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天墀教授百年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成功召開
2012年11月24日至25日,由四川大學主辦、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承辦的“吳天墀教授百年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在科華苑賓館隆重舉行。本次會議聚集了西夏學、宋史、元史和其他學科的眾多一流專家和中青年優秀學者,陣容強大。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俄羅斯圣彼得堡大學、臺北故宮博物院等40多個研究、教學單位的專家學者及吳先生親屬及生前友好共120余人參加了大會。
吳天墀教授(1913—2004)是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學問該洽,上自先秦,下迄明清,多所涉獵,尤長于西夏史、宋史和巴蜀文化史研究,成就斐然,學術影響遍及兩岸三地及海外漢學界。特別是他積近三十年之功撰成的拓荒之作《西夏史稿》,對西夏歷史的主體架構、基本史實的梳理及一些問題的結論仍為當代學界所沿用,學界普遍認為此書是一個時代的代表,至今仍然是西夏史領域的權威著作。
24日上午的大會開幕式由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黨委書記朱天滄先生主持,四川大學副校長晏世經教授首先講話并向大會表示祝賀,社科處處長姚樂野教授、中國宋史研究會會長鄧小南教授、四川省歷史學會會長譚繼和研究員、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長江學者霍巍教授等領導相繼致辭,高度贊揚了吳先生的治學與為人,充分肯定了其在西夏學領域的開創性地位,以及他在歷史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上的重要貢獻。在接著的“追憶與思考吳天墀先生”的主題發言中,中國社科院民族與人類學研究所白濱研究員、中國社科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史金波學部委員、寧夏社會科學院李范文研究員、蘭州大學李蔚教授、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院院長、長江學者杜建錄教授、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蒙默教授、歷史系前系主任伍宗華教授、四川師范大學張邦煒教授、吳先生的學生代表我院劉復生教授等人先后講話。他們深情地回憶了與吳先生交往的舊事,從先生治學從政、為人處世、教書育人等多方面展示了其生平的點點滴滴,尤其體現出先生在艱難的外部環境中執著向學、堅忍不拔的學者本色。
下午,在中國元史學會會長、南開大學歷史系李治安教授的主持下,來自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的包偉民教授、中國社科院民族與人類學研究所的聶鴻音研究員、俄羅斯圣彼得堡大學和臺北佛光大學的索羅寧教授分別就最新發現的國家一級文物南宋“徐謂禮文書”和西夏佛教問題作了精彩的專題報告。之后與會專家分為“西夏學專題”、“宋史專題”和“其他專題”三個小組進行討論,一批選題新穎、觀點前沿的論文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
11月25日上午為大會學術發言,由中國宋史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歷史學鄧小南教授主持。上海師范大學古籍所研究員、中國宋史研究會前會長朱瑞熙先生首先闡述了他對西夏史研究的四點想法。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宋史研究會前會長王曾瑜研究員則以“陸游與湯思退、宋高宗”為題,探討了專制政治和儒家倫理下士大夫的忠君思想。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胡昭曦教授作了名為“巴蜀盆地、川峽四路與四川省名”的學術報告,梳理了四川省省名的由來。隨后北京大學東方文學研究中心教授、四川大學杰出教授羅志田先生、北京大學東方文學研究中心教授王邦維先生和南開大學歷史系教授李治安先生也先后發言,分別就史學在中國的地位及演變、鄭樵《通志》中的“胡僧”問題和唐宋變革視野下的元明江南政策等專題進行了闡述。最后鄧小南教授指出我們應當對這一段歷史作出長時段、寬視野的觀察,以更好地促進唐史、宋史和元史學界更積極有效的互動。
25日上午11時半,在中國社科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學部委員史金波先生的主持下,來自首都師范大學的李華瑞教授首先進行了大會學術總結,他高度評價了本次大會,介紹了與會代表提交論文的基本情況,說明了吳先生對西夏學研究的開拓性貢獻,強調了鄧廣銘先生的“大宋史”觀點,并指出吳先生的《西夏史稿》正是這種多學科、多類別的融匯之作。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霍巍教授作了閉幕致辭,他指出這次大會達到了預期的兩個目標——緬懷紀念吳天墀先生;促進宋史、西夏史、元史、東方學等多學科之間的學術交流;并向與會代表表達了誠摯的謝意。
大會共收到交流文章90篇,內容涉及對吳先生生平的追憶與思考、吳先生作出巨大學術貢獻的西夏學和宋史領域及其他多項專題,內容豐富,質量很高。本次大會的成功召開,是對這位長期辛勤工作在四川大學的歷史學家的告慰,也必將進一步推動我國史學的發展,提升四川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的建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