唯獨不收此文。此文最早見《太平廣記》485卷,魯迅校輯入《唐宋傳奇集》。

  今有:張友鶴《唐宋傳奇選》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4年版1979年新一版;《筆記小說大觀》,江蘇廣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魯迅校錄《唐宋傳奇集》文學(xué)古籍刊行社1958年版,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9年版;汪辟疆校錄《唐人小說》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35、《柳毅傳》

  唐代中期傳奇小說,李朝威撰。李朝威,字不詳,中唐時代隴西人,約公元759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祥,生平亦不可考。作品僅存《柳毅傳》和《柳參軍傳》兩篇。《柳毅傳》篇末云:薛嘏于開元末在洞庭湖上見到柳毅,殆經(jīng)四紀(jì)即四十八年后始作此篇,故本文蓋寫成于唐德宗貞元(785—804)年之間。

  《柳毅傳》寫洞庭龍女遠(yuǎn)嫁涇川,受其夫涇陽君與公婆虐待,幸遇書生柳毅為傳家書,得其叔父錢塘君營救,回歸洞庭,錢塘君即令柳毅與龍女成婚。柳毅因傳信乃急人之難,本無私心,且不滿錢塘君之蠻橫,故嚴(yán)辭拒絕,告辭而去。但龍女對柳毅已生愛慕之心,自誓不嫁他人。后柳毅徙家金陵,娶范陽盧氏女,即龍女所化。二人終成眷屬。同歸洞庭仙去,長生不死。

  關(guān)于龍女寄書和異類報恩故事,民間流傳頗早:《搜神記》中就有胡毋班為泰山府君傳書給河伯婦的故事;《廣異記》中亦有三衛(wèi)為華岳新婦傳書給北海神。《柳毅傳》在上述基礎(chǔ)上,將婚姻、家庭、愛情等方面內(nèi)容,靈怪、俠義、愛情三方面題材結(jié)合在一起,深刻地、出色地反映現(xiàn)實生活,并表達(dá)了作者的道德標(biāo)準(zhǔn)和理想追求。它以幻想的形式,反映的卻是人間的婚姻愛情問題。龍女在夫家所受的丈夫欺凌和公婆迫害,正是古代婦女常有的痛苦和遭遇。小說的喜劇結(jié)尾,正是以浪漫的手法,反映出作者的理想追求。在藝術(shù)表達(dá)上,《柳毅傳》比起以前的同題材作品,人物性格更加突出鮮明:柳毅是小說中主要人物,他為不幸的龍女傳書洞庭,完全是激于同情和義憤,沒有私心,不求報答。所以錢塘君殺死涇陽君次子,要將龍女嫁給他時,他認(rèn)為殺人婿而娶其妻為不義,嚴(yán)正拒絕,贏得龍王的尊重和欽佩,也贏得龍女的愛情。柳毅的正直無私、扶危濟困的高尚品格,正是對現(xiàn)實生活中追求功名利祿、趨炎附勢士大夫的批判,也體現(xiàn)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其他如錢塘君的剛直暴烈,龍女的一往情深,性格刻畫頗為鮮明。對龍女和柳毅的心理描寫,尤細(xì)致真切。在行文上,本篇故事富于想象,情節(jié)曲折,而結(jié)構(gòu)謹(jǐn)嚴(yán)。其文體在散行之中夾有駢偶文句和韻語。文辭亦頗華艷。魯迅在輯佚唐人小說時視此為名篇,與元稹的《鶯鶯傳》相提并論。唐末裴铏所作《傳奇》中《蕭曠》一篇,已言“近日人世或傳柳毅靈姻之事”,唐末傳奇《靈應(yīng)傳》亦言及錢塘君與涇陽君之戰(zhàn),宋代蘇州又有柳毅井﹑柳毅橋的附會(范成大《吳郡志》卷六“古跡”﹑卷一七“橋梁”)。后代戲曲家多取為題材,如元代尚仲賢《柳毅傳書》﹑明代黃惟楫《龍綃記》﹑許自昌《橘浦記》﹑清代李漁《蜃中樓》等。

