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圍棋史和棋譜撰著
明代的圍棋史著作,主要有王世貞《弈旨》、《弈問》,馮元仲《弈旦評》、《弈難》。此外,還有王穉登《弈史》一卷,歷述古來弈品敘次,甚為簡潔。其末附辨論一則,駁諸書附會神奇之說,亦頗中理。
有關我國圍棋史方面的論述,明代以前還不見有人系統寫過。宋朝范仲淹雖立志云:“吾當著棋史?!钡蠹s也未能動筆。王世貞等人立志于圍棋史著述,是明代圍棋熱潮的一個必然結果。這些著作從圍棋起源一直寫到明朝,其特點是將歷代圍棋代表人物依次串連,并作精要評論,但評論的重點則放在明朝。雖然寫得都很簡略,但也大致勾勒出我同圍棋兩千余年的概貌。
?。?)王世貞《弈旨》、《弈問》
王世貞(1526—1590),字元美,號“鳳洲”、“弇州山人”。太倉(今屬江蘇)人。明代著名文學家。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邢部尚書。與李攀龍、謝榛等人倡導文學復古運動,史稱“后七子”。
王世貞活動的年代,正棋壇無比興旺,永嘉、新安、京師三派鼎立,群雄紛爭之際。王世貞既好圍棋,曾親睹國手顏倫對弈,又與新安派程汝亮、京師派李釜(時養)交好。世貞經常與李釜討論有關圍棋的問題,縱談古今的高手及當時三派棋手的特點?!掇膯枴ば颉吩疲?/p>
余既與李時養論弈,歸而臆數其人與品,手書貽之。乃其事有奇而未可據者,因再疏一通為《弈問》,俟后博考傳記,毋妨再續也。
這里說的是他寫《弈旨》、《弈問》的經過?!掇闹肌酚性疲骸拔嵴埖脼闀r養略言之……”,又云:“余因作《弈旨》,手書一通貽時養。”可見《弈旨》是為李釜而作。大約世貞與李釜論弈,受到啟發或受李釜之托,歸而寫《弈旨》后因余興未盡,又將“其事有奇而未可據者”,再寫為《弈問》。
《弈旨》從“堯造圍棋,丹朱善之”寫起,敘述歷代圍棋興衰及代表人物,雖簡而約卻包羅完備,以一千余言,即概括兩千余年的圍棋史,確是手筆不凡。其于明代敘述較詳,尤其是正德、嘉靖年間,棋壇流派,特點以及各派棋手之變遷,皆有中肯的論述。世貞似乎對當時的國手十分折服,他將《弈旨》貽時養,“謂與顏而程四子者,不知于古何如,以當明第一品無愧也!”言外之意是說,今天與顏倫、程汝亮受四子的人,大約可以和古代高手相比肩,未免溢美之過甚。
《弈問》的內容,主要是對圍棋史上的一些疑難問題予以解答,其中不乏獨到的見解。例如:顧師言三十三著勝日本國王子,世貞持懷疑態度。對僧一行所說“四語乘除,人人國手,”以及陸子靜一悟河圖數而勝國手等事,世貞認為是不可能的。圍棋藝術有其獨特性,其它學問雖可觸類旁通,有所啟發,但要達到國手的水平也是十分困難的。如若將各類事物的共性混為一談,忽略各自的特性,認為精于數學就能成為國手,顯然是錯誤的。對于南北朝時范寧兒勝王抗、宋時祝不疑勝劉仲甫,世貞認為不是勝在棋力上,而是勝在“有心”和“乘暇”等機會上,大抵是公允之論。又如王粲、陸瓊“覆局”,歷來被吹得神乎其神,世貞認為:這并不表明他們的棋高,只是善于記憶罷了?!掇膯枴纷詈笤疲?/p>
