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中華易學全書》出版工作座談會召開

  2015年3月21日上午,由國學網主辦的《中華易學全書》出版工作座談會在北京裕龍大酒店召開,來自全國20余家學術機構和出版單位的30余位代表出席了會議。該項目由國學網于2012年1月發起,是國學網主持規劃的《四庫全書》標點整理工程中繼《二十四史》之后第二個子項目,迄今整歷四年。目前點校工作已全面竣工,計劃年內由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正式出版,至遲于2016年全部出齊。會上并展示了《中華易學全書》全部64巨冊的完整清樣。(詳情

  《中華易學全書》編纂工程是國學網繼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二十四史》編纂工程之后,所策劃的第二個大型古籍整理出版項目,也是文淵閣本《四庫全書》整理出版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由國學網、首師大電子文獻研究所聯合北京師范大學易學文化研究院共同完成。該項目于2010年初開始立項論證,2012年1月15日正式啟動,陸續點校整理《四庫全書》所收易學典籍183種,1839卷,3500余萬字,另有2000余幅易學圖。出版后的《中華易學全書》將按照易經六十四卦之數分為64冊,全文標點,書中插圖采用現代制圖軟件根據原圖重新制作的高清晰度的矢量圖,并隨之建立一套完整的易學圖庫;在設計風格上,將突出傳統文化的厚重感。此項目預計將于2015年底完成出版。(詳情

·八卦  ·河圖洛書  ·六十四卦  ·揲扐  ·太極  ·五行  ·象數  ·陰陽  ·易學

·國學網      ·北京師范大學   
·首都師范大學   ·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   ·天津師范大學
·吉林大學     ·河北大學
·河南大學     ·山東大學
·山西大學     ·武漢大學
·西北大學     ·西南師范大學
·南昌大學     ·泉州師范學院

目錄

·《子夏易傳》周·卜商
·《周易鄭康成注》漢·鄭玄 宋·王應麟輯
·《增補鄭氏周易》漢·鄭玄 宋·惠棟輯
·《陸氏易解》漢·陸績 宋·姚士粦輯
·《周易注》魏·王弼、晉·韓康伯
·《周易正義》魏·王弼、晉·韓康伯注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周易口訣義》唐·史徵
·《周易舉正》唐·郭京
·《易數鉤隱圖》宋·劉牧
·《周易口義》宋·胡瑗述 倪天隱撰
·《溫公易說》宋·司馬光
·《橫渠易說》宋·張載
·《東坡易傳》宋·蘇軾
·《伊川易傳》宋·程頤
·《易學辨惑》宋·邵伯溫
·《了翁易說》宋·陳瓘
·《吳園易解》宋·張根
·《周易新講義》宋·耿南仲
·《紫巖易傳》宋·張浚
·《讀易詳說》宋·李光
·《易小傳》宋·沈該
·《漢上易集傳》宋·朱震
·《周易窺馀》宋·鄭剛中
·《易璇璣》宋·吳沆
·《易變體義》宋·都絜

更多>>

提要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一·易類一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二·易類二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三·易類三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四·易類四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五·易類五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六·易類六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七·易類存目一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八·易類存目二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九·易類存目三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十·易類存目四

·邱運華(首都師范大學副校長)

  我們首都師范大學對于國學網的古籍數字化工作一向全力支持。《中華易學全書》如此大規模的工程,需要各位專家學者的學術能量。

·尹小林(國學網CEO)

  《中華易學全書》于2012年1月發起立項,至今已歷四年,其間艱辛不可謂不多,目前已完成點校工作,當然還遠未盡善,還需至多輪審校,離最終出版還需很長時日。

·鄧瑞全(北師大中國易學文化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易學文化研究會秘書長)

  四庫版本的價值被低估的傾向應當扭轉。《全元文》的有些底本即四庫本,與其他版本相比,四庫本質量還是相當好的。

·鄒西禮(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總編)

