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陽開泰
紙本設色, 211.6×142.5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朱瞻基(1399-1435),明成祖長孫,明代第五位皇帝,1426至1435年在位,年號宣德,廟號宣宗,自號長春真人。在其當政的十年之間,政治方面,任用賢能,締造了史稱“仁宣之治”的穩定發展期,是著名的守成之君。此外明宣宗在藝術方面的表現,則使他在歷代帝王之中,顯得更加耀眼。
宣宗愛好翰墨,工于繪事,不但熱衷書畫創作,所作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草蟲均得造化之妙,而且常以書畫作品賞賜近臣。此外,宣宗更引領一代藝術風潮,以恢復兩宋畫院的盛況為目標。根據記載,宮中畫師每呈作品,宣宗均會一一觀覽加以評論,使得明代宮廷繪畫于宣宗在位期間臻至鼎盛,足以與北宋徽宗的宣和畫院相媲美。
宣宗的繪畫取材偏向花鳥、畜獸、墨竹,帶有象征寓意的題材,而在風格上明顯受到文人畫的影響,注重線條和墨韻的表現。
本幅《三陽開泰》作于宣德四年(1429),淺設色畫子母山羊一大二小,襯以竹、石、茶花,以諧音取“三陽開泰”之意。“三陽開泰”典出《易經》六十四卦的第十一卦“泰”,卦象乾下坤上,以寓天地上下交通同泰。十二個月中以泰卦居于正月,取其冬去春來,陰消陽長的吉亨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