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宋人絕句清賞之十八

牡丹 陳與義

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胸中原自有江山,故向巴丘見一斑。明月清風收拾盡,簡齋詩遂滿人間”。這是南宋末年樞密院參知政事袁說友稱贊陳與義人品和詩歌成就的一首絕句。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甲科進士,授開德府教授。宣和四年擢太學博士、著作佐郎。宋室南渡后,避亂于襄漢。高宗建炎四年(1130),召為兵部員外郎。紹興元年(1131)遷中書舍人。紹興五年召為給事中。紹興六年拜翰林學士。紹興八年(1138)以資政殿學士知湖州,因病卒。
  陳與義是南宋重臣,又是一位愛國詩人,其主要貢獻還是在詩歌方面,給后世留下不少憂國憂民的愛國詩篇。他是“江西派”的“一祖三宗”之一,詩學主張一直宗杜,但早年學杜,只是在形式上下功夫。直到金兵南侵,中原淪陷,他也逃難至湖南一帶。國破家亡的遭遇使他覺悟到“但恨平生意,輕了杜陵詩”(《正月十二日自房州城遺虜至》)。詩風始大變:“詩益奇壯,造次不忘憂愛,以簡潔掃繁縟,以雄渾代尖巧。其品格,當在諸家之上”(劉克莊《后村詩話》)重意境,擅白描,與江西派黃庭堅等人的好用典、矜生硬,迥然有別。《四庫提要》對陳與義詩作的評價是:“與義在南渡詩人中最為顯達,然皆非其杰構。至于湖南流落之余,汴京板蕩之后,感撫時事,慷慨激越,寄托遙深,乃往往突過古人”。他留下的一些詩歌名作名句,皆創作于南渡之后,如《傷春》、《登岳陽樓》、《襄邑道中》、《牡丹》、《春寒》、《次韻尹潛感懷》、《居夷行》等。其中的一些名句,如“可使翠華周宇縣,誰持白羽靜風塵?”(《次韻尹潛感懷》);“廟堂無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峰”、“ 稍喜長沙向延圖,疲兵敢犯犬羊鋒”(《傷春》);“橫歲暮,天映湖南白如掃。人世多違壯士悲,干戈未定書生老”(《居夷行》)等千百年來更是流布人口。其詩歌風格最逼近杜詩的是七律。像《登岳陽樓》之一、《巴丘書事》、《再登岳陽樓感慨賦詩》、《除夜》等,雄渾悲壯,感慨多端。五言律如《雨》詩 2首、《除夜》等則以清迥峭刻見長。五言古詩寫景造意,接近謝靈運、柳宗元等人。七言絕句重在意趣,格調清婉,如《和張規臣水墨梅五絕》、《春日二首》、《中牟道中二首》等,或工于興寄,或活用典實,屢見新意,耐人尋味。
  陳與義的詞作也很有名,以清婉秀麗為主要特色。宋人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近人黃畬等對他也有較高的評價。其中如“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吟詩日日待春風,及至桃花開后卻匆匆”(《虞美人》)等皆亦為人傳頌。
  《陳與義集》原為其學生周葵編,共10卷,早佚。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胡稚箋注《簡齋詩集》30卷(附《無住詞》1卷)刊刻問世,《四部叢刊》即據此影印,并附印元刊《 陳簡齋詩外集》。198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陳與義集》即以胡本為底本。胡注過于簡略,今人白敦仁有《陳與義集校箋》是目前最好的版本。

