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寶成認為,學界、企業界、政府部門都會需要國學人才,所以,他不擔心學生就業問題。浦峰/攝
對話動機 在國學衰落近百年之后,5月29日,中國人民大學宣布組建國學院。
人大為什么要組建國學院?國學院將開設哪些課程?生源和就業將如何保證?國學院的前景會不會和文史哲試驗班一樣不成功?前天,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接受本報記者專訪,一一釋疑。
對話人物
紀寶成
1944年生,江蘇揚州人。歷任中國人民大學教務長,商業部教育司司長、國內貿易部教育司司長,國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司長、計劃建設司司長,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2000年9月起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重倡國學,是為延續中國文脈
這就好比一個人的脊椎,一個人的脊椎斷了的話,那這一個人就完了。
新京報:你在提出組建國學院的時候,曾講到“重倡國學”,國學的哪些遭遇讓你有這種提法?
紀寶成
(以下簡稱紀):國學在近百年實際上是個衰微的過程。我國的文脈出現了斷裂,這就好比一個人的脊椎,一個人的脊椎斷了的話,那這一個人就完了,現在要再樹立起這個脊梁,延續中國文脈就是要“重倡國學”。
新京報:什么原因導致國學衰微呢?
紀:歷史虛無主義和“左”的思潮泛濫。中國受列強侵略,很多知識分子把中國的落后挨打歸咎于中國傳統學術文化,他們對傳統文化失去了自信,這種態度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
新中國成立以后國學也有所發展,但文化大革命時期,國學的價值遭到質疑。
新京報:你覺得現在開發國學方面哪些做得不夠呢?
紀:現在對國學的開發只是零星的,比如對《孫子兵法》的研究,對《管子》經濟思想的開發研究。其實國學在高校課程中從沒占據過主導地位,對國學的開發也沒有形成主流。
新京報:教育部此前也在一些高校搞了文史哲試驗班,人大組建國學院時有沒有考察這些試驗班?
紀:人大就搞過文史哲試驗班。我覺得教育部提出這樣的試驗,方向也是對的,是探索的一步,但從效果上看,是不成功的,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新京報:為什么這些試驗班最終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呢?
紀:主要是因為還是一個大拼盤,首先把文史哲三個課程拼在一起,東西很多,而沒有主體性的東西,人才培養的目標不夠明確,不知道培養這個學生是干嗎的,學生負擔很重,但培養目標不很清晰。
最后還是各授各的學位,分別授予文學、哲學或者歷史學學士學位。但是,授予歷史學位的還不如歷史系的,哲學學位還不如哲學系的。
最大困難是師資力量匱乏
這樣的人才現在太少了,只要身體健康,我們就返聘。
新京報:為什么要現在組建國學院?
紀:國家宏觀環境比較好,提出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另外現在學校學術氣氛比較活躍。同時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如果現在再不及時組建國學院,進行系統國學教育,等再過一些年,現在還活躍的一些國學大家就要退出學術舞臺了。等到那時候再組建國學院師資力量更是問題了。
新京報:在人們的印象中,1949年以前,北大、清華的國學研究實力更強一些,為什么現在組建國學院的是人大?
紀:那也不盡然。北大、清華的國學研究也就二十多年,他們有短暫的輝煌,但之后也不行了。
雖然我們人大沒有陳寅恪這樣的大師,但范文瀾和尚鉞也是人大的,他們也都很了不得。現在60多歲的從事國學研究的人中,張立文、方立天肯定是國內一流的。
新京報:現在組建國學院,開展國學教育面臨著哪些困難?
紀: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三個方面的困難。首先就是師資隊伍的組建,其次是制度怎么創造,第三就是經費投入,要有扶持,重振國學肯定是需要一定的財力支持的。
新京報:為什么特別強調師資隊伍呢?
紀:國學經過這么多年的斷裂,培養的國學人才有限,至少是不健全的。所以只能在實踐當中邊干邊培養邊成長我們的隊伍。人大已有一定的基礎,人事處把在崗和離退休的所有國學方面的師資都排了一個隊。比如國學需要“小學”方面的教師,訓詁學、音韻學方面的教師,我們學校離退休老師中有這樣的學者。這樣的人才現在太少了,只要身體健康,我們就返聘。
新京報:除了返聘離退休教師,人大還怎樣增強國學教育師資力量?
紀:我們還會向社會上招聘教師,面向海內外招聘,還要從比較優秀的文史哲方面的博士生中挑選人才到人大任教。我們還設立講座教授,不管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只要卓有成就我就請你來做講座,我們在這一塊將不拘一格。
明年將提出要求特殊招生
我們現在正在考慮是不是要提前錄取,比如加試還是面試的辦法。
新京報:你說組建國學院要沖破目前的辦學機制,從哪些方面要有所突破?
紀:比如教學制度,我們采取的是6年制,但文史哲試驗班不行,他們是四年制。
新京報:生源怎么保證?