  我們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隸屬于上海圖書館,為“古聯體”三十五家出版社之一。《中華易學全書》已被社內列為的重點工程,上下都全力以赴。目前全書的裝幀設計已經展開。在推廣營銷方面,我們有自己的優勢。在圖書館采購、館配方面有明顯優勢。出版方面:1、全書規模大,定價不菲,因此建議編寫導論一冊,對各書的價值、流傳做出介紹,要比四庫提要更為詳細,匯集成冊。單獨出版。2、全書的體例一定要統一,標點要符合國家標準。

·廖名春(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四庫全書·易類》所收錄的可說已是歷代易學典籍的精粹。此前我曾參與《續修四庫全書》的編目,其中又收錄了不少《四庫全書》未收的易學典籍,但相較而言,還是《四庫全書》所收價值更大,更經典。某些四庫本要比傳世宋本質量更高。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四庫電子版的錯誤較多,避諱字太多,使用時一定要小心比對原書底本。

·郭 彧(中國方明易經研究院院長)

  我參與《儒藏》工程多年,深知易學典籍整理的艱難,所以見到這套《中華易學全書》樣書的第一印象著實驚訝,太不容易了。四庫易類的重要性無庸多說,不過在整理時要多加注意,底本本身也存在不少問題,諸如《周易經傳集解》的排版有誤,存在前后錯頁問題。又如《易象鈔》的序文與正文為兩人,而四庫本將序文作者誤認為全書的作者。

·劉 石(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要保證《中華易學全書》的質量,出版社編輯工作至關重要。古籍整理亂象叢生,應該有整理的規范。易學文獻的整理難度大,學術意義重大。《續修四庫全書》易學類,可以做《中華易學全書》的續編。

·姚小鷗(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教授)

  《中華易學全書》的整理務必要做到體例統一。出版形式可以靈活多樣,可以出精裝本、簡裝本,也可以參考中華書局《叢書集成》的形式,精選部分書籍,單獨出版。

·李偉國(上海人民出版社總編)

  《四庫全書》的編纂,經史尤受重視,“二十四史”之稱正是編纂《四庫全書》時首先形成的,當初的四庫館臣為之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四庫本之所以在后來被輕視貶低,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政治影響。要完成易學典籍的整理,有賴于具備兩個方面的功底:一是易學專業功底,二是古籍整理功底。

·鄭杰文(山東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

  古籍作品的生命在于質量,要集中處理書中出現的各類硬傷。要注意已有的校勘成果,對于異體字、古今字的處理要統一。

·沈文凡(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

  我作為易學全書的點校者,深刻感受到,易學典籍的標點整理是很難、很辛苦的事情。我與學生分工合作,我負責審稿,學生的標點稿我會逐字逐句審閱。

·姜錫東(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主任)

  要最大限度的做到精益求精。全書的出版要本著“速度服從質量”的原則,要重視全書的推廣,出版形式要多樣化,如精裝、簡裝等。

·楊秋生(泉州師范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易學流派眾多,見解紛繁,社會上應用廣泛,市場潛力巨大。易經對文字的產生、構成等均有重要的影響。

·李肇翔(中華書局原編審)

  凡例要囊括標準,既要有總體體例,每冊又要各有具體的體例。要盡量做到體例統一,至少每冊書的體例要前后統一。

·杜曉勤(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要充分吸收學術界已有的成果,為我所用,如臺灣嚴靈峰先生主編的無求備齋《易經集成》足資參考。

·方 銘(北京語言大學教授)

  易學全書的出版要版要靈活,最好每種出輕便的單行本,這樣會收到更好的社會效益。

時間:2015年3月21日
地點:裕龍大酒店三層第四會議室

邱運華 首都師范大學副校長
李偉國 上海人民出版社總編
鄒西禮 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總編
郭 彧 中國方明易經研究院院長
劉 石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廖名春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杜曉勤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姚小鷗 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教授
鄭杰文 山東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
沈文凡 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
姜錫東 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主任
方 銘 北京語言大學教授
楊秋生 泉州師范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李肇翔? 中華書局原編審
張 濤 北師大中國易學文化研究院院長
    中國易學文化研究會會長
鄧瑞全 北師大中國易學文化研究院副院長
    中國易學文化研究會秘書長
汪龍麟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趙敏俐?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尹小林 首都師范大學電子文獻研究所所長
趙朝霞 北京載道文化公司總裁董事長
石向騫? 唐山師范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王? 雙? 唐山師范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張劍波 國學書畫研究會會長、畫家
陳婉瑩 北師大中國易學文化研究院碩士