20170211_001

  這首作于紹興六年(1136),當時陳與義以病告退,除顯謨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寓居浙江桐鄉北青墩溪旁的壽圣院。越州在當時也盛產牡丹。當然,越州牡丹無法同詩人的故鄉洛陽牡丹相比,這不僅僅是由于“雖越人亦不敢自譽,與洛陽爭高下。是洛陽者,果天下第一也”(歐陽修《洛陽牡丹記》)。更主要的是,洛陽是自己的故鄉,洛陽牡丹自己故鄉的牡丹,這當中不僅僅是對名花的贊賞,更蘊含著對故鄉深深的眷戀之情。但到了紹興六年,故鄉淪陷已經整十年,洛陽牡丹,只能是詩人心中遙遠的記憶了。面對眼前的越州牡丹,他更加懷念故鄉的牡丹。故土淪陷,復國無望,加上自己已到人生暮年,心衰力竭、老態龍鐘,等帶著他的,將是客死他鄉的悲慘命運。實際上,詩人在兩年后即去世,年僅四十八歲。由此可見,這首《牡丹》可視為詩人的絕筆,他是詩人身在異鄉、心系故園,憂國懷鄉的內心獨白,借著這株異鄉的牡丹,含蓄而凄婉地表達了出來。葛勝仲謂陳與義晚年詩作“賦詠尤工”(《陳去非詩集序》),確非虛語。
  借詠牡丹以抒發國家興亡之感,思念故園之情,是這首絕句的特色。詩人一生學杜,這首詩在構思和手法上與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極為相似:杜甫通過與天寶樂工李龜年的昔日交往來撫今思昔,概嘆安史之亂個家國帶來的災難,抒發自己漂泊他鄉的凄苦之情;陳與義則用看異鄉的牡丹來抒發自己真摯強烈的傷時憂國之情。對故鄉的懷念,對金兵的仇恨,皆是“獨立東風看牡丹”強烈的弦外之音。詩作蒼涼悲感,言短意深,與《江南逢李龜年》也極為相似。
  在結構上,全詩四句,前兩句憶昔,后兩句傷今;前兩句概述,后兩句特寫。皆融情入景,也都成功地化用古人的成句。前兩句化用唐代詩人岑參的《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但比岑參詩加入了時代色彩,憂憤更加深廣。作為一個效力邊幕的文士,岑參詩中中主要表達故鄉的思念,并暗含功業未就無顏還鄉的感慨。陳與義的《牡丹》除了抒發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外,更加入時勢因素,交代詩人有家難歸的原因,山河破碎、故國淪陷之故是由于“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其中的“路漫漫”不僅是道路的修遠,更有著人為的阻隔。當然其中暗含著對宋庭茍且求和、不圖恢復的憤慨,這和他的名作《傷春》題旨相同:“廟堂無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初怪上都聞戰馬,豈知窮海看飛龍!孤臣霜發三千丈,每歲煙花一萬重。稍喜長沙向延閣,疲兵敢犯犬羊鋒”。只不過《傷春》作于南渡初期,還有余勇可賈。《牡丹》作于淪陷十年之后,作者心力俱疲,只能暗中作此傷感概嘆了。
  后兩句化用張唐英《題傳舍詩》“小臣有淚皆成血,忍向東風看牡丹”,但陳與義寫得更為含蓄,更為深沉。杜、陳二人體驗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一樣,所表現的情景都和自己的生活血肉相連,所以寫得一樣深刻。而藝術技巧還是杜甫技高一籌,寫得更含蓄。張商英,四川新津人,北宋仁宗時御史,宰相張商英之兄,張商英少時亦受學于唐英。神宗熙寧元年(1067)春,張商英丁憂服除,由四川往開封赴任。途徑洛陽,此時牡丹盛開。洛陽府尹帶著僚屬皆去觀賞牡丹,府衙空蕩蕩的。此時仁宗的昭陵剛剛落成,英宗又剛剛去世。張唐英對洛陽府尹此時賞花之舉感慨萬分,在郵傳(公家招待所)寫了一首七絕:“先帝昭陵土未干,又聞永厚葬衣冠。小臣有淚皆成血,忍向東風看牡丹?”洛陽府尹聞訊后,慌忙至書謝罪并饋禮品,張唐英不受而去。此事見于北宋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陳與義也是洛陽人,在此用洛陽牡丹之典,自然十分貼切,而且比張唐英的詩意更加深刻,憂憤也更加深廣。張詩意在指責地方官員不知國禮,在國喪期間仍雅興不見,不知收斂。而陳詩已不是對一般官員的指責,而是暗諷整個宋庭不知亡國之恨,避于江南一隅,不圖進取收復失地;所指陳的也不是個別事件,而是整個時代的災難。當然,作者的感嘆也不是對地方官員的不知國禮、不知收斂,而是國破家亡的深沉感慨,所以說比張詩更加憂憤深廣!所以也任過中書舍人的南宋大臣樓鑰在讀過張詩后感嘆說:“用詩深隱處,讀者撫卷茫然、不暇究索”(《簡齋詩箋敘》)。