問:孟堅之有旨也,應璩之有勢也。馬融、曹攄、王粲、劉恢、蔡洪、梁宣之有賦也,李尤之有銘也,高品哉?曰:唯永嘉林生(林應龍)有集焉,而品第五也。此工于文者也,非與于品者也,問:吾子何如?曰:猶之乎數子而已矣。
在這里,世貞承認自己的棋藝水平不高,但認為寫圍棋著述不必非棋品高不可,即所謂“此工于文者也,非與于品者也”。世貞自許可與馬融、王粲、應璩等人同列,意在表明自己著述圍棋的志愿。以他文壇領袖的地位,又于圍棋深有研究,要寫棋史方面的著作,自是“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了。
(2)馮元仲《弈旦評》
馮元仲,號嫩民次牧氏,生卒,籍貫及事跡不詳。《弈旦評》于明中后期國手寫至林符卿,而未及過百齡,則《弈旦評》當寫于符卿擅名而百齡未顯之時。馮元仲曾與雍皞如、林符卿交往,大約也屬于愛好圍棋而工于文者之流。
王世貞《弈旨》曾“戲李(釜)以李廣,程(汝亮)以程不識”,《弈旦評》對此似有微詞,其序云:
……世有韓(信)、岳(飛)、程(不識)、李(廣)、以目皮相,恐長訶之血讎哉,乃退而作《弈旦評》。
意思是說,以圍棋藝術比擬戰爭兵法,以國手比擬戰將,不免膚淺。大約馮元仲于王世貞《弈旨》不太滿足,故又寫《弈旦評》,實際是在《弈旨》的基礎之上,重寫一篇簡明的圍棋史。
考《弈旦評》的內容,開篇云:“凡制必原所始,不忘本也。今追尊陶唐氏、有虞氏為弈帝……”,則比《弈旨》“堯造圍棋”,在時間上有所推前;其敘明朝棋壇變遷,寫至雍皞如、蘇具瞻、林符卿,則比《弈旨》只寫到永嘉、新安、京師三派,時間上又有所推后。但這只是就時間而論,也不免皮相。實際上,《弈旦評》比《弈旨》在內容和寫法上有較大的突破?!掇闹肌分饕愿鱾€時期的代表棋手為主線,串連在一起?!掇牡┰u》除代表棋手外,又增加了有關圍棋方面的典型人物及典型事例,以及棋譜、詩賦、典故等等。從寫圍棋史的角度考慮,如果把圍棋史只寫成代表棋手的傳記史,自然是不夠的。欲概括一個時期或朝代圍棋的發展,首先要闡明相應時期圍棋總的情況,諸如普及與提高、棋壇變遷、影響圍棋發展的各種因素、代表棋手對歷史遺產的繼承和創新等。因此,有關圍棋的各個方面,包括各類典型人物及事例、棋譜、詩賦、小說、典故等都是圍棋史的重要內容。忽略這些方面的研究和分析綜合,只強調代表棋手,那就會以點代面、以偏概全?!掇牡┰u》的優點是比較全面地敘述中國圍棋的演變,比《弈旨》更為內容豐富而脈絡清晰。
《弈旦評》的另一個優點,表現在作者評價有關圍棋的歷史人物,敢于直抒己見。凡因下棋而牽涉到名利地位,一概斥以為非。文中有如下的評述:
乃若不韻,則王司空與子爭道,擔夫也。沈之才弄經被決,絫囚也。黃魯直誓黔江,鄉愿也。荊公不如且已,羸師也。崔慰祖辭拙,宿滑也。謝弘微投局于地、古弼捽劉樹頭、司馬行酒曳遐,鈍漢也。
乃若宵人者流,則羊毛保補郡,弄臣也。王叔文待東宮,婦寺也。陳遂償博,僮仆也。候算路如安重霸,賈豎也。亂局如陳保,守錢虜也。偽輸如李道古、故拙如孔熙光、不死不生如賈元,唼佞子也。
