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傳世藏書》首發儀式暨出版座談會上的講話
尊敬的領導,各位專家學者,浙江出版集團和人民出版社的同事們,出版界和新聞界的同事們,非常高興出席《中華傳世藏書》發布會。我是從江西世界VR產業大會趕過來的,首先向浙江出版集團和浙江人民出版社表示衷心的祝賀和感謝!我認為,《中華傳世藏書》的出版不僅有傳承的價值,收藏的價值,研究的價值,還有閱讀的價值,對于傳統文化創造性傳承做出了有益的嘗試,為我們古籍整理提供了新的經驗。
前不久我在云南召開了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成立六十周年座談會,回顧了古籍整理六十年的歷程。全國解放以后,毛澤東同志就非常重視古籍整理,他講到,從孔夫子到孫中山,給我們留下的文化遺產,要把它繼承下來。于是成立了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至今已六十年,而我本人擔任小組組長也已有十多年,可謂深有體會。古籍出版有兩個渠道,一是國家古籍出版,二是高等學校古籍出版,六十年來共出版古籍整理圖書近3.6萬種。而我們這次尹小林先生的團隊采用新的方法、新的技術整理出版古籍,也給我們打開了思路,提供了很多可以認真研究總結的東西,為我們下一步古籍出版加快速度、提高質量,提供了好的經驗。
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在五千年歷史中,形成了完整的文化傳承的載體,就是出版,從竹簡、鐘鼎、布帛、書寫,到印刷,到電子,到現在的互聯網、數字出版、大數據出版,積累下了龐大的文化遺產。我們現在有古本善本1.7萬種,重要的古籍整理目錄22萬種,近代古籍約14萬種,如此龐大的文化遺產,我們應該怎樣去傳承,選擇什么傳承,《中華傳世藏書》做了很好的探索,對國家文化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各級黨委和政府更加自覺、更加主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開展了一系列富有創新、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增強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凝聚力、影響力、創造力。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內涵,進一步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著力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同時在文化建設和國家發展的規劃上,都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作為重大工程,其中古籍整理出版及數字化也是中央提出的重要任務。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而國學典籍則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歷史文化最終只留下兩樣:一是古跡,二是書證,所以歷史最終沉淀為文物和書籍。對于我們出版界而言,把書籍上記載的歷史文化傳承下來,讓經典中的每一個字都活起來,傳下去,是我們當代出版界的任務。
經過多年策劃和實施,浙江出版聯合集團和浙江人民出版社聯合有關單位,在專家學者的支持下,推出了《中華傳世藏書》這部2億字的巨著,可謂適逢其時。2億字是什么概念呢?馬列恩斯全集2億字。發展研究中心要求我們一生要讀5億字,其中馬列全讀了要2億字,中國優秀文化要讀2億字,現代科學知識要讀1億字,你們年輕干部一定要讀5億字。而我們《中華傳世藏書》2億字,可謂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古籍整理工程之一。第一個工程是《續修四庫全書》,接近3億字,是把《四庫全書》中未選的2800多種書目全部出版了,當時由李瑞環同志主持工作,新加坡總理李光耀也支持了這項工程,由深圳一家公司負責開發,這套叢書銷售很好,兩個月內銷售一空,既出了書,還賺了錢。后來,在江澤民同志和李鵬同志領導下,《中華大典》立項編纂,至今已二十多年,不啻于一場馬拉松?!吨腥A大典》是大型類書,有些分典編纂相當困難,尤其是涉及邊疆、國界、民族,比較復雜,所以迄未完成,其總字數預計8億字。除此之外,就要屬《中華傳世藏書》這個大工程了,既為文化傳承做出了貢獻,也是古籍整理的典范。
無論是古代、近代,還是現代、當代,浙江一直以來在中國文化發展中都具有重要地位。改革開放以來,歷屆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先后組織了許多重大的文化工程。這些年來,在出版領域也做出了巨大的成績。習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時,就曾主持過許多重大的文化工程。在出版領域,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宋畫全集》,當時習近平同志寫過好幾封信表示支持,并由省委秘書長親自操刀,即使到北京后,也一直關心《宋畫全集》的出版,因為《宋畫全集》牽涉到與臺灣故宮合作的問題。馬英九那個時代與大陸合作很愉快,現在蔡英文這個時代就不好合作了。我最近聽有關方面的說,如今臺北故宮博物院只準看,不準借,就是說只能讓你看一眼,連借都不讓你借,想拍照片也不讓你拍,影響了《宋畫全集》的編纂,因為相當多的宋畫都收藏在臺北故宮。另外,紹興的“近代文獻保護工程”,也是相當了不起,由企業出資,將國內國際散失的近代文獻全部征集回來,加以整理出版,確實有文化情懷。如果沒有文化情懷,誰愿意花錢去做這種無利可圖的事。浙江在文化建設方面確實有責任感、使命感,可稱全國的一個典范。
