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第三章 隋唐五代

1.皇甫績因棋自責

  北周宣帝宇文赟死后,他的岳父楊堅掌握政權。五八一年,楊堅稱帝,建立隋朝。開皇年間,蘇州刺史名叫皇甫績,“精心好學,略涉經史”?;矢兡贻p時喜歡博弈,一度荒廢學業,受到外祖父的責備。魏征《隋書·皇甫績傳》載:

  皇甫績……三歲而孤,為外祖韋孝寬所鞠養。嘗與諸外兄博弈,孝寬以其惰業,督以嚴訓,愍績幼孤,特舍之??儑@曰:“我無庭訓,養于外氏,不能克躬勵己,何以成立?”深自感激,命左右自杖三十。孝寬聞而對之流涕。

  皇甫績“自杖三十”,說明他是一個知道上進的人。然而使我們更感興趣的則是皇甫績“嘗與諸外兄博弈”這件事。有關隋朝的史料中,對于圍棋的記載絕少,而凡是記載的地方,又都將圍棋與“六博”連系在一起稱為“博弈”。例如《舊唐書·劉黑闥傳》載:

  劉黑闥,貝州漳南人,無賴、嗜酒、好博弈,不治產業。

  劉黑闥是隋末農民大起義的領袖之一,出身市井游民,酷嗜賭博。劉黑闥“好博弈”,顯然與賭博有很大關系?!傲北旧砭蛶в匈€博的性質,而圍棋也可以用來進行賭博。這表明,在魏晉南北朝期間一度比較消沉的“六博”,又開始活躍起來,從而打破了南北朝時期圍棋一統天下的局面。這也是社會動蕩在人們心理習俗方面的影響所致。一般地說,無論什么時候,作為社會中的人總是需要娛樂的。但是不同時期,人們的娛樂趣味則有微妙的差別。即以圍棋與六博為例,社會比較穩定的時期,人心思上,高雅的圍棋就為人們所喜愛。社會動亂的時期,人心浮蔽,娛樂趣味也隨之降低,粗俗而又帶賭博性質的六博就會獲得較大的市場。

2.李淵與裴寂博弈通宵連日

  唐朝的帝王多愛好圍棋,自高祖李淵以下幾乎是一脈相承。只是有人愛的深些,有人愛的淺些而已。唐朝廷設立專門陪侍帝王下棋的官職——棋待詔就是明證。

  李淵其人昏庸無能、貪好酒色,并無創業的才干。只是憑藉周、隋大貴族的身份,六一六年,得為太原留守。在此期間,他和隋晉陽官副監裴寂過從甚密。裴寂是個佞人,私送宮女給他,兩人臭味相投,晝夜賭博飲酒,過著昏天黑地的生活?!杜f唐書·裴寂傳》對李淵這一時期的生活記載得比較含蓄:

  裴寂字玄真,蒲州桑泉人也。……大業中,歷侍御史、駕部承務郎、晉陽宮副監。高祖留守太原,與寂有舊,時加親禮,每延之宴語,間以博弈,至于通宵連日,情忘厭倦。

  當時太原城外戰火彌漫,唐太宗李世民與晉陽令劉文靜也正積極準備起兵。而李淵竟與裴寂博弈通宵連日,可見他并不曾想要反隋自做皇帝。當他登上帝位以后,認為裴寂功勞最大,予以最高信任,其昏謬自不待言。后來唐太宗斥責裴寂說:武德年間,貨賂公行,紀綱紊亂,都是你當權的緣故。其中大約也含有責備裴寂勾引李淵耽于酒色博弈的成份。可見圍棋雖是一種高雅的藝術,但它魅力之深,往往使人心迷,有時也會象酒、色、賭博一樣,叫人耽誤正事。對于當權的人來說,能不謹慎對待嗎?

3.唐太宗五言詠棋詩

  李淵的兒子當中,太宗李世民、楚哀王李智云都是圍棋好手,可見李淵家庭中是有下棋風氣的。李智云不甚著名,《新唐書·高祖諸子列傳》云:

  楚哀王智云,初名稚詮,善射,工書、弈。

  由此可知,李智云也是一個能文能武的人物。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開國的英主,多才多藝,愛好十分廣泛。但是唐太宗是否會下圍棋?正史中卻無記載,只是在歷代小說中有所描述?!杜f唐書·呂才傳》曾記載唐太宗對象棋產生興趣:

  太宗嘗覽周武帝所撰之局《象經》,不曉其旨。太子洗馬蔡元恭年少時嘗為此戲,太宗召問,亦廢而不通。乃召才,使問焉。才尋繹一宿,便能作圖解釋,元恭覽之,依然記其舊法,與才正同。

  這一段記載顯然表明唐太宗不懂象棋。如若唐太宗也不懂圍棋,豈非是一種遺憾?幸虧唐佚名《翰林學士集》中載有唐太宗的兩首五言詠棋詩,使我們了解,唐太宗不僅懂圍棋。而且造詣頗深。

  《翰林學士集》現存唐人手寫殘卷,沒有著者姓氏。詩集最后部分載有《詠棋》五言詩八首,內有唐太宗兩首,署名“太宗文皇帝”,弘文館學士許敬宗、劉子翼各兩首,佚名兩首。標題皆作“五言奉和詠棋應詔”。

  唐太宗《詠棋》詩云:

  手談標昔美,坐隱逸前良。參差分兩勢,玄素引雙行。
  舍生非假命,帶死不關傷。方知仙嶺側,爛柯幾寒芳。 (其一)

  治兵期治勝,裂地不要勛。半死圍中斷,全生節外分。
  雁行非假翼,陣氣本無云。玩此孫吳意,怡神靜俗氛。(其二)

  許敬宗奉和《詠棋》詩云:

  魚麗新整陣,鸐雉忽予先。入圍規破眼,略野務開邊。
  分行漸云布,亂點逐星連。勝是精神得,非關品格懸。(其一)

  拂局初料敵,陰謀比用師。觀形已決勝,怯下復徐思。
  轉戰頻相劫,圖全且自持。宸襟協堯智,游藝發如絲。(其二)

  劉子翼奉和《詠棋》詩云:

  一枰位才設,兩敵智俱申。勢危翻效古,行險乍為新。
  稱征非御寇,言劫詎侵人。欲知情慮審,鴻雁不留神。(其一)

  銳心爭決勝,運功合圖全。眼均須執后,氣等欲乘先。
  引行遙下雁,徇地遠侵邊。借問逢仙日,何如偶圣年。(其二)

  佚名奉和《詠棋》詩云:

