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梁山好漢座次的排定和結構簡論

  摘 要:對石碣排名的認識,概而言之,有宋江、吳用搗鬼說,有根據某些“標準”、“原則”搞定說。其實,該問題沒那么玄奧,其不過是對之前描寫的發揮和引申。即:其反映的高下關系,發揮引申了作者為成就這種關系所進行過的努力;其分類別排列的、且類別之間顧盼貫通的結構形態,發揮引申了作者為成就這種結構所進行過的努力。一言以蔽之,排名與之前的描寫,是發揮引申與鋪墊支撐的關系。把握這個觀點,有利于認識《水滸》創作和研究中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好漢;位次;結構;發揮;引申;描寫

  對石碣排名,李卓吾(姑從)認為是宋江、吳用籌劃的,為愚弄梁山好漢而搗得鬼[1]。曲家源認為是根據宋江、吳用的思想意識排出的,具體標準有:名望、特殊知識和技能、世系顯赫、上山前職位高低、武藝強弱、宋江的個人好惡[2]。沈家仁認為是梁山在“人才隊伍壯大時”,“隨勢應變,及時調整班子及人才的任用”。具體原則有:貢獻、本領、聲望、年齡及資歷等[3]。其實,這個問題沒那么玄奧,其不過是對之前描寫的發揮和引申。即:其反映的高下關系,發揮引申了作者為成就這種關系所進行過的努力;其分類別排列的、且類別之間顧盼貫通的結構形態,發揮引申了作者為成就這種結構所進行過的努力。一言以蔽之,排名與之前的描寫,是發揮引申與鋪墊支撐的關系。把握以上觀點,有利于認識《水滸》創作和研究中的一些問題。

  下面,拙文以排名的順序為說明順序,以排名可能有的類別單位為論述單位,以三十六天罡星為例,約申愚見。

  宋江、盧俊義、吳用、公孫勝——這四位以統領群雄和謀劃決策為共有特征,是屬梁山領袖層好漢的類別單位。

  之后八個部分中,我將分別闡述:排名前,在高下和結構兩個方面,一些情節是圍繞排名的形態展開的。在這四人中,除盧俊義外,其余三人,在排名前都有明確的地位,雖在不同階段,其位次有變化,但總的來看是與石碣地位的情況近似或相同(不贅)。同時,在這個期間,他們也是作為類別被表現的。

  1、火併王倫后,林沖要公孫勝坐第三把交椅,晁蓋、公孫勝遜讓,林沖就解釋說晁、吳、公孫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

  2、宋江上山后,梁山按新舊頭領分坐,位次的排定暫時擱起。但晁、宋、吳和公孫卻是明確的前四位頭領。

  3、劫法場救出宋江后,李逵倡議造反,號召“殺去東京,奪了鳥位”。蠱惑成功后,晁、宋做大宋、小宋皇帝,吳、公孫做丞相、國師,我們都做個大將軍。

  根據以上三點可見,林沖所持的公孫坐第三把交椅的理由,李逵的“他們”、“我們”,宋江上山后這些人的情況特殊,強調的事實只有一個:排名前,對梁山領袖班子來說,他們俱不可或缺;梁山集團是集體領導,他們是以領袖這個類別特征存在于該集團中的。

  排名前,盧沒有公開地位,但他捉了史文恭后,為確立梁山泊主,宋江建議賭斗,其實,通過這件事,盧在事實上就成為二號人物了,至此宋江等的事實地位與石碣地位也完全等同。因為:賭斗中,宋先成功,盧做梁山泊主就大可消歇。但由于吳、公孫這兩個梁山的二號、三號人物,在盧部下,屬盧統領、聽命于盧,故盧客觀上在吳、公孫之上了。金圣嘆認為,“打東平、東昌二篇”,“其文愈深,其事愈隱”。宋江私心自用,置吳、公孫于盧部下,是借他們掣肘盧氏暗助自己。不切。其一,打東昌府時,盧部下好漢如云,但效命盧氏的只有郝思文和樊瑞兩個無名之輩。宋到來后,屬盧統領的好漢關勝、呼延灼等才揚鞭出馬。可見,于宋江上心、于盧氏怠慢者不惟這二人。其二,宋要賭斗時,盧就表示:“休如此說,只是哥哥為梁山泊主,某聽從差遣?!?。打東昌府時,盧“連輸兩陣”,就“一連十日,不出廝殺”。這說明,當事人盧氏也無與宋爭春之意。故在那場賭斗中,人馬調撥不影響結果,不管如何調撥人馬,其結果都是“宋固必濟,盧固必不濟”。對第一把交椅,宋江究竟持何態度,我們不敢妄言,但是,以宋江對眾人的了解,縱其真貪戀此位,也用不著那樣。