浙江出版集團也是一個非常有創造力的集團,出版了大量的精品力作,在內容創作方面,技術創新方面,平臺建設方面,“走出去”方面,都做出了新的成績。特別是在非洲的醫療出版,浙江出版集團做得非常好。我陪同中央領導同志到非洲,都看了他們出版的醫療圖書,配合浙江在非洲的醫療隊,在非洲普及健康知識,救了許多非洲人的命。《中華傳世藏書》的出版,就既有眼光,又有魄力,是中國文化自信的一種體現,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也為我們中國文化的傳承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習總書記一直強調,5000年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但是我們要堅持什么,傳承什么,是需要進行認真選擇的。他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們傳承的是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為什么要講這個問題呢?在傳統文化傳承方面,現在已知很多混亂現象,魚龍混雜,假象掩蓋了真相,假的變成了真的,學者多有批評。而《中華傳世藏書》則提示我們應該堅持什么,傳承什么,他們從眾多典籍中選取最精華的部分推向社會,策劃得好,組織得好,出版得也很好,內容全面,版本權威,選目得當,編校認真,制作精良,可謂傳承文化的成功典范,值得出版界學習。浙江出版聯合集團和浙江人民出版社以高度的文化自覺,為我們子孫后代做了一件好事,也為我們這個時代做出了經典選擇的引導。
當然,僅僅出版是不夠的,按習總書記的要求,下一步還要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的傳承,創新性的發展。在此我想對《中華傳世藏書》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大力推廣宣傳《中華傳世藏書》,要推廣到政府采購、圖書館館藏、學校圖書館建設、機構及個人藏書。北京、上海的許多高檔飯店里放的是木頭做的假書,何必要假充斯文呢?擺幾套《中華傳世藏書》,既有品味,又有實用。中國最早的藏書家就出自浙江,藏書最多的天一閣也在浙江。
第二,加快《中華傳世藏書》數字化,讓它在通過數字平臺上網上線,豐富大家的文化生活。最近剛剛舉行了新媒體大會,新媒體企業一個共同的困惑,就是找不到作者,找不到作品。我們傳統媒體則是找不到市場,找不到讀者。而《中華傳世藏書》的內容是任何媒體都能傳播的,希望能盡快建設數字平臺。
第三,加強深度研究和解讀,引導社會閱讀。中國有一個弱勢,不善于用政治、用外交的語言去描述中國的形象。其實,對國家形象最有影響的是學術語言。中國是由黨和政府來引導,美國完全是教授們在引導,學者塑造國家形象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衷心希望我們的專家學者通過研究和解讀,來引導社會認識傳統文化。
我早年曾跟還是常委副主席的習近平同志出訪德國,默克爾總理請我們吃飯,問了一個很尷尬的問題:“哪一本書讀了以后能了解中國?”而我們當時卻找不出這樣一本書。后來習近平同志說我們也應該編這樣一本書,通過一本書就能讀懂中國。
我們要研究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中國特色文化和馬克思主義文化的相通性,真正找出對中華民族精神發育有重要意義的血脈。要把中國傳統文化的兩個問題講清楚:一是歷史淵源,一是基本走勢。國際上許多人弄不清楚中國的歷史淵源,弄不清楚中國的基本走勢。我們說的“和合”、“和為貴”,“共贏”,人家都聽不懂,不明白中國文化到底是什么?;粮裨浵蛭姨徇^一個問題:中國從哪里來?國家的起源不知道,歷史的起源不知道,文化的起源不知道,怎么讓世界來認識中國。所以,我們要在這方面落實總書記的指示,把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基本走勢、精神實質、思想精髓講清楚。
第四,在“走出去”方面做好工作,通過《中華傳世藏書》系統介紹中國傳統文化。過去曾有《大中華文庫》,也選介了數百種中國經典,但編選沒有體系?!吨腥A傳世藏書》按照中國傳統分類方法分為經史子集四部,有利于外國人系統了解中國文化。經史子集是中國獨創的分類體系,而且時間很早。在《尚書》的那個時代,圖書分類叫九功,漢朝打破了九功的分類體系,但也沒有演變成西方那樣諸如化學、物理、政治、經濟的學科分類,到唐朝就正式奠定了四部分類,一直沿用到清朝。
最后,加強多媒體傳播,引領全民閱讀,最大限度發揮《中華傳世藏書》的作用。如果把這2億字都讀完,中國傳統文化不愁在我們的后代身上丟失,一定會傳承下去。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你們做了一個功德無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