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第六章 民國時期的圍棋

第四節 軍、政、文藝界人士與圍棋

  民國時期,圍棋所蘊含的豐富哲理及辯證法已逐漸為人們(主要指知識界及上層社會人士)所認識,民間棋藝交流有所發展,不少政治家、軍事家都愛好圍棋。圍棋活動的普及面明顯超過了晚清時期。

  辛亥革命前后,不少中國人旅居日本(包括從事反清活動的革命志士),他們與日本人民共同生活。中日習俗素稱“千里同風”,而圍棋更是兩國人民所共同喜愛的。因此,當時中日人民之間“以棋會友”的現象肯定比較普遍。

  例如,辛亥革命前驅黃興就常在日本友人宮崎滔天宅對局。準確的記載,見宋教仁《日記》所述。1907年3月間,黃興就與一位名古河的日本友人對局,雙方熱戰多時,而宋教仁則在一旁看得人了迷。這雖然僅屬業余棋手之問的切磋,但也可見中日民間圍棋交流有著長遠的歷史。待到第二次革命失敗后,黃興再次避難日本。此時,他奔走日本、美洲之間,在日本時間短暫,但還忘不了學圍棋。據日本瀨越憲作回憶,約日本大正四五年間(1915一1916),黃興曾向瀨越(當時四段)學圍棋,同時前來的圍棋愛好者還有胡漢民、張靜江、戴季陶等著名中華革命黨人(見1942年日本《圍棋俱樂部》瀨越憲作口述》)。

  胡漢民與張靜江是國民黨元老中棋藝最突出者。據《圍棋入門》載,民國4年(1915),張靜江投奔日本,寄居熱海,此時在東京的胡漢民也前來熱海相會。在連續四五天內,雙方除寢食與沐浴溫泉外,一枰相對,鏖戰不休,稱一時勁敵。張靜江曾受到當時日本四段棋手長濱彥八的指導,棋藝達到日本高部道平讓3子的水平。二三十年代間,他在上海私宅舉辦棋會,招來了不少棋手。

  以上只是國民黨中較有代表性的幾位,當時軍政界圍棋愛好者自然不止此數。如:孫中山、宋教仁、許崇智、李濟深、戴季陶、褚民誼、許世英、程天放、周至柔、陳紹寬、宋希濂、蔣經國、陳立夫等,對圍棋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民國時期的北洋政府中,段祺瑞愛下圍棋頗有名氣的。早在清末光緒、宣統年問,段的周圍已聚有一批棋客不時對局。日本高部道平屢次訪華,多數是在他的接待下與中國棋手進行交流的。自民國初期至三十年代他的府邸棋手往來不絕。綜觀段的一生,無疑是個軍閥頭目,但以他的權勢地位,在保護舊中國圍棋事業上起了一定作用。另外,北洋政府財政部長王克敏、郵傳部大臣楊士琦,清十代肅親王、入民國后任民政大臣的善耆等,亦愛好圍棋。

  “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亦能圍棋。1934年他任偽“滿洲國皇帝”時,曾觀戰木谷實、吳清源對局,并作了記錄。

  當清末民初間,能圍棋的還有戊戌變法風云人物康有為、梁啟超、狄葆賢。其中以狄葆賢提倡圍棋最力。他曾創辦《時報》及有正書局,多次刊印介紹日本先進圍棋技術的對局與書譜。

  此間,著名畫家任伯年、傅抱石、吳友石均曾以圍棋對局為題材作畫。書法家于右任曾為圍棋書譜《東瀛圍棋精華》題簽。畫家黃賓虹對圍棋尤有興趣,他寫過一篇《棋理與畫理》,稱:“棋逢敵手,黑、白之中略分上下,全局生活,籌畫均勻,中有勢、有聯絡、有劫、有補、有雙關、硬斷等法,全與畫理處處相關……”認為熟悉棋理對洞察畫理頗有裨益。

  土地革命戰爭至抗日戰爭時期,圍棋在物質供給十分困難的解放區扎下了根,并有逐漸旺盛的趨勢。尤其是新四軍中,很多領導干部都是圍棋愛好者。

  革命領袖毛澤東就不止一次地用圍棋戰略戰術來比喻戰爭。例如,1938年5月,他在《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中就寫道:“……敵我各有加于對方的兩種包圍,大體上好似下圍棋一樣,敵對于我我對于敵之戰役和戰斗的作戰好似吃子,敵之據點和我之游擊根據地則好似做眼……”通過這類論述,不但可以看出毛澤東對圍棋與戰爭的某些獨到見解,而且也說明當時懂得圍棋知識的黨內干部為數不少。

