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著名國手
除本章已介紹的明初國手相禮與樓得達、御前試弈趙九成和明中后期國手外,還有幾位影響較大的國手:
(1)國手范洪挾技游京師
正德年間,活躍在京師棋壇上的著名國手是范洪。正德與弘治相去不遠,但史料中不見范洪與趙九成對局的記載,原因不詳。
據清《寧波府志》載:
范洪,字元博,別號“全癡”。世居鄞城之南,生而穎異,賦性清介。幼習舉子業,數奇不偶,遂有高世之志。弈棋以自娛,于是挾技游京師。時李公東陽、楊公一清、喬公宇當朝,每延致對局,備極歡洽,而洪亦不為脂韋,故見禮益甚。其與人弈,常隨其人高下,不求大勝,然終不一挫衂,遂名國手。時人以金忠卜、袁珙相、呂紀畫、范洪棋,為四絕云。
正德年間,臺閣重臣李東陽、楊一清、喬宇等三人深嗜圍棋,技藝不凡,時有“士大夫之冠軍”的稱譽。
李東陽(1447—1516),字賓之,號西涯,湖南茶陵人。天順年間進士,明孝宗時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工詩文,是“茶陵派”之首領,明中期復古運動的先驅。楊一清(1454—1530),字應寧,鎮江丹徒人。成化年間進士,正德時任吏部尚書,嘉靖初加華蓋殿大學士,為朝廷之首輔。喬宇,字希大,樂平人。成化間進士,武宗時任南京兵部尚書,后加少保,嘉靖初任吏部尚書。李東陽等三人官居宰揆之地,棋藝也屬于業余高手,經他們身體力行的倡導,朝臣中弈風大熾,并經常比賽較量技藝,所以這三人才有冠軍之稱。李東陽等三人都和當時的國手范洪有過棋藝交往。“每延致對局,備極歡洽”。楊一清還與永嘉派著名棋手鮑一中交好,稱鮑一中為“小友”。這是因棋藝而引為同調,遂結為忘年之交。
宰臣與棋手交好,說明棋手的社會地位已大大提高。明朝的國手與唐、宋相比,身份有所不同。唐、宋的國手大都在翰林院任棋待詔,大小是朝廷命官。明朝的國手幾乎全是布衣,趙九成因棋授官只是一個例外。因此他們的社會地位本不太高,李東陽等宰臣肯屈身下交,無疑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從明中期乃至明末,名公巨紳無不以與著名棋手相交為榮,平常士紳人家也常延致著名棋手到家教棋,一時形成風氣。可以說,在當時士大夫眼里,著名國手與著名的詩人和小說家一樣,同屬于社會名流的范圍之內。
范洪在舉業方面“數奇不偶”,遂轉向圍棋發展,經歷與趙九成有類似的地方,所謂“不為脂韋”,就是對達官貴人不阿諛奉承,因此李東陽等人也見禮益甚。大抵棋手的人品如何,也是衡量他是否能受人尊重的一個標準,對于國手來說,只是技藝高超,而人品低下,則難免為人所詬病。范洪為李東陽等人所推重并不是偶然的,他的技藝和人品都可以作為棋手的楷模。
(2)岑乾浪跡京師,諸名公爭延之
王世貞《弈旨》,在敘述永嘉等三派高手之后,又說:“今后進中,閩有陳生、蔡生,越有岑生,揚有方生鼎立。而蔡與岑尤張甚,皆未可量也。”
岑生即指岑乾。有關他的事跡,清《紹興府志》略有記載:
