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猿戲圖
《枇杷猿戲圖》,165×107.9厘米,北宋·易元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易元吉(公元11世紀),北宋畫家,字慶之,湖南長沙人,生卒年不詳。天資穎異,靈機深敏,善畫。初攻花鳥、草蟲、果品,后專寫獐猿。曾游荊、湖間(今湖南、湖北一帶)搜奇訪古,深入山區,入萬守山百余里觀察野生動物生活和林木巖石景物,每遇勝麗佳處,輒留其意,心傳目擊,寫于毫端。
幅中二猿,一只坐在干身上仰顎凝望,另一攀掛枝梢,調皮地來回搖晃,還又回頭觀望。二猿對看,情趣頓生。畫家不但成功的捕捉了此二猿的神態和靈性,更精準描繪了黑猿的外貌及身軀。如此能體物之生、傳物之神,這是側重寫實的宋人,在畫作中所能呈現的特色。本幅中二猿黑黝黝、毛茸茸的毛皮觸感,讓觀者似乎伸手可及。畫家用墨的功力,實為一流。此外石頭的堅硬、樹干的斑剝、枇杷葉的翻折,也都描寫真實,用色精致,這幅畫確為宋畫中大幅無款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