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高手輩出,呈現(xiàn)流派
明中期以前,朝臣中屢有圍棋高手出現(xiàn)。這是從明初到明中期,幾朝皇帝都喜好圍棋的必然結(jié)果。例如英宗天順年間,通政司知事朱熊以善弈著稱。孝宗時,又山現(xiàn)了一個趙九成,弈稱國手。他的仕宦道路很不一般,科舉不成,又改習棋藝,終于獲得最高統(tǒng)治者的賞識。據(jù)清《寧波府志》載:
趙九成初為郡學諸生時,有學師過督門人,故太早升堂,厲楚夏之威,擊蒙不堪,群生嘩然。一日,或有穢其公座者,九成素滑稽寡檢束,師意九成為之,遂陰中之督學,見黜。九成被誣去,以棋游京師,盡一時棋士對局皆屈。孝宗御燕殿,召九成試之,果壓流輩,所行算多出古棋譜外。上曰:“真國手也!”命官鴻臚,序班供御……
趙九成大約是一個恃才傲物、不拘小節(jié)的人,因而遭到學師的忌恨,而被開除“學籍”。但是,有才能的人機會總是多一些。“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他以棋游京師,打敗許多棋士,終于驚動了明孝宗朱祐樘,依然能夠“命官鴻臚、序班供御”。
明朝廷中并無棋待詔這樣的官職,但九成的職責顯然與唐、宋棋待詔的性質(zhì)相同,即專門侍奉天子下棋。鴻臚這種官職專掌朝賀慶吊之贊導相禮,序班乃是鴻臚寺的職官。九成作為鴻臚序班,品位雖然不高,但能經(jīng)常接近皇帝。這種因棋授官乃是一種特殊的恩典,對于不第士子和社會上的棋手,無疑也是一個刺激。因為這也是一條仕宦之途,自然也會在他們心中燃起希望。
從九成“所行算多出古棋譜外”,可知他在棋藝上很有創(chuàng)新。是自明初相禮、樓得達之后的又一位國手。
正德年間,活躍在京師棋壇上的著名國手是范洪。正德與弘治相去不遠,但史料中不見范洪與趙九成對局的記載,原因不詳。
據(jù)清《寧波府志》載:
范洪,字元博,別號“全癡”。世居鄞城之南,生而穎異,賦性清介。幼習舉子業(yè),數(shù)奇不偶,遂有高世之志。弈棋以自娛,于是挾技游京師。時李公東陽、楊公一清、喬公宇當朝,每延致對局,備極歡洽,而洪亦不為脂韋,故見禮益甚。其與人弈,常隨其人高下,不求大勝,然終不一挫衂,遂名國手。時人以金忠卜,袁拱相、呂紀畫、范洪棋,為四絕云。
范洪在舉業(yè)方面“數(shù)奇不偶”,遂轉(zhuǎn)向圍棋發(fā)展,經(jīng)歷與趙九成有類似的地方,所謂“不為脂韋”,就是對達官貴人不阿諛奉承,因此李東陽等人也見禮益甚。大抵棋手的人品如何,也是衡量他是否能受人尊重的一個標準,對于國手來說,只是技藝高超,而人品低下,則難免為人所詬病。范洪為李東陽等人所推重并不是偶然的,他的技藝加人品都可以作為棋手的楷模。
范洪之后,全國名手輩出,分為三人流派,鼎足而立,各擅勝場,表明當時國內(nèi)棋壇異常興旺。
永嘉派的代表人物有鮑一中、李沖、周源、徐希圣。
新安派的代表人物有汪曙、程汝亮、方子謙。
京師派的代表人物有顏曙、李釜(字時養(yǎng))。
王世貞《宛委余編·弈旨》中,曾述及三派源流及其中一些棋手的技藝特點:
(范)洪之后,永嘉鮑一中重,鮑生晚,不及與洪角,而格勝之。文襄呼鮑小友,為延譽江淮間。而其郡李沖晚出,遂與雁行。周源又晚出于李,徐希圣又晚出于周,惜早死,皆骎骎角鮑者也,此所謂永嘉派也。
婺源汪曙不及鮑者一子,程汝亮晚出勝之,而亦早死,此所謂徽派也。
顏倫善決局,不差一道,足跡遍天下,無能當者,而李釜時養(yǎng)晚出,遂與之角,倫獲名,不復肯應,乃游吳中,此所謂京師派也。
……始,永嘉守修郡志,志伎藝曰:鮑一中弈品第一,李沖次之。沖意不樂,遂罷不復志。而最后沖且老矣,與時養(yǎng)戰(zhàn)大敗,數(shù)避匿。程汝亮之遇時養(yǎng),一再北,遂為勁敵云。后所睹顏倫子明,最后乃睹李與程,勁為忘寢食者救矣。
譬之用兵,鮑如淮陰侯有博沙之巧,李則武安君橫壓卵之威,顏則孫吳挾必勝之算,程則諸葛修不破之法。雖奇正時出,攻守異勢,要之皆稱善師者矣。……
從王世貞敘述可以判斷,所謂永嘉、新安、京師三派,主要是以地域劃分的,與棋藝風格上的異同沒有什么關(guān)系。大抵同一地區(qū)接連出現(xiàn)高手,嚶嚶相求,連絡成勢。其它一些地區(qū)也出現(xiàn)類似的情況,時人遂用地區(qū)的名稱,將他們分為幾派。即以京師派為例,李釜“則武安君橫壓卵之威”,顏倫“則孫吳挾必勝之策”,棋藝風格顯然是不同的:李釜擅長力戰(zhàn),顏倫則非常穩(wěn)健。大凡高手的技藝都有獨到的地方,否則也很難取得杰出的成就。因此某一地區(qū)先后出現(xiàn)的幾位高手風格相類,是不太可能的。
由于當時高手眾多,彼此之間的競爭相當激烈。不但一派的棋手同室操戈,派與派之間的棋手也常興問罪之師。如京師派的李釜與同派的顏倫角逐,顏倫恐損威名,遂游吳中。李釜還曾向永嘉派的李沖、新安派的程汝亮挑戰(zhàn),李沖大敗,數(shù)避匿。國手正是在這樣激烈的競爭中產(chǎn)生的。
這一時期全國的棋壇上,形成了戰(zhàn)國爭雄的局面。還沒有一個人能夠穩(wěn)執(zhí)棋壇牛耳,領(lǐng)袖群倫。如鮑一中、顏倫、李釜、程汝亮等都可膺國手之列。這些人精湛的棋藝名滿天下,對自己的聲譽十分看重。正如王世貞所述,當時“永嘉守修郡志,志伎藝曰:鮑一中弈品第一,李沖次之。沖意不樂,遂罷不復志”。李沖的意見,可以左右郡志的修錄,可見其在當?shù)赜绊懼蟆M跏镭懺鴮⒗罡戎顝V、程汝亮比之程不識,而程汝亮“猶未肯色受也”。總之,這幾位國手都很自負,而他們之所以能夠自負,乃是社會使然,即社會對圍棋藝術(shù)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