  寶局光仙岫,瑤棋掩帝臺。圖云雙陣起,雁寫兩行開。
  固節修常道,侵邊慎禍胎?!酢酢鮾γ?,空挹季長才。(其一)

  定位資裨將,制變停中權。重關□宿并,六出帶花園。
  引寇疏疑絕,寇疆怯未前。金枰自韞粹,玉悵豈能傳? (其二)

  以上所引唐初君臣唱和《詠棋》詩,是圍棋史上的寶貴資料。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唐初君臣對圍棋的認識和喜愛,還可以窺見唐太宗的棋藝水平究竟達到什么樣的境界。唐太宗在《詠棋》詩其一中,一連引用三個典故,即“手談”、“坐隱”、“爛柯”,表明他對圍棋的歷史和精神是精通的。《詠棋》詩其二全用比興的手法形容圍棋,結尾歸結到“玩此孫吳意,怡神靜俗氛”。顯然唐太宗不僅懂得圍棋具有怡神養命的功效,而且下棋可以創造一種高雅的環境,一掃周圍庸俗的空氣。體現了唐太宗追求文化環境、文化氣氛的心理。至于唐太宗的棋力以何,他的詩中雖然也講了一些圍棋戰法,但很籠統,不好準確判斷。不過許敬宗的詩“宸襟協堯智,游藝發如絲”,稱贊唐太宗有古圣人堯的智慧,行棋細膩,如發絲一樣??芍钠迨窍碌貌诲e的。

  “寶局光仙岫,瑤棋掩帝臺”。唐初朝廷上,君臣弈棋為樂,詩歌唱答,表現出高度的藝術情趣。這幅生動的文化圖景,完全是一種發祥的朕兆。唐朝文化繁榮昌盛、光輝燦爛,冠于世界之林,難道是偶然的嗎?

4.虬髯客相李世民

  唐傳奇小說《虬髯客傳》描寫的是“風塵三俠”虬髯客、李靖、紅拂的故事。故事背景發生在隋末農民大起義中。共時唐太宗李世民和劉文靜正積極準備起兵反隋,而虬髯客也是一個有志圖王的人,故他約李靖赴太原去探視李世民的虛實。小說描繪的這段戲劇性的故事也與圍棋有關:

  ……(李靖)如期至,即道士與虬髯已到矣,俱謁文靜。時方弈棋,揖而話心焉。俄而文皇到來,精采驚人,長揖而坐。神氣清朗,滿座風生,顧盼煒如也。道士一見慘然,斂棋子曰:“此局全輸矣!于此失卻局哉!救無路矣!復奚言!”罷弈而請去。既出,謂虬髯曰:“此世界非公世界,他方可也。勉之,無以為念?!?/p>

  這一段故事自然不能看作歷史,但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唐時弈棋的某些情況。道士不僅是一位世外高人,同時也是一位圍棋好手。棋未結束而主動認負,正是高手的風范,小說的描寫相當準確。更為精彩的是,道士以棋局比喻世界,暗示虬髯客:不能與李世民爭天下。圍棋在這里起到雙重的作用,尤為傳神的佳構。大抵以棋局暗喻時事,自古多有。這是因為,棋局雖小而變化無窮,與政治、軍事形勢的風云變幻頗有相通之處。像《虬髯客傳》這樣比喻巧妙,形象生動,令人玩味無窮,則不多見。

5.蕭翼圍棋賺《蘭亭》

  唐太宗深愛王羲之書法,“心摹手追”,評其書法“盡善盡美”,古今第一。他多方搜求王羲之的墨跡,據說曾派蕭翼到僧辨才處騙取《蘭亭序》,觀賞一生,意猶未盡,命為死后殉葬,隨棺入墓。

  蕭翼是怎樣騙取《蘭亭序》的呢?說來與圍棋很有關系。唐何延之《蘭亭記》中記載了這段趣事,簡述如下:

  唐太宗聞知《蘭亭序》在越州永欣寺辨才和尚處,遂降旨召辨才入內道場,供養豐厚。優洽數日后,太宗召辨才談話,假作無意問及《蘭亭序》,方便善誘,無所不至。誰知辨才一口咬定自己并無《蘭亭序》。太宗無奈,對侍臣說:“哪里找一個智略之士,設計謀取之?”尚書右仆射房玄齡奏說:“臣聞監察御史蕭翼負才藝,多權謀,可充此任。”太宗召見蕭翼,蕭翼說:“若作公使,義無得理,臣請私行,但需二王雜帖三數篇。”太宗依允。

  蕭翼微服至湘潭,隨商人船,下至越州。穿一套又寬又長的黃衫,扮作書生模樣,趁日暮進入永欣寺。假作游玩,先觀賞壁畫,然后走到方丈院內,見到辨才。兩人略談數語,都有相見恨晚之感。

  原來辨才博學工文,琴、棋、書、畫皆得其妙。忽見來一落魄書生,與自己志趣相投,不由惺惺惜惺惺,忙將蕭翼延入內室。即擺開棋盤,入局手談。兩人直下了一個通宵,第二天才盡歡而散。自此以后,蕭翼數訪辨才,兩人下棋、撫琴、投壺、握槊,飲酒作詩,講談文史,意甚相得。

  過了十來天,一次,蕭翼和辨才談論翰墨,蕭翼說:“弟子先門皆傳二王楷書法,弟子自幼耽玩,今亦有數帖自隨。”辨才欣然說:“明日可帶來看看。”第二天,蕭翼將二王書帖拿給辨才,辨才審視良久,說:“是即是矣,然未佳善。貧僧有一真跡,頗亦殊常。”蕭翼問:“何帖?”辨才答曰:“《蘭亭序》?!笔捯硌鹦φf:“數經亂離,真跡豈在?必是向搨偽作耳?!北娌耪f:“我師傅在日愛惜非常,臨死時親付于我,可明日來看?!?/p>

  第二天,辨才將藏在屋梁上檻內的《蘭亭序》拿出,蕭翼看后故意指摘說:“果然是后人偽作?!眱扇藸幷摬恍?。但辨才也不再將《蘭亭序》藏諸梁檻上,而是與二王諸帖并置幾案之間。

  一日,蕭翼窺辨才外出齋會,私來房前,謂弟子曰;“翼遺卻帛子在床上?!钡茏又朗捯沓沓M粡筒乱?,即為開門,蕭翼遂從案上取得《蘭亭序》及二王書帖,便赴永驛,告驛長說:“我是御史,奉敕來此,可報都督齊善行。”齊善行遂派人召辨才,蕭翼告訴他:“奉敕前來取《蘭亭序》,今得矣,故喚師來告別。”辨才方知上當,當即暈倒,良久始蘇。