  據了解,在老一輩革命家中,如朱德、李立三、陳毅、賀龍、薄一波、黃克誠、方毅等很多領導干部都會下圍棋。而陳毅則是其中提倡圍棋活動的代表人物。

  作為杰出的革命家、軍事家,陳毅在戰爭年代建立的功勛是人所共知的,他又多才多藝,即使在體育方面也有著廣泛的興趣,但他長期以來最喜愛的卻是圍棋。

  1919至1921年間,陳毅赴法國勤工儉學。當時他還是個不滿20歲的青年,棋藝已有基礎。此后,在戎馬倥傯的南征北戰中,他隨身總帶有一副圍棋。每當作戰部署以后,他往往利用間隙,一枰相對,從容手談。??

  據當時新四軍組織部副部長張凱回憶,1941年皖南事變后,陳毅擔任新四軍代軍長、軍長,在他的提倡下,新四軍的圍棋活動日益興盛。待到抗戰勝利時,新四軍軍部領導如組織部長曾山,宣傳部長彭康,新華分社社長范長江,調研室主任胡立教,敵偽工作部部長劉貫一、副部長李亞農,除奸部副部長劉國斌等,都愛好下圍棋。各個師部領導下圍棋的也很多。較突出的如第一師師長葉飛、第二師政治部主任張勁夫、第三師師長兼政委黃克誠、第四師政委鄧子恢、第六師師長兼政委譚震林等。??

  曾擔任陳毅機要秘書的陶旭斌及梁膺庸代部長等回憶,1945年冬,新四軍和山東軍區合并為華東軍區,陳毅擔任軍區司令員。接著,展開了為時3年的解放戰爭。此時,陳毅作為卓越的軍事家,他善于將打仗的道理運用到圍棋上來,也常用圍棋的戰略戰術去闡明軍事的道理。如他對部下分析戰爭形勢時,稱圍殲敵軍為“大包圍”、“吃大龍”、“穿插分割”等;而當圍棋對局時,又將打劫稱為“反復爭奪”,做眼稱為“建立根據地”。將軍事術語和圍棋術語形象地通用起來,使各級指戰員感到了親切與鼓舞。1943年一次戰役勝利后,陳毅和鄧子恢飲酒對弈,興之所至,吟出了一首七絕詩:“圍棋花下鎮日閑,君醉起舞我欲眠。風動落英香滿座,拈花微笑意陶然。”

  戰爭年代,由于新四軍中下圍棋的人不斷增多,有些警衛員、機要員也漸漸成了圍棋迷。可是部隊中棋具有限,遠不能滿足眾多愛好者的需求,有時只能畫紙為盤、席地而坐,另揀些彩色石子或是黃豆、玉米來充當棋子,甚至還有利用紅白蠟燭油來制造棋子的。這種特定條件下的對局,也別有一番情趣。

  國家體委至今還藏有一副陳毅在新四軍用過的圍棋,這是一位開明士紳鄒魯山在1941年間贈送陳毅軍長的。當我們面對這副“將軍棋”時,就會聯想起陳老總——攜帶著它出入在硝煙彌漫的戰地上的英武形象。

  此外,抗戰初期晉綏解放區圍棋活動也有一定基礎。如當時任青年抗戰決死隊一縱隊政委的薄一波,任晉西北行署主任、新軍總指揮的續范亭,任120師參謀長、晉西北軍區參謀長的周士第等,均是圍棋愛好者。在他們的帶動下,不少干部都先后學會了圍棋,對局氣氛十分熱烈。

  民國時期解放區及新四軍中圍棋活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這與中共中央領導特別是以陳毅為代表的老一輩革命家的支持是分不開的。盡管當時解放區及新四軍所在地在物質條件方面與國民黨統治下的大城市還不能相提并論,但有這么多革命干部理解圍棋、熱愛圍棋,那末,隨著革命戰爭的節節勝利,中國圍棋走出低谷已經是早晚的事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壶关县| 广丰县| 长武县| 壤塘县| 崇礼县| 长治市| 博客| 德州市| 闽侯县| 万全县| 石首市| 海阳市| 石门县| 城市| 土默特右旗| 永德县| 宣威市| 蒙山县| 渑池县| 淅川县| 潜山县| 高阳县| 枣强县| 河曲县| 太原市| 天全县| 垦利县| 青铜峡市| 临高县| 临安市| 城固县| 缙云县| 高清| 买车| 凤城市| 新建县| 应城市| 乡城县| 玉龙| 手机| 永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