《中華易學全書》點校收官 即將出版

  2015年1月25日,“易學經典整理研究”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易學文化研究會年會在北京師范大學京師大廈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余敦康,首都師范大學校長宮輝力,中國易學文化研究會會長、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易學文化研究院院長張濤,首都師范大學國學傳播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尹小林等70余位易學專家、文化學者出席會議。會上著重介紹了《中華易學全書》的編纂情況。該項目由國學網與北師大易學院合作整理,于2012年1月15日正式啟動,迄今整歷三年。目前點校工作已全面收尾,并已同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商定合作,計劃至遲于2016年全部出版。(詳情

·宮輝力(首都師范大學校長)

  彈指已是三年光陰,如今《中華易學全書》項目已進入收官階段。《中華易學全書》以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易類為基礎,收錄歷代易學典籍172部,3500多萬字,是我國對易學典籍的首次大規模整理,是古代易學成果的全面集成,將為研究易學文化、重建現代易學提供重要的參考資料,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與發展做出重大貢獻。(詳情

·余敦康(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周易》是六經之首,易學思想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主潮流、主旋律,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發展影響至深至遠。《周易》歷來被視為“圣帝明王致太平法”,各個朝代的執政者都從這部重要經典中汲取政治智慧和能量,豐富政治理論和實踐。易學思想具有重要的當代價值,要將其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聯系起來。

·張 濤(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易學文化研究院院長、中國易學文化研究會會長)

  中國易學文化研究會、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易學文化研究院一年來借助北師大在教學科研方面的傳統優勢和廣泛,團結凝聚其他高校和科研單位的學術力量,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傳承創新、社會服務、對外交流合作等各個方面繼續努力,充分發揮易學對當代文化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資鑒作用,為建立21世紀新易學,為進一步提升易學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做出了應有貢獻。

·尹小林(國學網CEO)

  《中華易學全書》于2012年1月15日正式啟動,迄今整歷三年,目前點校工作已全面收尾,并已同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商定合作,計劃至遲于2016年全部出版。《中華易學全書》共收易學典籍172種,1839卷,3500余萬字,另有2053幅易學圖。出版時將按照易經六十四卦之數分為64冊,全中文標點,書中插圖全部采用現代制圖軟件依照原圖重新繪制成高清矢量圖,并隨之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易學圖庫。

時間:2015年1月25日
地點:北京師范大學京師大廈3層1號會議廳

余敦康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宮輝力 首都師范大學校長
韓增祿 北京建筑大學教授
連劭名 北京教育學院教授
張 濤 北師大中國易學文化研究院院長
中國易學文化研究會會長
鄧瑞全 北師大中國易學文化研究院副院長
中國易學文化研究會秘書長
尹小林 首師大國學傳播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梁 樞 光明日報國學版主編
馬慶洲 清華大學出版社學術出版中心編審
李雄飛 北京大學圖書館副研究員
張齊明 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
黃震云 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任士英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
方 銘 北京語言大學教授
周延良 天津師范大學古籍所所長、教授
閻崇東 內蒙古師范大學教授
李晉紅 北京市行政學院處長
賈貴榮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總編輯
宋月華 社科文獻出版社人文分社社長
王 萍 人民出版社公共事業編輯部主任
鄒西禮 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總編
趙書軍 北京聊城商會會長
段同生 澳門方明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紀穎 著名社會文化公益人
李 坤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基金會副秘書長
鄒勝利 中國綠色文化與綠色經濟項目開發
    促進辦公室副秘書長
周慶逸 北京市朝陽區政府信息辦公室主任
張劍波 國學書畫研究會會長、畫家
陳彥彬 文化學者
韓良晨 文化學者
張 冰 文化學者
孟繁之 文史研究者

