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您所在的位置:國學網學者春秋→季羨林
 
 
留德十年

 作者:季羨林 著
 出版社: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061177
 出版時間:2004-11-1

內容提要

  1935年,青年學子季羨林赴德留學,開始了十年羈旅生涯。數十年后,學術泰斗季先生已近耄耋之年,憶及往昔,遂寫下一部《留德十年》。本書按時間的脈絡,記述了先生當年赴德求學的經過。在赫赫有名的哥廷根大學,先生幾經輾轉選定印度學為主修方向,遂對其傾注熱情與辛勞,最終獲得博士學位,也由此奠定了畢生學術研究的深厚根基。在此過程中,先生飽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霾帶來的戲劇性苦難,而于苦難之外,又更難忘學長深思,友人情深。先生雖言“自傳”只述事實,不及其余,然“詩與真”并行不悖,洋洋十數萬言,生命之詩性本已蘊集期間。

目錄

留德十年
楔子
一 留學熱
二 天賜良機
三 在北平的準備工作
四 “滿洲”車上
五 在哈爾濱
六 過西伯利亞
七 在赤都
八 初抵柏林
九 哥廷根
十 道路終于找到了
十一 懷念母親
十二 二年生活
十三 章用一家
十四 漢學研究所
十五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十六 完成學業嘗試回國
十七 大轟炸
十八 在饑餓地獄中
十九 山中逸趣
二十 烽火連八歲家書抵億金
二一 我的老師們
二二 學習吐火羅文
二三 我的女房東
二四 反希特勒的人們
二五 伯恩克一家
二六 邁耶一家
二七 納粹的末日
   ——美國兵入城
二八 盟國
二九 優勝記略
三十 留在德國的中國人
三一 別哥廷根
三二 赴瑞士
三三 在弗里堡
三四 同使館斗爭
三五 從瑞士到法國馬賽
三六 船上生活
三七 西貢二月
三八 從西貢到香港
三九 回到祖國的懷抱
余音裊裊
附錄:歐游散記

 
天竺心影

 作者:季羨林 著
 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30646229
 出版時間:2007-4-1

內容提要

  本書是季羨林先生的第一本散文集,主要回憶了作者在印度旅游的全程:從初抵德里開始,到德里大學、尼赫魯大學,再到印度普通一家人,印度佛教、印度歷史,最后離別印度。記錄詳實,語言通俗生動,圖文并茂,知識性、趣味性、文化性、可讀性都很強,適合廣大讀者閱讀。

目錄

楔子
初抵德里
在德里大學和尼赫魯大學
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難忘的一家人
孟買,歷史的見證
一個抱小孩于的印度人
佛教圣跡巡禮
回到歷史中去
深夜來訪的客人
海德拉巴
天雨曼陀羅
國際大學
別印度
附錄:《天竺心影》再版心緒——回憶季羨林先生與“百花”的一些往事/董延梅

 
牛棚雜憶

 作者:季羨林
 出版社:中共中央黨校出版
 ISBN:7-5035-3098-7
 出版時間:2005-1-1

目錄

自序
一 緣起
二 從社教運動談起
三 一九六六年六月四日
四 對號入座
五 快活半年
六 自己跳出來
七 抄家
八 在“自絕于人民”的邊緣
  上
九 千鈞一發
十 勞改的初級階段
十一 大批斗
十二 太平莊
十三 自己親手搭起牛棚
十四 牛棚生活(一)
十五 牛棚生活(二)
十六 牛棚生活(三)
十七 牛棚轉移
十八 半解放
十九 完全解放
二十 余思或反思
二一 后記
附錄
我的心是一面鏡子
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聲
季羨林自傳
季羨林年譜

 
賦得永久的悔

 作者:季羨林 著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ISBN:7800028127
 出版時間:2007-1-1

內容提要

  本書收錄了季羨林先生自1978年即新時期以來的62篇散文,大致按生活、游歷、雜感、友情諸方面歸類,力求映現季先生的生活經歷、情感心路。讀季先生的文字,親切似長者,真誠似友人,談身邊瑣事而有所寄托,論人情世局而頗具文采,因小見大,余味無窮,兼師東西,獨辟蹊徑。