乃若五禁者管子、投具者陶荊州、迷風者賈誼、見智者淮南、曠日者韋曜、役心者李畋、惜寸陰者王隱之、不解著棋擔糞者林和靖,非撮糞則朽人,非白丁則吠夜犬也,是皆俗物,來敗人意者也。
馮元仲的這一段評論,或正確、或偏激,其主旨是把圍棋推崇到很高的地位。但是,將陶侃、韋曜、王隱之那樣提倡不以棋廢日,以及林和靖那樣不解下棋的人,一概斥為“俗物”,多少有一點過份。
《弈旦評》后附有《弈難》,“設為問答而寓言焉,如客難、賓戲、烏有、亡是類也”。內容大抵是作者對于弈棋的一些心得體會。
明代傳世的棋譜較多。社會上圍棋盛行,愛好者眾多,對棋譜的需求大增。明代的棋家和一些愛好圍棋的文人也重視棋譜的撰輯,重要的作品遂接連問世。比較著名的作品有過百齡《官子譜》、《三子譜》、《四子譜》,還有《適情錄》、《石室仙機》、《弈正》、《弈志》、《弈藪》、《仙機武庫》等。過百齡的作品和《適情錄》,前面已陸續介紹,以下只略述其它著名的棋譜。
?。?)《石室仙機》
《石室仙機》五卷,許谷編輯,約成書于正德、嘉靖年間。
許谷字仲詒,號石城居士,上元人,嘉靖十四年乙未京試會元。據王應奎《柳南續筆》云:
前輩中式有所謂元燈者,一脈相傳,明眼輒能預定。聞唐荊川家居,薛方山上公車來別,荊川曰:“意君當作會元,但南京有許仲詒者,曾以窗藝來相證,君往須防其出一頭地也?!奔鞍癜l,許果得元,方山第二。
可見許谷會試前,應制文已負盛名。許谷中會元后,曾任戶部主事、南尚寶司卿。他在《石室仙機》序中說:“于修德輯文之暇閑,展楸枰,結高賢,以消余晷,亦可開拓性靈,遣謝塵俗。”無疑是圍棋愛好者。但他又自謙說:“余不能弈?!币馑际亲约旱钠逅囁讲桓摺1M管如此,徐谷廣搜前代遺譜,擇錄成書,于明代圍棋作出很大貢獻。
《石室仙機》是一部綜合性棋譜,比較完整地收集了明代以前的圍棋文獻資料。內容包括歷代諸家圍棋賦文訣要、全局譜、受子譜以及各種開局、死活棋勢。唯所選各局及圖例,均未注明出處,也無評注,徐谷只是做了搜集編錄的工作,限于水平,難以逐一校定核正。即以書中所載殘局為例,其中瑕瑜互見,斑駁不純,使人難免美中不足之嘆。
?。?)《弈正》
《弈正》四卷,雍皞如著。
皞如名熙世,號穆野,萬歷年間著名國手,以官子細膩見稱。據《弈正》跋:皞如萬歷癸丑年三十歲,照此推算,他當生于1583年。
《弈正》全書分起手、滿局、侵分、殘局等部分。該書比明代其它棋譜有顯著的進步,對“起手”的每種變化,進行了存優去蕪的選汰工作。每變只選三、四式,其余均淘汰不錄。這是皡如針對當時的棋譜內容雜蕪、不切實用的缺點,有意識采取的步驟。皞如是著名棋家,故能從實戰出發,將歷代流傳的“起手式”? (類似定式)刪繁就簡,擇取精華,結果《弈正》大受圍棋愛好者的歡迎。相傳書成之后,一時“洛陽紙貴”,成為萬歷年間最有影響的棋譜之一。
(3)《弈藪》
《弈藪》,蘇之軾著。
之軾,字具瞻,明中后期著名棋子,以熟勢見長,當時“海內遍有小蘇之名”。
