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年話羊俗
婚俗中的羊
鄂爾多斯蒙古族婚禮中,新郎必須掰開一只女方為考驗其力量和智慧而準備的整支羊頸骨。為了戲弄新郎,陪親的姑娘們往往會巧妙地將一根紅柳棍或筷子插在羊頸的骨髓里,使新郎費盡力氣卻怎么也掰不斷羊頸骨,又著急又羞愧,姑娘們便乘機取笑揶揄新郎。有的新郎知道其中的奧妙,取出那根柳條或筷子,用力一掰,羊頸骨即折斷為二。大家也就對新郎贊賞一番,不再為難新郎。
云南劍川每個白族姑娘的嫁妝都有一張雪白耀眼的白羊皮。這張羊皮必須是用純白的綿羊鞣制,而且完整地保留羊的四肢和尾皮。為此,有姑娘出嫁的人家當年必養一只白羯羊,否則,到時只能出高價購買。這張白皮,既是新娘日后的生活用品,同時又含有“把勤勞樸素的美德帶到丈夫家去”的寓意。
哈薩克族婚禮的“登門”儀式中,新郎新娘要共同啃吃一大塊羊胸骨肉。因為骨和肉緊緊相連,象征著一對新人永遠相親相愛,白頭到老,永不分離。
在裕固族的婚禮上,最獨特的禮俗是給新郎贈羊小腿的儀式。新郎著裝畢,兩位歌手端著酥油、牛奶和纏著一縷羊毛的羊小腿,說唱起《贈羊小腿詞》。唱畢,就在新郎的額頭上涂一點酥油,把羊小腿掛在他的腿帶上。新郎接過羊小腿后,要等到晚上與新娘一起在洞房中吃掉。羊小腿的羊毛,除了“婆家娘家彼此好得分也分不開”古老含意外,還被賦予了“新郎新娘彼此好得難分難解”的新意。
錫伯族民間有“搶羊骨頭”的婚俗,流行于今新疆地區。婚禮之后,迎親爹娘在新郎新娘的炕沿上放上一塊羊大腿骨,雙方姐妹兄弟聚于新房,迎親娘將拴有紅線的兩個酒杯放在盤里,迎親娘則迅速將兩只酒杯換來換去,從而使兩位新人分不清哪是水,哪是酒,然后讓他們任選一杯,喝到酒的為大吉,接著要連飲三杯。之后,雙方兄弟姐妹開始搶羊骨頭。男方家人搶到羊骨頭認為是新娘勤勞能干,能養妻子,家庭美滿幸福;女方家人搶到羊骨頭,則認為新娘會持家,不會愛氣,家庭和睦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