  后來唐太宗曾厚賜辨才,但辨才“驚悸患重,不能強飯,唯欼粥,歲余乃卒”。

6.盧藏用多能

  唐朝以進士科取士,作詩成為取祿利的正路,后來甚至規定:非科第出身的人,不得為宰相。唐朝的文人幾乎無一不是詩人,只有好不好的區別,不存在能不能的問題。作詩成為衡量士人才能大小的標忘,“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據以取士,祿利之路既開,愛尚之情愈篤”。

  如若深入考查一下,我們就會發現,唐朝的文人不僅專務作詩,他們往往也向知識和才能的廣博方向發展。越是詩歌作得好的人,越是多才多藝。自然,所謂多才多藝,對于文人來說,主要表現在中國傳統的四大藝術方面,圍棋也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唐朝的著名詩人多會下圍棋,即是有力的證明。大凡社會文化愈是發達,人在身心方面的發展也就愈是全面。一個多才多藝的人要比那些專精某一部分技能的人,更能受到社會的廣泛尊敬和愛戴。唐朝雖以詩歌取士,但每年朝廷所取數額有限,因此競爭相當激烈。絕大多數落選的士人,如若不能在其它方面表現出才干,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更談不到有出頭之日。因此一個人在才藝方面準備得更充足一些,那他在社會生存的競爭中,機會也就更多一些。

  唐初杰出詩人王勃會下圍棋,據馮贄《云仙雜記》載:

  王勃圍棋,率下四子成一首詩。勃猶詫之,向人曰:“吾自奪造化,雖一時之間,百用亦可?!?/p>

  王勃相當自負,但他一面下棋一面作詩,才思敏捷是沒有問題的。使我們感興趣的是,他為什么要邊下棋邊作詩呢,難道僅僅是向人夸耀嗎?或者圍棋對他作詩很有幫助也未可知。

  唐武則天年間,有一個盧藏用,時稱為多能之士。他不僅圍棋下得很好,而且在琴、書等其它方面也很有造詣。據歐陽修《新唐書·盧藏用傳》載:

  盧藏用字子潛,幽州范陽人……能屬文,善蓍龜九宮術,工草隸、大小篆、八分,善琴弈,思精遠,士貴其多能。

  盧藏用雖然多才多藝,但品格卑下,他的一生典型地說明了唐代部分士人的心理,即以自己的多才多藝做為“敲門磚”、出仕的資本,討價還價?!肮林?,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盧藏用本已中了進士,不得調選,就隱居終南山,學煉氣、辟谷之術,而一心不忘仕進,被人目為“隨駕隱士”。只因為“士貴其多能”,名聲很大,在武后長安年間,被召授左拾遺。嗣任中書舍人,吏部、黃門侍郎,修文館學士,尚書右丞等職。以諂事權貴、奢靡淫縱,獲譏于時。后因附太平公主被流放,失勢而終。

  盧藏用雖然圍棋下得很好,但他沒能像王叔文那樣,因下棋而受到帝王的賞識,而做高官。圍棋在盧藏用的仕宦生涯中,并未起到關鍵作用。但會下圍棋則是他“多能”的重要內容。這也反映出圍棋在唐代士人心目中的地位,即一個人的才能大小,是與他會否下圍棋有一定的關系。

7.李泌七歲詠棋詩

  開元、天寶年間,唐朝的殷富達到開國以來未有的高峰,文化藝術也呈現無比繁榮的狀態?!疤教熳印毙诶盥』恍目v欲享樂,沉湎于聲色之中。不過,李隆基其人,于文學藝術方面有很高的修養,興趣也很廣泛。他除喜愛詩賦歌舞以外,也很喜歡圍棋。因此史料中有關他下棋和觀棋的記載較多。例如段成式《酉陽雜俎》中,有一則李隆基下棋的趣事:

  上夏日嘗與親王棋,令賀懷智獨彈琵琶,貴妃立于局前觀之。上數枰子將輸,貴妃放康國子于坐側,子乃上局,局子亂,上大悅。

  琵琶伴奏,美人觀局,太平天子下棋,氣象也非同一般。另據唐李復言《李鄴侯外傳》載,李隆基曾召七歲的李泌賦詩,李泌來到的時候,正值李隆基觀人下棋:

  ……玄宗方與張說觀棋,中人抱泌至,俶與劉晏皆在帝側。及玄宗見泌,謂說曰:“后來者與前兒迥殊儀狀,真國器耳?!闭f曰:“誠然?!彼烀f試為詩,即令詠方圓動靜。曰:“愿聞其狀。”說應曰:“方如棋盤,圓如棋子。動如棋生,靜如棋死?!闭f以其幼,仍教之曰: “但可以意虛作,不得更實道棋子?!泵谠唬骸半S意即甚易耳。”玄宗笑曰:“精神全大于身?!泵谀搜栽唬骸胺饺缧辛x,圓如用智。動如逞才,靜如遂意?!闭f因賀曰:“圣代嘉瑞也。”玄宗大悅,抱于懷,撫其頭,命果餌啗之。遂送申王院,兩月方歸。仍賜衣物及彩數十,且諭其家曰:“年少恐于兒有損,未能與官。當善視之,乃國器也。”

  李泌智慧早成,世稱奇童,尤為玄宗、張說、張九齡等所器重。長成后不肯作官,玄宗使與太子李亨為布衣交,實際上對李泌寄于厚望,希望他輔佐李亨。安史之亂時,李亨到靈武,即皇帝位(唐肅宗),正當缺乏挽救危局的謀略和實力時,李泌來到靈武,李亨才有了得力的助手。李泌共經歷了肅宗、代宗、德宗三朝,君主盡管猜忌昏庸,他都有所補救和貢獻;奸佞盡管妒嫉加害,他總用智術避免禍患,可稱是封建時代杰出的忠臣和智士。

  李泌七歲賦詩,并非十分奇特的事情。奇就奇在他能用圍棋比喻“行義”、“用智”、“逞才”、“遂意”,可見他小小的年紀,就已對社會和處世有一定的認識,非天才而何?