《弈藪》分禮、樂、射、御、書、數六卷。首卷載有社會知名人士題寫的詩、文、序,時間從神宗萬歷至熹宗天啟不等??芍獜某蓵礁惰饔⌒校涍^很長一段時間,其時蘇具瞻已入老年。
《弈藪》從第二卷起分為起手、全局、滿局、侵分、殘局等五部分。其中包括蘇具瞻與同時高手角逐的若干對局,對于了解萬歷年間的棋藝水平,有相當參考價值。
(4)《仙機武庫》
《仙機武庫》八集,陸玄宇父子輯,名手朱玉亭、過百齡刪削。成書于崇禎二年(1629)。
全書以金、石、絲、管、匏、土、革、木八字分集。書前有董中行序,略謂:“筆削主裁,百齡實執牛耳,殘局之翻新增變,尤百齡嘔心極苦者也。”從成書過程看,先由陸玄宇父子長期收集資料編成,所謂“積百年苦心,參以生平……所遇,集成今集?!钡珒热蔟嬰s,“于中不無庸冗”,后經朱玉亭、過百齡等人悉心整理,“刪其沓出”而定稿成書。因此,這部棋譜應視為集體合作的產物。
《仙機武庫》是一部大型綜合性圍棋譜集,主要收集了明代名手對局,以及明人對棋藝的研究成果。其中如程白水遺局、蘇具瞻《弈藪》、朱玉亭《手譚選要》等,皆世所罕見,賴此書以存其概。書中殘局部分,乃過百齡心力所萃,有不少發人深省的創作。是研究明代棋藝的珍貴資料。
《仙機武庫》在明、清之交深受廣大圍棋愛好者的重視,也是迄今流傳最廣的明代棋譜,這是和過百齡在棋界享有的巨大聲譽分不開的。
?。?)《弈志》
《弈志》,汪貞度輯。
貞度字本一,安徽休寧人。少時即聰穎過人,九歲入太學,十余歲工圍棋,才學為時人所重。二十歲后進入政界,宦途一帆風順。明末政局風雨飄搖,貞度曾捐獻大量家資,以圖挽救國事,但終于無補于明王朝的傾覆。
《弈志》初版于萬歷末年,可知是貞度青年時期的作品。清初順治年間,貞度的兒子汪顯熏又將該書重新整理,分為全局、變局、殘局幾部分付梓印行,遂使乃父的名字隨《弈志》而傳諸后世。
我國的棋譜歷史悠久。明代以前的棋譜,如《忘憂清樂集》、《玄玄棋經》等,大都帶有綜合的性質,一般包括理論、常套、全局、侵分、死活等幾個部分??芍^兼收并蓄,一部棋譜就是一本比較全面的圍棋教科書。
明代的棋譜,在編寫體例上,仍舊仿照前代的規制。其中雖然也不乏頗具影響的作品,但也有一部分棋譜往往輾轉抄襲,內容重復冗雜,缺少新意和創見。這種情況可以從兩方面加以分析:一、明代的棋家和文人十分重視棋譜的撰輯,因而問世的棋譜很多。撰輯者為自身的棋藝水平和思想水平所限,良莠不齊。有些人只滿足于搜集資料,蹈襲前人的成說,不及校定鑒別,結果難免使作品流于一般化。二、明代的棋藝水平雖然較前代有很大發展,但是,仍舊沿襲傳統“勢子”布局的成規。因此這種發展只是在“勢子”布局的范圍之內,向精細的方向前進,很難有實質性的突破。表現在棋譜上,也就必然是缺少新意和創見。這個問題之所以在明末變得尖銳起來,是由于相應時期,日本的圍棋取得突飛猛進地發展。日本徹底擯棄了中國的“勢子”布局,從整體上開辟了圍棋藝術變革的新天地。盡管明代的圍棋高手仍處于一種不自覺的狀態之中,但從今天的角度去考慮,“勢子”布局已成為阻礙圍棋發展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