  我們認為,聯系吳用的一處反常,就主觀動機而言,吳、公孫被盧統領,倒是作者為成就盧的二號人物所進行的努力。盧大功告成后,宋表示讓位,可能是問題棘手,眾人默不作聲。但吳用卻挺身而出。他先說“兄長為尊,盧員外為次。其余眾弟兄,各依舊位。”宋與盧推讓不已之時,他又說:“兄長為尊,盧員外為次,皆人所伏,兄長如若再三推讓,恐冷了眾人之心?!蓖瑫r,面對忠義堂上的麻木,他“眼視眾人,故出此語”。吳不是李逵式的莽夫,晁蓋已逝,就算其遺言可以輕慢,但盧的感受不能不考慮吧。當然,這里原因很多,但不管如何,吳之所以不畏得罪人而如此,主要是因為有“兄長為尊,盧員外為次”的前提在。因為當時的梁山是宋江為尊,吳用為次。這時,吳要“兄長為尊,盧員外為次”,說穿了是自己要讓出來。所以,作盧俊義居吳用之上的文章,不只賭斗時的一處,反對讓位時,作者就已經這樣落筆。聯系這兩點可見,盧代吳而立,是作者的一大構思。盧捉了史文恭后,與其說是寫宋江讓位,不如說是寫吳用讓位。只不過一方是“明寫”,故引人注目;一方是“暗寫”,故少為人知。但是,“明寫”只是“虛寫”,“暗寫”才是“實寫”。

  關勝、林沖、秦明、呼延灼、花榮——這五位以世系高貴、武功一流為共有特征,是屬一流馬軍頭領(朝廷降將)的類別單位。

  這些人都是從朝廷隊伍中分化出來的,故武功、修養、品位、人生觀、價值觀等,與非此出身的好漢不同(不贅)。在天罡英雄中,其出身同第五類別的好漢,但也有別于那些人(見董平等部分論述)。

  排名是發揮引申了作者為成就它所進行過的努力,在高下的意義上,就程度而言,所謂“進行過的努力”分兩種:1、具體好漢之間的高下關系已經在事實上徹底明確(如前述宋江等的情況)。2、具體好漢之間的高下在事實上還未徹底明確,但為明確這一點,作者以微言大義的方式做了大量的工作,具體好漢之間的高下走向已基本明確。

  無須諱言,排名前,對關勝等,只于清風山人馬上山后,作者說過林沖在秦明之上。對其余情況,他付之闕如。但這并非他忽視其它方面的情況,沒有解決其余問題的努力。

  其一,關勝出場前,對林沖、秦明,宋江禮敬有加。但是,梁山泊外,林沖“挺槍出馬,直取關勝”。關要宋江出來說話,宋就“喝住林沖,縱馬親自出陣,欠身與關勝施禮”。后林沖、秦明雙取關勝,宋又“鳴金收軍”。并說,關世系高貴、武功絕倫,“若得此人上山,宋江情愿讓位”。林、秦就“變色而退”。襯托是重要的表現人物的手段,但襯托不得隨意。這里如只是一般性的襯托,讓關在普通人物面前得意就能收效,無庸林、秦如此的人物。況且,林、秦有的是過人之處,宋江也下士禮賢,如關勝不是英雄絕頂,借林、秦的失意襯托關勝,不僅有悖宋江的風格,也有損林、秦的形象。但這里對這些卻全然不管不顧,關勝一粉墨登場,宋江就心蕩神搖,梁山無論賢與不肖,一概相形見絀,顏色竟廢。這說明:排名前,為呼應石碣地位關系,于五人中,關勝確實是作者以最亮麗的色彩裝點的好漢。

