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輯
第二輯
|
名譽顧問:季羨林 唐德剛
客座顧問:梅維恒 (Victor H. Mair)
總顧問: 陳高華
顧 問: 定宜莊
韓 昇 厲
聲 林梅村
林悟殊 劉迎勝
馬小鶴 潘志平
榮新江 芮傳明 王邦維 徐文堪
朱學淵
主 編: 余太山
責任編輯:柴劍虹
|
“歐亞學刊”章程
一、本學刊所謂“歐亞”主要指內陸歐亞(Eurasia),大致東起黑龍江、松花江流域、西抵多瑙河、伏爾加河流域,具體而言除中歐和東歐外,主要包括我國東三省、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以及蒙古高原、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斯坦、巴基斯坦和西北印度。其核心地帶即所謂歐亞草原(Eurasian Steppes)。
二、內陸歐亞歷史文化研究是世界歷史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份,東亞、西亞、南亞以及歐洲、美洲歷史文化上有許多疑難問題都必須通過加強內陸歐亞歷史文化的研究,特別是將內陸歐亞歷史文化視作一個整體加以研究才能獲得確解。我國作為內陸歐亞的大國,深入開展內陸歐亞歷史文化的研究更是責無旁貸;有關研究不僅饒有學術興趣,而且是加深睦鄰關係,為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創造有利周邊環境的需要,因而亦具有重要的現實政治意義。
三、內陸歐亞歷史文化研究的對像主要是歷史上活動於歐亞草原及其周鄰地區(特別是我國甘肅、寧夏、青海、西藏和小亞、伊朗、阿拉伯、印度、日本、朝鮮乃至西歐、北非等地)諸民族本身、及其與世界其它地區在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的交流和交涉。由於內陸歐亞(尤其是其核心地帶)自然地理環境的特殊性,其歷史文化呈現出鮮明的區域特色。
四、“歐亞學刊”是不定期、連續性學術刊物。凡屬內陸歐亞歷史文化研究范疇的專題(或資料)研究論文,內容充實,有一定廣度、深度,均在收輯之列,祇要文字洗煉,篇幅可以較長(一般不超過5萬字)。尤其歡迎係統研究成果。每輯約30萬字左右。1年左右出版一輯。
五
本刊主要登載中國學者的有關論文,也適量刊用外籍學者同類論文。後者主要以漢譯文的形式發表,若為英、日、德、法、俄文,亦可以原文發表。
六
本刊主要刊登論文,也適量刊登有關的書評。書評提倡實事求是,反對一味捧場。
七、漢文稿件具體要求如下:
(一)使用大小相同的有格稿紙,每格一字,標點佔一格,稿面要整潔。
(二)字蹟要清楚,字體要端正,不要草書或行書。
(三)主要使用簡化字(以文字改革委員會公佈者為凖);引用古籍必須用繁體者,須予注明。某些文章由於內容需要,亦可按作者要求全文用繁體編排。
(四)章節層次清楚,序號一致,其規格舉例如下:
第一檔:一、二、三
第二檔:(一)、(二)、(三)
第三檔:1、2、3
第四檔:(1)、(2)、(3)
(五)書名加書名號“《》”書名中嵌套的書名用“〈〉”號;篇名、報刊名加引號。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的歷代(包括民國)紀年,在文中首次出現時,一律標出公元紀年。
(七)引文應仔細核對,做到凖確無誤。引用古籍,須注明書名、篇名(或卷數),若非常見古籍,還應注明版本;篇名置于書名號內,其間用“·”隔開,如:《漢書·西域傳》。
(八)注釋全部放在文章末尾,不用腳注或邊注,除非確實必要,亦不用夾注。注號
[1]、[2]、[3],置于字、句右上角。再次徵引,用“注[1]所引文或書第幾頁”或“同注[1]”等形式,不合并注號。
(九)文獻資料的出處必須注明著譯者、書或論文名、出版地點和出版者、出版年月。如係外文論著,英、日、德、法、俄用原文,不必漢譯;其馀用拉丁轉寫,并附漢譯。書、刊引用次數較多者一律使用略語。略語表應置于注釋最前面。如:JRAS: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其格式舉例如下:
1 湯用彤《隋唐佛教史稿》,中華書局,1982,頁78-104。
2 季羨林“浮屠與佛”,《中印文化關係史論文集》,三聯書店,1982,頁323-336。
3 榮新江“龍家考”,“中亞學刊”第四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頁144-160。
4
北村高“コタン出身譯經僧と華嚴經について”,“龍谷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紀要”17(1978),
頁88-93。
5 A. Stein, Serindia, detailed report of explorations in Central Asia and westernmost
China, Oxfort, Clarendon Press, 1928, pp.67-90.
6 E. G. Pulleyblank, "Chinese and Indo-Europeans", in Journal of Royal Asiatic
Society (1966), pp.9-39.
(請注意外文斜體的運用)。
(十)標點符號的書寫要注意:逗號、頓號、句號、分號、冒號、問號、感嘆號不要放在每行頂端;引號、書名號、括號的前半邊不要放在每行末尾,後半邊不要放在每行頂端;刪節號、破折號可放在每行頂端,但不能分作二行書寫;行文中刪掉一句或數句,用六個點,刪掉一個自然段,用十二個點,並另起一行。完整的引文,句號寫在引號內;不完整,夾引夾議或轉述類引文,句號和逗號要寫在引號和注號外。引文後的注號應緊接引號,必要時亦可放在引號外的標點之後。
(十一)專名的漢譯:這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暫時只能提出以下要求:
1 儘量採用約定俗成者。
2
譯名在做到全文一致的基礎上,盡可能與本刊前出各輯已採用者統一。
3
不習見的專名,在文中首次出現時,請附上原文,除俄文,一律使用拉丁字母轉寫形式。
(十二)插圖:如文中需要插圖,請作者提供清晰的照片(或底片、翻轉片),繪制精確的圖、表等,并在稿中相應位置留出空白(或用文字注明);圖、表編號以全文為序。
(十三)來稿請附漢英文提要,同時提供大作英文名稱。
(十四)歡迎電腦打字稿(A4型紙隔行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