目錄

自序

1
別稻香樓
黎明前的北京
“灰黃”漫憶
我和外國文學
懷念西府海棠
北京憶舊
夢縈未名湖
夢縈水木清華
晨趣
月是故鄉明
留學熱
咪咪二世
老貓
賦得永久的悔
寸草心

2
回到歷史中去
天雨曼陀羅
佛教圣跡巡禮
登黃山記
火焰山下
游天池
臨清縣招待所
五樣松抒情
富春江邊瑤琳仙境
游唐大招提寺
游石鐘山記
尼泊爾隨筆
法門寺
重返哥廷根
虎門炮臺
山中逸趣
別哥廷根
曼谷行

3
春歸燕園
《西游記》與《羅摩衍那》
我和書
在德國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槐花
一個影子似的孩子
贊“代溝”
關于中國彌勒信仰的幾點感想
說“嚏噴”
神奇的絲瓜
八十述懷
老年談老

再說“嚏噴”
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聲

4
難忘的一家人
西諦先生
我和濟南
他實現了生命的價值
遙遠的懷念
我記憶中的老舍先生
回憶梁實秋先生
室伏佑厚先生一家
伯恩克一家
我的女房東
留在德國的中國人
懷念喬木
悼許國璋先生
我眼中的張中行

編后記
后記

 
病榻雜記

  作者:季羨林 著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ISBN:7802282179
  出版時間:2007-1-1

內容提要

  本書是著名學者、九五高齡的季羨林先生的最新大作,收錄了他自2001年生病住院至今在病榻上撰寫的九十多篇文章,共二十四萬字。內容豐富生動,洋溢著作者在新時代、新生活中老當益壯、筆耕不輟的豪邁之情。并將這豐富的激情借助精煉的語言、優美的文字、細心的觀察和生動的事例自然流暢地抒發出來,從而具有更加強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極富可讀性和教育意義。

目錄

一點關于“美”化的杞憂
一個值得擔憂的現象
  ——再論包裝
對廣告的逆反心理
給“拆”字亮紅燈
從小康談起
讓壞事變成好事
論怪論
論“據理力爭”
無題
公德(一)
公德(二)
公德(三)
公德(四)
同胞們說話聲音放低一點
一幕小鬧劇
主編寄語
《清華園日記》自序
《清華英語》序
范曾《莊子顯靈記》序
讀《敬宜筆記》有感
觀潘維明攝影集《中國農家》
《暢談東方智慧》序
《往事瑣憶》序
《中國少林寺》序
“華林博士文庫”總序
《王琦醫學叢書》序
《季羨林序跋集》序
時間
再談老年
老年四“香港”
在病中
醫生也要向病人學點什么
回家
難得糊涂
糊涂一點 瀟灑一點
三進宮
我的座右銘
座右銘(老年時期)
我的美人觀
九三述懷
狗年元旦抒懷
九十五歲初度
漫談“再少”問題
一向普天下老年人祝賀春節
笑著走
輸液
唐常建的一首詩
安裝心臟起搏器
中西醫學的結合問題
李恒進大夫
漫談“毫不利已,專門利人”
一贈301醫院宋守禮大夫
白衣天使新贊
護士長
贈301醫院
贈中石
泰山頌
封筆問題
《羅摩衍那》的漢譯問題
在“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表彰
大會上的書面發言

大師年譜

1911年8月6日

  生于山東省清平縣(今并入臨清市)官莊一個農民家庭;六歲以前在清平隨馬景恭老師識字。

1917年(六歲)

  離家去濟南投奔叔父。進私塾讀書,讀過《百家姓》、《千字文》、《四書》等。

1918年(七歲)

  進濟南山東省立第一師范附設小學。

1920年(九歲)

  進濟南新育小學讀高小三年,課余開始學習英語。

1923年(十二歲)

  小學畢業后,考取正誼中學。課后參加一個古文學習班,讀《左傳》、《戰國策》、《史記》等,晚上在尚實英文學社繼續學習英文。

1926年(十五歲)