8.四句乘除語,人人為國手

  高僧一行,原名張遂,魏州昌樂(今河南南樂)人。精通佛學、歷法、數學和天文,是唐代著名科學家。據《西陽雜俎》載:

  一行公本不解弈,因會燕公宅,觀王積薪棋一局,遂與之敵。笑謂燕公曰:“此但爭先耳,若念貧道四句乘除語,? 則人人為國手。”

  一行不愧是一位杰出的科學家,他由觀棋而能領會圍棋“爭先”的道理,可謂已得圍棋之三昧。圍棋本與天文、歷算有相通之處,從理論上講,一行作為精通天文、數學的專家,他學圍棋自有得天獨厚的地方。

  但是,若說一行“觀王積薪棋一局,遂與之敵”,則是文人的夸張。至于一行說:“若念貧道四句乘除語,則人人為國手?!币膊幻馐沁^份自信的隔膜之談。

  一般地說,圍棋雖與數學相通,但畢竟不等于數學,而主要是一門藝術。因此藝術規律在圍棋上的表現,要比數學規律更為強烈。一個棋手下棋,尤其對高手來說,形象思維要比邏輯思維用得更多?!安季帧蹦耸且痪制宕钪羌艿淖钪匾A段,如何構思,往往不是建立在邏輯的理念之上,而主要憑棋手的藝術感覺,因為棋局變化異常繁復,無法在一定的時間內計算清楚,只能憑借感覺,或者求助于靈感。只是到了棋局大致確定,如何判斷形勢,如何收官,數字計算才顯示出無比的重要性。

  自一行說“若念貧道四句乘除語,則人人為國手”以來,還不見數學家成為國手的例子。既使在計算機已相當發達的現代社會,也不見這樣的例子。數學家下棋則大有人在,然而他們往往過于注重理性,總想走出最為完善的棋來,而又無法計算清楚,結果只好一塊棋一塊棋地被對手殺死,這一類的“悲劇”不是也很有趣嗎?

9.呂元膺請“棋處士”他適

  呂元膺,字景夫,東平人。元和中,憲宗李純召問政事,元膺所對詳洽,進御史中丞,俄拜東都留守。元膺很喜歡下圍棋,家中聘有“棋處士”,時相手談為樂。據唐盧仝《玉泉子》載:

  呂元膺為東都留守,常與處士對局之次,有文簿堆擁,元膺方秉筆閱覽,棋侶謂呂必不顧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勝。呂輒已窺之,而棋侶不悟。翌日,呂請處士他適,內外人莫測,棋者亦不會,仍以束帛贐之。如是十年許,呂疾亟,命兒侄列前曰:“游處交友,爾宜精擇。吾為東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去。當日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跡可畏。亟言之,慮其憂畏,終不言,又恐汝輩滅裂于知聞。”言畢,惘然長逝。

  棋處士私易棋子,品質確實不佳,但是呂元膺為這件小事,至死仍耿耿于懷,似乎也不夠豁達。而使人感興趣的,乃是“棋處士”這類人物。

  唐代所謂處士,專指未仕或不仕的士人?!捌逄幨俊笔欠褚宰约旱钠逅嚰寄?,陪侍官僚、貴族下棋的人呢?從上述記載看,還不能遽下定論。但從呂元膺“以他事俾去”,“仍以束帛贐之”,似乎不是待朋友、賓客之道,倒象是對待下屬“雇員”,只不過客氣一點兒罷了。或許“棋處士”即是呂元膺請來,至為陪他下棋的人。

  從唐朝圍棋繁榮的情況分析,社會上出現以下棋為謀生手段的人,也是極有可能的。棋待詔無非就是陪侍天子下棋的人,那么官僚貴族自然也可以找人陪侍下棋,社會的需要,自然會造成一種新的職業。至于上述《玉泉子》中的棋處士,是否就是以下棋為職業的人,尚須進一步的考證。

10.段成式欲窮棋術

  段成式,字柯古,臨淄(今山東淄博)人。以父蔭為秘書省校書郎,官至太常少卿。段氏博聞強記,深通佛經。所著《酉陽雜俎》,乃唐人筆記中著名作品?!队详栯s俎》中記載了許多有關唐代圍棋的趣聞軼事,這是和段氏本人喜愛圍棋分不開的。據唐馮贄《云仙雜記》載:

  徐峰善棋,段成式欲窮其本。峰曰:“子若以墨狻猊與我,當使子過我十倍?!?/p>

  看來,段成式曾想認真學習圍棋,所以才向徐峰求教。至于徐峰用什么方法,能“使子過我十倍”,則不易揣測。

11.白日唯消一局棋

  李遠,蜀人,太和進士。宣宗時,令狐绹擬授李遠為杭州刺使,商之于宣宗。據趙令疇《侯鯖錄》載:

  唐杭州缺刺使,欲除李遠為守。宣宗曰:“遠詩曰:‘青山不厭千杯酒,白日唯消一局棋?!绱税材苤蚊褚?!”

  李遠的詩,意境頗為悠閑。唐朝的詩人常以飲酒和下棋比擬神仙、世外高人的生活,藉以寄托情思。但宣宗據此除官,刻有失公允。雖說詩言志,言為心聲,然而才干和作詩畢竟是兩回事,不可一概而論。幸虧令狐绹為李遠辯解說:“詩人托此以遣興耳,未必實然。”宣宗才答應說?!扒伊钔囉^之。”李遠到杭州后,果然不廢政務,受到百姓的好評。如若李遠真為一句詩,丟掉杭州太守的美差,豈不令人遺憾。

12.唐僖宗夢吞《棋經》

  明陳耀文《天中記》里,有一段奇異的記載,略摘如下:

  唐僖宗自普王即位,素不曉棋。一日,夢人以《棋經》三卷,焚而使吞之。及覺,命待詔觀棋, 凡所指畫,皆出人意。

  僖宗時,唐王朝已江河日下,藩鎮割據、宦官擅權,唐朝只是名義上還存在著的一個小朝廷。僖宗不理朝政,專事游戲,下圍棋也是其中的一項。上述記載雖然出自明人手筆,也未注明出處,但是作者想必自有所本,只是我們今天不易見到罷了。僖宗夢吞《棋經》,棋藝頓進,于常理不合,顯系文人夸飾之談。然而棋手做夢卻是常有的事。例如日本當代著名棋手藤澤秀行,在“棋圣”決賽前夕,曾夢見陰曹地府,與閻羅圍棋大戰。再如科學上的某些重要發現,象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也是在夢中突然排列清楚的。所謂“精誠所致,金石為開”,即此類也。

13.杜甫夫婦下棋

  唐代偉大詩人杜甫,一生都很喜愛圍棋。在他傳世的1400多首詩中,涉及圍棋至少有八處。例如《因許八奉寄江寧旻上人》:

  不見旻公三十年,封書寄與淚潺湲。舊來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詩誰與傳。棋局動隨尋澗竹,袈裟憶上泛湖船。聞君話我為官在,頭白昏昏只醉眠。