  《柳毅傳》最早見于《太平廣記》419卷;曾慥《類說》引《異聞集》題作《洞庭靈姻傳》,似是原題。魯迅校輯《唐宋傳奇集》收入此篇。

  今有:張友鶴《唐宋傳奇選》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4年版1979年新一版;《筆記小說大觀》,江蘇廣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魯迅校錄《唐宋傳奇集》文學(xué)古籍刊行社1958年版,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9年版;汪辟疆校錄《唐人小說》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36、《霍小玉傳》

  唐代中期傳奇小說,蔣防撰。蔣防,字子征,一作子微。中唐時代義興(今江蘇宜興)人,約生于憲宗貞元(785—804)年間。少年時即才華橫溢,詩文并茂。十八歲作《秋河賦》,“援筆立就“,知名于時。官右拾遺。元和中,他曾在大詩人司空李紳席上作《鞲上鷹》,其中寫道:”幾欲高飛天上去,誰人為解綠絲絳。”李紳識其意,與元稹共薦之(《舊唐書·龐嚴(yán)傳》)。長慶元年(821),自右補闕充翰林學(xué)士。二年,加司封員外郎。三年,加知制誥。四年,李紳被逐,蔣防亦貶為汀州刺史。不久改連州刺史,時議稱冤。文宗大和二年(828)調(diào)任袁州刺史,卒于大和五年至九年間。《全唐文》錄蔣防文一卷,計有功《唐詩紀(jì)事》錄其詩四首,另有詩集一卷。

  《霍小玉傳》約寫于唐憲宗(806—820)年間,時代略晚于《李娃傳》和《鶯鶯傳》。小說描寫了隴西李益與妓女霍小玉的愛情悲劇。妓女霍小玉與新科進(jìn)士李益相愛,唯恐日后色衰見棄,李益遂指天誓日,并書于白絹。兩年后,李益得官,授鄭縣主簿。離別之際,霍小玉僅向李益請求八年的相愛之期,李益與小玉再訂生死之盟。李益歸家后聘表妹盧氏,遂與小玉斷絕往來,并秘其行蹤,以斷小玉之想。小玉日夜懸望,思念成疾。為訪李益消息,錢財用盡,更變賣紫玉釵等物,遍請親友,多方招致。李益終為黃衫豪士挾至霍小玉處。小玉病中相見,歷數(shù)自己的不幸和李益負(fù)心后,長慟數(shù)聲而亡。后李益因小玉冤魂作祟,屢因猜忌休妻,“至于三娶”皆不諧。

  這部小說所記的李益實有其人,是中唐有名的邊塞詩人,唐憲宗時做過集賢殿學(xué)士,文宗時官至禮部尚書。猜忌妻妾也實有其事,兩《唐書》都說他少年時患過疾病而多猜忌,防閑妻妾過于苛酷。但《霍小玉傳》卻純?yōu)樘摌?gòu)。作者的高妙之處在于將一個現(xiàn)實生活人物納入虛構(gòu)的情節(jié)之中,賦予它特定的時代意義,使人更感到真實可信,更能打動讀者,這完全是現(xiàn)代小說的寫法。霍、李愛情悲劇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兩人性格上的弱點,而尤其深刻的社會根源,這就是封建的等級制度和唐代的門閥制度。小說的悲劇結(jié)局,是現(xiàn)實主義藝術(shù)力量的勝利。

  《霍小玉傳》是唐人傳奇愛情類題材中思想最深刻、認(rèn)識價值最高的一部作品,也是唐代傳奇中上乘之作,代表著唐傳奇發(fā)展的一個高峰。明代胡應(yīng)麟稱贊唐人小說紀(jì)閨閣事綽有情致,并認(rèn)為“此篇尤為唐人最精彩動人之傳奇,故傳誦弗衰”(《少室山房筆叢》)。小說的最成功之處是塑造了霍小玉這樣一個富有個性的典型妓女形象以及李益這樣一個負(fù)心漢的典型。另外這部小說不但以情節(jié)曲折取勝,也以描述的委婉細(xì)致見長。明代著名戲劇家湯顯祖先后兩次將此編成劇本《紫簫記》和《紫釵記》,足見其影響之大。。