岑乾,余姚人。余姚自弘治以來,俗頗尚弈,童子中往往能布算。士大夫相聚,卒遽弈,多擅聲于縉紳間。……(岑乾)童時嘗從父游武林,或竟日他往,家人怪之,乾曰:“有群兒呼與弈。”自是頓異。后浪跡京師,諸名公爭延之,弈名由此顯。嘗弈勝京師顏倫,倫近時稱天下第一手也,然是時倫已衰老。而乾亦謂人曰:“與顏弈,必謝人事,養十日精力乃可。”乾馳名早,人謂之“小岑”,惜未及四十卒,未見其止。于是余姚又有邵甲者,中年弈陡進,日新月異,最后止讓乾一道,乾甚忌之,先乾卒。
這一段記載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余姚自弘治以來,俗頗尚弈,童子中往往能布算”。說明當時由于下棋的風氣很濃,少年兒童中也流行圍棋。岑乾即是從小下棋。逐漸知名。但在京師、永嘉三派鼎立之際,岑乾還難以抗禮,故王世貞只稱“越有岑生”,而不詳名氏。但到顏倫衰老之時,岑乾來到京師,成為著名的國手。老的下去,新的上來,這是棋壇變遷最為常見的現象。一般地說,新老變換的頻率越快,棋壇也就越發興旺,棋藝水平也就發展得更加迅速。
(3)都城八絕——閻橘園棋絕
明嘉靖、隆慶年間,京城百巧駢集,爭相高尚。技藝之微,往往造極工巧,有古今所無者。因有八絕之號,哪八絕呢?明沈榜《宛署雜記》記曰:李近樓琵琶、王國用吹簫、蔣鳴岐三弦、劉雄八角鼓、蘇樂投壺、郭從敬踢毬、張京象棋、閻橘園圍棋。從這八絕的內容看,集中在樂器演奏和棋藝、踢毬等文娛活動,說明在當時非常盛行。
關于閻橘園圍棋,《宛署雜記》載曰:
……閻橘園圍棋絕:閻諱子明,與人對局,布勢十余著,即能預定輸贏子若干。或棋窮日夜,令次第再布原局,無一遺忘者。
閻橘園的名字不見于《弈旨》《弈旦評》等棋史著作。有人懷疑閻橘園即京師派著名國手顏倫,其理由如下:
從閻橘園活動、成名的時間看,嘉靖至隆慶(1522—1573),正是京師、永嘉、新安三派方始興盛的時候。京師派的顏倫比同派李釜成名早,與閻橘園活動時間相仿。
從姓名看,顏、閻讀音相同,閻橘園諱子明,而顏倫也諱子明(見《弈旦評》)。
從棋藝特點看,閻橘園“與人對局,布勢十余著,即能預定輸贏子若干”,長于形勢判斷。而顏倫“善決局,不差一道”(見《弈旨》),也是長于形勢判斷。
若是兩人,不當有如此多的相同之處,故可判斷閻橘園即是顏倫。顏倫,字子明,橘園或是他的號。《宛署雜記》記顏為閻,顯系因字音相同而誤記。
(4)方子振年十三天下無敵
明胡應麟《甲乙剩言》載曰:
人多言:方子振小時嗜弈,嘗于月下見一老人,謂方曰:“孺子喜弈乎?誠喜,明當俟我唐昌觀中。”明日方往,則老人已在。老人怒曰:“曾謂與長者期,而遲遲若此乎?當于詰朝更期于此。”方念之曰:“圮上老人意也。”方明日五鼓而往,觀門未啟,斜月猶在。老人俄翩然曳杖而來,曰:“孺子可與言弈矣。”因布局于地,與對四十八變,每變不過十余著耳。由是海內遂無敵者。余過清源,因覓方問此。方曰:“此好事者之言也。余年八齡,便喜對弈。時已從塾師受書,每余常課,必先了竟,且語師曰:‘今皆弟子余力,請以事弈。’塾師初亦懲撻禁之,后不復能禁。日于書案下置局布算。年至十三,天下遂無敵手。”此蓋專藝入神,管夷吾所謂:“鬼神通之,而不必鬼神者也。”
