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三足羊首鼎

春秋時期青銅炊器,通高11厘米,口徑10厘米。1976年安徽壽縣構杞魏崗出土,現藏壽縣博物館。造型新穎別致,光潔完好無損。與一般常見的鼎截然不同,鼎作綿羊形,羊首高昂伸出器外,頸脯與鼎身連為一體,一對大卷角貼于耳畔,眼、鼻、口諸官畢現。器身作半球狀,上有平面蓋,子母口,正中置一弓形紐,前開豁口與羊頸部結合,尾扁寬呈矢頭形,表面飾云雷紋。頭尾前呼后應,和諧統一。該鼎三足也是一反常規,三足為扁形,俱作丁勾形外撇,風格灑脫,寓靜于動,渾然一體。整個器物從側面看來,像是一只豐滿溫順的綿羊,使人一見到就有親近感。
點擊:2,569 發布:2015-02-13 15:41 責編:moon 來源:國學網
【版權聲明】本網頁中圖片引用自網絡的,如有版權方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謝謝! 【聯系我們】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