  初中畢業,在正誼中學讀過半高中后,轉入新成立的山東大學附設高中,在此期間,開始學習德語。

1928—1929年(十七歲至十八歲)

  日本侵華,占領濟南,輟學一年。創作《文明人的公理》、《醫學士》、《觀劇》等短篇小說,署筆名希道,在天津《益世報》上發表。

1929年(十八歲)

  轉入新成立的山東省立濟南高中。

1930年(十九歲)

  翻譯屠格涅夫的散文《老婦》、《世界的末日》、《老人》及《玫瑰是多么美麗,多么新鮮啊!》等,先后在山東《國民新聞》趵突周刊和天津《益世報》上發表;
高中畢業。同時考取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后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修方向是德文。在清華大學四年中發表散文十余篇,譯文多篇。

1934年(二十三歲)

  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畢業,畢業論文題目是:The Early Poems of Hoelderlin。應母校山東省立濟南高中校長宋還吾先生的邀請,回母校任國文教員。

1935年(二十四歲)

  清華大學與德國簽訂了交換研究生的協定,報名應考,被錄取。同年9月赴德國入哥廷根(Goettingen)大學,主修印度學。先后師從瓦爾德史米特(Waldschmidt)教授、西克(Sieg)教授,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及俄文、南斯拉夫文、阿拉伯文等。

1937年(二十六歲)

  兼任哥廷根大學漢學系講師。

1941年(三十歲)

  哥廷根大學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目是:Die Konjugation desfiniten Verbums in den Gat has des Mahavastu。以后幾年,繼續用德文撰寫數篇論文,在《哥廷根科學院院刊》等學術刊物上發表。

1946年(三十五歲)

  回國后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系主任一職任至1983年(“文化大革命”期間除外)。

1951年(四十歲)

  參加中國文化代表團出訪印度、緬甸。

  譯自德文的卡爾·馬克思著《論印度》出版。

1953年(四十二歲)

  當選為北京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4年(四十二歲)

  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55年(四十四歲)

  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前往印度新德里,參加“亞洲國家會議”。

  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參加“國際東亞學術討論會”。

  譯自德文的德國安娜·西格斯(Anna Seghers)短篇小說集出版。

1956年(四十五歲)

  當選為“中國亞洲團結委員會”委員。

  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

  譯自梵文的印度迦梨陀婆(Kalidasa)的著名劇本《沙恭達羅》(Abhi jnansakuntala)中譯本出版。

1957年(四十六歲)

  《中印文化關系史論集》、《印度簡史》出版。

1958年(四十七歲)

  《1857—59年印度民族起義》出版。

  作為中國作家代表團成員,參加在蘇聯塔什干舉行的“亞非作家會議”。

1959年(四十八歲)

  當選為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應邀參加“緬甸研究會(Bunna Research Society)五十周年紀念大會”。

  譯自梵文的印度古代寓言故事集《五卷書》(Pancatantra)中譯本出版。

1960年(四十九歲)

  為北京大學東語系第一批梵文巴利文專業學生授課。

1962年(五十一歲)

  應邀前往伊拉克參加“巴格達建城1800周年紀念大會”。

  當選為中國亞非學會理事兼副秘書長。

  譯自梵文的印度迦梨陀婆的劇本《優哩婆濕》(Vikramorvasiya)中譯本出版。

1964年(五十三歲)

  當選為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參加中國教育代表團,前往埃及、阿爾及利亞、馬里、幾內亞等國參觀訪問。

1965年(五十四歲)

  當選為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1966—1976年(五十五歲至六十五歲)

  在“文化大革命”中受沖擊。自1973年起,著手偷譯印度古代兩大史詩之一的《羅摩衍那》(Ramayana),至1977年,終將這部18755頌的宏篇巨制基本譯完。

1978年(六十七歲)