  其二,清風山人馬上山后,花榮在秦明之上。但作者緊接著又說“本來秦明才及花榮”,“因為花榮是秦明大舅”才如此。作品中,對事實上已確立的地位關系進行解釋的僅此一處。對這個問題,李卓吾(姑從)戲曰:“霹靂不及獅吼?!本妥陨淼那闆r看,花榮不乏驕傲的資本,但如此的人物,不憑本領上進,反借妹妹出頭。褒耶貶耶?后聯系石碣排名才明白,此番詞費是對有違其原則的情況進行的顛覆——以正話反說的方式,從調動讀者心理欲求處著眼,故意通過解釋,引導讀者認識其不妥??梢?,排名前,作者已注意秦明、花榮的地位關系問題,注重以該原則規范具體的描寫。

  柴進、李應、朱仝——這三位以仗義疏財為共有特征。仗義疏財寫就了他們的價值,決定了他們的被看重和被抬舉。

  較之其他好漢,他們有兩個特點:1、別人基本是為成就自我而不容于當世,他們卻是由于成就他人,為當世所不容。2、一般而言,梁山招引好漢上山,主要著眼于斗爭的需要。他們也屬被招引上山的,但這卻是因其有周全照應梁山好漢的歷史,在“茍富貴,無相忘”和飲水思源心理的支配下才有的。

  金圣嘆認為,打高唐州,林沖第一個出馬;“打青州,用秦明、花榮為第一撥,真乃處處不作浪筆”。排名也是如此。就表面看,排名不過幾百字,但就是這幾百字,卻有大量描寫對其進行鋪墊。所以,排名與之前的描寫,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關系,以聯系的眼光認識這兩者,往往別有洞天。

  其一,五十八回,為攔截宿太尉,李應、朱仝“立在宋江背后”。宿的隨從拒絕宋的要求時,“朱仝把槍上小號旗只一招動”,花榮等就“擺列在岸邊”。宿自己拒絕宋的要求時,“李應把號帶槍一招” 李俊等就“一起撐出船來”。金圣嘆說:宋江背后兩個傳令,“朱仝領岸上諸人,李應領水軍諸人”,“寫得又嚴整,又錯縱,真正妙筆”。且不知,聯系石碣排名,這段描寫更值得稱道:1、兩個傳令非任意捏合,這里他們雙峰對峙,二水分流,是呼應其石碣上的并列。2、李、朱以武功自雄。這里隱其赳赳之姿,揚其儒雅之色,是為類別的和諧,比照柴進進行的臨摹。故這里不惟嚴整、錯縱,也有嚴謹、寄意深遠。

  其二,一般而言,《水滸》的筆調是明朗顯豁的,但也不廢隱晦曲折。作品說,武松寄食柴進門下期間,開始時,柴進對他也“一般接納管待”,但武松“吃醉了酒,性氣剛,莊客有些管顧不到處,他便要下拳打他們”,后來,由于莊客搬口,柴進就疏慢了他。就表面看,武松被疏慢是事出有因,但就實質看,卻是柴進開始就沒把武松當回事。因為柴進之于武松,倘能像待宋江、林沖那樣,鎮日相陪,無一絲倦怠;倘能像宋江待武松那樣,情意殷殷,關心備致,何來“管顧不到”、“莊客搬口”、武松粗暴。對這個問題,如從石碣地位關系原情察隱,不難看出這是基于兩難而有的筆墨。因為在作品中,柴進以仗義疏財為主調,如“疏慢”過于直白,這會使柴進的形象出現牴牾。但在石碣上,柴進在武松之上,如其太在乎武松,像對宋江、林沖那樣伏低作小,這種地位關系就不能成立。

  魯智深、武松——這是以一流的江湖好漢(步軍頭領)為共有特征的類別單位。較之其前的好漢,步戰為長與寄情江湖,是他們的風采。他們心性健邁,快意恩仇,該出手時就出手,實屬出色的好漢。但考慮到排名的情況、特別是與呼延灼的地位關系,入伙梁山時,他們就失之自信,以聯合梁山的方式對付青州。