  《霍小玉傳》始見于《太平廣記》卷487。今有:張友鶴《唐宋傳奇選》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4年版1979年新一版;《筆記小說大觀》,江蘇廣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魯迅校錄《唐宋傳奇集》文學(xué)古籍刊行社1958年版,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9年版;汪辟疆校錄《唐人小說》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37、《南柯太守傳》

  唐代中期傳奇小說,《太平廣記》作《淳于棼》,李肇《國史補》作《南柯太守》。李公佐撰。李公佐(約770—850)字顓蒙,隴西(今屬甘肅)人。生卒年不詳。他的主要活動時期在唐德宗貞元到憲宗元和年間(785—820)。貞元十三年(797)曾泛瀟湘,游蒼梧,十八年(802)秋七月,自江南去洛陽,作《南柯太守傳》。元和六年(811),任江淮從事,奉使去長安,作《廬江馮媼傳》。八年春,罷江西從事,東下泊南京。九年春,泛洞庭,登包山。十三年,自南方歸長安。他中過進(jìn)士,做過鐘陵從事。與白居易弟弟白行簡為好友,曾鼓勵白行簡作《李娃傳》。作品有《南柯太守傳》、《謝小娥傳》、《廬江馮媼傳》、《古岳瀆經(jīng)》。《全唐文》錄其文1篇,即《謝小娥傳》。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雜史類”著錄《建中河朔記》6卷,今不傳。

  《南柯太守傳》寫東平游俠之士淳于棼一天在一株古槐樹下醉倒,接著夢見自己變成大槐國國王的駙馬,任“南柯太守”二十年,頗有政績。于是升官進(jìn)爵,位居臺輔,有五男二女,榮耀一時。后來因與檀蘿國交戰(zhàn),吃了敗仗,金枝公主亦病死。于是寵衰讒起,國王疑其“圖謀不軌”,遣發(fā)回家,沿途破車惰卒。驚醒后發(fā)現(xiàn)“槐安國”和“檀蘿國”竟都是蟻穴。這個故事反映了人生如夢,與沈既濟《枕中記》的劇情、主題皆相類,對后人影響也頗大。成語中的“南柯一夢”即出于此。宋人說話中有《大槐王》,宋時揚州居然有南柯太守墓,小說中的故事竟移進(jìn)現(xiàn)實,成為古跡,足見其影響。明代戲劇家湯顯祖據(jù)此寫成《南柯記》,成為著名的“臨川四夢”之一。

  《南柯太守傳》始見于《太平廣記》。今有:張友鶴《唐宋傳奇選》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4年版1979年新一版;《筆記小說大觀》,江蘇廣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魯迅校錄《唐宋傳奇集》文學(xué)古籍刊行社1958年版,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9年版;汪辟疆校錄《唐人小說》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38、《謝小娥傳》

  唐代中期傳奇小說,李公佐撰,作者介紹見《南柯太守傳》。

  小說寫憲宗元和年間,豫章女子謝小娥父、夫在出外經(jīng)商中被害,死于江中。父親托夢給謝小娥,說殺害他的人是“車中猴、門東草”;夫托夢言其仇人姓名是“禾中走,一日夫”。后被作者李公佐破解兇手名“申春”、“申蘭”。爾后,謝小娥女扮男裝,遍訪江湖,尋其仇人。受雇于申蘭家兩年多,終于找到機會,手刃申蘭,悉擒申春等賊黨數(shù)十人。報仇雪冤后,謝小娥出家為尼。作者通過謝小娥機智擒拿殺害父親和丈夫的兇手水盜申蘭、申春的復(fù)仇故事,贊揚小娥的刻苦、剛強、機智而忍辱負(fù)重堅苦卓絕潛修的志行與義烈的精神。文中佛教和儒家思想很濃厚。這也是作者的人生觀的反映。謝小娥的最后結(jié)局出人意料,她遁入空門,說明她對現(xiàn)實生活失去信心,也是對社會不滿和抗議。小說結(jié)尾敘述作者訪小娥行文過長,使結(jié)構(gòu)松散拖沓,削弱了藝術(shù)感染力量。

