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壓倒西風,抑或西風壓倒東風——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漫談
作者簡介:王凌云,男,漢,1981年生,福建人。遼寧省大連市東北財經大學法律碩士教育中心法律碩士,大連市甘井子區法院研究室職員。主要研究方向:憲政與人權。
引言: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到底有什么區別?我們有必要在東方文化和西方上區分,這是東方的,那是西方的嗎?是東方文化,還是西方文化,才如太陽的光輝一樣耀眼?這是否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有人說,東方人的祖先和西方人的祖先都撿到過一根羽毛。只是東方人用軟的一端粘著墨水書寫,產生了毛筆,而西方人用硬的一端來書寫,便有了鋼筆。你的看法呢?
同一種物質或發明創造在東方和西方所產生的社會效應和時代作用力或許有天壤之別。火藥的功用在中國可以絢麗的煙花的形式在古老的中央集權社會制度下得到淋漓盡致地發揮,而在西方它卻誠如馬克思所說,變為炸毀封建制度城堡的強大力量。而指南針在中國培養的是一代代的風水先生,但是在西方,培養的卻是打開世界市場的航海家和跨國貿易者。同理,同一種文化在不同限域內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應和作用力。一種文化在某一個限域內可以無比榮耀,而在另一個限域內則有可能黯然失色,但是我們既不能因為它的黯淡而絕對性地將之否定,也不能因它的輝煌而無限地將之奉為圭旨。無論是輝煌,還是黯淡,文化的地域性限制和人性的狹隘所形成的獨占和排他的文化心理是否合理呢?從法律上講,我們有諸如“你的”和“我的”之類的私有權之分,但是,人類迄今為止創造的所有文化,如果要講所有權歸屬的話,那么也一定是大公有制下的共同共有。
《功夫熊貓》這部影片可以說是西方人視域內以藝術化方式表達東方文化的部分縮影。雖然,它不是純粹意義上的東方文化,嚴格地講,它是西方化的東方文化,但是我們仍然驚訝于,一個西方人的視角,竟然能捕捉到東方古老的宿命論思想,能將人的心比作湖水的這種東方特有的“靜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的思想覺悟能力搬上熒屏,也驚訝于西方人的思維,還能如此重視參禪的境界之美,將把握當下作為生命的意義所在,并將這一切以一種娛樂的方式輕松、幽默地表達出來。當這部電影在中國上映后,幾乎所有人在影視娛樂的過程中都同時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富有啟發性的教化,這種教化表面上看是西方影片內容通過感官的娛樂性刺激對我們產生了沖擊力,但是其核心文化卻是來源于東方的傳統。講的刻薄點,是西方人拿走了東方人的文化,然后用它開發文化市場的同時,通過商業方式還有意或無意地教化了東方這片古老土地下的新一代。一個西方人,尚且能以這種歡快而不失理性、富有人文內涵又不失經濟效益的方式開發和傳播東方文化,那么我們是否也可以相同或類似的方式融合包括西方文化在內的所有我們認為好的人類文化呢?
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是否各執一端,互不兩立?曾經遇到一位飽學的老先生,他這樣說到:東方人的祖先和西方人的祖先都撿到過一根羽毛。只是東方人用軟的一端粘著墨水書寫,產生了毛筆,而西方人用硬的一端來書寫,便有了鋼筆。
這或許可以說是對東西文化的起源與差異生動形象而不失深邃的一種表達方式。東方文化是以儒學和佛學文化為主導地位,而基督文化構成了西方文化的主脈,東方的文化情懷更注重現世的人倫關系和道德修為,而西方則更注重超越的人神關系和宗教理想,因此東方文化一般稱之為倫理文化,而西方文化通常叫做宗教文化。
東方文化具有很強的同化異域文化的特點。在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過程中,一直遵循著“以夏變夷”的基本模式,任何外來文化一進入中國就變為中國特色,佛學是中國特色的佛學,社會主義也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乃至在日本,有日本現代企業之父之美譽的澀澤榮一也將“一手拿論語,一手拿算盤”作為日本商業文化的最高信仰。這種內化,不僅僅是這一文化譜系的原生力量的釋放過程,而是海納百川與厚德載物的大胸襟去囊括和包容所有文化元素,將之內化為自己的血液的自我超越過程。當下正是一種文化大思潮到來之前的大整合時期。這一次將是中國文化吸收世界一切文化積極成果的大同化時期。這種再生的過程是西方化,還是東方化?糾結于此,我們和一只追自己尾巴的貓有何區別?
