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斯年
字號:初字夢簪,字孟真
生卒: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
年代:民國
籍貫:山東聊城,祖籍江西永豐
簡評:歷史學家
三、主要作品
單篇論文
- 《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1928年,刊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卷第1期:頁3-10,廣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周頌說》,1928年,刊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卷第1期:頁95-112,廣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大東小東說》,1930年,刊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2卷第1期:頁101-109,北平: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論所謂“五等爵”》,1930年,刊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2卷第1期:頁110-129,北平: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姜原》,1930年,刊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2卷第1期:頁130-135,北平: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新獲卜辭寫本后記跋》,1930年,刊于《安陽發掘報告》第二期:頁349-386,上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本所發掘安陽殷墟之經過》,1930年,收入《安陽發掘報告》第二期:頁387-404,上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明清史料發刊例言》,1930年,收入《明清史料甲編》第一冊:頁1,北平: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夷夏東西說》,1933年,收入《慶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歲論文集》頁1093-1134,南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周東封與殷遺民》,1934年,刊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4卷第3期:頁285-290,南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講義
- 《戰國子家敘論》,1927年,國立中山大學講義,后又收入《傅孟真先生集》第2冊、《傅斯年先生全集》第2冊
- 《詩經講義稿》,1927年,國立中山大學講義,后又收入《傅孟真先生集》第2冊、《傅斯年先生全集》第1冊
- 《中國古代文學史講義》,1928年,國立中山大學講義,后又收入《傅孟真先生集》第2冊、《傅斯年先生全集》第1冊
- 《史學方法導論》,1933年,國立北京大學講義,后又收入《傅孟真先生集》第2冊、《傅斯年先生全集》第2冊
單行本
- 《東北史綱》初稿,1932年,北平: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城子崖:山東歷城縣龍山鎮之黑陶文化遺址》,1934年,北平: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傅斯年先生史學論文集》,1929年~1935年,南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性命古訓辨證》三卷,1940年,長沙:商務印書館
- 《傅斯年校長最后論著》,1950年,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 《民族與古代中國史》,2002年,何茲全編,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 《臺灣大學辦學理念與策略》,2006年,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編,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選集
- 《傅斯年選集》,1967年,臺北:文星書店
- 《傅斯年選集》,1971年,臺北:傳記文學
全集
- 《傅孟真先生集》,1952年,傅孟真先生遺著編輯委員會編,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 《傅斯年全集》,1980年,傅孟真先生遺著編輯委員會編,陳盤等校訂增補,臺北:聯經
- 《傅斯年全集》,2003年,歐陽哲生主編,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