  這是杜甫回憶三十年前的往事。“棋局動隨尋澗竹,袈裟憶上泛湖船”,據朱瀚注:“旻居幽澗,公攜棋局以相隨;公在湖船,旻著袈裟而同泛。”可知當年杜甫曾攜帶棋具去尋旻上人下棋。又一同泛舟湖上。這一段年輕時的美好時光,杜甫直到“頭白昏昏”時仍留戀不已。

  其它的詩還有《別房太尉墓》:“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被貞涀约号c房琯下棋?!镀咴乱蝗疹}終明府水樓》:“楚江巫峽半云雨,清簟疏簾看弈棋?!泵鑼懽约涸诮K明府水樓觀棋的情景。《秋興》:“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币赞钠灞扔髡涡蝿?,歷來是為人傳頌的名句。

  杜甫在家中,還常與夫人下棋,《江村》詩曰: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多病所須唯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

  杜甫的夫人楊氏,乃司農少卿楊怡之女,名門閨秀,頗具文化修養。《江村》是杜甫晚年之作,其時杜甫因房琯罷相一事被貶為華州司功,后又棄官居四川成都草堂。年老多病,藥物相隨。然而夏季四周景色宜人,看身邊年幼的孩子釣魚戲耍,與老妻下下棋,日子也過得頗有情趣。從詩中可以看出,“老妻畫紙為棋局”,所用棋具也很簡陋。

14.白居易與圍棋

  作為一位著名詩人,白居易享名久遠??峙潞苌儆腥酥溃趪逡灿休^深的造詣。有關他下棋的事跡,并不見于唐人史籍之中,但是在他自己的詩中,卻留下了許多線索,使我們得以知道,這位大詩豪是一位酷愛圍棋的人。

  《舍張云舉院》一詩云:“棋罷嫌無敵,詩成愧在前。”對于自己的棋藝和詩才都同樣的自負。

  白居易出身書香門第,家中素有下棋的傳統?!睹舷乃嘉即迮f居寄舍弟》云:“前年當此時,與爾同游矚?!d發飲數杯,悶來棋一局?!被貞浶值芏宿钠宓那榫?。

  被貶為江州司馬后,白居易結識了一位“專心在鉛汞,余力工琴棋”的煉師郭虛舟,兩人“晚酒一二杯,夜棋三數局”,志趣相投,過從甚密。數年后,郭煉師欲游天下,白居易和元稹賦詩贈別,饋以白鶴,頗為依依難舍。

  面對藩鎮割據的動亂局面,白居易不得已只好以棋酒自娛?!秳⑹磐蕖吩疲骸凹t旗破賊非吾事,黃紙除書無我名。唯共嵩陽劉處士,圍棋賭酒到天明。”道出了心中無可奈何的苦悶。他還曾以圍棋比喻政局,《放言五言》云:

  世途倚伏都無定,塵網牽纏卒未休。禍福回還車轉轂,榮枯反覆手藏鉤。
  龜靈未免刳腸患,馬失應無折足憂。不信君看弈棋者,輸贏須待局終頭。

  詩人用老子“禍?!钡乃枷虢忉寱r事,結尾一句則以弈棋為喻,表現了是非終須分明的愿望。

  白居易還有一首詩:《和春深二十首》之一,涉及各類棋戲。詩中提到之圍棋、象棋、投壺、彈棋,皆是當時社會上普遍流行的棋戲。大約白居易對這些棋戲都有興趣,但他終生愛好的唯有圍棋。《官舍閑題》曰:“職散優閑地,身慵老大時。送春唯有酒,消日不過棋。”正是對自己嗜棋的真實寫照。

  總之,白居易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也是一位活躍在弈林中的業余好手。他的棋藝活動和他的十余首描寫圍棋的詩作,足以為唐代的圍棋史增添色彩。

15.元稹家中棋會

  元稹是一位熱心的圍棋愛好者。他與白居易不僅是志同道合的詩友,也是興趣相投的棋友。元稹交往的文士名流中,也多有喜愛圍棋的人。朋友們聚在一起,不談琴書、不戀園景,紋枰對坐,從容談兵,亦是一樁風流雅事。元稹有長詩:《酬段丞與諸棋流會宿敝居見贈二十四韻》,生動描述了他在自己家中組織棋會的情景:

  鳴局寧虛日,閑窗任廢時。琴書甘盡棄,園井詎能窺。運石疑填海,爭籌憶坐幃。赤心方苦斗,紅燭已先施。蛇勢縈山合,鴻聯度嶺遲。堂堂排直陣,袞袞逼羸師。懸劫偏深猛,回征特巇。旁攻百道進,死戰萬般為。異日元黃隊,今宵黑白棋。斫營看迥點,對壘重相持。善敗雖稱怯,驕盈最易欺。狼牙當必碎,虎口禍難移。乘勝同三捷,扶顛望一詞。希因送目便,敢待指縱奇。退引防邊策,雄吟斬將詩。眠床都浪置,通夕共忘疲。曉雉風傳角,寒藂云壓枝。繁星收玉版,殘月耀冰池。僧請聞鐘粥,賓催下藥巵。獸炎余炭在,蠟淚短光衰。俛抑嗟陳跡,殷勤卜后期。公私牽去往,車馬各支離。分作終身癖,兼從是事隳。此中無限興,唯怕俗人知。

  從詩中可以看出,這是一次大型的棋會,與會的人很多。從掌燈時分一直下到第二日天明。局中爭斗異常激烈。諸棋流分手時還約定再戰的日期。詩人和他的朋友嗜棋程度之深,棋會氣氛之熱烈,無疑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首詩真實地再現了唐代士人弈棋的某些具體情景,對于我們了解唐代的圍棋,留下了珍貴的資料。

16.劉禹錫《觀棋歌送儇師西游》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彭城人。貞元九年進士,永貞年間,參預王叔文等政治革新活動,被貶朗州司馬。詩文自成一家,與白居易齊名,世有劉、白之譽。

  劉禹錫圍棋下得不錯。他作有《海陽湖別浩初師》一詩,記述他與長沙布衣浩初的交誼。詩前小引曰:“……(浩初)師為詩頗清,而弈至第三品,二道皆足以取幸于士大夫。”又說:“師慕道,于泉石為篤,故攜之以嬉。及言旋,復引與共載于湖上,弈于樹石間。”詩中有云:“愛泉移席近,聞石輟棋看。風止松猶韻,花繁露未干?!?/p>

  浩初弈棋至第三品,功力已屬不淺。劉禹錫與之“弈于樹石間”,棋藝也自非同一般。

  此外,劉禹錫的詩中,還有一些涉及圍棋的散句。如:“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茶爐余綠筍,棋局就紅梅”、“往往游不歸,洞中見博弈”等等。

