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里的三滴眼淚
第一滴眼淚
第一滴眼淚關乎江山社稷和個人政治抱負。古代文人從小受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熏陶,身懷治國安邦的政治理想,如果抱負不伸,往往會被認為是人生最大的失敗。然而,理想代表的不是虛偽的美妙與愉悅,而是結實的摔打與磨礪……
他曾經是二十二歲便金榜高中,名動天下的新科進士,成為皇帝心中未來太平宰相的人選;他曾是文壇領袖歐陽修贊口不絕,自認“老夫當避此人,放出一頭地”的文壇新秀;他自己亦曾是自詡“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的豪情壯士。然而,在時間的洪流里起落,人心常常經不住世事熬煮,一切都存在著變數??吹囊娙松适碌拈_頭,卻往往料不到最后結局,因為躲不開,塵世后那只翻云覆雨手……盡管他從年輕時便懷抱經國之志,也一生都心憂社稷安危,不斷給皇帝上奏章提出自己的治國方略,而且不論是上任在繁華的京都,還是荒蠻的嶺南,他都不忘百姓的疾苦,為他們謀福祉,求發展。但他卻也一生都陷于新舊兩黨黨爭中,被反復貶謫,終生都未能施展其政治抱負。從少年是的雄心勃勃,似乎“天下事無不可為”到步入中年的“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再到老年時的“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他儒家的“積極入世”與佛家的“出世”和道家的“遁世”總在不斷的斗爭著,是“我欲乘風歸去,有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的千般憂慮,是“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的無盡等待,是“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萬種哀怨。建中元年五月,他為自己的畫像提了一首詩“心如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边@是他對自己一生的總結。是憤懣,是曠達,是自嘲,還是感慨?個中滋味實在是一言難盡。宋詞里的第一滴眼淚,哭蘇軾哀國家大局之不可為!
第二滴眼淚
第二滴眼淚關乎文章知己的尋求和個人才華的認可。中國古代有三不朽之說,即“立德,立功,立言”認為文章乃“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不若文章之萬世流傳無窮。因此,“立言”在古人嚴重極為神圣,自己的才華文章若能受人賞識推崇,那便是莫大的成功!然而,千金易得,知己難求,有多少仁人志士都是抑郁一生,難遇伯樂相識?于是,只好孤寂了一生,也痛苦了一生……
他曾是“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卻自稱“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的落魄文人;他曾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癡情男兒;他亦曾是“對蕭蕭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正恁凝愁”的天涯倦客,這個令北宋詞壇為之一變的詞壇才子,寂寞而憂傷的影子卻搖晃了他的一生。終其一生,他都難遇知他懂他的文壇知己,倒是那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妓女們溫暖了他那顆孤獨的心靈。仁宗皇帝固愛聽其詞,但卻認為他“有才無行”,御筆在進士榜中勾掉了他的名字,說“且去填詞”,無情的摧毀了他多年來經世報國的政治理想;晏殊本身亦是詞壇大家,卻也只讀到了他“針線慵拈伴伊坐”的俗落,而無視他“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凄婉,斷然拒絕了他為之說情的請求;而其他的文人士大夫更是不必多說,即便是蘇軾那樣的大文豪,也認為他的詞庸俗不堪,露出鄙夷之態……無奈的他,只能開始逃避一切,更加沉湎于歌舞青樓,流連于市井民間。但終其一生,他也逃不出生命的蒼涼和悲痛,因為那蒼涼和悲痛正是他生命中飛揚和熱鬧的真實。他曾經真誠盼望能傾聽他淺斟低唱的那些文壇主流士大夫們,竟無情的拋棄了他,認為他和他的詞都低俗淺薄,難登大雅之堂。然而,可有人看見了他潛藏在尋歡作樂背后的深沉的憂傷,他貌似玩世不恭背后隱藏的知己不遇的哲學的悲涼?宋詞里的第二滴眼淚,哭柳永的佳詞難遇知音。
第三滴眼淚
第三滴眼淚關乎愛情。那是令人日漸消瘦的心事,是舉箸前莫名的傷悲,是記憶里一場不散的筵席,是不能飲不可飲,卻仍要拼卻的一醉……
他和她曾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表兄妹;他和她曾是詩酒唱和、心靈相通的精神知己;他和她亦曾是琴瑟和諧、舉案齊眉的恩愛夫妻。然而,誰又能料到,“東風惡,歡情薄”,他的母親害怕她會令她沉湎于兒女私情,而忘記了功名利祿,硬是逼迫他休了他親愛的妻子,造成他“一懷愁緒,幾年離索”,在沈園與她無意重逢時只能哀嘆“錯錯錯”,因為此時攜手佳人共游的已不是他,而是她的新夫趙士程……少年的恩愛,休妻的無奈,沈園的重逢,留給他一生痛苦的回憶?!吧砩系膭搨?,可能有千百處,心上的創傷,卻只有一次,因為那個地方是他心靈上最脆弱最容易受到傷害的地方,就算傷口已愈,但只要一回想,它立刻就會復發……”當八十歲的他再次來到當年重逢的沈園時,愛妻早已“夢斷香消四十年”,他“猶吊遺蹤一泫然”,忘不了,“傷心橋下碧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勸自己,“也信美人終作土”卻始終“不堪幽夢太匆匆”?!懊\莫測,猶如苦海行舟,一當愛的對話結束,便落入一年復一年的永劫之中,這就是苦的本義,而戰勝苦的力量或許正是那恒久的愛。在人去樓空后便成為內在的懷念,這是愛的另一種形式,而憂傷是它最明顯的特征。”宋詞里的第三滴眼淚,哭陸游與唐婉的才子錯過佳人。(作者單位:上海海洋大學生命學院06生物技術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