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斯年
字號:初字夢簪,字孟真
生卒: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
年代:民國
籍貫:山東聊城,祖籍江西永豐
簡評:歷史學家
二、人物年表
1909年考入天津府立中學堂。
1913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
1916年升入本科國文門,曾著《文學革新申義》響應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提倡白話文。
1918年與同學羅家倫、毛準等組織新潮社,編輯《新潮》月刊。
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為學生領袖之一。
1919年底赴歐洲留學,先入英國愛丁堡大學,后轉入倫敦大學,研究實驗心理學、物理、化學和高等數學。
1923年入柏林大學哲學院,學習比較語言學等。
1926年冬應中山大學之聘回國。
1927年任該校教授,文學院長,兼任中國文學和史學兩系主任,同年在中山大學創立語言歷史研究所,任所長。
1928年受蔡元培先生之聘,籌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同年底歷史語言所成立,任專職研究員兼所長。
1929年兼任北京大學教授,講授“中國上古史專題研究”及“中國古代文學史”。其間先后兼任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中央博物院籌備主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中央研究院總干事,政治協商會議委員,北京大學代理校長等職。
1937年赴重慶,連續四次當選國民參政會參政員。擔任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所長。
1939年5月,兼任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長。
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任臺灣大學校長。
1950年12月20日因腦溢血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