  劉禹錫被貶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期間,曾作長詩《觀棋歌送儇師西游》,記述了一位圍棋高手:

  長沙男子東林師,閑讀《藝經》工弈棋。有時凝思如入定,暗復一局誰能知。今年訪余來小桂,方袍袖中貯新勢。山城無事秋日常, 白晝懵懵眠匡床。因君臨局看斗智,不覺遲景沉西墻。自從仙人遇樵子,直到開元王長史。前身后身付余習,千變萬化無窮已。初疑磊落曙天星,次見搏擊三秋兵。雁行布陣眾未曉,虎穴得子人皆驚。行盡三湘不逢敵,終日饒人損機格。自言臺閣有知音,悠然遠起西游心。商山夏木陰寂寂,好處徘徊駐飛錫。忽思爭道畫平沙,獨笑無言心有適。藹藹京城在九天,貴游豪士足華宴。此時一行出人意,賭取聲名不要錢。

  從詩的描述看,儇師無疑是湖南棋壇之領袖人物。“有時凝思如入定,暗復一局誰能知”,確是行家描寫圍棋高手的語言。高手都能在腦子里復演棋局變化,這是一般愛好者所難以企及的。儇師棋藝高超,”行盡三湘不逢敵”,不禁“悠然遠起西游心”。對于一個區域高手來說,自然還不能稱為“通國善弈”。但既身懷絕技,必有凌云之志,所以要去長安尋求知音。唐代的長安是全國圍棋中心,聚集了中外圍棋高手,在那里英雄方有用武之地,劉禹錫稱儇師“賭取聲名不要錢”,一語道出了儇師求取功名的欲望。大凡身懷絕技之人,總是將“名”看得比“利”重,“利”是身外之物,而“名”才能流芳百世。

  儇師是否到達長安,在長安遭際如何?史料中沒有留下絲毫記載。我們今天甚至連他的名字也無從考證。只是依賴劉禹錫的這首長詩,后人才知道,當時在湖南長沙曾經出現一位圍棋高手,他那不甘寂寞,奮身進取的精神,足以使他在唐代弈林中留下自己的印記。

  儇師的長安之行,結果可能并不成功。但人生在世又有幾人一定成功呢?只要有上進之心,舍身追求,不成功也無遺憾。一個時代的圍棋,正是在那些成名的、不成名的棋手的共同追求中,才得以向前發展的。

17.一燈明暗復吳圖

  “吳圖”一詞,首見于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詩中,歷來注家均不知所云。1962年,《敦煌寫本棋經》發現后,“吳圖”之謎才真相大白。《敦煌寫本棋經》兩次提到“吳圖二十四盤”,系指三國時期,吳國留下的“棋勢”。

  杜牧(803——約852),字牧之,唐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太和進士,官至中書舍人。詩賦、古文俱佳,尤擅七絕,為世所推崇,人稱“小杜”。

  杜牧有詩云《送國棋王逢》:

  玉子紋楸一路饒,最宜檐雨竹蕭蕭。羸形暗去春泉長,拔勢橫來野火燒。
  守道還如周伏柱,鏖兵不羨霍嫖姚。得年七十更萬日,與子期于局上銷。

  詩中形容王逢善于治孤(羸形暗去春泉長),也擅長攻擊(拔勢橫來野火燒)。無論是守御、還是鏖戰,都極合古人章法。詩人希望:“得年七十更萬日,與子期于局上銷?!彼务R永卿《嬾真子》釋云:“七十更萬日者,牧之是時年四十二、三,得至七十,猶有萬日。”

  杜牧既能與國手周旋,棋藝想必不會太差。后來,杜牧又有詩送王逢,題曰《重送絕句》:

  絕藝如君天下少,閑人似我世間無。別后竹窗風雪夜,一燈明暗復《吳圖》。

  從詩中可以知道,杜牧在40多歲的時候,曾花費時間專心研究棋藝。風雪夜、搖曳的燭光,詩人在棋盤上擺著古譜上的各種棋勢,傾神思索其中的奧妙,完全是一幅動人的圖畫。

  王逢的事跡不見于史料記載。杜牧生活的年代中,擅名的棋手只有棋待詔顧師言。但杜牧既稱王逢“國棋”,恐非溢美之辭。因為“圍棋國手”的帽子,不是隨意即可奉送的。一位棋手要想榮膺“國手”的稱號,要經歷一段“真刀真槍”艱難的歷程:他必須戰勝區域高手,還必須戰勝全國有名的高手,有時還須打敗前輩國手。因此,王逢既稱“國棋”,想必名重一時。或許他只是一位山野高手,而未去考選棋待詔。

18.皮日休《原弈》

  關于圍棋的起源,唐朝以前已有種種傳說,但也不見有人對這些傳說進行研究和探討。皮日休所作《原弈》,第一次對“堯造圍棋”的傳統說法表示懷疑,并提出了他自己的看法。

  茲錄《原弈》全文如下:

  問弈之原于或人,或人曰:“堯教丹朱征,丹朱作為是,信固有其道焉。”皮子曰:“夫弈之為藝也,彼謀既失,我謀先之;我智既虧,彼智乘之,害也。欲利其內,必先攻外;欲取其遠,必先攻近,詐也。勝之勢,不城池而金湯焉;負之勢,不兵甲而奔北焉,勝不讓負,負不讓勝,爭也。此存此免,彼得彼失,如蘇秦之合從,陳軫之游說,偽也。若然者,不害則敗,不詐則亡,不爭則失,不偽則亂,是弈之必然也。雖弈秋洊出,必用吾言焉。嘗試論之:

  夫堯之有仁、義、禮、智、信,性也。如生者必能用手足、任耳目者矣。豈區區出其纖謀小智,以著其術用,爭勝負哉!堯之世,三苗不服。以堯之仁,苗之慢,堯兵而熠之,猶羅人殺鵂鹠,人烹鯤鮞者。然堯不忍加兵而以命舜,舜不忍伐而敷之文德,然后有苗格焉。以有苗之慢,尚不加兵,豈能以害詐之心,爭偽之智,用為戰法,教其子以伐國哉!則弈之始作,必起自戰國,有害詐爭偽之道,當縱橫者流之作矣。豈曰堯哉! 豈曰堯哉!”

