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佛教文獻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
佛教文獻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式
10月17日至21日,第三屆佛教文獻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于武漢大學文學院及湖北黃梅四祖寺順利召開。會議由武漢大學文學院、武漢大學中國宗教文學與宗教文獻研究中心與南華大學文學系、日本國際佛教學大學院大學聯合舉辦。來自武漢大學、四川大學、浙江大學、南華大學、佛光大學、中央大學、國際佛教學大學院大學、京都大學等海內外三十余所高校的五十余位專家學者熱情與會,就佛教文獻與佛教文學領域的一系列問題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和交流。
18日上午8時30分,會議開幕式于武漢大學人文館三樓歷史學院會議室隆重舉行,由武漢大學中國宗教文學與宗教文獻研究中心主任吳光正教授主持。武漢大學文學院副院長于亭教授、武漢大學文學院陳文新教授、武漢大學文學院陳順智教授、武漢大學文學院盧烈紅教授、京都大學高田時雄教授、國際佛教學大學院大學落合俊典教授、南華大學文學系鄭阿財教授、黃梅四祖寺方丈明基法師、四川大學周裕鍇教授、佛光大學蕭麗華教授、中央大學中文系萬金川教授等共同出席了開幕式。于亭教授、落合俊典教授、鄭阿財教授、明基法師分別代表各合辦單位及協辦單位致辭。
于亭教授在致辭中表示:現代學術意義上的佛教文獻和佛教文學研究已經走過了百年歷程,取得了非常豐碩的成果。佛教文獻和佛教語言研究極大地推進了漢語乃至東亞各國歷史語言學的進程,并對歷史、文化、考古、文學和哲學等相關學科的研究產生了廣泛影響;佛教文獻和佛教文學研究對于拓寬中國文學乃至東亞文學的版圖、建構宗教詩學具有重要意義,對于認識佛教在中國乃至東亞的本土化和國際化更是貢獻良多。我們今天在珞珈山舉辦第三屆佛教文獻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希望能夠推進相關領域的研究,并建立起國際合作研究的管道。
隨后,會議舉行贈書儀式。首先,國際佛教學大學院大學落合俊典教授將自己整理日本古寫經的研究成果分別贈予武漢大學文學院和湖北黃梅四祖寺。接著,四祖寺方丈明基法師、筑波大學人文社會系本井牧子教授、南華大學文學系鄭阿財教授亦先后向武漢大學文學院贈書。
18日下午14時,會議代表登臨櫻頂俯瞰武大校園,隨后乘車前往湖北黃梅四祖寺。會議余下議程在四祖寺慈云閣禮堂繼續完成。
本次會議共進行了兩場主題演講和九場專題研討,期間,武漢大學文學院蕭紅教授、吳光正教授、高文強教授、鐘書林教授、魯小俊教授、阮桂君教授、盧烈紅教授、陳建軍教授和講師汪超等均提交論文;譚新紅教授于18日上午10時20分至11時20分主持第一場專題研討;蕭紅教授主持了于19日9時30分至10時30分舉行的第三場專題研討;葛剛巖教授于第三場專題研討中擔任點評。
19日晚22時,本屆佛教文獻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于四祖寺慈云閣禮堂舉行閉幕式。閉幕式由武漢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蕭紅教授主持。會議代表高田時雄教授、萬金川教授、周裕鍇教授,合辦單位代表鄭阿財教授,協辦單位代表黃梅四祖寺監院崇諦法師先后致辭。大家紛紛對會議成果表示十分滿意,對會議主辦方武漢大學文學院、武漢大學中國宗教文學與宗教文獻研究中心給予高度評價,并表達了對于此項盛會能夠永續舉辦的期望。其中,周裕鍇教授特為本次大會賦詩兩首,其一詩云:嘉會雄文聚眾功,楚天清曉響洪鐘。聲聞玄義思修靜,日照青山霧靄空。歡喜初嘗香積飯,登臨欲上妙高峰。祖庭今日弘三寶,佛海禪源處處通。
20日8時,會議代表乘車前往黃梅縣東12公里的東山,朝禮五祖寺,五祖寺監院惟道法師親自迎接并為學者們講解寺廟歷史。隨后,會議代表沿山路攀上白蓮峰,俯瞰僧舍殿宇、松林翠竹。下午,學者們前往紫云山,參訪老祖寺,體驗農禪風光。21日,圓滿賦歸。
本次會議是繼分別于日本和臺灣舉辦的第一屆和第二屆佛教文獻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之后,于武漢大學文學院召開的又一次關于佛教文獻與文學的學術盛會。本屆會議與前兩屆會議一脈相承,促進了海內外學界在佛教文獻、佛教語言和佛教文學領域的學術交流,亦推動了大型學術叢書《中國宗教文學史》的后期編撰進程。
會議結束后,著名敦煌學權威高田時雄教授還應吳光正教授之邀在武漢大學文學院從事短期學術交流,在文學院舉辦了兩場敦煌學學術講座,并與古代文學、文字學、文獻學等學科的老師座談,就日本典藏中國古逸書的收集和研究情形展開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