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批語輯稿
《企羨》
《企羨》5:
無謂。(王世懋)
《傷逝》
《世說》惟《傷逝》獨妙,無一語不解,損神。
《傷逝》1:
不應送客盡能驢鳴。(劉辰翁)
《傷逝》4:
妙語實境。(王世懋)
《傷逝》8:
聲有余痛。(王世懋)
《傷逝》9:
皆無據。獨遺此,第資后人筆墨耳。(劉辰翁)
《傷逝》11:
支公乃爾耶?名理何在?(王世懋)
《傷逝》16:
亦是何物語,可用言情?(劉辰翁)
《棲逸》
《棲逸》1:
有為之教,四字甚深。(王世懋)
《棲逸》4:
如云借看。(劉辰翁)
《棲逸》5:
古無此語。(劉辰翁)
《棲逸》7:
謬得人敬禮。似死人可怪羞,可戒。(劉辰翁)
《棲逸》8:
注尤佳。(王世懋)
《棲逸》9:
按此語似淺實深,蓋用鄒陽書中語。雖謙己無能為先,容誤知,而陰刺庾公不能自別夜光也。(王世懋)
《棲逸》10:
少孤名陋,皆怪萬年何辜。(劉辰翁)
偽病何死。(劉辰翁)
《棲逸》17:
此許故未易當。(王世懋)
《賢媛》
《賢媛》2:
胡族妻后母耳,《漢書·匈奴傳》詳甚。立者,故非昭君所生子也。(王世懋)
《賢媛》4:
賦銅雀復少此,咄咄?。▌⒊轿蹋?/p>
銅雀臺上妓,亦復在耶?(王世懋)
《賢媛》7:
得婦如此,故當耐其奇丑。(王世懋)
《賢媛》8:
惜不載其書。(王世懋)
高識至此,幾可與司馬宣王對付。(王世懋)
《賢媛》9:
注駁太迂,且忽下臣字,詎是孝標注?
《賢媛》10:
讀史至王章妻、王經母,未嘗不流涕也。(王世懋)
《賢媛》13:
駁是。(王世懋)
《賢媛》16:
駁是。(王世懋)
《賢媛》17:
咸語大羞害事。(劉辰翁)
駁是。(王世懋)
《賢媛》18:
方幅猶幅員也,即天下。(劉應登)
《賢媛》19:
注顧榮下有刊落。
《賢媛》20:
真陶母。(劉辰翁)
《賢媛》21:
齋后署姿。(劉辰翁)
何其傾吐。(劉辰翁)
《賢媛》22:
言足短不能自行,因人而行,明其無他。然子婦稱其小字,不以為怪。(劉應登)
《賢媛》23:
此直妒耳,何足稱賢。(王世懋)
《賢媛》28:
此豈女弟待兄言?注誤矣,妹當為姊。(王世懋)
《賢媛》30:
晉時尼輩亦能道此。(劉辰翁)
《任誕》
《任誕》9:
非復人情。(王世懋)
《任誕》11:
豈可以嗣宗為得中?此言何可訓也。(王世懋)
《任誕》12:
無人道矣。(王世懋)
《任誕》17:
市井嘆語。(劉辰翁)
《任誕》20:
季鷹此意甚遠,欲破世間啖名客耳,渠亦那能盡忘?本謂忘名,乃令此言千載?。ㄍ跏理?/p>
《任誕》22:
此故有致。(王世懋)
《任誕》23:
未聞嵇阮作賊。(王世懋)
《任誕》25:
達人先須去欲,周顗、謝鯤何乃以色為達?(王世懋)
《任誕》26:
太真賭身,奴價。(劉辰翁)
《任誕》30:
為卒計,誠無逾此。(王世懋)
《任誕》31:
大亡賴。(王世懋)
《任誕》39:
此見郗雅量,乃可耳。(王世懋)
《任誕》41:
烏欙不知何物,當是猥語。(劉辰翁)
《任誕》43:
何足為異。(劉辰翁)