方子振其人不見于王世貞《弈旨》和馮元仲《弈旦評》。但他自稱十三歲已天下無敵,且他在世的時候,好事者就已經為他編造了傳奇性故事,可知方子振在當時必相當著名。
有人疑方子振即《弈旦評》所載之新安派名手方子謙,有待進一步的考證。
(5)開關延敵,莫敢仰視——過百齡
過百齡(又作柏齡、伯齡),名文年,江蘇無錫人.是明末清初享名最盛的國手。
傳百齡為邑名家子,生而慧穎,好讀書。十一歲時,見人弈則知虛實、先后、進擊、退守之法。與人弈輒勝,于是閭黨間無不奇百齡者。時有顯宦葉向高,稱二棋手(國手授二子),過無錫,求可與敵者,諸鄉先生以百齡應召,至則尚童子也,葉公深奇之,及與弈竟為所敗。諸鄉先生耳語百齡曰:“葉公顯者,若當佯負,何屢勝?”百齡艴然曰:“弈固小技,然枉道媚人,吾恥焉。況葉公賢者也,豈以此罪童子耶!”葉公聞之,愈加器重,遂欲與俱北,以學未竟辭。
自是百齡名噪江南,遂益殫精于弈,不幾年學成,認為自己“可以應當世矣”!會京師諸公卿聞其名,有以書邀至者,遂至京師。
時京師最擅名之國手是林符卿,老游公卿間,見百齡年少,意頗輕之。一日諸公卿會飲,符卿謂百齡說:“我與你同游京師,未嘗一爭道角技,即諸先生何所用我與你耶?今愿畢其所長,博諸先生歡。”諸公卿皆贊好,爭出注約百緡。百齡固謝不敢,符卿益驕而強之。兩人遂對弈,棋未半而符卿面頸發赤熱,百齡信手而應,旁若無人。凡三戰,符卿三北。諸公卿嘩然曰:“林君向固稱霸,今得過生,乃奪之矣!”復皆大笑。于是百齡以棋品第一名動京師。
當時天下多難,明王朝在女真人入侵和農民起義的雙重打擊下,已風雨飄搖。百齡不欲久留京師,遂歸隱無錫。實際從未離開過圍棋,也一直活躍在江南棋壇。朱茂曙《逢錫山過叟》云:
圍棋第一品,知有過文年。相值三衢市,且停千里船。寧愁斧柯爛,不愿燈花偏。倚數本河洛,問君然不然。
朱茂曙,明末清初秀水人,明亡后歸隱不仕。“性尤喜弈,晚鰥居,從善弈者游,時時寓意于弈”。這首詩記述他與過百齡相遇三衢(今浙江衢縣),一起談棋的情景。錢謙益有《京口觀棋六絕句——為梁溪弈師過百齡作》,其一云:
國手今觀袖手時,三山秋老鬢咸絲。明燈相照渾如夢,空局悠然未有期。
這兩首詩反映了百齡晚年棋藝活動的某些情況。大抵明末清初之際,百齡以精湛的技藝和巨大的聲望領袖棋壇,為世人所宗仰。
百齡的著述,世傳有《官子譜》《三子譜》《四子譜》。其中《四子譜》流傳既廣,影響也深。全書分為五個類型:“鎮神頭”、“大壓梁”、“倚蓋”、“六四”、“七三”諸起手式。書中有一些理論敘述,乃是一代大師經驗的總結,對后世的圍棋愛好者,有很大教益。
綜觀百齡的一生,其技能雖較后起諸杰如黃龍士、范西屏、施襄夏等稍遜一籌,但在明末清初,則為棋界影響最大之一代宗師。其著述孜孜輔導,繼往開來;其人“馴雅有士行”,詩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百齡之謂也。
(6)江君甫因禍得福