  皮日休(約834——883),字襲美,一字逸少,唐襄陽人。性傲誕、工詩文,與陸龜蒙友,時稱“皮陸”。從《原弈》對圍棋的戰法論述看,他也是一位精通棋藝的人。但他把圍棋的戰法總結為“害、詐、爭、偽”,則有失偏頗。

  皮日休認為,堯有仁、義、禮、智、信,而圍棋卻害、詐、爭、偽。因而圍棋不會是堯發明的。他的結論是:“弈之始作,必起自戰國,……當縱橫者流之作矣。”無須說,他的論點和結論都是不夠科學的。

  我國的圍棋,在戰國已有很大的發展。這一時期,圍棋與六博一起流行于世。不僅出現了弈秋那樣“通國善弈”的棋手,而且也出現了一些簡單的圍棋理論,充分說明戰國時的圍棋已經脫離原始的低級狀態,而進入較高的藝術境界。所以圍棋的起源要比戰國時期早得多。

  盡期如此,皮日休的《原弈》仍有相當的文獻參考價值。這不僅因為皮甘休是第一個認真探討圍棋起源的人,而且因為他試圖從社會現象和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這個問題。比之唐以前有關圍棋起源的傳聞和浮說,顯然前進了一大步。

19.萬般思后行,一失廢前功

  宋佚名《天定錄》中,有一段關于桑維翰的逸事,屬于“小人報復”之類。對于初涉人世的年輕人,頗有教益。略摘如下:

  僧可隆善詩,高從誨閱其卷,有《觀棋局》云:“萬般思后行,一失廢前功。”從誨謂可隆曰:“吾師此詩,必因事而得。”隆答曰:“某本姓慕容,與桑維翰同學,少負志氣,多恐維翰。維翰登第以至入相,某猶在場屋,頻年敗衄,皆維翰所挫也。因削發為僧,其句實感前串而露意焉?!?/p>

  桑維翰字國僑,五代后晉大臣。他助石敬瑭稱帝,并親赴契丹乞援,割讓燕云十六州,算是一個二等的賣國賊。從他一生的所作所為看,上述記載中,挾仇報復,利用權勢阻撓可隆登第,倒也符合他的性格。

  僧可隆的詩,是由觀棋,聯想自己的身世,有所感而發。由于概括比較深刻,而具有普遍意義。對于任何人,只要他想干一點事業?!叭f般思后行,一失廢前功”,是極有教益的至理名言。如果單從棋藝的角度考慮,這句詩于棋理的闡述也很精辟。下棋要深思熟慮,不可隨意落子,往往一著不慎,導至滿盤皆輸。這些道理似乎很簡單,但是真正做起來卻很難。

20.李惲別造新局,弈棋如故

  五代時期,也有一些“嗜棋”的記載。如《舊五代史·晉·鄭云叟傳》載:

  鄭云叟,本名遨,云叟其字也,以唐明宗諱,故世傳其字焉。本南燕人也,少好學,耿介不屈?!闷迦畱?,遇同侶則以晝繼夜,雖寒風大雪,臨檐對局,手足皸裂,亦無倦焉。

  “臨檐對局,手足皸裂”,這是身心傾注棋局,忘記了寒冷,云叟嗜棋可謂深矣。同時稍后有一位李惲,因下棋而誤政事,結果惹得皇帝發怒。元托克托《宋史·李惲傳》載:

  李惲字孟深,開封陽武人。漢(指后漢)乾祐中舉進士,客游嵐州。會劉崇(北漢)自立,署州從事,擢知制誥、翰林學士,累至司空平章事。時母在鄉里,惲不知存亡,居常戚戚。但以弈棋沈飲為務,政事多廢。劉繼元頻以為言,惲不介意。后方與僧弈棋,繼元命近侍直抵惲前,取局焚之。惲怡然,徐詣繼元,繼元因切責之。明日別造新局,弈棋如故?!允柽_,善談名理。年少時好滑稽,及為相,頗事持重。

  劉繼元乃北漢第四個皇帝,御下甚刻,殺傷不可勝紀,所以才會出現“命近侍直抵惲前,取局焚之”的粗俗舉動。李惲身為朝廷重臣,以棋廢事,連皇帝的指責懲罰都不以為意,仍舊“別造新局,弈棋如故”,可見對圍棋迷戀之深。

21.李璟李煜喜圍棋

  在戰亂頻繁的五代時期,除了西蜀較少受到兵禍以外,還有偏安于江南的南唐。在這塊自然條件優厚的小王國里,封建統治者盡情地過著酣歌醉舞的享樂生活。中主李璟、后主李煜,不僅是當時重要的詞人,也十分熱衷于圍棋。南唐竟成為當時中國文藝繁榮的中心地帶。

  李璟是一個昏庸之君。南唐地處富庶地區,社會相對安定,本是“地大力強,人材眾多”的隱然大邦。李璟卻沒有抓住中原多事、北土離亂的時機,發奮圖強,實現統一大業。而是終日沉緬于飲酒、賦詩、下棋,以至聲色之中。有關李璟弈棋的情況,史料無多。然而南唐著名宮庭畫家周文矩所繪《重屏會棋圖》,真實地再現了南唐宮庭中帝王下棋的景像,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形象資料。

  《重屏會棋圖》描寫的是李璟兄弟會棋的情景:正中坐在長榻上的長者是中主李璟,側坐者為大弟晉王景遂,對弈的兩位是齊王景達和江王景逷。右首景達神色自若,成竹在胸,正在用手指點催促。對面的幼弟景逷右手執子,面露遲疑而舉棋不定。景遂親昵地扶著景逷肩膀,面帶微笑。李璟一手撫膝,一手持冊,不露聲色地端坐觀戰。畫家細微地刻畫出會棋者各不相同的心理狀態。

  周文矩,金陵句容人,是李璟在宮內所設“翰林圖畫院”的翰林待詔,也是最受李璟寵遇的畫家。他所作的傳世名畫《賞雪圖》、《宮中圖》、《韓熙載夜宴圖》,以及《重屏會棋圖》,都是表現李璟和兄弟或侍臣的生活。大約是由李璟授意,專為自己留跡存影,播揚后世。由于是對現實生活的真實描寫,也就成為南庭宮庭生活的“史畫”。

  《重屏會棋圖》所展現的會棋情景,既無豪華場面,又非聲色之娛,強調的是文人雅趣、手足情誼,其意明顯是在唱贊歌。由此我們卻可知道,李璟在日常生活中,常與弟兄們弈棋為樂。

  李璟的兒子:后主李煜、吉王李從謙也都喜愛圍棋,可知這個帝王之家弈風是很盛的?!度圃姟分休d有李從謙一首《觀棋詩》,注云:“后主燕閑,嘗與侍臣弈,從謙甫數歲,侍側,后主命賦《觀棋》詩?!痹娫唬?/p>