  魯、武的石碣位次,上見之前論述,下發揮引申張清偷打魯智深的描寫。東昌府城頭,張飛石擊魯,魯“鮮血迸流,望后便倒”。上山后,他就“徑奔來要打張清。”我們認為,這個細節是明確地位關系的產物。因為東昌府外,張清連打十六位好漢,可謂顧盼自雄、風光十足。但考慮到位次,他在十六,在天罡英雄中,只是中等偏上。這樣,以張的風光蓋世,如無人消歇他,梁山就放他不下。所以,十五人被打后,出于殺張清之勢的考慮,作者就安排魯這個最不能被人戲弄的好漢被偷襲且“鮮血迸流”。這樣,魯智深打張清就順筆而出。注意:“徑”者,直接之謂也。“奔來要打”是只要打人,沒想到挨打(反之,應是“奔來要與張清打”)。而張清呢?作品說,魯上來后,“宋江隔住,連聲喝退,張清見宋江如此義氣,叩頭下拜受降”。這里,一方是氣勢洶洶、不可一世;一方是借宋的不計前嫌而歸順,說明通過這,張已被魯征服。魯、武居董、張所屬類別的好漢之上,發揮和引申了這一點。或曰:魯智深打張清可以那么理解嗎?1、東昌府外,被張清擊傷者眾,但以魯為劇。2、別人俱為公開打斗時被擊傷,但魯是被暗算。3、所有被打好漢中,魯最后一個被打;且魯最為目中無人,最不可被人戲弄。綜合這三點可見,這里作者進行的種種努力,都以表現魯必欲壓服張清、張清不可輕薄魯為旨歸。如果不考慮石碣地位關系的問題,他用得著如此費心嗎?

  董平、張清、楊志、徐寧、索超——這是出身(朝廷降將)上同關勝等,屬二流馬軍頭領的類別單位。

  衡之以關勝等,他們有以下的另類、不足甚或不為所重:1、對關勝等來說,本領出眾已使他們風光無限。但除此而外,關為關羽之后,林父為提轄,秦“祖是軍官出身”,呼延是呼延贊嫡派子孫,花“祖代是將門之子,朝廷命官”。他們世系不一,但都是名門之后。這些人也英雄了得,但大多無家學淵源,身世浮白,根底浮淺。 2、關勝等武功正宗,大氣磅礴,不僅戰無不勝,而且勝之以武;而他們有的以特技見長,能于打斗中得手,但有時愈是肆其奇巧,愈讓對手輕賤。3、關勝等基本以剿梁山、挑戰梁山的姿態登場,雖兵敗而終,但都曾讓梁山為之失色。他們則基本以抗拒梁山、應戰梁山的形式亮相,雖也不乏高明,但大體而言,梁山對他們是不以為然的。4、被俘后,前者去就有節,雖降而無虧于行止。而他們或“只因一個女子,就來賣國負人”(董平);或懾于威勢,“叩頭下拜受降”(張清)。

  這五人中,徐寧善使鉤鐮槍法,屬梁山的技術干部。那么,徐寧屬該類別嗎?我們認為,徐寧是以特技見長,是為破連環馬被賺上山的,但破了連環馬后,梁山就再無這種技術需要了。從破連環馬后到準備打董平、張清期間,梁山戰事頻仍,徐雖列身其中,卻基本是投閑置散。所以,在梁山上,為使徐寧能有牢固的價值定位,打董、張時,作者就從武功的角度著眼,改寫其立身、發揮作用方式,通過表現其與董平、張清大體相當中的稍有高下,把其歸入董、張之流。故在作者筆下,東平府外,董、徐“戰到五十余合,不分勝負。交戰良久,宋江恐怕徐寧有失,便叫鳴金收軍?!睎|昌府外,徐要戰張,宋江說他們“正是對手”。在作品中,五十余合是兩將爭斗的極限,徐能與董戰到這個程度,同時宋江認為,他與張“正是對手”,可見他與那二人不相上下。但盡管如此,宋江對他還免不了擔心,可見較之那二人他又稍有不足。這樣,徐寧與董、張類別相同,且在地位上居他們之后就不足為奇了。