  《謝小娥傳》與一般虛構(gòu)而成的小說不同,它是李公佐根據(jù)真人真事加工創(chuàng)作的一篇傳奇小說,它的內(nèi)容大多實有其事。《新唐書·列女傳》中就有謝小娥的記載,內(nèi)容于此小說基本相同。李復(fù)言《續(xù)玄怪錄·尼妙寂》內(nèi)容于此也大同小異,不過比此篇更加細(xì)致感人。《異聞錄》、《棗林雜俎》、《珍珠船》等也皆記有此事。其中寫報夢的謎語與詳夢一節(jié),可能是故事流傳過程中為人們所加插的,藉以增加小說的趣味性,對后代的小說戲曲有較大影響。

  《謝小娥傳》見《太平廣記》491卷,亦為《全唐文》收錄。今有:張友鶴《唐宋傳奇選》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4年版1979年新一版;《筆記小說大觀》,江蘇廣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魯迅校錄《唐宋傳奇集》文學(xué)古籍刊行社1958年版,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9年版;汪辟疆校錄《唐人小說》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39、《李娃傳》

  唐代中期傳奇小說,又稱《汧國夫人傳》,白行簡撰。白行簡(776-826)字知退,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東北)人,白居易之弟。元和二年(807)進(jìn)士,授秘書省校書郎,累遷司門員外郎,主客郎中,又曾任度支郎中,膳部郎中等職。著有文集10卷,文辭簡易,有其兄風(fēng)格。《李娃傳》為其代表作。另敦煌遺書中存有《天地陰陽交歡大樂賦》,述男女交媾之事。生平事跡見《全唐文》卷六十八。

  《李娃傳》寫滎陽公子赴京應(yīng)試,與名妓李娃相愛,幾乎被其父鞭撻至死。后流落街頭,得李娃救護(hù)督促,發(fā)憤用功,應(yīng)試得中。其父回心轉(zhuǎn)意,認(rèn)李娃為兒媳。其圓滿結(jié)合并獲得很高榮耀的喜劇性結(jié)局,表現(xiàn)了作者對倡優(yōu)女子的同情和品格的贊美,有濃厚的理想色彩。小說的題材內(nèi)容,與后出的《霍小玉傳》相類,唯結(jié)局大相徑庭。《李娃傳》是喜劇,《霍小玉傳》則是悲劇。《霍小玉傳》對唐代門閥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李娃傳》則采取一種溫和、調(diào)和的立場,反映了市民階層的思想意識和理想化色彩,主題不及《霍小玉傳深刻。》

  《李娃傳》為唐傳奇中一流名篇。作者塑造了一個“賤民”出身的崇高優(yōu)美的婦女形象。比起霍小玉的幻想,崔鶯鶯的軟弱,李娃顯得精明而又成熟,是唐傳奇中寫得最好的一個女性形象。另外全篇結(jié)構(gòu)完整,情節(jié)波瀾起伏,跌宕多姿,魯迅稱贊說:“行簡本善文筆,李娃事又近情而聳聽,故纏綿可觀”(《中國小說史略》)。《李娃傳》對后世影響巨大“落難公子中狀元,中了狀元大團(tuán)圓”的俗套即濫觴于此。元代高文秀的《鄭元和風(fēng)雪打瓦罐》,石君寶《李亞仙花酒曲江池》雜劇,明代薛近兗《繡襦記》等,都是根據(jù)這篇小說改編的。

  《李娃傳》最早見于《太平廣記》484卷。今有:張友鶴《唐宋傳奇選》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4年版1979年新一版;《筆記小說大觀》,江蘇廣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魯迅校錄《唐宋傳奇集》文學(xué)古籍刊行社1958年版,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9年版;汪辟疆校錄《唐人小說》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中國文言小說百部經(jīng)典》,史仲文編撰,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40、《長恨歌傳》