  當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大學復課,原擔任的東語系系主任同時恢復。

  作為對外友協代表團成員,前往印度訪問。

  擔任北京大學副校長和北京大學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合辦的南亞研究所所長;1985年,北大與社科院分別辦所后,繼續擔任北京大學南亞研究所所長,至1989年底。
  12月,中國外國文學會成立,當選為副會長。

1979年(六十八歲)

  受聘為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文學卷編委會副主任兼任南亞編寫組主編。

  中國南亞學會成立,當選為會長。

  專著《羅摩衍那初探》出版。

1980年(六十九歲)

  散文集《天生心影》出版。

  被推選為中國民族古文字學會名譽會長。

  中國語言學會成立,當選為副會長。

  率領中國社會科學代表團赴聯邦德國參觀訪問。

  應聘為哥廷根科學院《新疆吐魯番出土佛典的梵文詞典》顧問。

  12月,被任命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

  散文集《季羨林選集》由香港文學研究社出版。

1981年(七十歲)

  散文集《朗潤集》、《羅摩衍那》(二)分別出版。

  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成立,當選為會長。

1982年(七十一歲)

  《印度古代語言論集》,《中印文化關系史論文集》,《羅摩衍那》(三)、(四)分別出版。

1983年(七十二歲)

  獲北京市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

  當選為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同年被選為六屆人大常委。

  在中國語言學會第二屆年會上當選為會長。

  參加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籌備組工作。學會成立,當選為會長。

  《羅摩衍那》(五)出版。

1984年(七十四歲)

  任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

  受聘為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主任、委員。

  當選為中國史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學會成立,當選為會長。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成立,當選為副會長。

  《羅摩衍那》(六)、(七)出版。

1985年(七十四歲)

  主持的《大唐西域記校注》出版。

  參加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印度與世界文學國際討論會”和“蟻蛭國際詩歌節”,被大會指定為印度和亞洲文學(中國和日本)分會主席。

  組織翻譯并親自校譯的《〈大唐西域記〉今譯》出版。

  作為第六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中國代表團顧問,隨團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斯圖加特參加“第十六屆世界史學家大會”。

  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

  譯自英文的印度作家梅特麗耶·黛維(Maitraye Devi)的《家庭中的泰戈爾》(Tagorebyfirside)中譯本出版。

1986年(七十五歲)

  當選中國亞非學會副會長。

  應聘為中國書院導師。

  北京大學東語系舉行“季羨林教授執教四十周年”慶祝活動。

  《印度古代語言論集》和論文《新博本吐火羅語A(焉耆語)〈彌勒會見記劇本〉1.31/21.31/11.91/11.91/2四頁譯釋》,同時獲1986年度北京大學首屆科學研究成果獎。

  率領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訪日贈書代表團回訪日本。

1987年(七十六歲)

  應邀參加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行的“國際敦煌吐魯番學術討論會”。

  主編的《東方文學作品選》(上、下)獲1986年中國圖書獎。

  《大唐西域記校注》及《大唐西域記今譯》獲陸文星—韓素音中印友誼獎。

  《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和政策研究優秀成果獎。

1988年(七十七歲)

  論文《佛教開創時期一場被歪曲被遺忘了的“路線斗爭”—提婆達多問題》,獲北京大學科學研究成果獎。

  任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

  受聘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文學翻譯獎”評委會委員。

  受聘為江西人民出版社《東方文化》叢書主編。

  應邀赴香港中文大學講學。

1989年(七十八歲)

  獲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從事民間文藝工作三十年”榮譽證書。

  國家語言工作委員會授予“從事語言文字工作三十年”榮譽證書。

1990年(七十九歲)

  任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名譽副主任。

  論文集《佛教與中印文化交流》出版。

  《中印文化關系史論文集》獲中國比較文學會與《讀書》編輯部聯合舉辦的全國首屆比較文學圖書評獎活動“著作榮譽獎”。

  受聘為《神州文化集成》叢書主編。

  受聘為河北美術出版社大型知識畫卷《畫說世界五千年》十套叢書編委會顧問。

  當選為中國亞非學會第三屆會長。

  受聘為香港佛教法住學會《法言》雙月刊編輯顧問。

1991年(八十歲)