  天罡星中,董平等大體為中間人物類別。出于結構的考慮,在這些人物的性格和故事設計上,作者是有用心的。在石碣排名中,宋江、吳用鳳頭也;石秀、燕青豹尾也。他們呼之欲出、栩栩如生,性格十分鮮明,在生動中建構出對稱的兩極。徐寧位在十八,居三十六人的中間。雖然,《水滸》善于刻畫人物性格,但徐說不得賢,說不得愚,說不得武功絕頂,說不得本領平庸,絕少激動人心之處。但在頭、尾生動的兩極之間,配以徐中間的不溫不火,石碣排名才具備工穩的品格。另外,徐寧而外,楊志十七,索超十九,他們分列徐寧左右,似從中綰束兩邊好漢。三十六人中,經歷曲折者非楊莫屬,他一出場就在梁山的地界。但在經歷了太多的波瀾之后,才羞羞答答地上了山。故楊可謂上下縱橫、牽扯八方,其某一人生歷程,都與他人糾纏不清,梁山好漢的大多活動是因他而見關聯。索“已從楊志文中出見”,“隔五十余卷,而乃忽然欲合”,應該也是出于網結人物的考慮而有意為之的結果。

  戴宗、劉唐、李逵、史進、穆弘、雷橫——這是立身方式(步軍頭領)同魯、武,屬二流江湖好漢的類別單位。

  拙文認為,石碣排名為“分類別排列的、且類別之間顧盼貫通的結構形態”,行文至此,對“分類別排列”,已有說明;對“顧盼貫通”,還未提及,故試作說明。這六人中,劉唐等五人,殺人放火之莽漢也。但戴能與宋江盤桓唱酬,并以李逵“全沒些個體面”為恥??梢?,就修養而言,戴另類是也。但這正是石碣排名的精妙處。就區別的角度看,排名的結構是分類別排定的、等而下之的(天罡星是八個類別);但就聯系的角度看,其首尾人物又互相顧盼、彼此貫通。如:宋江等以統領群雄為職守,但公孫勝卻“備員而已”。多數情況下,他不是決策于廟堂之中,施展智慧和謀略,而是置身第一線,呼風喚雨。故在帥與將之間,他承前啟后,貫通前兩類人物。二類人物中,關勝武功絕頂,能征善戰,但他全是“云長變相”,“儒雅之甚,豁達之甚,忠誠之甚,英靈之甚”。把單廷珪打落下馬,見了梁山好漢卻不說輸贏,這種風范又有類宋江等的以德服人?;s以武立身、擅長神射,“一矢先死曾涂,次死曾索”,但他交結宋江的文秀,救助宋江的仗義,分明又是柴進的作為和氣派。三類人物中,朱仝的亮點是仗義疏財,但他都頭的身份,又與魯智深、武松是一流人。武松不也做過都頭嗎?等等。明乎此,不難理解,戴這里的另類,也是一種顧盼和貫通。

  排名有兩個問題讓人費解:1、戴宗以神行見長,其價值定位和立身、發揮作用的方式迥異他人,故其地位讓人疑惑。2、凡合寫的好漢,一般其石碣地位相近。朱仝、雷橫是合寫的,但卻地位懸殊。

  對這兩點,如從拙論出發,一切就豁然開朗了:1、戴的地位是發揮引申了他能管束李逵的事實,即生活中,戴可以支派李,李聽命于戴。石碣上就戴前李后(或曰:除戴外,宋江、吳用也能管束李,為何他們與李地位懸殊,而戴與李地位相近呢?我們認為,宋、吳是能管束李逵,但由于他們與李逵地位懸殊,出于顧及身份,對李的任性,他們大多是聽之任之,并不真正計較,有時甚至是無可奈何。而戴與李卻不是如此,由于他們地位相近,故戴對李很沒體統,不僅斤斤計較,而且不擇手段地作弄他)。2、雷橫的地位因雷曾被劉唐奚落、且自己屈從于這種奚落而錯位。在十三回,為討回晁蓋的銀子,劉唐對雷橫大打出手,最后雷橫主動表示不與劉唐“一般見識”,這場爭斗才結束。所以,由于雷有這個十分關鍵甚至不容回避的問題,其地位就舍棄朱仝、參照劉唐給出(事實上朱仝、雷橫也區別較大)。

  本來,在《宣和遺事》、《自還俗》等《水滸》創作所利用的資料中,李逵第六,劉唐十九,雷橫二十一,戴宗二十三。其位序與排名的情況迥不相同。對比這兩者,我們認為,對這四人地位的改動,是根據上述論述作出的。即:劉、雷的情況,暗合他們為銀子而打斗的細節,作者就未變動他們的高下;李、戴的情況,有違戴宗能管束李逵的事實,作者就顛倒了他們的高下。這說明,以戴宗管束李逵的事實與劉唐、雷橫為銀子而打斗的細節,作為他們確立石碣地位關系的依據不是捕風捉影。