  唐代中期傳奇小說,陳鴻撰。陳鴻,字大亮。生卒年不詳。是一個“為文辭意慷慨,長于吊古,追懷往事,如不勝情”的文士。年輕時研究歷史,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登太常第。曾任太常博士﹑虞部員外郎﹑主客郎中等職。住在長安的時候,曾與白居易為友。長慶元年(821),太和公主遠(yuǎn)嫁回鶻,他曾充赴回鶻婚禮使判官。文宗太和三年(公元829年),曾做過尚書主客郎中。嘗自稱“少學(xué)乎史氏,志在編年”(《大統(tǒng)記序》),曾以七年之力,撰編年史《大統(tǒng)記》30卷,今僅存此序。《全唐文》存其文3篇。從存文看來,紀(jì)事簡潔有序,狀物工致準(zhǔn)確,確有史才和文才。

  《長恨歌傳》作于憲宗元和初(806),當(dāng)時白居易任盩厔(今陜西周至縣)縣尉,陳鴻與王質(zhì)夫居該縣。三人同游仙游寺,談到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王質(zhì)夫建議白居易為此事作詩。白居易于是作出傳唱天下的《長恨歌》,陳鴻也如約寫了這篇《長恨歌傳》。此傳情節(jié)與《長恨歌》相近,詠歌楊李的愛情悲劇。情節(jié)亦從楊妃入宮寫起,安史亂中楊妃縊死于馬嵬坡;玄宗自蜀還京,思念不已,方士為之求索貴妃魂魄,見之于海上仙山,貴妃乃為言天寶十載七夕與玄宗盟誓之事。比起白居易的《長恨歌》,陳鴻發(fā)揮小說體裁的特長,描寫得更為具體細(xì)膩。如馬嵬之變,白詩僅有“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兩句。《長恨歌傳》中增加了“從官郎吏請誅楊國忠以謝天下,楊國忠伏誅后又請“以貴妃塞天下怒”以及玄宗賜死,自盡于佛堂等情節(jié)。七夕盟誓一段更為細(xì)膩,既有事情本身的細(xì)述,又再現(xiàn)秦地的民俗并夾以抒情,可謂聲情并茂。以上這些情節(jié),均被元人馬致遠(yuǎn)《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和清代洪升的《長生殿》所汲取,影響深遠(yuǎn)。另外,篇中對玄宗晚年的縱情聲色﹑政治腐敗有所暴露,即如楊貴妃是玄宗從其子壽王府邸取來一節(jié)亦直書不諱,比起《長恨歌》主題更加明確和單一。篇末議論,則歸之于“懲尤物,窒亂階,垂于將來”的老套。此傳與《長恨歌》相輔而行,流傳頗廣。北宋時樂史撰長篇傳奇《楊太真外傳》,曾取材于此傳。

  《長恨歌傳》今存版本有三:一為《太平廣記》本;一為《文苑英華》本(此為通行本,《白氏文集》亦載此本);一為明刻《文苑英華》附《麗情》本。

  今有:張友鶴《唐宋傳奇選》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4年版1979年新一版;《筆記小說大觀》,江蘇廣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魯迅校錄《唐宋傳奇集》文學(xué)古籍刊行社1958年版,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9年版;汪辟疆校錄《唐人小說》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中國文言小說百部經(jīng)典》,史仲文編撰,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扶沟县| 隆德县| 金门县| 平果县| 隆安县| 竹北市| 无为县| 建瓯市| 垣曲县| 济阳县| 馆陶县| 丹棱县| 沙河市| 黄梅县| 景泰县| 田林县| 清镇市| 嘉鱼县| 承德市| 平阴县| 永春县| 城市| 衢州市| 福州市| 宜城市| 招远市| 朔州市| 辽中县| 哈尔滨市| 佛山市| 广宗县| 富源县| 泽普县| 湟源县| 融水| 石屏县| 会东县| 三江| 石门县| 钟山县| 新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