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照片暫缺)


林悟殊


    1943生。19621967年中山大學歷史系本科畢業,文革后首屆研究生,導師蔡鴻生先生。1987年作為特邀代表出席國際首屆摩尼教學術討論會,并成為國際摩尼教學會首批會員。19898月應邀參加第二屆國際摩尼教學術討論會,爾后在歐洲、泰國諸大學和學術機構深造,從事學術研究工作,1997年回歸中山大學任教。現任廣州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以中外文化交流史為主要研究方向,重點考察摩尼教、瑣羅亞斯德教、景教及其東漸入華傳播史;近年也涉獵中國民間信仰在海外的傳播。
    專著

《波斯拜火教與古代中國》,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5年。
《泰國大峰祖師崇拜與華僑報德善堂研究》,臺北淑馨出版社,1996年。
《摩尼教及其東漸》,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增訂版臺北淑馨出版社,1997年。

    譯著

    《古代摩尼教藝術》,(德)克里木凱特撰,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89年;臺北淑馨出版社增訂版,1995年。
   《達·伽馬以前中亞和東亞的基督教》,(德)克里木凱特撰,臺北淑馨出版增訂版,1995年。

    主要論文

《摩尼的二宗三際論及其起源初探》,刊《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第3期,頁4556
《古代摩尼教》外國歷史小叢書,商務印書館,1983年;收入《世界古今宗教史話》,(一)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年,頁223263
《敦煌本〈摩尼光佛教法儀略〉的產生》,刊《世界宗教研究》1983年第3期,頁7176
《摩尼教入華年代質疑》,刊《文史》18輯,1983年,頁6981
《〈摩尼教殘經一〉原名之我見》,刊《文史》21輯,1983年,8999頁。
《〈摩尼光佛教法儀略〉的三圣同一論》,呈交1985年敦煌吐魯番學術討論會論文。
《摩尼教在回鶻復興的社會歷史根源》,刊《世界宗教研究》1984年第1期,頁136143
《本世紀來摩尼教資料的新發現及其研究概況》,刊《世界宗教資料》1984年第1期,頁16
《〈老子化胡經〉與摩尼教》,刊《世界宗教研究》1984年第4期,頁116122
《從考古發現看摩尼教在高昌回鶻的封建化》,刊《西北史地》1984年第4期,頁916
《摩尼教〈下部贊〉漢譯年代之我見》,刊《文史》22輯,1984年,頁9196
《唐代摩尼教與中亞摩尼教團》,刊《文史》23輯,1984年,頁8593
《宋元時代中國東南沿海的寺院式摩尼教》,刊《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第3期,頁103111
《宋代明教與唐代摩尼教》,刊《文史》24輯,1985年,頁115126
《唐宋〈三際經〉質疑》,刊《文史》25輯,1985年,頁109114
《吃菜事魔與摩尼教》,刊《文史》26輯,1985年,頁149155
《龍門天竺寺非摩尼教寺辨》,刊《中原文物》1986年第2期,頁105109
《慕阇考》,刊《文史》27輯,1986年,頁6166
《唐代長安火祆大秦寺考辨》,《西北史地》1987年第1期,頁812
《印度的瑣羅亞斯德教徒》,《世界宗教資料》1987年第1期,頁15
《論高昌“俗事天神”》,刊《歷史研究》1987年第4期,頁8997
《火祆教始通中國的再認識》,刊《世界宗教研究》1987年第4期,頁1323
《泉州摩尼教墓碑石為景教碑石辨》,刊《文物》1988年第8期,頁8286。又附錄於臺北淑馨出版社《達·伽馬以前中亞和東亞的基督教》,1995年,頁178188
《唐人奉火祆教考辨》,刊《文史》第30輯,1988年,頁101107
《祆教的原始經典〈伽薩〉》,刊《世界宗教資料》1987年第1期,頁101419
《〈阿維斯陀經〉及其研究概況》刊《西南亞研究》1989年第1期,頁4648
《近代瑣羅亞斯德教研究的濫觴》,刊《百科知識》1989年第4期,頁2627
《火祆教的葬俗及其在古代中亞的遺痕》刊《西北民族研究》1990年第1期,頁616760
《〈摩尼光佛教法儀略〉殘卷的綴合》,載《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第5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頁179201
《倫敦藏敦煌寫本〈下部贊〉原件考察》,刊《季羨林教授八十華誕紀念論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頁871900