  受聘為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名譽副主任。

1992年(八十一歲)

  被印度瓦拉納西梵文大學授予最高榮譽獎“褒揚狀”。

1993年(八十二歲)

  在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第二次會議上,被選為民盟中央文化委員會副主任。

  獲北京大學505“中國文化獎”。

  受聘為泰國東方文化書院國際學者顧問。

1994年(八十三歲)

  主持校注的《大唐西域記校注》、譯作《羅摩衍那》獲中國第一屆國家圖書獎。

  赴曼谷參加泰國華僑崇圣大學揭幕慶典,被聘為該校顧問。

  獲中國作家協會中外文學交流委員會頒發的“彩虹翻譯獎”。

  任《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主編纂。先后擔任《傳世藏書》、《百卷本中國歷史》等書主編。

  應聘為寶山鋼鐵(集團)公司寶鋼教育基金理事會顧問。

1995年(八十四歲)

  《簡明東方文學史》獲全國高校外國文學教學研究會首屆優秀著作獎。

1996年(八十五歲)

  《人生絮語》、《懷舊集》、《季羨林自傳》、《人格的魅力》、《我的心是一面鏡子》、《季羨林學術文化隨筆》分別出版。

1997年(八十六歲)

  《文化交流的軌跡——中華蔗糖史》(上)、《朗潤瑣話》、《精品文庫·季羨林卷》、《中國二十世紀散文精品·季羨林卷》、《東方赤子》分別出版。

  主編的《東方文學史》獲第三屆國家圖書獎。

  《賦得永久的悔》獲魯迅文學獎。

  被山東大學、曲阜師范大學、柳城師范學院分別授予名譽學術委員會主任、名譽校長、名譽院長。

  至1997年底《季羨林全集》總32冊已出版16冊。

1998年(八十七歲)

  《牛棚雜憶》、《書山屣痕:季羨林自選集》、《夢縈未名湖》出版。

1999年(八十八歲)

  《季羨林散文全編》出版了1—4卷。

  散文集《清塘荷韻》出版。

2000年(八十九歲)

  《春歸燕園》、《漢語與外語》、《漫談人生》、《綴玉集》、《世態炎涼》、《東西漫步》、《季羨林人生漫筆》、《旅德追憶:二十世紀幾代中國留德學者回憶錄》、《朗潤園隨筆》出版。

2001年(九十歲)

  《學海泛槎:季羨林自述》、《季羨林散文全編》(五)出版。

2002年(九十一歲)

  《季羨林文叢》出版,包括《學問之道》、《感悟人生》、《耄耋新作》、《散文精粹》四種。

  散文選集《大學往事:一個世紀的追憶》、《我的求學之路》、《清華園日記》出版。

2003年(九十二歲)

  《季羨林散文全編》(六)出版。

2004年(九十三歲)

  《火焰山下》、《暢談東方智慧:季羨林、蔣忠新與池田大作鼎談集》、《清塘荷韻》、《留德十年》出版。

2005年(九十四歲)

  《德國印象》出版。

2006年(九十五歲)

  1月,《此情猶思:季羨林回憶文集》出版。

  8月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解放軍總醫院看望九十歲華誕的季羨林。

  10月,《皓首學術隨筆:季羨林卷》由中華書局出版。

2007年(九十六歲)

  《病榻雜記》出版,《在病中》一文中力辭“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三項桂冠。

  《佛教十五題》、《季羨林說國學》出版。

 
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川县| 昭平县| 阜城县| 灌阳县| 甘孜| 富宁县| 女性| 南投市| 广灵县| 合作市| 天等县| 曲周县| 京山县| 古田县| 右玉县| 保靖县| 陈巴尔虎旗| 和政县| 太保市| 龙口市| 乐平市| 虹口区| 东辽县| 绥滨县| 霞浦县| 凤城市| 土默特右旗| 东丰县| 曲麻莱县| 融水| 灵山县| 浦东新区| 甘谷县| 高青县| 丹棱县| 福清市| 莱阳市| 衡阳县| 彭州市| 牡丹江市| 阿尔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