《任誕》45:
足挽。博洽。(王世懋)
《任誕》47:
大是佳境。(王世懋)
《任誕》49:
佳境乃在末語。(王世懋)
《任誕》50:
道得靈寶哀樂情狀。(王世懋)
《術解》
《術解》2:
薪豈知勞,而煙氣亦異耶?(劉辰翁)
《術解》6:
致問無理,致能來耳。(劉辰翁)
《術解》10:
如此則羊脂可。(劉辰翁)
《術解》11:
診之似達,焚方又隘,無益盛德。(劉辰翁)
《巧藝》
《巧藝》1:
如此駁,皆極經。(王世懋)
《巧藝》14:
正似留譜與后人。(劉辰翁)
《寵禮》
《寵禮》2:
蒞名二字,可傳典故。(王世懋)
《寵禮》5:
何器小乃爾?袁虎所以恥為伍也。(王世懋)
《簡傲》
《簡傲》2:
殆用公榮語調公榮。(劉辰翁)
即以公榮語翻出,更妙,滑稽之雄。(王世懋)
《簡傲》5:
北人凌傲有此,然二陸自佳,不聞說劉道真者。(劉辰翁)
《簡傲》6:
此鵲子何足以辱。(劉辰翁)
《簡傲》8:
謝奕如不受駕馭,復以勝嘉。(劉辰翁)
《簡傲》11:
子猷穢行,然風流多為后世口實,語亦自嘉。(王世懋)
《簡傲》12:
此語猶今諺云:“他不作準你。”
《簡傲》14:
慢意可掬。(王世懋)
《排調》
《排調》1:
恪發端殊未見致。(王世懋)
《排調》2:
今人呼鐘元常,《名類》作由音,觀此定當稱遙。(王世懋)
《排調》6:
誤語乃得佳,遂為口實,此王子敬畫蠅也。(王世懋)
《排調》8:
此豈婦人所宜言?寧不啟疑!恐賢媛不宜有此。
《排調》13:
真長故不喜丞相。(王世懋)
《排調》14:
伯仁空洞見嘲。(劉辰翁)
《排調》15:
二說皆有理,為伯仁難。(劉辰翁)
《排調》17:
此定誤作真長,或是道真。(王世懋)
《排調》24:
此各不妨兩出。(王世懋)
《排調》26:
似醉不醉,語妙絕。(王世懋)
《排調》32:
機鋒偶到,故不可忍,然足成終身大隙。(王世懋)
《排調》33:
更佳在結,注不如矣。(王世懋)
《排調》37:
何物語取笑?(劉辰翁)
《排調》42:
觀此,知王混不為風流所與。(王世懋)
《排調》46:
二語易位乃可。(劉辰翁)
《排調》47:
羊公鶴可稱,甚多,甚多。(劉辰翁)
《排調》53:
韓語別似有味。此處用不得。(劉辰翁)
《輕詆》
《輕詆》1:
兩可之辭。(劉辰翁)
《輕詆》3:
此言得其深。(王世懋)
《輕詆》4:
偶然語亦難定畏無。(王世懋)
《輕詆》6:
人之輕詆,更累其父。(劉辰翁)
《輕詆》10:
此語亦有情。(王世懋)
《輕詆》12:
卻又效袁,伏之袁。(劉辰翁)
《輕詆》17:
此卻輸真長一著,然乃是謝公享福處。(劉辰翁)
《輕詆》22:
興公一生受此苦,至死猶煩人。(王世懋)
《輕詆》31:
甚忍之辭。(劉辰翁)
《輕詆》33:
說得甚近人意。(劉辰翁)
《輕詆》6:
此得注不得所以。(王世懋)
《輕詆》7:
此殊不近輕詆,大都是縣令沈充意,不足重出。(王世懋)
《輕詆》19:
此右軍故調之,注以為王嘉萬談矣,獨不思題是輕詆耶?(王世懋)
《輕詆》20:
三祖,上三代,保守此笛;虺瓦吊,若非地名,即不祥短命。(劉辰翁)