更多>>

《中華易學全書》編纂全面啟動

  2012年1月15日,《中華易學全書》編纂研討會暨中國易學文化研究會年會在首都師范大學國際文化大廈隆重召開。此次會議由國學網與北京師范大學易學中心、首都師范大學電子文獻研究所聯合主辦,來自政府、大學、研究機構等數十家單位約50余位易學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對《四庫全書》中數億字內容進行全面整理,最終實現四庫全書標點本的出版,是國學網憑借其多年來古籍整理經驗及古籍數字化的全球領先技術,長期策劃的一項宏偉工程。繼2011年2月文淵閣四庫全書版《二十四史》項目啟動之后,國學網再度策劃了《中華易學全書》編纂項目。《中華易學全書》將收錄易學典籍158種,1757卷,2400多萬字,本次整理是我國對易學典籍的首次大規模整理,對古代易學研究成果的全面集成,將為研究易學文化及中國傳統文化的提供重要的參考資料。此次會議標志著《中華易學全書》編纂工作的全面啟動實施。(詳情

·宮輝力(首都師范大學常務副校)

  《易經》作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使歷代學者傾心其間。此次我們與北京師范大學易學文化研究中心合作的《中華易學全書》編纂項目,是繼“文淵閣二十四史”整理項目之后的又一壯舉。我們將秉承“古為今用,繁榮學術,服務社會,兼容并包”的宗旨,認真把這個項目做好,做精。(詳情

·余敦康(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自古盛世修典,此前北京大學編《儒藏》,華東師范大學編《子藏》,現今北京師范大學和首都師范大學又一起編《易藏》。《四庫全書》中的易學典籍可歸結為兩派六宗,如果全部整理出來,將為重建現代易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劉長林(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近百年來我覺得中華民族在文化上面臨兩個問題,一個是如何對待傳統的問題,另一個是如何向世界、向西方學習的問題。面對這兩個任務,我認為總體來說一百年來沒有很好地完成。《易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把兩三千年來有關易學的研究成果整理出來重新點校出版,非常有利于傳統文化的保存、弘揚和現代人的進一步閱讀、研究。

·韓增祿(北京建筑工程學院教授)

  我們做學問有兩個坐標,一個叫博古通今,一個叫學貫中西。我的目標就是能夠建立一門中國建筑易學。易學中凝結著祖先們的智慧,如果丟掉了,非但可惜,而且有罪。孟子云:“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我們編纂《易學全書》也是要“求放心”,是為了找回自我,找回民族的靈魂。

·尹小林(國學網CEO)

  《中華易學全書》的編纂緣于我們對《四庫全書》的整理,是這項大工程中繼《二十四史》之后的啟動第二個子項目。《四庫全書》經部里,易經類收書最多,計158部,我們計劃在2012年內將這兩個子項目完成。文獻整理就如同鋪路,鋪好了,大家就可以踏著往前走。

·謝輝(國家圖書館博士)

  《四庫全書》中所收的易學典籍有重要的版本價值和學術價值,不但可以和其他已有的版本互相參照,更有不少典籍是只此有存,并從未整理過的。我雖是項目的參與整理者,但最初接觸到的已經是經過數字化處理的數據,不過其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尤其是簡繁轉化的錯誤和夾注內容的遺漏,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理的質量和進度。

·鄭開(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易學涵蓋文史哲,千百年來,流派紛呈,典籍浩潮。《四庫全書》本身已對歷代易學典籍有所揀擇,亟須我們加強研究,去粗取精。

·吳相洲(首都師范大學教授)

  中國當代文化的形成主要受到三種文化的影響:一是傳統文化,二是西方文化,三是紅色文化。其中傳統文化在“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中雖未明確定位,其根基的意義卻不容置疑。《中華易學全書》的編纂是對傳統文化的一次重新集結,一要運用全新技術,二要與專業人士合作。

·白奚(首都師范大學教授)

  古籍標點整理,斷句點讀須慎之又慎。我們現在閱讀古籍的時候有很多爭論不休的問題,其實就與標點有很大關系。《中華易學全書》這么重大的工程,尤須特別投入,特別認真。

·張樹偉(北京藝術博物館館長)

  北京藝術博物館坐落于萬壽寺,寺中有藏經樓,又名萬壽閣,我們籌劃將來專門在此閣中收藏國學網整理出版的《四庫全書》標點本,以實現“閣本合一”的宏愿。

·周絢隆(人民文學出版社古籍出版社主任)