《所謂李氏舊藏敦煌景教文獻二種辨偽》(與榮新江合作),刊香港《九州學刊》19924月第四卷第四期,頁1934;又修訂附錄於臺北《達·伽馬以前中亞和東亞的基督教》,頁189211
《福建發現的波斯摩尼教遺物》,刊臺北《故宮文物月刊》133(12卷第1)19944月,頁110117
《祆教凈禮述略》,刊臺北《輔仁大學神學論集》第1021994年,頁619634
《從福建明教遺物看波斯摩尼教之華化》,附錄於臺版《古代摩尼教藝術》,1995年,頁123137。。
《粟特文及其寫本述略》,附錄於臺版《古代摩尼教藝術》,1995年,頁109122
《敦煌遺書〈大秦景教宣元本經〉考釋》,刊香港《九州學刊》第六卷第四期敦煌學專輯,1995年,頁2330;附錄於臺版《達·伽馬以前中亞和東亞的基督教》,1995年,頁212224
《唐代摩尼教術語“三常”一詞考釋》,刊臺北《敦煌學》第20輯,1995年頁4752
《摩尼教“三常”考──兼論景教碑“啟三常之門”一句之釋讀》,刊饒宗頤主編《華學》第一期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5年,頁1824
《摩尼教研究之展望》,臺北《新史學》第71期,1996年,頁119134;轉載于王元化主編《學術集林》,卷14,上海遠東出版社1998年,頁334351
《金庸筆下的明教與歷史的真實》,臺北《歷史月刊》第98期,19963月,頁6267
《一位名不見高僧傳的高僧》,臺北《歷史月刊》第104期,19969月,頁1822
《泰國大峰祖師崇拜述略》,載王見川·柯若樸主編《民間宗教》第2輯,臺北南天書局發行,1996年,頁117;經修訂,作《宋大峰祖師崇拜流行泰國述略》,刊饒宗頤主編《華學》第2輯,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6年,頁180——189
《書評:The Manichaean       Hymn Cycles Huyadagmān and Angad Rōsnān in Parthian and Sogdian 》,刊《敦煌吐魯番研究》第2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頁379380
《潮汕善堂文化及其初入泰國考略》,刊《海交史研究》1997年第2期,頁8297
《敦煌摩尼教〈下部贊〉經名考釋——兼論該經三首音譯詩》,刊《敦煌吐魯番研究》第3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頁4551
《唐朝三夷教政策論略》,刊榮新江主編《唐研究》第4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頁114
《景教在唐代中國傳播成功之我見》,刊饒宗頤主編《華學》第3輯,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8年,頁8395
《火祆教在唐代中國社會地位之考察》,載蔡鴻生主編《戴裔煊教授九十誕辰紀念文集:澳門史與中西交通研究》,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頁169196
《唐季“大秦穆護祆”考》(上、下),刊《文史》第48輯(頁3946,1999年;49輯(待刊)。
《波斯瑣羅亞斯德教與中國古代的祆神崇拜》,刊余太山主編《歐亞學刊》第1輯,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頁207227
《陳寅恪先生“胡化”、“漢化”說的啟示》,刊《中山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頁4247
《西安景教碑有關景寺數量詞考釋》,《國學研究》第7卷,2000年。(待刊)

    譯文

《唐前火祆教和摩尼教在中國之遺痕》,(澳)柳存仁撰,刊《世界宗教研究》1981年第3期,頁3661
《摩尼教寺院的戒律和制度》,(英)劉南強撰,刊《世界宗教研究》1983年第1期,頁2437
《華南沿海的景教徒和摩尼教徒》,(英)劉南強撰,刊《海交史研究》1987年第2期,頁9314


返回

版權所有 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制作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冕宁县| 东台市| 错那县| 全椒县| 荥经县| 盐津县| 资源县| 宣威市| 霍城县| 乐业县| 安丘市| 苍南县| 长乐市| 东乡| 郴州市| 长治县| 孝昌县| 沿河| 广南县| 陵水| 眉山市| 南皮县| 垣曲县| 额尔古纳市| 晴隆县| 明光市| 榆树市| 水富县| 永定县| 易门县| 花垣县| 务川| 寿宁县| 湖南省| 渝北区| 松潘县| 常熟市| 南陵县| 南昌县| 马鞍山市| 河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