  李俊、阮小二、張橫、阮小五、張順、阮小七——這是以擅長水戰為共有特征,屬水軍頭領的類別單位。

  前面,對排名方面,《水滸》對話本、戲曲等資料(人物位序基本一致)的改動已有說明。概而言之,這種改動,一是像前面那樣照應自身的情節;一是進行類別意義上的調整。在《自還俗》中,李俊(作李海)、張順、張橫(作張岑)、三阮零散排列。在《水滸》中,由于他們同屬水軍,就被調到一起。這兩類情況很多,不贅。同之前的情況,這六人之間、以及他們與其他好漢之間的石碣地位關系,也是發揮和引申了之前的具體描寫。如:上山前,李俊、二張、穆弘并稱當地“三霸”,在石碣上,穆弘所屬的二流江湖好漢就與李俊等所屬的水軍的石碣地位相近。又如:火併王倫后,劉唐在三阮之上;在潯陽江邊,李逵稱雄于張順。劉、李所屬的二流江湖好漢就在水軍之上。梁山八百里水泊煙波浩淼,按理說水軍應大有可為。但考慮到石碣地位關系,對這個問題,作者表現人物在時機上是有選擇的。即:水軍的英雄主要在排名后進行,通過兩敗童貫、三戰高俅、血洗方臘,水軍才風騷獨具。之前,雖有水戰的描寫,但多為調配筆墨。所以,戴宗等或許是平庸的,李俊等或許是優秀的,但在排名前,由于戴宗等風風火火,忙忙碌碌,故能給人有所為的印象。由于李俊等主要是以“把守山寨”、“駕船接應”之類的活動表現自己,這就難免窩囊,不及戴宗等的有聲有色。

  當然,排名前他們也表現過英雄和不凡,但這絕非在整個梁山英雄群體中炫耀他們。在白龍廟聚義時,阮小七看見“隔江那里有數只船在岸邊”(李俊等),于是三雄要“奪那幾只船過來”?!凹s莫赴開得半里之際,只見江面上溜頭流下三只棹船,風吹胡哨,飛也似搖將來”。宋江奔出廟看時,只見“當頭的那只船上坐著一條大漢,倒提一把明晃晃的五股叉,頭上挽個穿心紅,一點兒,下面拽起條白絹水裈,口里吹著胡哨”,宋江于是認出來人。三阮見如此,就“退赴過來”。這是李俊等首次在眾好漢面前亮相。從表面看,他們浩浩蕩蕩、氣勢非凡。但是:1、這里三阮與李俊等是沖突的兩極,說明在此是以這兩方進行對比。2、三阮是去挑戰李俊等的,況已“赴開的半里之際”,說明他們離岸已遠。3、當頭船上人的“叉”、發式和衣著等,已被宋江看得清清楚楚,并彼此認出,說明李俊等靠岸已近。這樣,這里雖然說三阮是見來人與宋江相識,才“退赴過來”,但事實上暗示,面對李俊等的聲勢之大和行進之快,他們根本沒有來得及做出反應。這說明,李俊等入伙的描寫,只是表現他們在氣勢上壓倒三阮,是為他們能在地位上分別對應地高于三阮作鋪墊。

  楊雄、石秀、解珍、解寶、燕青——這是以卑微為共有特征的類別單位。天罡星中,他們位在最后,發揮引申了這一點。

  就命運而言。天罡星可分三類。一如宋江等,生于富貴之家,長有豪杰之譽。在人生之路上,雖然也免不了遇到些磨難,但這只是享受尊崇、表現得意的手段,磨難不過是數不清的叩頭便拜,說不完的關懷備致。一如武松等,家境貧寒,身世孤苦,實實在在體驗了人世的艱辛,但通過血與火的打拼出人頭地,昔日之蒿艾今朝而為芳草。一如這五人,出生就注定了一名不聞,但個人資質不差,也為命運的改善奮力拼搏,但都無改于做人的卑微。。