  竹林二君子,盡日竟沉吟。相對終無語,爭先各有心。
  恃強斯有失,守分固無侵。若算機籌處,滄滄海未深。

  后主李煜好讀書、善作文,工書畫、知音律,是個高級文士。也是文學史上最著名的詞人之一。政治上可謂乃父之肖子,昏庸的程度大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意思。他因與嬖幸弈棋,大臣蕭儼反對,君臣之間發生了一場有趣的爭執。據陸游《南唐書》載:

  儼貶舒州副使,俄召還。后主初嗣位,數與嬖幸弈棋。儼入見,作色投局于地。后主大駭,詁之曰:“汝欲效魏征耶?”儼曰:“臣非魏征,則陛下亦非太宗矣?!焙笾鳛榱T弈。

  蕭儼頗有點魏征敢于直諫的遺風,后主雖然昏庸,卻也想學唐太宗。自然,他的“罷弈”不過是作作樣子。對于這位亡國之君來說,蕭儼的一兩次直諫,也不可能改變他征歌逐舞、縱情享樂的秉性。

  南唐宮庭中圍棋的活躍,有著深刻的原因。這是因為,南唐較少戰火的侵擾,社會相對安定。李璟、李煜父子文化造詣極高,他們用人的標準是文學加諂諛,因此一些著名的文人,如馮延巳、馮延魯、江文蔚、潘佑、徐鉉、韓熙載等都因擅長文學而得美官。南唐宮庭中的文化空氣十分濃厚,文學藝術也比別國興盛。這樣的環境自然會給圍棋的活躍創造極好的條件。只是由于李璟父子的昏庸無能、無所作為,圍棋的積極作用并未發揮,而是成為南唐君臣點綴升平、填補精神空虛的一種裝飾品。

22.史虛白邊弈棋、邊作詩賦

  南唐文學興盛,文士之間愛以才能相標榜,作詩、弈棋成為文士炫耀自己才能的主要內容。據宋鄭文寶《南唐近事》載:

  處士史虛白,北海人也,高尚不仕。嘗對客弈棋,旁令學徒四五輩各秉紙筆,先定題目,或為書啟、表章,或詩、賦、碑、頌。隨口而書,握管者略不停綴,數食之間,眾制皆就。雖不精絕,然詞采磊落、旨趣流暢,亦一代不羈之才也。

  史虛白邊弈棋,邊作詩賦,一心二用,可謂有才。但是,他為什么非要“對客弈棋”時作詩賦呢?說穿了無非是炫耀自己的才。文士既存有逞才之心,不免流于膚淺,而難成大事。大抵象史虛白這樣的才,只能稱為小才,炫耀有余,真要寫出傳世的佳作卻不容易。

23.徐鉉改古棋圖為十九字

  徐鉉(916—991),字鼎臣,揚州廣陵(今江蘇揚州)人。初任南唐,為吏部尚書。后歸宋,為太子率更令,累官散騎常侍,淳化初貶為靜難軍司馬。精書法,善寫篆隸,曾續編《文苑英華》,有《騎省集》傳世。

  徐鉉喜愛圍棋,在圍棋史上也是一位小有影響的人物。其所作《賭棋賦詩輸劉起居奐》云:

  刻燭知無取,爭先素未精。本圖忘物我,何必計輸贏。
  賭墅終規利,焚囊亦近名。不如相視笑,高詠兩三聲。

  “本圖忘物我,何必計輸贏”,表明徐鉉下棋,為的是追求其中幽妙的意境,而將輸贏看得很淡泊,確有文人雅士的風范。

  為什么說徐鉉在圍棋史上小有影響呢?原來在清代,有人將中國棋局改制(由十七道改為十九道)的功勞歸于徐弦。例如方濬頤有詩云:“十七十八道,漢唐截然分。徐鉉改十九,宋以后咸遵。”清末民初著名棋家鄧元也說:“唐時棋局十七道,十九道增從徐鼎臣?!?/p>

  以上說法只是見聞不廣的臆說。實際上,無論從出土文物,還是史料記載,都已證明唐代已廣泛流行十九道棋局,故無法將棋局改制的功勞歸于徐鉉。

  然而,徐鉉曾對古棋圖的記敘方法進行改良,對棋譜的流傳作出過一定貢獻。據明陳繼儒《珍珠船》載:

  古棋圖之法,以平、上、去、入分四隅,為亂交雜,難辨。徐鉉改為十九字:一天,二地,三寸, 四時,五行,六宮,七斗,八方,九州,十日,十一冬,十二月,十三閏,十四雉,十五望,十六相,十七星,十八松,十九客,甚為簡便。

  或許,這即是后人傳說徐鉉“棋局改制”的由來。

24.花蕊夫人《宮詞》

  花蕊夫人姓徐,五代前蜀徐耕女。王建據西川,后又兼并東川和漢中等地,自稱皇帝,國號蜀(前蜀)。王建納徐耕二女為妃,姐為淑妃,妹為貴妃。人又稱妹為“小徐妃”,別號“花蕊夫人”。有才思,尤長于詩,著有《宮詞》百首。今錄共有關圍棋的一首如下:

  日高房里學圍棋,等候官家未出時。為賭金錢爭路數,專憂女伴怪來遲。

  詩人寫的是蜀宮中的圍棋活動。詩中的主人公或許是詩人自己,但多半是宮女。這里的“官家”即指皇帝。蜀宮中的宮女學圍棋是很普遍的現象,有詩形容她們“盡對君王稱妙手”,可知皇帝也常與她們混在一起下棋作樂。

  蜀地富庶,前后兩次立國(前蜀、后蜀),境內都比較安寧。當時唐名家世族多避難在蜀,韋莊、張泌、毛文錫等文士百馀人,也都得到優待。蜀君臣雖然奢侈成風,但文化空氣高漲,蜀與南唐同為五代時期文學的重鎮。這也是蜀宮中圍棋比較活躍的原因之一。

  九二五年,后唐李存勖發兵滅蜀,花蕊夫人隨兒子后主王衍歸唐,被殺于長安秦川驛。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肃宁县| 石楼县| 延寿县| 武宁县| 孙吴县| 哈尔滨市| 荔浦县| 正安县| 巴彦县| 洛隆县| 墨脱县| 高要市| 乌鲁木齐市| 巴林左旗| 广南县| 九龙城区| 常德市| 桦甸市| 黎城县| 岑溪市| 江源县| 黑河市| 从江县| 宝兴县| 铜梁县| 太谷县| 怀柔区| 望江县| 精河县| 巴青县| 武汉市| 长丰县| 关岭| 苏尼特左旗| 临江市| 宣汉县| 竹山县| 同德县| 随州市| 叶城县| 兴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