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紫禁城
作者:故宮博物院編
開本:8開
印刷:北京雅昌公司
布紋線裝本 372頁
馬衡先生的著作過去出版過《漢石經集存》(科學出版社,一九五七年)、 《凡將齋金石叢稿》(傅振倫編,中華書局, 一九七七年)、《凡將齋印存》(紫禁城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等。今照鄭欣淼院長建議,我們對先生遺留文字進一步作了整理編目,隨后編輯出版本書。前書已刊之文不再納入,故可以稱為補編。全書分為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舊體詩手稿。馬衡先生留有八十七篇舊體詩手稿。創作時間在抗日戰爭期間,是先生隨文物南遷到四川時寫的。抒亡國之恨、驅敵之志,雄闊悲壯。故宮保存的一份為稿本,廿九頁。近時另見到一份后來的抄本,篇目、文字有出入。抄本中有十篇是后來寫的,故未見于稿本。稿本中有五篇,未被收入抄本。本書影印的是稿本,并附上抄本多出的詩及注(注文置括號中),加以釋文標點,不再出校記。詩抄是首次發表。
第二部分是講演和文件手稿。 《抗戰期間故宮文物之保管》是一九四七年九月三日應北平電臺的廣播講話,全面回顧了文物南遷西運的艱苦卓絕的經歷,是抗日戰爭的重要的歷史文獻。同時,也為詩抄的時代背景做了說明。關于古物館、圖書館規章制度的草稿,都是先生手書,堪稱博物館學的珍貴史料。
第三部分是先生為別人寫的書序,散見于各書中,有的書今已難覓,現輯錄于此。《凡將齋金石叢稿》收過兩篇:一是《封泥存真序》。二是《歸義軍節度使曹元忠壁畫題名跋》,此跋是從《西行日記序》刪改而成,本書還其原貌。
第四部分為金石題跋共五十九篇,是以往陸續從先生捐贈的碑帖拓本上抄錄下來的,《凡將齋金石叢稿》內已收的題跋,這里不再列入。
第五部分古籍題跋是從先生捐獻書籍中抄錄的,有些書上批注很多,這里只能是摘錄。
第六部分為其它文字。《馬衡等五人致社會各界傳單》(一九二八年七月八日)是為反對國府委員經亨頤提出故宮文物為逆產、廢除故宮博物院的議案而散發的。《致杭立武先生函》(一九四九年一月十四)是針對南京政府下令故宮文物南運遷臺和敦促馬衡離開北平而寫的。
馬衡書法有盛名,本書內有的影印手稿,有的就原刊印本排印,除改用簡體字外,不再變動。
只令文字傳青簡,愿托扶搖翔碧虛。今年是馬衡院長逝世五十周年,將其未刊或散見之文分別編輯出版,以志永久的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