江君甫的名字見于鄧元鏸《國朝弈家姓名錄》,不過也有題為“江君輔”的,名后有注云:“《虞初新志》引《柳軒叢談》一則,載婺源江君輔弈事,意即君甫。”據清《婺源縣志》載:
江用卿,字君甫,江灣人。時見對弈者,樂觀之不厭。未數月,才布棋,即能預料局終勝負。乃挾策游吳、會、荊、粵,足跡幾半天下,卒無有敵者。大學士芝岳何公、挹齋周公,皆晉接手談。局中不知有相國,局外亦不自詫為相國客也,兩公益相引重。左司馬皖桐孫公贈以詩曰:“座上無非且無刺,酒中能涓亦能狂。”同時有釋子號野雪者,亦以弈名天下,遇用卿猶稍遜。或謂:“用卿少游天臺,遇異人授,故弈法不依傍故譜,奇創變幻,有神助云。”
江君甫顯然是一位很有個性的人物,在與朝貴接觸時,能保持自己應有的尊嚴,因而愈加受到敬重。但他處人處事似乎很容易受騙上當,大約是因為醉心于圍棋藝術的天地里,對人世間的險惡不夠用心的緣故。《清朝野史大觀》中記載了他受騙上當的一件趣事,但也因禍得福,正應了過去人們常說的:吉人天相,冥冥中自有神靈保祐:
婺源江君輔(甫),幼工弈,稱國手。年十七,忽一人扣戶,稱江北某家延請角技,君輔袱被隨之往。月余,抵中州某宦宅,其人先入內見某臣,詐云:“吾途窮,鬻吾子為歸串。”既得金立契,復涕泗曰:“父子情,不忍面別,請從后門去,免吾子牽衣慘狀也。”宦信之,君輔方久坐堂上,訝無出肅客者。忽一鬅頭婢肩水桶,目江,大聲曰:“爾新來仆,速出汲!”江驚異,厲聲爭之。宦從內出,持券示曰:“爾父賣爾去,復何云?”江曰:“異哉,君數千里遣使迎我手談,乃為此不經語乎,誰為吾父?”出所著弈譜,呈宦證之,宦大驚曰:“汝果能勝我,言即不繆。”甫對著,君輔連勝數局,宦爽然,深相禮貌。其地有國手,從無出其右。宦忽請對局,輔又連勝,宦大喜,待為上賓。盤桓數月,作書,疊薦好弈巨公處,獲金數百歸。
以前曾聽老輩人訓斥孩子愚笨說:“把你賣了還不知道呢!”常不理解其中的含意,比及讀到江君甫受騙一事,才恍然失笑。世上真有這樣的呆子,被人賣到幾千里地以外,還朦然無知,兀自作什么手談較藝的好夢!君甫誠然是福星高照,別人遇到類似的情況,結局如何就很難揣測了。
(7)弈中豪杰汪幼清
明末的國手,除過百齡外,尚有高蘭泉、汪幼清等人,但他們的技藝和聲望難與過百齡相匹敵,故事跡不顯,史料中也沒留下多少記載。汪幼清不僅棋下得好,而且能拉弓射箭,尚武有勇,可謂文武全才的傳奇式人物。
幼清的棋藝也很奇特:
幼清沉雄精悍,絕倫逸群,每一遇敵,目光迸裂,透出方昇,間出奇制敵,橫從背觸,譬如駿馬追風,饑膺灑血,推枰決勝,擲帽大呼,雖受其攫撇者,未嘗不拍手叫絕也。
幼清的棋常因輕敵而有誤,誤后斂手精思,少焉出一奇著,如亂流而濟,如斬關而出,馬不及旋,敵不及距,自誤而得救,自救而得勝。因此與幼清對弈的棋手都說:幼清的棋,不畏其不誤,而畏其誤。小誤則小勝,大誤則大勝。幼清嘗與無錫高手張以貞對弈,一個角的棋為張截斷。幼清精思妙法,瞪視移晷,縮退一著反接去,以貞愕眙,嘆為神助。大抵幼清善用敗局,由于性格的關系,初似不甚經意,一旦局勢危殆,每能以妙著反敗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