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幼不讀《西游》

  中國自來有“少不讀《西廂》、壯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之說。此說是否有典不詳,但它的意思人人通曉,無非提醒國人在某段年齡讀某部作品可能社會效果不良罷了。今天,這“三不讀”恐怕皆已失效了。就說《西廂》吧,那種被橫豎扭曲的纏綿愛情,如今少年哪能理解呢?而且沒有性感描寫,缺少刺激閱讀的性趣,根本不是各種煽情涉性讀物的對手。所以,對當代少年來說,不是讓不讓他們讀《西廂》的問題,而是他們愿不愿讀的問題。假如少男少女們校園中人手一冊《西廂》,男扮“張生”狀、女作“鶯鶯”秀,雖然有些酸,卻絕對有益提升當代愛情質量:愛惟有難求才珍貴,只有神圣才偉大。但這要求可能嗎?噫噓嘻,在下不挨啐就不錯了。
其它兩不讀更不需說了,因為熒屏早已將它們送進億萬家庭,想不讓誰“讀”也不成了。特別是《水滸》,那“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主題歌,一時唱遍大江南北,著實曾嚇人一跳。結果也沒啥事,出一二翦匪,號稱榔頭幫,很快就給滅了。時移世易,這“三不”已屬陳言,沒什么實際意義了。盡管如此,這重視閱讀年齡的“不讀”說,還是頗有啟迪意義的,特別是對幼兒。我這“幼不讀《西游》”,便非一時興起,故造驚人之句,而是有感而發有據而論的,期望引起讀者的警覺。

  家中曾住侄孫女,來時不足3歲,前后4余月。初到時,女孩家愛跑愛鬧,活潑可愛。但一段時間后,我突然發現她總愛舞棍弄拳,開口便是“殺了你、吃了你”。這好生了得,小小孩子家哪來這等惡語兇氣?一查,明白了,原來是她天天在看《西游》。當然是卡通片,她爸爸給買的,全套正版,特清晰。結果也特負面,“三打白骨”已看過不下10遍,還天天要看。我趕緊下達禁播令,開始換上“白雪公主”、“灰姑娘”。孩子漸漸看得上癮,慢慢這口中殺詞也少了,張口要“吃我”的次數也少了——其實她要“吃”我的樣子還是蠻可愛的。

  后來,孩子走了,故事結束了,卻又重新勾起我的思索。多年來,像我這般“親歷”“文革”的所謂“老三屆”學者,思想中幾乎都有一“結”,那就是對國人,特別是紅衛兵嗜暴傾向的困惑。為什么號稱禮儀之邦的中國人,能一夜間變得殘忍冷酷,仇仇相見呢?那些中小學生,昨日方沐浴著老師的恩澤,怎么今日就掄起皮帶往死里抽呢?我一朋友母親是退休小學老師,至今見到30年前打她的學生仍然兩腿顫栗,而算起來當年那學生不過只十幾歲!將那場浩劫歸因于路線斗爭、政治陰謀或封建遺毒等等,都有道理,但卻都難以解釋這種“紅色恐怖”,這種“學生/打手”角色的瞬間轉化。因此,我便相信它肯定與“文革”前的階級斗爭教育相關。不是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皆“其樂無窮”嗎?種豆得豆,終于“斗”到老師頭上來了。這也是“文革”前教師自身的命運悲劇。

  但慢慢地,我卻感到僅結論于此是不夠的。這視人為敵、與人斗恨的“豆”種,其實早已沉積在咱的文化傳統中、深埋在咱民族的“根性”里。像這《西游》中,師徒四人時時內訌不說,關鍵是取經路上,處處妖魔鬼怪,個個人面獸心,而且,越是美女越可怕,越是老嫗越歹毒,幾乎所有善容笑面背后,都藏著想吃唐僧肉的歹心。一部西天取經史反復證明這樣一條真理:唐僧所有的愛都是愚蠢的,孫猴所有的恨都是英明的。假如不是悟空保駕如來護航,別說九九八十一難,就是一難也把唐僧小命給結了。因此,唐僧雖不思悔改,讀者卻早已覺悟:世事險惡,人心叵測,必須時刻提防白骨精,識別牛魔王,為了神圣目的,關鍵時刻便要“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薄t衛兵不過是把千鈞棒換成皮腰帶罷了。

  當然,《西游》并不能涵蓋傳統文化。特別是咱儒家文化,仁愛為本,我如果將其與斗恨的“根性”串口并聯起來,國學家肯定大不以為然,視為謬說。但我卻相信,藝術源自生活,《西游》是用魔幻手法影射了明代社會,揭露了儒家社會的實質。而這也并沒有歪曲仁愛本質。仁愛非現代之博愛,是不爭的事實(盡管韓愈用過這個詞)。博愛基于人道精神,提倡人類的同情心,它突出表現為對陌生人的無罪假定和友善關愛。而儒家仁愛,乃親親之愛,是以親親為限的愛。毛澤東有句名言: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因此,對中國人來說,一旦這“緣”和“故”消失,就是我們對“外人”的警惕、對陌生生命的冷漠、對“王道”旗下征戰殺戮的欣賞。于是,我們多有《封神》、《三國》、《水滸》這樣充滿陰謀和血腥描寫的經典,卻少有像《白雪公主》《灰姑娘》那樣洋溢著博愛精神的童話??梢?,從儒家傳統到“文革”武斗場面,其間并沒有什么情理邏輯障礙。

  遺憾的是,“文革”結束已整整一代人了,但今日的少年暴力卻仍在蔓延,且手段日趨成人化。我們的孩子上學路上隨時都可能被搶被打,而那搶人打人者同樣也是孩子!無論是打人或是被打者,他們的心靈都會因此受到摧殘或腐蝕。社會各界對此無不焦慮,且公認罪魁為各種傳媒包括網絡所傳播的暴力文化。對此,我沒異議,凈化文化環境,社會家庭學校皆責無旁貸。但略微深思一下就會發現,這“罪魁”雖是罪魁,卻并不是全部“禍根”。道理很簡單,像在某些西北歐國家里,暴力文化雖是合法存在,但人家的少年犯罪率卻很低。這兒又用得上一句名言:外因只是條件。因此,盡管可能被視為大謬不然,我卻堅持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及當代教育中缺少博愛內容,仍是導致目前少年暴力的一個重要內因。

  這便回到了本題。幼兒是社會化初始年齡段,也是所謂“根性”形成期。在這一時期,是撒播人道博愛種子還是灌輸人心險惡思想,是關系到孩子道德養成和人格健康的大問題。這個淺顯道理,現代的家長和老師自然都曉得,但當他們時時提防處處扎起“少兒不宜”的籬笆時,卻偏偏將《西游》視為兒童最佳讀物,甚至,還樂呵呵地與孩子們一起戰妖斗怪呢!因此,我才想到要著文提醒:這《西游》雖是最適于卡通化的神話名著,其大部篇章卻是不適于兒童觀看的。我這“幼不讀《西游》”,絕不是戲言。

原載《中華讀書報》2002年3月22日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尖扎县| 安溪县| 台江县| 喀喇| 天水市| 新郑市| 平乐县| 南漳县| 铜鼓县| 彝良县| 自贡市| 通山县| 房产| 老河口市| 新巴尔虎右旗| 新兴县| 瑞昌市| 利辛县| 塔城市| 郑州市| 江孜县| 桦甸市| 栾川县| 犍为县| 湘西| 普洱| 垦利县| 连州市| 宣恩县| 平遥县| 延长县| 建平县| 永胜县| 石景山区| 信阳市| 锦州市| 西盟| 丹阳市| 北宁市| 庆云县| 商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