縱使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存在差別,哪怕這種差別既遍布宏觀的領域又滲透至微觀的每個角落,所有精細而系統的比較研究,也只是為了更好的兼收并蓄和融合,而不是為了分立,更不是為了突顯是“東方壓倒西方,還是西方壓倒東方”的計較心理。
或許東方和西方只是一種純粹地理學上的概念,在人類文化學上,這兩個名詞所界定的內涵和外延或許完全是不確定性的。當“老死不相往來”的隔絕時代消失了之后,沒有一個民族或國家是機械性地將自己的文化限定在單向度的東方或西方限域內,尤其是在人類文化大融合的地球村時代背景下,這種攝取一切文明成果的胸懷基本上只是一種常識性的文化觀念。比如說現代公務員制度,一般認為是源于英國的文官制度,但是英國的文官制度又可以追溯至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而直到1993年中國頒布《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才標志著中國由社會主義的干部制度過渡到中國特色現代公務員制度轉型的開始,那么這種中國特色的公務員制度是東方的?還是西方的呢?它本身是一種復合型的制度文化。兼采世界各國之精華,又立足本國之實情,這才是陶鑄中國特色制度文化的普遍性規則。
一方面,文化不可能是一條道路,它應該是多元化的。只有殊途,才有望同歸。另一方面,一定地域內的文化要有強大的生命力,就必須具備寬容和開放的品性。寬容和開放說到底是這個地域內的人性和社會制度所具足的美德的折射,也是對其他地域性文化和群體性人格的平等尊重和智慧內化。
物理世界中存在不同的物質。表面上看,這些物質都是由不同元素組成的,并且外在形態更是千差萬別,乃至更多時候,這些物質是對立的和相克的,有如中國古代的五行學說所排列的水克火,火克金那樣充滿著奧秘。但是,自從門捷列夫的周期表中所表達的不同元素有著同一基本排列順序的規律之后,按照霍金的說法是,這當中的智慧已經暗示了萬物同源的學說。
如果將人類的所有文化譜系比作宇宙中的不同星體,那么表面上看這些星體形態各異,但是它們在元素的組成上,是基本相同的。無論是東方文化還是西方文化也只是人類文化這無數星體中的一份子罷了。或許主張文化優越感的狹隘思想會認為自己的文化其光輝如太陽一樣耀眼,但是任何具有理性思考能力的人都會得出相同的科學結論:太陽便是一顆星,而一顆星便是一個太陽。星體的化學元素和太陽的化學元素是基本一樣。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同理,太陽也不是太陽系的中心。這在今天已經是家喻戶曉的科普常識。這種自然科學領域內的常識所表達的思維和態度也是人類面對遠不如星體那么多的自身文化譜系的思維和態度。
宇宙的視域內,萬物同源,那么回歸人類自身,你和我又有什么區別呢?你的民族和我的民族更是沒有什么優劣之分。我們的肉體包括皮膚、血液、骨頭等等,也只是由氫、氮、氧、鈉等元素組成而已,而在整個宇宙中也同樣可以找到這些元素,人類自身的存在根本無特別之處。你的身體和我的身體,作為一個物質實體,是完全一樣的;傷害一個你,和傷害其他任何一個人是等值的。愛自己,和愛別人之間是相通的,是同體的;幫助自己的家人和幫助天下所有的人,都是同心的;保護自己的同類,和保護世間萬物,是同理的。而這一切同源的物質恰恰就是產生文化的根源之所在,人類所有的文化,連同它們的根源都是同體的,那么還有什么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異體與沖突之說呢?沖突歸根結底只是人性及其所衍生的社會結構的沖突,表明上是文化的沖突,實質上是人類自身品性與德行的自我調適,回歸到人性的本真,我們發現人類所有的社群之間彼此都是同體的。
如果萬物同源是科學主義的一條基本性規律,那么同體大悲就是人文主義的一種普遍性情懷。一只蚊子咬了你的左手,你的右手會很本能地去驅趕蚊子,以幫助左手。一個社群對另一個社群的尊重與仁愛,一種文化對另一種文化的寬容與愛護,有如同一個身體上,右手對左手的關心一樣,這便是從萬物同源到同體大悲之間,從物質到心靈之間的一致性。因而,在人類文化學的視域下,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的“東方”和“西方”只是一個純粹的概念罷了,她們本是左右手的關系,本是同一根羽毛上的兩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