  在上山前,楊雄算差強人意,但就難免被潑皮戲耍、娶品格有虧且為再婚的女子為妻看,他也不過如此。石秀、二解窮兮兮的,被人罵作乞丐,其苦大仇深自不待說。 燕青倒是錦衣玉食,但身為奴仆,仍屬卑賤,從被盧叱咤、“一腳踢倒”等描寫看,燕青有自己的屈辱與辛酸。在現實的推動下,他們開始了新生活。但這仍無改于作人的卑微。上山后,這五人主要以打探、臥底、做內應等手段立身,在血與火的斗爭中,他們也功在不朽。但由于是以隱蔽的方式發揮作用,故功而不顯,不為人所重。你看,那些公開打斗的好漢固然是英雄了得,但作者借第三者視角對其進行的夸美,更是把其得意推向頂點。關勝綽刀跨馬,直臨陣前,宋江就“與吳用指指點點喝彩”。林沖生擒扈三娘,宋江就“喝聲彩,不知高低”。但楊雄等沒有這種幸運。大多情況下,是他們的斗爭,在決定性的意義上使戰局改觀,別人只是借著他們的成就努力了一點,但最后,揚揚得意的還是別人。

  茅盾先生說,《水滸》善于從人物出身表現人物。作品中,以地下斗爭立身的不止這五人,但同屬這種人,也貴者自貴、賤者自賤。就偽裝的身份看,柴進等,客商、富豪是也,置身敵營出生入死,但還是峨冠博帶,有隨從、有伴當,呼群三五,意氣揚揚。他們呢?石秀還是“挑著柴擔”,二解還是帶著獵物。所以,雖然說楊雄等上山,是告別了過去,但作者卻時時把他們的歷史抖弄出來,要人們不要太上看了他們。

  應該承認,為表現他們的卑微,在手段的使用上,作者已是無所不用其極。楊雄、石秀也屬出色的英雄,特別是石秀,豪杰之性不讓武松。但上山后,晁蓋說他們“把梁山好漢的名目去偷雞吃”,連累梁山好漢受辱,于是喝令斬他們,后“眾頭領力勸,晁蓋方免了二人”。梁山求賢若渴,凡有人入伙,一概禮遇優隆。但他們滿懷憧憬走上梁山后,作者卻讓晁蓋青紅不分,是非不辨,置梁山的一貫政策于腦后,另從品德的角度苛求他們。這其實是出于石碣地位關系的考慮,借晁蓋的發怒,剝落他們的面子和尊嚴;借眾人的求情,襯托他們的失意。這樣,不蜷曲在所有上山比他們早的天罡英雄之后,他們又能如何呢?

  金圣嘆說,《水滸》善于表現人物的多樣化,“一百八個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樣”。且不知,《水滸》也善于淋漓盡致地演繹人物類別的多樣化。善于在多樣化的類別中表現人物。

  綜上所述:區區幾百字的排名,體現了作者嚴謹的創作態度,代表著作品不可企及的藝術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其關乎成書、表現技法、情節的構建模式和認識人物形象等問題,是認識作品的一個重要窗口。對這個排名,如不從拙論出發,作品大量內容就不可理喻。更為重要的是,由于該排名是在一百零八人完全聚齊,重要性的敘述基本完成后搞出來的,所以,其具有總綱的性質,讀《水滸》,如果能從這里入手,一切就綱舉目張。研究《水滸》,對這些應予以足夠的重視。

參考文獻:

[1] 陳曦鐘、侯忠義、魯玉川輯校《水滸傳會評本》[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

[2] 曲家源《水滸一百單八將的座次是怎樣排定的》[J],遼寧師大學報1984年第3期。

[3] 沈家仁《梁山英雄排座次的原則是什么——兼與曲家源同志商榷》[J],爭鳴1988年第8期。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竹市| 泾源县| 额济纳旗| 泽库县| 犍为县| 东明县| 错那县| 丰原市| 兰西县| 定结县| 措美县| 沈阳市| 蓬溪县| 扎鲁特旗| 日土县| 密山市| 龙南县| 荣昌县| 革吉县| 泾阳县| 比如县| 汶上县| 英德市| 丹寨县| 济源市| 枣强县| 柞水县| 射洪县| 应用必备| 滦平县| 大埔区| 华蓥市| 疏附县| 固镇县| 广河县| 齐齐哈尔市| 惠来县| 扶风县| 崇左市| 民和| 同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