20170211_002

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池州翠微亭 岳飛

經年塵土滿征衣,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山好水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

  岳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陽縣)人。他出身貧寒,幼年時母親教他讀書識字。岳飛很有志氣,勤奮學習,決心長大報效祖國。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十九歲的岳飛參軍入伍,開始為保衛國家貢獻力量。此后,他在抗金斗爭中,身經百戰,屢建奇功,成為著名的抗金將領和杰出的民族英雄。岳飛捍衛祖國的堅強決心和卓越的軍事才能,使他從一名普通的士兵不斷得到提撥,歷任清遠軍節度使、河南諸路招討使、樞密副使等職。紹興十年(1140),他統率岳家軍在郾城大破金兵,第二年又打敗了金兀術,進軍朱仙鎮,距離北宋的都城汴京僅有四十五里。岳飛準備渡河收復被金人占領的中原,大河南北聞風響應,金兵面臨全面潰退,形勢對宋軍極為有利。但是,南宋朝廷奉行投降政策,勒令岳飛撤兵,一日連下十二道金牌,將岳飛召回。宋高宗紹興十一年歲暮(1142年1月27日)被主和派權臣秦檜誣陷殺害于風波亭,年僅三十九歲。孝宗時追謚武穆,后來又改謚忠武。寧宗時追封鄂王。
  岳飛在戎馬征戰的同時,也寫下了不少洋溢著愛國激情的優秀作品。后人將這些作品收集在一起,編成了《岳武穆集》、《岳忠武王文集》。這首《池州翠微亭》是岳飛流傳下來的為數不多的詩篇之一。
  “池州”,是宋代江南東路的一個州,州府設在當時的秋浦,就是現在的安徽省貴池縣“翠微亭”,在今安徽貴池區南邊的齊山上,是唐代大詩人杜牧在武宗會昌年間任池州刺史時建造的。一座在宋代江南東路的池州州府秋浦縣(今安徽池州市貴池區)南邊的齊山上在武宗會昌年間任池州刺史時建造的。杜牧在重陽曾與賓客登覽此亭,寫下有名的《九日齊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此亭也因此得名“翠微亭”。