紀:生源情況怎么樣,我現在也不敢說。但每年有好幾百萬考生,只招收30個學生還招不過來嗎?我想這不大可能。
相對說來,主要是對中國古代文化比較感興趣的,文言文比較好一點的。今年是從2600人中二次挑選。
新京報:招生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紀:國學只錄取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不招收第三志愿,更不會招收調劑生。如果沒有濃厚的興趣的話,他們是學不下去的,這個門檻還是要設定的。
另外還要對現有高考考試制度設計有所改變。國學的招收應該有一些特殊要求,現有高考科目設計和命題不能完全滿足國學專業的需要。所以究竟采取什么辦法,我們現在正在考慮是不是要提前錄取,比如加試還是面試的辦法,明年我們就想向國家提出要求允許我們采取特殊的招生辦法。
考慮開設琴棋書畫課程
國學院以經史子集為主題,跟以往的課程不一樣,比如開設專門的《論語》課。
新京報:在培養方法上有哪些不一樣?
紀:在培養方法上,我們要認真研究中國古代書院的培養方法,比如說背誦的方法,這在國學教育中是很重要的方法,背一些經典文集,學習國學不背誦經典文集怎么行?完全用西洋的辦法來培養國學人才肯定是不夠的,雖然這些方法在培養人才上發揮著重大作用,但我們還是要借鑒和吸取古代方法,看看其中有哪些東西值得借鑒和吸取。但現在我還不能給你說得比較具體。
新京報:教學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紀:國學院以經史子集為主題,跟以往的課程不一樣,比如開設專門的《論語》課。當然其中還有文史哲課程,這是專門的理論,肯定要介紹西方的東西,西方的文學、西方的文藝理論、西方的哲學思想、世界史,這肯定要講的。我們要在世界的范圍內定位國學。時空的范圍,當代的標準,決不是鉆故紙堆,但是傳統文化這一塊是他們的主體學習內容。
專家也提到要開設選修課,比如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這些我們也在考慮中。
新京報:你說還要設立國學學位?
紀:這是想在學位制度上有所突破。現在我們沒有這個學位,但正在考慮單獨設立國學學位,文學學位、史學學位和哲學學位不能代表它。我們就這個問題已經向教育部匯報過了,爭取今年下半年,最遲明年上半年要向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提交論證報告,要求設立國學學位。鑒于我國目前的情況,我們不主張設立國學學士學位,直接設立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因為他們要讀的東西太多了,設立國學學士學位是沒有意思的。
很多單位都會需要國學人才
所以我個人認為就業不會是個大問題。
新京報:有不少人擔心這些學生的就業,你怎么看?
紀:我不擔心這些學生的就業。學界需要國學功底深厚的人才,這個需求量是很大的。不僅國學學科,甚至研究經濟學、管理學,研究軍事學都需要國學功底深厚的人才。
企業界,我們相信大型企業,包括跨國公司、合資企業需要中國的國學人才,我曾同一些大型企業領導人交換過意見,他們說,你們國學院的畢業生到時候我們全包了,這是比較樂觀的說法。
最表面化的是書函也需要這種人才,企業戰略的制定,高級文書的書寫,這需要國學功底深厚的人才。
還有政府部門很需要國學人才。由于政府文書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他們對標點和句讀的要求都很高,這要求很嚴謹的,不然會出現笑話。所以我個人認為就業不會是個大問題。
新京報:那人大是專門培養這樣的人才嗎?
紀:就人大而言,辦國學院,還是為了學術繁榮,為了接續文脈,整理國故。
新京報:但還沒有經過檢驗,現在就業形勢畢竟很嚴峻。
紀:對就業問題我們不能打包票。現在就業市場上太多大路貨。我們培養的是高層次人才,是別人無法取代的,門檻很高,不可能也不應當大規模地培養。
這個事情不是一時之舉
我覺得有兩屆畢業生就會摸索出一條比較成熟的國學教育的路子。
新京報:人大組建國學院,會不會帶來國學熱,其他高校也仿效?
紀:重振國學現在是要保證培養高層次人才,中國現在有個毛病,專業一熱,一哄而上,非得把它搞臭搞跨,但國學專業的進入難度較大,門檻也比較高,一些學校不敢輕易辦。我們一時還不擔心有過多的學校開設國學專業。
新京報:像以前文史哲班,這次社會對國學院也是相當的關注。但文史哲試驗班最終的效果不太成功,你有沒有做好國學院的組建也不太成功的準備呢?
紀:這個事情我們當初是考慮到的,所以我們有兩塊牌子,一個是國學院,一個是國學研究院。我們斟酌了很長時間,利弊我們都考慮到了。但我們邁出一步當然不會愿意邁出一個失敗的步子。雖然我們不能說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但我還是堅信不會失敗,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新京報:什么讓你有這樣的信心?
紀:這個事情是經過仔細考慮的,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不是頭腦發熱,也不是一時之舉。雖然現在不管是制度上還是在創辦條件上并不是很成熟,雖然社會比較關注,但社會認可和社會接受程度還都有待進一步觀察。
我覺得有兩屆畢業生就會摸索出一條比較成熟的國學教育的路子。我想,未來的國學大師肯定是從這里起步的。
本報記者 郭少峰 北京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