  古籍應力求深度整理,收羅盡量要全,以推進學科的發展。《中華易學全書》的編纂就是要朝著易學發展史上的標志性成果邁進。

·李昶(清華大學教授)

  文化有三個層次:一個是器物層次,一個是組織層次,一個是精神層次。現在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中國文化能不能持撐中國現代化建設,我認為毫無疑問是可以的。《中華易學全書》的編纂對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重新認識和在國際上得到認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張濤(北師大易學文化研究院院長、中國易學文化研究會會長)

  我們的理想是《中華易學全書》編纂完成以后,可以“藏之名山,傳之后世”。標準給自己立得很高,雖不能至,心向往之,只有本著這樣的態度,才能盡力將工作做好。

國學網

  國學網創辦于2000年,是國內的第一個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基本任務的大型學術型公益網站。(詳情

北京師范大學易學文化研究院

  北京師范大學易學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13年6月29日,是國內易學研究的重鎮,具有優良的學術傳統。(詳情

中國周易文化研究會

  中國易學文化研究會是從事《周易》研究、弘揚易學文化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群眾性專業學術團體。(詳情

嘉 賓:
余敦康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宮輝力 首都師范大學副校長
劉長林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韓增祿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教授
胡友鳴 中華書局編審
任士英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
鄭 開 北京大學教授
馬慶洲 清華大學出版社編審
李 昶 清華大學教授
張勇凡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吳相洲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汪龍麟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白 奚 首都師范大學教授
胡漢生 北京十三陵明代帝陵研究會會長
張樹偉 北京藝術博物館館長
周絢隆 人民文學出版社古籍編輯室主任
劉炳良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教授
劉繼青 北京市教育科學院教授
董 焱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博士
孔德立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
李雄飛 北京大學研究員
張齊明 中國人民大學博士
張 軼 北方工業大學博士
王榮優 煙臺大學
秦 娟 曲阜師范大學
趙建軍 文化部產業司
曲 明 文化部文化藝術人才中心
李 偉 文化部人事司處長
孫忠云 國家文物局辦公廳處長
黃桂鋒 國家審計署辦公廳主任
張緒峰 北京市民政局博士
張 新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處長
戴有山 北京市委講師團主任
袁江玉 北京市十三陵特區管委會博士
梁尚斌 天津市青年就業創業指導中心主任
謝 輝 國家圖書館博士
張 琳 中國美術館
袁法周 中國出版集團博士
孫照海 商務印書館博士
王 珊 中央電視臺編導
張選杰 新華社
岳清華 人民網山東分部
李 梁 北京市傳統建筑發展中心總監
周劍波 門吉利公司董事長
李 克 智品書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愛軍 中國政協報
余 濱 人民法院報
孫海云 神州雜志主編
戴建志 人民司法高級編輯

主辦者:
尹小林? 國學網CEO
    首都師范大學電子文獻研究所所長
張 濤 北師大易學文化研究院院長
    中國易學文化研究會會長
鄧瑞全 北師大易學文化研究院副院長
    中國易學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馬 英 北京師范大學博士
王冉冉 北京師范大學博士
曹曉偉 北京師范大學博士
孫世平 北京師范大學博士
熊藝鈞 北京師范大學碩士
曾 達 北京師范大學碩士
王曉夢 北京師范大學碩士
劉鎮宇 中國易學文化研究會秘書處碩士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谷县| 肃北| 彭阳县| 浦北县| 通海县| 阜南县| 金乡县| 开封县| 福泉市| 京山县| 福安市| 丰原市| 沾化县| 乌鲁木齐县| 宜都市| 怀安县| 曲阳县| 伊金霍洛旗| 十堰市| 石河子市| 太和县| 乐安县| 遂平县| 河间市| 阿拉善右旗| 巴南区| 囊谦县| 寿宁县| 三河市| 邵东县| 阜阳市| 峨眉山市| 大英县| 通辽市| 改则县| 白银市| 图木舒克市| 宿迁市| 柳江县| 文登市| 锡林郭勒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