20170211_003

池州翠微亭

  岳飛在戎馬倥傯間留下的詩詞數量極少,但給人們留下的印象卻很深,影響也很大,這倒并不只是因為后人尊崇他的為人才文以人傳。而是他的詩詞確有特色。其雄放豪壯、渾厚剛健,不但一如其人,而且貯滿愛國之情,具有極大的感召力和鼓動力量。這種特色,不僅體現在《滿江紅?怒發沖冠》這類抒發懷抱的抒情作品之中,也同樣表現在《池州翠微亭》這樣的記游作品之內。高宗紹興四年(1134)十一月,金兵大舉南侵并圍攻廬州(今合肥市)。岳飛奉命率兵由湖北東下救援。大軍在池州駐扎后,即派牛皋先行渡江北進。十二月,又親率大軍趨廬州與牛皋會合。圍攻廬州的劉豫偽齊五千甲騎一見“岳家軍”,便不戰自潰,人馬相踏,死傷大半。于是宋軍“軍聲大振,廬州遂平”(見李漢魂《岳武穆年譜》)廬州解圍后,岳飛又率軍回到池州大本營,直到紹興五年三月奉命移軍潭州。他在池州共駐軍四個月。這首《池州翠微亭》就是岳飛離開池州前登臨齊山翠微亭所作,時年三十三歲。詩中記述他登臨池州翠微亭觀覽勝景時的感慨形,表現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無限熱愛之情。
  這首記游之作,也像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一樣使翠微亭大大增色。但這首詩中顯示出來的將軍氣質,卻是小杜詩中所沒有的,因此它具有獨到的藝術成就。“經年塵土滿征衣”,詩的開頭就與一般的記游詩不同,它不是從寫景狀物開始,而是從自己的形象落筆。此句不僅點明了作者的身份,也暗示了自己自己不平凡的經歷。其中“經年”即是經過一年或者一年又一年。既是個具數,指廬州解圍一年來的戰斗經歷,也是約數,概括作者從軍以來的戰斗歷程。唐代白居易的“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慈烏夜啼》)是具數,指一年;杜審言的“焉支山下莫經年”(《贈蘇書記》)和白居易的“悠悠生死別經年”(《長恨歌》)則是約數,指年復一年。。岳飛此詩則是把兩種含義皆納入其中。“塵土”和“征衣”則是點明自己的身份并暗示戰斗的激烈。加上一個“滿”字,不僅勾畫出詩人風塵仆仆的形象,也為此詩規定了特定的氛圍和環境把它和一般的記游詩區別開來。“特特尋芳上翠微”一句點明的題旨。“上翠微”,交代了登臨的地點,“尋芳”不僅交代了登覽的目的,也暗示了季節特征是在春季。“特特” 在這里有兩層意思,一是當特別、特地講,起了強調、突出的作用,以承接首句意脈,一是指馬蹄聲,交待了這次出游是騎馬去的,為為詩歌結句“馬蹄催趁月明歸”的伏筆。
  詩的三四兩句并沒有象一般的記游詩那樣,對看到的景色作具體細致的描述,而是著眼于主觀感覺,用“好山好水”概括地寫出了這次“尋芳”的感受,將秀麗的山水和優美的景色用最普通、最樸實、最通俗的“好”字來表達,既有主觀的感受,又有高度的贊美。同時,又用“看不足”傳達自己對“好山好水”的喜愛、依戀和欣賞。結尾一句則寫了詩人為祖國壯麗的山河所陶醉,樂而忘返,直到夜幕降臨,才在月光下騎馬返回。“馬蹄”,照應了上面的“特特”。“催”字則寫出了馬蹄聲響使詩人從陶醉中清醒過來的情態,確切而傳神。“月明歸”,說明回返時間之晚,它同上句的“看不足”一起,充分寫出了詩人對山水景色的無限熱愛、無限留戀。岳飛之所以成為民族英雄,之所以為自己的國家英勇戰斗,同他如此熱戀祖國的大好河山是密不可分的。詩的結尾兩句正表現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特有的深厚感情。 這首詩通過記游,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無限深厚的熱愛之情。在藝術上運思巧妙,不落俗套,雖是記游,而不具體描述景物,重在抒寫個人感受。其結構方式除以時間為序外,又把情感的變化作為全詩的線索,突出了這次出游登臨的喜悅。語言通俗自然,明白如話。

20170211_004

翠微亭下岳飛塑像和《池州翠微亭》詩刻石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芒康县| 梁平县| 澄城县| 元氏县| 突泉县| 中方县| 理塘县| 沧源| 定西市| 宁安市| 洛浦县| 云浮市| 沁源县| 葫芦岛市| 金湖县| 东阳市| 邵阳市| 广丰县| 博白县| 怀柔区| 建德市| 长治市| 徐水县| 喀喇沁旗| 克拉玛依市| 桑植县| 新余市| 高阳县| 微山县| 永年县| 毕节市| 荔波县| 巴彦县| 高州市| 洪江市| 光泽县| 普兰店市| 婺源县| 开鲁县| 巴楚县| 阿鲁科尔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