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湯顯祖
字號:義仍
生卒:1550—1616
籍貫:江西撫州臨川
簡評:明代著名戲曲家
文學思想
湯顯祖在其詩文創作中反復強調過“情”這一范疇,“言情”是晚明士人的一大人生追求,各個領域中無不顯示出“言情”的蹤跡,而湯顯祖無疑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代表。湯顯祖與陽明心學具有密切的關系,他自幼接受王學熏陶,其師羅汝芳強調赤子之心的體仁學說可以說是湯顯祖言情說的思想淵源。
湯顯祖認為,人生而有情,世總為情。提出“情生詩歌”,把“情”作為美的根源、美的本質,把藝術當作情感的表現形式。他眼中的“情”,是一種宇宙的精神,生生不息,鼓動萬物,使人無端而悲,無端而喜,是一種自然的生機,力量巨大,超越生死。不能以“理”代替情,因此,以理格情也是不可被接受的。他以情為核心的美學觀,既宣揚了人情存在的絕對合理性,也宣告了人格與個性的不可侵犯,因此,他的作品中有強烈的理想主義、浪漫主義色彩。
湯顯祖強調創作應該直抒胸臆,率性而動,不應該襲古,擬古,從形式到內容被古人古法束縛。以李攀龍(1514-1570)、王世貞(1526-1590)為首的復古主義文學流派后七子在湯顯祖出生前三年開始形成,統治文壇達四十年之久。他們主張文必西漢,詩必盛唐,大歷以后書勿讀。甚至公然以摹擬代替創作。而湯顯祖得力于《文選》,創作《問棘郵草》時,他以六朝和初唐的艷詞麗句表示和凡庸保守的后七子異趨。湯顯祖在友人處評論前后七子的流弊,而這種文學上的主張也為他多少帶來了政治上受人排擠的影響。
湯顯祖的反摹擬主張在《合奇序》中說得較為透徹。”世間惟拘儒老生不可與言文。耳多未聞,目多未見,而出其鄙委牽拘之識相天下文章,寧復有文章乎?予謂文章之妙不在步趨形似之間。自然靈氣恍忽而來,不思而至。怪怪奇奇,莫可名狀,非物尋常得以合之。”他在《序丘毛伯稿》里曾對”自然靈氣”加以解釋:”天下文章所以有生氣者,全在奇士。士奇則心靈,心靈則能飛動,能飛動則下上天地,來去古今,可以屈伸長短,生滅如意,如意則可以無所不如。”湯顯祖的意思是反摹擬就要創新,創新才有生氣,而生氣在于人。他模糊地道出了生活實踐對文學創作的關系。在上引《合奇序》后面接著說:”蘇子瞻畫枯株竹石,絕異古今畫格,乃愈奇妙。若以畫格程之,幾不入格。米家山水人物,不多用意,略施數筆,形象宛然。正使有意為之,亦復不佳。故夫筆墨小技可以入神而證圣。自非通人,誰與解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